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7886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docx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控制案例分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docx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郑百文假典型巨额亏空的背后

案例简介:

郑百文全称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由郑州市百货公司和郑州市钟表文化用品公司于1987年6月在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于1996年4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1996年,郑百文每股收益0.37元,净资产收益率15.88%;1997年每股收益0.448元,净资产收益率19.97%。

但自1998年起,ST郑百文的经营业绩开始滑坡,根据2000年6月30日的财务报表,每股净资产已达-6.8856元/股,资产负债率高达216.76%,总负债金额为24.75亿元,而总资产仅为9.7亿元,已是严重资不抵债。

ST郑百文的最大债权人——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拥有债权约为20.76亿元,2000年8月22日ST郑百文被停牌,其后要求将其罚出股市的呼声不绝于耳。

2000年12月3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等四家单位在北京宣布ST郑百文的重组方案。

其主要内容有:

ST郑百文将其全部资产、债务和人员、业务从上市公司退出,转入其母公司进行整顿;山东三联公司将支付3亿元给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用于清偿ST郑百文所欠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约15亿元的债务;ST郑百文全体股东将所持有股份的约50%过户给三联集团,不同意过户的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将由三联集团按照股东大会确定的公平价格收回。

鉴于其重组较为顺利,ST郑百文于2001年1月被复盘。

2001年2月,公司宣告预亏。

2001年2月,公司召开股东大会,通过了重组细则。

2001年3月,公告从3月5日到4月5日停牌,从3月20日起,开始登记股权变更手续,并申请全面收购要约。

  2001年9月27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对郑州白文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及有关中介机构违反证券法规的行为做出了行政处罚:

对涉嫌犯罪的主要责任人员,已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经查,郑百文公司上市前后三年采取虚提返利、费用挂账、无依据冲减成本、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累计虚增利润1.439亿元。

此外,该公司本金不实,上市公告书存在重大遗漏,年报信息披露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同时,还发现原郑州会计师事务所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为郑百文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

证监会根据有关证券法规,对郑百文公司做出警告并罚款200万元的行政处罚;对该公司董事长李福乾、董事、总经理卢一德等12人分别做出罚款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行政处罚;对为该公司出具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龚淑敏、宋大力分别做出罚款30万元、20万元,暂停证券从业资格等行政处罚。

  当然,说到“郑百文神话”的破灭,不得不提起被誉为“郑百文经验精华”的“工、贸、银”资金运营模式。

其基本内容是,郑百文购进长虹产品,不需付现金,而是由原建行郑州分行对四川长虹开具6个月的承兑汇票,将郑百文所欠货款直接付给长虹,郑百文在售出长虹产品后再还款给建行。

这种运作方式不同于企业一般的赊购业务,而使银行信誉参与到企业正常经营中。

当时郑百文的领导都认为这是一种适应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需要要求,对工、贸、银三方都有利的合作模式,既能使企业增加销售、又能降低商业单位的经营成本,还可以促进银行存款的增长,可谓“一石三鸟”。

在一路喝彩声中,建行1997年为郑百文开具承兑汇票突破50亿元,1998年春节刚过,建行就发现开给郑百文的承兑汇票出现回收难,此后的半年间,累计垫款486笔,垫款金额为17.24亿元。

同时建行郑州分行与郑百文签订的所有承兑协议,不但没有任何保证金,而且申请人和担保人都为郑百文,担保形同虚设。

总额达100多亿元的银行资金,就这样被源源不断地套出。

另一方面,由于银行无法约束郑百文还款,郑百文将大量货款挪作他用,从1996年起建立了40多个分公司,最后还将1998年的配股资金1.26亿元提前花光。

  案例点评

  对于郑百文问题的分析有很多,其中不乏各种外部因素的催化,但从内部控制角度而言,郑百文至少有两个严重的失控环节:

做假账和资本运作决策的失控。

这两项失控都属于整个控制环境上出现的问题,也是组织规划控制中的不足。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

企业的组织机构有两个层面:

一是法人的治理结构,二是内部监控机制。

而郑百文的问题归根结底出在法人治理结构上。

  一般而言,企业应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其中董事会成员应由内部管理董事和外部独立董事组成,应赋予独立董事对公司财务报告和利润分配方案、公司投资、财产处置、收购兼并、对外独资、担保事项、关联交易等事项发表独立意见的权利。

