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奥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7971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奥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年级奥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年级奥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三年级奥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三年级奥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奥数.docx

《三年级奥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奥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奥数.docx

三年级奥数

植树问题

专题分析:

爸爸给晶晶出了一道题:

小朋友在路的一边植树,先植一棵树,以后每隔3米植一棵,已经植了9棵。

问第一棵和第九棵之间相距多少米?

这一类应用题我们通常称为“植树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总距离、间隔长和棵数之间的关系。

解答植树问题要考虑植树的方式,一般在不封闭的路线上植树,棵数=总距离÷间隔长+1;在封闭的线路上植树,棵数=总距离÷间隔长。

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问题,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比如锯木头、爬楼梯问题等。

这时解题的关键是要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与植树问题中的“总距离”、“间隔长”和“棵数”对应起来。

练习一:

1、小朋友们植树,先植一棵树,以后每隔3米植一棵,已经植了9棵。

问第一棵和第九棵之间相距多少米?

2、在路的一侧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插了10面。

这条道路有多长?

3、在学校的走廊两边,每隔4米放一盆菊花,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放了18盆,这条走廊有多少米?

4、在一条20米长的绳子上挂气球,从一端起,每隔5米挂一个气球。

一共挂了多少个气球?

练习二:

1、在一条长40米的大路两侧栽树,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栽了22棵,已知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问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有多少米?

2、在一条长32米的公路一侧插彩旗,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栽插了5棵,已知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的距离都相等,问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的距离有多少米?

3、在公园一条长25米的小路两侧放椅子,从起点到终点等距离放了12把椅子,问相邻两把椅子之间相距有多少米?

4、有一根木料,要锯成8段,每锯开一段需要2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

练习三:

1、把一根钢管锯成小段,一共锯了28分钟,已知每锯开一段需要4分钟,这根钢管锯成了多少段?

2、有一根木料,要锯成4段,每锯开一处需要5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

3、把一根圆木锯成2米长的小段,一共花了15分钟,已知每锯下一段需要3分钟,这根圆木长多少米?

4、小明爬楼梯,每上一层要走12级台阶,一级台阶需走2秒,小明从一楼走到四楼共要多少时间?

练习四:

1、甲、乙两人比赛爬楼梯,甲跑到5楼,乙恰好跑到3楼,照这样计算,甲跑到17楼,乙跑到多少楼?

2、小明和小红两人爬楼梯比赛,小明跑到第4层,小红恰好跑到第5层,照这样计算,小明跑到第16层,小红跑到第几层?

3、两名同学比赛爬楼梯,1号爬到第六层是4,2号爬到第9层,当1号爬到第十一层时,2号应爬到第几层?

4、甲的爬楼速度是乙的2倍,当乙爬到第六层时,甲爬到第几层?

练习五:

1、一个圆形跑道长300米,沿跑道周围每隔6米插一面红旗,每两面红旗中间插一面黄旗,跑道周围各插了多少面红旗和黄旗?

2、有一个圆形花圃,周长是30米,每隔3米栽一棵月季花,每两棵月季花之间栽一棵兰花。

花圃周围栽了多少棵月季花?

多少棵兰花?

3、有一个正方形水池,绕着它走一圈是20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0米装一盏红灯,再在相邻的两盏红灯之间等距离地装4盏黄灯,水池周围一共装了几盏红灯?

几盏黄灯?

4、一条公路长480米,在两旁植树,两端都植。

每隔12米栽一棵杉树,两棵杉树之间又等距离栽了3棵柳树。

问杉树和柳树各栽了多少棵?

练习一:

1、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人数同样多,小明的位置从左数起是第4个,从右数起是第3个,从前数起是第5个,从后数起是第6个。

做操的同学共有多少个?

2、同学们排队跳舞,每行、每列人数同样多,小红的位置无论从前数、从后数,还是从左数、从右数都是第4个。

跳舞的共有多少人?

