山西省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131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山西省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山西省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第一册

第一单元步入信息社会

活动1身临其境话信息

教学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单元活动一“身临其境话信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熟悉简单的观察、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3、能选用简单的的信息处理的方法解决适合三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本和参与“你做我猜”、“小小传令兵”、“超市一角”三个活动,对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初步理解相关的概念;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亲历活动(游戏)过程,增强体验,提高学生的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2、感受信息处理与信息技术与日常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初步形成应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二、教学难点:

了解“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引入

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这学期你书包里的课本有什么变化(对了,多了一本“信息技术”课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信息技术的海洋里一起遨游,去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

二、游戏体验、体会概念

第一站你做我猜

这个游戏我们分成四大组来做,请看游戏规则

活动规则:

(1)、每组派出配合最默契的两位选手;

(2)、一位同学根据投影屏幕上的内容用动作、语言表述出来,另一位同学根据前一位同学的动作、语言来猜对方想表达的意思,准确地说出屏幕上的写的内容;

(3)、语言描述不可以指明要猜的内容。

(4)、分组比赛1分钟内看谁猜对的多。

四个组分别选取了“动物类”、“电器类”、“球类运动”、“办公用品类”作为小组游戏内容,每组同学都很有表演天份,想象也很丰富,比如:

在猜球类运动的篮球时,联想到了NBA明星“姚明”……,

接下来,请同桌互相说说,在游戏中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又怎么做得?

我们看到的符号、图形、图像,(板书:

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前面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文字等都是信息,我们把这些,课本上称这些“传送的报道”,叫做信息。

(板书:

传送、信息)

信息处理

我们了解了信息的概念,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游戏来巩固“信息处理”的过程,进入我们旅行的第二站:

第二站小小传令兵

这次每列为一组,请一个同学读一下游戏规则:

活动规则:

1、每组第一个同学上台来,看老师写在纸上的信息;

2、每组的同学要按座位顺序把信息传给最后一位同学;

3、传话时只能让你们组的下一位同学听到;

4、最后一个同学要以最快的速度把信息写在纸上,并交给老师。

看哪组传的准、传的快。

我们把对信息的“采集、存储、传递、加工和输出的过程就叫做信息处理”(板书:

处理)

第三站超市一角(看课本第3页看一看)

信息处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以遇到,它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课本第3页的看一看。

谁知道这几幅图画得是在做什么吗?

(在超市用POS机结帐)这也是反映信息处理的一个场面,大家知道他们在处理中用到了些什么吗?

我们把“在信息的采集、存储、传递、加工和输出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都叫做信息技术”(板书:

技术)

不仅在我们现在的生产、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有信息技术的身影,实际从古到今甚至未来,我们都离不开“信息技术”,请看:

(播放FLASH动画“越算越快”)

三、解疑答问、感悟问题

现在大家应该能解释在课的开始,“大家说出座位号,我就能说出这个座位号所对应同学的信息”是怎样做到的了吧。

实际上这就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

上课时,是大家考老师,现在我要考考大家。

(师说座位号,学生答)好,大家反应很快,说明大家学到了信息处理的本领。

四、拓展练习、联系生活

大自然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我们每位同学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下个星期班里要组织一项社会活动,分成三个大组,分别去动物园、汾河公园、迎泽公园。

现在我给大家提供在这我们学校附近的三条线路的公交车站牌的信息,分别是104、25、828,请同学们根据站牌提示,以组为单位设计一下你们组乘坐哪路公交车,乘车线路,并算出需乘几站,分别经过哪些站。

小组汇报(三大组中各挑一个小组汇报,如有误,请其它小组补充、完善)

五、总结概括、知识迁移

现在谁来总结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大家总结得很全面。

我们这节课不仅了解了什么是“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并实践了简单的信息处理的方法,实际在我们的生活、学习方方面面到处有“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身影,在接触“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同时呢,也无时无刻不在处理信息。

希望同学在以后,不仅关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而且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养成注意观察、收集信息并正确处理、应用信息的好习惯。

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活动2信息采集渠道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信息采集。

2、了解信息采集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讨论,并举例让学生理解信息采集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重、难点

信息采集的概念;信息采集的各种渠道。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课件

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识,引出课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信息的概念大家回忆一下,信息的概念是什么?

2、我们知道了信息的概念,那么我们怎么获取信息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讲讲信息采集的渠道。

二、信息采集的方法:

在信息社会中,我们想在浩瀚额信息海洋中找到对我们有用的信息,一定要先考虑通过什么渠道,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这样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

1.出示文字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获取信息的呢?