为保护股东利益,确保公司内各项政策、制度的贯彻执行和保证公司合法合规经营,企业应建立独立于董事会的监事会或隶属于董事会、主要由公司外部独立董事参加的审计委员会。

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基本职责是:

(1)监督公司财务报告制度及财务、会计、法律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

(2)监督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工作业绩;(3)提供外部审计、内部审计、企业管理层和董事会之间的沟通途径。

  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郑百文不仅缺乏以上必要而合理的出资者监控,更在政府“树典型”的传统作风中,在由银行的资金支持下,在盲目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案例中的银行也是损失惨重。

所以银行应加强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的内部控制,防止各种票据诈骗、圈钱和逃债行为。

二、柳州长虹机器制造公司

一、案件简介

2003年初,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柳州长虹机器制造公司审计处在进行公司2002年报审计中发现这样一个反常现象:

公司2001年、2002年的民品销售收入分别为4563万元、5323万元,呈上升趋势;财务反映的废旧物资销售的数量分别是863吨、510吨,废旧物资销售的收入分别是78万元、45万元,呈下降趋势。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边角料等废旧物资应该与生产规模同比例增长或下降,为什么财务数据反映的却是不合理的趋势呢?

带着疑问,审计处对公司物资处的废旧物资的回收、销售、收款等情况进行了重点审计。

查出异常情况的背后是一起舞弊案件。

经审计,发现物资处处长、综合室主任、仓库主任、废旧回收站站长、计划员等4人为了小团体的利益,擅自决定出售、截留废旧物资数量81.5吨,款额91200元,截至审计时,已经将私自出售和截留的销售收入私分50605.80元(涉及63人,每人500元至2000元不等),同时擅自决定降价销售废旧物资,造成损失1.4万元。

其舞弊的手法如下:

1、擅自出售废旧物资并全部截留货款。

主要是与租赁公司厂房的湖南个体经营者串通,擅自将废旧物资销售给没有此项业务来往、也没有签订合同的湖南个体经营者,并要求其将销售货款不交财务而直接交物资处;私自销售的废旧物资出门时,借湖南个体经营者的名义,由湖南个体经营者以自己在锻工房加工的少许产品掩盖,或以其加工的产品或废料需要出门为由,堂而皇之地将盗卖的废旧物资办理出门手续。

 2、私自截留出售废旧物资款。

主要是通过与签有合同业务的柳州个体经营者截留收入,物资处处长要求柳州个体经营者在销售废旧物资过程中,一部分销售的废旧物资款交财务,另一部分销售的废旧物资款截留下来,交到物资处作小金库(即通俗说的开阴阳收据)。

私自截留出售废旧物资出门时,以部分销售的废旧物资办理出门手续,即以少量的废旧物资申报并取得出门单,然后以超过出门单标明的废旧物资实际数量的舞弊手法出门。

 3、收买门卫。

为了能将违规销售的废旧物资顺利办理出门,物资处处长指使综合室主任,给以门卫送钱物等好处,致使门卫在违规废旧物资办理出门时放弃职守,大开方便之门。

 4、擅自决定降价。

物资处处长明知道废旧物资销售及其销价变动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核并履行合同手续,但其却擅自决定将废旧物资销售价格降价,造成损失1.4万元。

 由于舞弊性质恶劣,这起案件的主要责任人物资处处长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和行政免去物资处处长职务的处理,其他人员也受到相应的处理。

三、由舞弊案件引发的思考

  1、集体舞弊很容易发现吗?

对于舞弊行为,在理论界有这样的观点很流行:

在舞弊审计中,两个人以上的集体合谋舞弊行为难度要高于一个人的个体舞弊行为,容易因信息源的扩大而暴露,因此,集体舞弊很容易被发现。

笔者认为,这个观点的前半部分应该没有异议,即集体舞弊行为的难度高于个体的舞弊行为,但因此说集体合谋舞弊行为参加的人数多就容易发现,则值得讨论。

在此案例中,主要起因是物资处主要领导的一个错误决定,参与的另外3个人没有按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予以抵制,同时由于舞弊者在门卫等重要部门、岗位给予好处,致使舞弊行为畅通无阻。