3、为庆祝“六、一”,同学们排成每行人数相同的鲜花队,小华的位置从左数起是第2个,从右数起是第4个,从前数起是第3个,从后数起是第5个。

鲜花队共有多少人?

4、三(四)班排成每行人数相同的队伍入场参加学校运动会,梅梅的位置从前数起是第6个,从后数起是第5个,从左数从右数都是第3个。

三(四)班共有多少人?

练习二:

1、把两块一样长的木板连接在一起,成了一块新的木板。

如果这块新木板长12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是16厘米,这块木板原来长多少厘米?

2、把两块一样长的纸条粘合在一起,成了一段新更长的纸条。

如果这段更长的纸条长3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是6厘米,这段纸条原来长多少厘米?

3、把两块一样长的木板钉在一起,钉成了一块长35厘米新木板,中间重叠部分是11厘米,这块木板原来长多少厘米?

4、两根木棍连在一起,从头到尾长66厘米,其中一根木棍长48厘米,中间重叠部分长12厘米,问另一根木棍长多少厘米/

练习三:

1、一次数学测验。

全班36人中,做对第一道聪明题的有21人,做对第二道聪明题的有18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道题。

问两道都做对的有几人?

2、三

(一)班有学生55人,每人至少参加赛跑和跳绳比赛中的一种。

已知参加赛跑的有36人,参加跳绳的人有38人。

问这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几人?

3、两块木板各长75厘米,连接成一块长130厘米的木块。

问中间重叠部分是多少厘米?

4、三(五)班有42名学生,会下象棋的有21名,会下围棋的有17名,两种都会不下的有10名,两种都会下的有多少人?

练习四:

1、三(四)班做完语文作业的有37人,做完数学作业的有42人,两种都完成的有31人。

每人至少完成一种作业。

三(四)班共有多少人/

2、三

(一)班订《数学报》的有32人,订《语文报》的有30人,两份都订的有10人,全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3、两块木板各长90厘米,连接成中间重叠部分是15厘米的长木板。

这块连在一起的长木板是多少厘米?

4、三年级有10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每人至少带一样。

三年级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小朋友有多少人?

练习五:

1、小杰从商场买回各种各样的花共48朵,数了数发现,红颜色的花有20朵,塑料花有24朵,玫瑰花有18朵,又发现红塑料花有5朵,红玫瑰花有6朵,塑料玫瑰花有7朵。

问红色的塑料玫瑰花有多少朵?

2、三

(一)班共有学生55人,今天戴帽子的有12人,穿蓝色衣服的有26人,穿运动鞋的有23人,而戴帽子又穿蓝色衣服的有5人,既戴帽子又穿运动鞋的有2人,既穿蓝色衣服又穿运动鞋的有4人。

问今天戴着帽子、穿着蓝衣服、穿着运动鞋的有多少人?

3、林林课间在班上做了一个调查发现:

全班共40人,喜欢吃鱼的有30人,喜欢吃肉的有28人,喜欢吃青菜的有20人,而同时喜欢吃鱼、吃肉的有15人,同时喜欢吃鱼、吃青菜的有18人,同时喜欢吃肉、吃青菜的有13人。

问这三样都爱吃的有多少人?

4、某班有学生45人,其中有28人学电脑,有35人学美术,有37人学钢琴,有40人学奥数,那么可以肯定,这个班至少有多少人四项都学?

5、某班有学生45人,其中有28人学电脑,有35人学美术,有7人学钢琴,有40人学奥数,那么可以肯定,这个班至少有多少人四项都学

周期问题

专题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

如:

人调查十二生肖、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个星期有七天等。

像这样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有一定周期的问题,我们称为简单周期问题。

这类问题一般要利用余数的知识来解决。

在研究这些简单周期问题时,我们首先要仔细审题,判断其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也就是找出循环的固定数,然后利用除法算式求出余数,最后根据余数得出正确的结果。

练习一:

1、2001年10月1日是星期一,问10月25日是星期几?