小结:

我们要准确表达信息。

2.出示图片题:

用一些图片让学生回答是怎样采集信息。

3.通过以上总结引导学生知道采集信息要先考虑通过什么渠道,什么方法才能快速准确的获取信息。

4.获取信息的方法很多。

首先你要细心的观察、用心体会、善于记录,不了解的可以像别人请教。

三、信息采集的工具

在我们知道了获取信息的方法后,我们要知道采用什么工具能更好更快的获取信息。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出示课件图片)

可以在图书、报刊上查找、或从广播、电视和英特网上收集所需要的信息。

四、教学小结

通过这堂课我们学习了获取信息的多种方法和渠道,知道除了用眼睛看、耳朵听,身体去体验以外,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达到准确高效地采集信息的目的。

五、总结评价:

评价内容

1、知道采集信息有多种渠道

2、在采集信息时,能注意方法和工具的选择

3、能说出至少三种采集信息的工具

活动3信息处理明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

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教学重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思考------杨叔子打猪草的故事。

教师活动:

讲述“扬叔子年轻在咸宁‘劳动锻炼’插队劳动时,有一天师傅要他去打猪菜,可他又不认识猪菜,那他又是如何识别猪菜从而出色、超额地完成了任务的呢?

如果是需要你去完成这个任务,你又会怎么做?

请两名同桌同学组合成探究小组,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

答案分别为:

(1)直接赶猪去吃猪菜通过现场观察。

(2)从别人的口中得知。

(3)从书本中认识猪菜。

教师活动:

提问如果猪圈离猪菜地太远你会怎么调整?

继续提问。

学生活动:

回答无法采用第一种方式,但可采用第2、3种方式。

教师提问:

那还是扬叔子院士年轻时候的故事,那现在21世纪各方面都这么发达的情况同学们又会怎么做?

留给同学们作课后思考。

(二)举出两个人类主动获取信息例子,让学生总结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规律,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师活动:

讲述刘蕾获取天气预报信息的过程并相继投影显示“获取明天郊区的天气情况”,“报纸、电话、电视、网络”,“拨打121查询”,“天气晴好”。

给出结论:

刘蕾经过对一系列可能获取第二天天气预报的信息来源,根据其切实可行性进行了判断及选择,最终选择了拨打121信息台的方式,从而用电话查找到了她所需要的信息。

学生活动:

聆听、思考。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回忆在2011年上半年经历的一件人生大事。

教师引入中考报考,让学生回忆获取招生信息的过程。

提问一学生,让其回答其所尝试的信息来源,最终所选择的信息源及其所用的获取信息的方法。

并板书“获取中考报考学校招生信息”的流程图。

教师活动:

总结、归纳上面两个人类主动获取信息的案例,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1、定位信息需求

教师活动:

结合例1、例2讲述定位信息需求即是需要什么信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时间范围地域范围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样的信息”

2、选择信息来源教师指导学生参考课本15页的表2-1,了解信息来源的几种分类。

并结合上面两例提问两学生考虑了哪些信息来源?

*口头型信息源(个人型信息源):

直接找相关部门相关人员

*电子型信息源:

电视、网站

*文献型信息源:

报纸、杂志、书籍

*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

杨叔子经过现场观察猪吃猪菜从而…

总结:

不同的信息来源还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如(举生活中两例)。

既然信息来源是如此丰富且各具优点,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来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首先可根据我们的需求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去掉一些不合适的信息来源,再从最方便、性价比最好的信息来源开始尝试,如未达到目的,则需再做选择。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同样也决定了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现场观察法

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检索法(卡片式、计算机)

阅读法

视听法

4、评价信息即是以先前所确定的信息需求为依据,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价。

这是有效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直接涉及到信息获取的效益。

其实在获取信息的过程就一直在评价及挑选,即评价贯穿整个信息获取在过程。

如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就需作重新调整。

(四)拓展训练-------课堂作业“从商业情报案例中学习信息的获取”

教师活动:

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庆油田还处于保密时期,但是日本人却最先判断、分析出大庆油田的情况,以至在后来与中国谈判购买设备时占了先机。

出示:

*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大庆油田大庆人》。

*同总理接见王进喜时王身穿大皮袄的画报。

*《人民日报》一则新闻报道:

“王进喜到马家窑,说了一声‘好大的油田呀!

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

’”。

*1966年7月的《中国画报》刊登的表彰大庆油田炼油厂的照片。

*《人民日报》上一幅含钻台手柄的照片。

显示图片:

*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水泥的图片。

*王头戴大皮帽身穿大皮袄图片。

*王手拿钻台手柄的照片。

日本人由上面的报道获取了如下信息:

1、通过画报封面上铁人王进喜身穿大皮袄的样式,以及下着鹅毛大雪的照片,推断出大庆可能位于东三省的结论;

2、通过《人民日报》一条新闻报道中“王进喜到马家窑,说了一声‘好大的油田呀!