如果不是审计处在年报审计中使用分析性复核时正好选中舞弊者行为的相关数据,则短时间内难以发现。

而集体合谋舞弊行为难以发现的案例,则很多。

如上市公司银广厦、东方电子、东方锅炉等,这些管理舞弊案例,涉案金额大、作案时间跨度长、参与的都是高层管理人员,且手段高深。

如银广厦,为了使造假的财务报表能够互相吻合,通过倒推的方法,根据“成本”计算出“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并依据这些销售量和销售价格的结果,安排每个月的进料和出货单,以及每个月、每季的财务数据。

由于是集体合谋,加之在整个业务循环流程上弄虚作假,所提供的整套信息全是虚假的。

上述公司舞弊案的暴露,均不是审计人员发现的。

应该说查找舞弊,特别是集体舞弊行为,还是审计界的难题。

 2、每个舞弊者的舞弊行为都有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吗?

应该说都有。

舞弊的三角理论认为舞弊产生三个因素是:

动机、机会和忠诚(借口),当三个因素可能性都增加时,舞弊的发生将确信无疑。

此起案件的当事人物资处处长解释他这样做的原因,在压力方面是因为他原来是劳动人事处处长,刚调到物资处履新职,来后很多职工认为他是外行、业务能力不强,他感到压力很大,因此想通过别的渠道弄点钱给职工,让职工在干部评议时投他的票;在机会方面他正好管理物资,有条件;忠诚(借口)方面,之所以心安理得,他认为,卖的东西大都是边角料等废旧物资,钱也是发给物资处的职工,职工收入多了,积极性也就上去,会以工作成绩回报单位。

每起舞弊行为面前,舞弊者都采取自欺欺人的说法,使自身行为合理化。

 3、业务管理存在一些缺陷不要紧吗?

内部控制制度如果存在“蚁穴”,不及时修补完善,很容易酿成大错。

此起舞弊案件,手段并不高明,其之所以得逞,一个重要原因是票据管理有漏洞。

作为销售业务结算用的《产品、材料转移结算单》等重要单据,竟然没有编号、领用也没有专人管理,完全违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的凭证和记录预先编号保持记录的链条性、完整性原则。

管理制度有瑕疵,违规虽然不一定每一次都造成损失,但制度上的“空档”,很容易被心存私念的人利用,如果让其钻空子得逞一次,则一发不可收拾,将带来更大的损失。

  4、有了内部控制制度就能抑制舞弊的发生吗?

不一定。

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开始的,企业的一切决策都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

但是有了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严格遵守并严格检查执行情况,才能保证制度的有效运行。

如果缺乏有效的执行,则形同虚设。

此起舞弊案件,废旧物资业务处理涉及的回收、分类、登记、过磅、合同、出售、收款、门卫检查等流程环节均出现了失控。

内部控制之所以失控,不是没有规章制度,而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

  5、是“制度比人重要”还是“人比制度重要”?

在内部控制方面,对人的要求,只注重业务素质,不注重道德素养行不行?

这是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争论不休的话题。

一个企业缺乏制度约束,把企业的各种潜在风险的控制完全寄托于人的道德品质,肯定是不行的。

因为制度再完善,如果没有合格的人来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早晚是要出问题的。

此起案件,在一个制度较为完善的国有企业里,正是由于人的道德即忠诚出现了问题,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防火墙”被内部人员合谋推倒了。

我们目睹了太多这样的案例,典型的如巴林银行事件,仅仅一名员工的职业道德操守出现了问题并违规操作,就断送了一个历史悠久、信誉卓著的企业。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如果规范管理、违章必究、控制到位,舞弊案件是可以避免或及早发现的,可惜的是有些经营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总是等到舞弊案件发生并造成损失后才寻找补救措施。

管理实践证明:

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

这起舞弊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三、企业违纪现象的几种基本类型

  案例简介

  某会计师事务所在做企业审计中发现违纪现象主要有如下几类:

  第一类为了个人或集团的利益,私设小金库,账外经营主要做法有:

  

(1)发票“大头小尾”,分开套写发票联、记账联、填写发票购货单位与实际购货单位不一致,并大多采用记账联小额现金入账,以逃避税务局检查,将差额的货币资金存入单位小金库。

  