2、2001年5月3日是星期四,问5月20日是星期几?

3、2001年8月1日是星期三,问8月28日是星期几?

4、2001年6月1日是星期五,问9月1日是星期几?

练习二:

1、100个3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是几?

2、23个3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是几?

3、100个2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是几?

4、50个7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是几?

练习三:

1、在同样大小的红、白、黑株共120颗,按先3颗红的后2颗白的再1颗黑的排列。

问白株共多少颗?

第68颗是什么颜色?

2、课外活动上,有4个同学在进行报数游戏,他们围成一圈,甲报“1”、乙报“2”、丙报“3”、丁报“4”,每人报的数总比前一个人多1,问45是谁报的?

练习四:

1、有一列数字,按432791864327918643279186……排列。

那么前54个数字之和是多少?

2、有一列数字,按294736229473622947362……排列。

那么前40个数字之和是多少?

3、有一列数字,按945367294536729453672……排列。

那么前50个数字之和是多少?

4、有一列数字,按7231652323165232316523……排列。

那么前25个数字之和是多少?

练习五:

1、小红买了一本童话书,每两页之间有3页插图,也就是说3页前后各有1页文字,如果这本书有128页,而第一页是文字,这本书共有插图多少页?

2、校门口摆了一排花,每两排菊花之间摆了3盆月季花。

共摆了112盆花,如果第一盆是菊花,那么共摆了多少盆月季花?

3、同学们做早操,36个同学排成一列,每两个女生中间是两个男生,如果第一个是女生,这列队伍共有多少男生?

4、一个圆形花圃周围长30米,沿周围每隔3米插一面红旗,每两面红旗之间插两面黄旗。

花圃周围共插了多少面黄旗?

等量代换

专题分析:

“等量代换”是解数学题时常用的一种思考方法,即两个相等的量,可以互相代换。

当年曹冲称象时,就是运用了这种方法。

因为只有当大象的重量与一船石头重量相等时,两次船下沉后被水面所淹没的深度才一样,所以大象的体重只要称出一船石头的重量就可以了。

在有些问题中,存在着两个相等的量,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用一个未知数量代替另一个未知数量,从而找出解题的方法。

这就是等量代换的基本方法。

练习一:

1、如果1个梨的重量等于2个苹果的重量,1个苹果的重量等于3个桃的重量。

问一个梨的重量等于几个桃的重量?

2、如果1个菠萝的重量等于6个苹果的重量,同时又等2根香蕉的重量。

问一根香蕉的重量等于几个苹果的重量?

3、如果1个足球相当于2个排球的重量,一个排球相当于20个乒乓球的重量,假设一个乒乓球重8克,那么一个足球重多少克?

4、1只猴子等于2只兔子的重量,1只兔子的重量等于3只小鸡的重量。

已知每只小鸡重200克。

1只猴子重多少克?

练习二:

1、1只兔子的重量+1只猴子的重量=8只鸡的重量

3只兔子的重量=9只鸡的重量

1只猴子的重量=()只鸡的重量

2、1只松鼠的重量+1只兔子的重量=5只鸭的重量

2只松鼠的重量=6只鸭的重量

1只兔子的重量=()只鸭的重量

3、用3个鹅蛋可换9个鸡蛋,2个鸡蛋可换4个鸽子蛋,用5个鹅蛋能换多少个鸽子蛋?

4、20只桃子可换2只香瓜,9只香瓜可换3只西瓜,8只西瓜可换多少只桃子?

5、2头小猪可换4只羊,3只羊可换6只兔子,3头猪可换几只兔子?

练习三:

1、1个苹果的重量+1个桃子的重量+1个菠萝的重量=630克

1个桃子的重量+1个菠萝的重量+1个梨的重量=730克

1个苹果的重量+1个桃子的重量+1个梨的重量=330克

1个苹果的重量+1个菠萝的重量+1个梨的重量=800克

求这四种水果各多少克?