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

’”,推断出马家窑就是大庆的中心;

3、从报刊报道的大庆的设备全是肩扛人抬,又得到一个推断:

马家窑离火车站不远,远了就抬不动了;

通过王进喜参加中央委员会的报道,推论大庆已经大量出油;

根据《人民日报》一幅照片上钻台手柄的架式,计算出了油井的直径;

根据中国国务院的工作报告推算,把全国石油产量减去原来的石油产量,剩下的就是大庆的产量。

教师活动:

提问:

1、定位信息需求(需获取怎样的信息?

):

大庆油田及其产油量和规模

2、选择信息来源(通过哪些信息途径来获取?

):

报纸、期刊-----文献型信息源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最终用何种方法获取了信息?

):

观察法

4、评价信息(如何评价日本人获取大庆油田信息的这一过程?

):

高效率

学生活动:

独立思考2分钟之后,同学回答师问。

教师活动:

总结、归纳在上述案例。

日本人的信息来源,不过是几幅照片,几条新闻报道。

但是他们却通过多维度观察、推理分析而获得了非常重要的情报信息一系列内容的推理分析,却得到了极其重要的商业情报。

(五)总结归纳,布置课后作业

现代社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关于人才的概念:

新型人才。

而评价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信息获取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树立成为新型人才的观念。

我想起了清朝诗人龚自珍的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我要给它修改一下“我看天公已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布置课本实践题为作业。

提示: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行立一个信息需求。

(六)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讲授,我采取的方式是以故事导入,然后在讲课过程中采取任务式驱动,在具体事例的讲解和相关故事的讲述中完成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获取的意识。

让同学们感觉到身边的所有事物都是有用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它而已,就像“生活中处处有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罢了”。

由于讲课过程中贯穿了一定量的故事,所以同学们都很活跃,课堂气氛也很好,但是有的时候对课堂的控制不是很好,有时候会有一点失控。

例如,同学们讨论某作家获取德国军事情报的时候,意见很多,大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才能平静下来。

有的说那个作家是哪国人啊?

想知道军情,派个无人驾驶的飞机不也行吗?

有的同学对史事政治也很了解,说“前一段时间美国发表过一个白皮书,其中报道的就是中国的军备情况,到底准不准确啊?

难道美国那么一个作家?

”……同事们说“你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教学方法也很新颖,教学任务完成得也很顺利。

”同学们也能够总结出相关思想。

并有部分同学能够总结出“作家获取信息的手段高明,途径出人意料”的结论,能做出诸如此类的评价,说明我讲的课能够吸引他们,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能够认真思考。

但是由于在讲课过程中贯穿一定的事例和故事,课堂气氛的确可以很活跃,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要一不留神扯出去太远而收不回来,另外还要注意对学生情绪的把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努力做到:

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发言,鼓励创新。

活动4信息技术古与今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早期和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感受信息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

2.让学生认识现代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技术设备,了解这些设备在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是认识信息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

教学过程:

一、信息技术定义

过程举例展示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存储、传递、加工、表达与交流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是指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所有用到的技术。

请学生举例:

二、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通过人类从古到今所的经历了解到信息技术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劳动中的语言交流、结绳记事是较早的信息技术,甲骨文等文字的产生,印刷术特别是中国宋朝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和信息的记载、传播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中国古代利用烽火台、驿站、信鸽等比较快速的传递信息,现代社会的电报、电话、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特别是计算机及网络、卫星遥感、航测、远程网络教育等现代通讯技术为我们提供着各种丰富的信息,大量事例和图片的介绍和展示,让学生充分感知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过程。

作为教学中的重点介绍——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航测和卫星遥感技术在救灾中的应用、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等,教师可重点介绍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励孩子们从小立志学好信息技术。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学生描述部分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和作用,让学生实际体验信息技术的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列举了一些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可以向学生介绍他们的作用,其中:

卫星天线是接收和发送卫星传播的信息;射电望远镜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种用来测量从天空中各个方向发来的射电能量(信息)的一种天文仪器。

它具有高定向性天线和相应的电子设备;机器人是一种机械构造,外形上有的像人类的身体或局部器官,延伸或强化人类的一种或多种器官功能,完成一定的生产生活任务;最后一幅插图是中国独立自主开发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截至2010年8月1日,共有5颗卫星在轨运行,数量会逐步增至30余颗,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具有导航和通信相结合的服务特色。

液晶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最后一幅图是我国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