2、1只鸡的重量+1只猴的重量=15千克

1只鸭的重量+1只猴的重量=18千克

1只鸡的重量+1只鸭的重量=13千克

求这三种动物各多少千克?

3、1筐苹果的重量+1筐橘子的重量=90千克

1筐香蕉的重量+1筐橘子的重量=140千克

1筐苹果的重量+1筐香蕉的重量=150千克

求这三种水果各多少千克/

4、红气球的个数+蓝气球的个数+绿气球的个数=35只

白气球的个数+蓝气球的个数+绿气球的个数=43只

红气球的个数+白气球的个数+绿气球的个数=33只

红气球的个数+蓝气球的个数+白气球的个数=48只

求这四种气球各有多少只?

练习六:

1、小明前3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9分,前4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90分。

小明第四次测验得了多少分?

2、有四个采茶小队。

甲、乙、丙三个小队平均每队采20千克,如果加上丁队平均每队采22千克。

丁队采了多少千克?

3、期中考试中,小明的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2分,加上英语后平均成绩是93分。

他的英语成绩考了多少分?

4、小明、小红的平均体重是32千克,加上小英的体重后,他们的平均体重就上升了1千克。

小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练习七:

1、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科学的平均分是91分,英语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成绩提高了2分。

小明的英语考了多少分?

2、小明前4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92分,前5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比前四次的提高了1分。

小明第5次数学测验得了多少分?

3、小王、小张和小李三人体育测试平均成绩是82分,如果加上小刘四人平均成绩就提高了4分。

小刘体育测验的分数是多少分?

4、一个同学读一本书,共10天读完,平均每天读8页,前6天他平均每天读6页。

后4天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练习八:

1、有7个数的平均数为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7个数的平均数是7。

这个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2、有5个数的平均数为5,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2,这时5个数的平均数是4。

这个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3、有3个数的平均数为3,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0,那么这3个数的平均数是5。

这个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4、期中考试中小明4门科目的平均分是94分,由于老师批改的错误,其中有一门科目被改为87分,这时4门科目的平均分是92分。

这个被改的科目原来是多少分?

练习九:

1、有4个数,这4个数的平均数是21,其中前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26。

第二个数是多少?

2、有4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34,其中前3个数的平均数是30,后2个数的平均数是36。

第3个数是多少?

3、有4个数,这4个数的平均数是100,其中前两个数的平均数是9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98。

第二个数是多少?

4、小林的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四门功课测试的平均分是89分,前三门的平均分为92分,后两门的平均分为88分。

小林英语测试得多少分?

练习十:

1、甲地到乙地相距30千米。

爸爸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驶15千米,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行驶10千米。

求爸爸往返的平均速度。

2、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驶6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驶30千米。

求这辆摩托车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一辆汽车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上坡,行了120千米,然后用每小时30千米的受到返回。

这辆汽车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第十八讲:

平均数问题

专题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把一堆物品分给几个人,或者把几个人的物品集中起来再按照一定数量分给他们。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平均数问题”

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移多补少”,或者用总人数和总份数之间的关系来解答。

求平均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如:

总路÷程总时间=平均速度。

练习一:

1、用4个同样的杯子,水面的高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4厘米和3厘米。

这四杯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2、小明期末测试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分别是90分、96分、92分和98分。

小明这四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3、某学校1—4年级,分别有260人、300人、280人和312人。

这个学校平均每个年级多少人?

4、甲筐有梨32千克,乙筐有梨38千克,丙、丁两筐共有梨50千克,平均每筐梨有多少千克?

练习二:

1、幼儿园小朋友做红花,小明做了7朵,小红做了9朵,小花和小张合作了12朵。

平均每人做红花多少朵?

2、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书52本,第二层放书和第三层共46本。

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

3、某工厂第一、第二车间共有工人180人,第三车间有103人,第四车间有81人。

平均每个车间有多少人?

4、商店有蓝气球和红气球共43只,黄气球有20只,绿气球有33只。

平均每种气球有多少只?

练习三:

1、植树小组植一批树,3天完成。

前2天共植了113棵,第三天植了55棵。

植树小组平均每天植树多少棵?

2、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总分是197分,英语考了91分,小明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3、小红、小青的平均身高是103厘米,小军的身高是115厘米,三个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4、一个同学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25页,以后每天读40页,又读了6天正好读完。

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练习四:

1、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60千米,后3小时每小时行驶70千米,这辆摩托车平均每小时行使多少千米?

2、小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鸡,第一批的20只每只重60克,第二批的30只每只重70克,小明家的小鸡平均每只多少克?

3、少先队员为饲养场割草,第一组7人,平均每人割13千克,第二组5人,平均每人割25千克,平均每人割草多少千克?

4、有一小组同学量身高,其中2人都是124厘米,另外4人都是130厘米。

这组同学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练习五:

1、数学测试中,一组学生的最高分是98分,最低分是86,其余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92。

这一组同学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2、一组同学进行立定跳远比赛。

最远的跳了152厘米,最近的跳了144厘米,其余6名同学都跳了148厘米。

这一组同学平均跳了多少厘米?

3、一组学生测量身高,最高的是150厘米,最矮的是136厘米,其余4名同学都为143厘米。

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4、音乐考试中,一组学生中有2人得了最高分90分,1人得了最低分70分,其余5名同学都得了78分。

这组同学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第十七讲:

用假设法解题

专题分析:

“假设”是数学思维中思考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有些应用题看起来很难求出答案,但是我们合理地进行“假设”,往往会使问题得到解决。

所谓“假设法”就是依照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作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我国古代趣题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就是运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

兔数=(总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脚数)

鸡数=鸡兔总数-兔数

用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时,可以根据题意假设几个量相同,然后进行推算,所得结果与题中对应的数量不符合时,要能够正确地运用别的量加以调整,从而找到正确地答案。

练习一:

1、鸡兔共30只,共有脚84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2、鸡兔共100只,共有脚280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3、鸡兔共50只,兔的脚比鸡的脚少40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4、鸡兔共45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60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练习二:

1、鸡兔同笼,鸡比兔多30只,一共有脚168只。

鸡兔各有多少只?

2、鸡兔同笼,鸡比兔多25只,一共有脚170只。

鸡兔各有多少只?

3、买甲、乙两种戏票,甲种票每张4元,乙种票每张3元,乙种票比甲种票多买了9张,一共用去97元,两种票各买了多少张?

4、共有鸡兔的脚48只,如果将鸡的只数与兔的只数互换一下则共有脚42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练习三:

1、某校举行数学竞赛,每做对一题得9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共有12道题,小明得了84分,他做错了多少题?

2、某小学进行英语竞赛,每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倒扣2分,共有15道题,小明得了102分,他做对了多少题?

3、某公司运输衬衫400箱,规定每箱运费30元,若损失一箱,不但不给运费,并要赔偿100元,运后的运费结算为8880元,问这次运输损失了几箱?

4、某车间生产一批服装共250件,生产一件可得25元,如果有一件不符合要求,则倒扣20元,生产后得到费用5350元。

问有几件不合格?

练习四:

1、水果糖的块数是巧克力糖的3倍,如果小明每天吃2块水果糖,1块巧克力糖,几天后,水果糖还剩下7块,巧克力糖正好吃完。

原来水果糖有多少块?

2、小明家有些梨和苹果,苹果的个数是梨的3倍,爸爸和小明每天各吃1个苹果,妈妈每天吃1个梨。

若干天后,苹果还剩9个,而梨恰好吃完,原来苹果有多少个?

3、某商店有些红气球和黄气球,红气球的只数是黄气球的4倍,每天卖出2只红气球和1只黄气球,若干天后,红气球剩下12只,黄气球刚好卖完。

红气球原来有多少?

4、四(3)班有彩色粉笔和白色粉笔若干盒,白粉笔的盒数是彩色粉笔的7倍,每天用去2盒白粉笔和1盒彩色粉笔,当彩色粉笔全部用完时,白粉笔还剩10盒,原来白粉笔有多少盒?

练习五:

1、学校买来8张办公桌和6把椅子,共花去1650元。

每张办公桌的价钱是每把椅子的2倍,每张办公桌和每把椅子各多少元?

2、买4张办公桌和9把椅子共用252元,1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学校买来4个篮球和5个排球共用了185元,已知一个篮球比一个排球贵8元,那么篮球和排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4、小明买2个乒乓球和4个皮球共用去52元,6个乒乓球的价钱相当于1个皮球的价钱。

乒乓球和皮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第十六讲:

用还原法解题

专题分析:

一个数通过一系列的运算后得到一个答案,求这个数。

也就是已知一个数的变化过程和最后结果,求原来的数,通常称此类问题叫“还原问题”解答“还原问题”一般采用倒推法,简单地说:

就是倒过来想。

解答还原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从结果出发,按它变化的相反方向一步步倒着想,直到解决问题。

同时也可以利用线段图、表格、示意图等方式来帮助理解题意。

练习一:

1、一个数减24加上15,再乘以8得432。

求这个数。

2、一个数加上3,乘以3,再减去3,最后除以3,结果还是3。

求这个数。

3、一个数的4倍加上6减去10,再乘以2得88。

求这个数。

4、一个数缩小3倍,再缩小2倍得80。

求这个数。

练习二:

1、甲、乙、丙三人各有一些连环画,甲给乙3本,乙给丙5本后,这时三个人的书的本数同样多。

乙原来比丙多多少本?

2、小明、小红、小强各有玻璃球若干个,如果小明给小红10个,小红给小强6个后,三个人的个数同样多。

小红原来比小强多多少个?

3、甲、乙、丙三个小组各有一些图书,如果甲组借给乙组13本后,乙组又送给丙组6本,这时三个小组图书的本数同样多。

原来乙组和丙组哪一组图书多?

多几本?

4、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各有年历卡若干张,如果甲给乙13张,乙给丙23张,丙给甲3张,那么他们每人各有30张,问原来三人各有年历卡多少张?

练习三:

1、李奶奶卖鸡蛋,她上午卖出总数的一半多10个,下午又卖出剩下的一半多10个,最后还剩65个鸡蛋没有卖出。

李奶奶原来有鸡蛋多少个?

2、竹篮内有若干李子,取它的一半又一枚给第一人,再取余下的一半又两枚给第二人,还剩6枚李子。

竹篮内原来有李子多少枚?

3、王叔叔有工资若干元,从工资中拿出一半多10元存入银行,又拿出余下的一半多5元买油盐酱醋,剩下的80元存入银行。

王叔叔的工资是多少元?

4、妈妈买来一些橘子,小明第一天吃了一半多2个,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少2个,还剩下5个。

妈妈买了多少个橘子?

练习四:

1、小红、小明、小宁都喜欢画片,如果小红给小明11张画片,小明给小宁20张画片,小宁给小红5张画片,那么他们三人的画片张数同样多,已知他们三人共有画片150张,他们三人原来各有画片多少张?

2、三筐苹果共90千克,如果从甲筐取出15千克放入乙筐,从乙筐取出20千克放入丙筐,从丙筐取出17千克放入甲筐,这时三筐苹果就同样重。

甲、乙、丙三筐原来各有苹果多少千克?

3、三年级三个班共有学生156人,若从三

(1)班调5人到三

(2)班,从三

(2)班调8人到三(3)班,再从三(3)班调4人到三

(1)班,这时每个班的人数正好相等。

三个班原来各有多少人?

4、小林、小芳、小军、小敏四个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