(2)利用转账支票存在的固有限制,进行账外经营活动。

由于现在普遍使用的支票正本和副本由单位填写,且副本不需要加盖银行公章,给企业账外经营提供了条件。

主要做法是收到货款后不记往来账,以无货为由开出支票退款,支票副本收款单位和购货单位一致,支票正本收款人是自己开设公司或指定账号,将货币资金用于账外经营。

由于支票正本银行保管且核对手续繁琐,给账外经营创造条件。

  第二类利用对外投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某些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有效利用闲置资金,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而是以投资的目的为自己或亲属提供无需偿还资金,掩盖起挪用公款的目的。

更有甚者,有的企业在国外投资后,移花接木,将企业注册为自己或亲属的公司,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

  第三类利用关联交易侵占国有资产。

企业关键管理人员自己或亲属组建新公司,利用关联价格不平等,侵吞国有资产。

主要做法有:

  

(1)低价购买国有企业的产品;

(2)高价向国有企业销售原材料;

  (3)以高于市场价格承包国有企业的工程;(4)高于贷款利率向企业提供融资;

  (5)高于市场价格向企业提供劳务;  (6)高于市场价向企业租赁设备;

  第四类不按企业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虚增利润或亏损,主要做法有:

  

(1)利用八项计提(长、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损失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调节利润;

  

(2)利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调节利润;

  (3)利用改变折旧计提方法调节利润;

  (4)母子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资产置换调节利润;

  第五类偷逃税金。

主要做法有:

  

(1)利用上述四种方法,虚减利润偷逃税金;

  

(2)利用“进价销售”偷逃增值税。

进价销售是企业所在财政部门为达到增值税税金留在当地而采取的销售方法。

经销商售价和进价一致,经销商应交增值税很少和为零,对经销商主要采用实物或现金形式返利,经销商对返利的实物或现金少入账或不入账来达到偷税的目的。

  

  案例点评

  企业违纪的手段从违纪人的组成可分为个人舞弊、单个部门舞弊和上下串通舞弊三类。

内部控制旨在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完整、减少企业违反法规的风险和保护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等,我们认为这些企业如果加强内部控制有关方面的制度建设,可以减少或是避免上述个人或是单个部门的违纪现象,但是无法避免企业上下串通、集体舞弊的发生。

  对于私设小金库情况,企业可以从货币资金控制入手,加强对发票开列的审核工作,发票的开列和记账分人管理,日常的内部审计也要考虑抽查会计记录等方法,谨防发票正副本差额进入小金库的现象。

  一般而言,企业退货理赔包括以下流程:

验收客户退回的货物,由收发货物以外的第三人填制退货接收报告,客户服务部门调查退货索赔情况,由销售部门最终核准退货并填制和邮寄贷项通知单给客户并交由财务部门做账。

若企业的退货流程能被丝丝入扣执行的话,单个部门很难造假舞弊。

当然若是各部门串通起来联合舞弊的,则内部控制很难达到效果,这就要靠外部审计力量进行监察。

  对外投资和关联交易是企业的重大业务事项,为此,应当建立完备合理的审批制度和及时、系统的内部报告体系。

从第二类和第三类舞弊手段来看,都属于高层舞弊,建立和企业组织结构相协调的审批制度,是预防此类案件的第一道关口。

在执行审批时,要注意不得越级审批。

原则上,最终审批人应当是参与执行的上级领导,当企业最高领导参与时,有董事会委员会的单位,应当报委员会批准,若无委员会,应当就该事项备案,报上级主管部门,以分清职责。

  对于历时较长或影响较大的事项,应当跟踪控制,内部报告是必要的手段之一。

内部报告按照汇报的时间跨度分为年报、季报、月报、周报、日报和快报、简报等。

上述案例中的对外投资可采用年报项目综合评述、月报收益情况、快报项目突发风险的方式。

而关联交易采用即时汇报交易发生定价、月报周报市场分析基础下的定价合理性等。

在完备的审批控制和报告控制下,单人舞弊或单部门舞弊的机会很小。

企业调账舞弊的必要控制是建立完善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包括统一的会计政策、统一的会计凭证的形式、统一的会计处理流程、统一的财务报告格式和统一的会计档案保存制度、会计电算化控制制度、会计变更的审批制度等。

如果是集团公司的话,应当建立全公司统一的会计核算政策(特殊业务除外),以便于将来并表、考核等。

  第五类偷逃税金的舞弊具有外部诱因。

为此,会计人员加强自身素质教育,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尤为必要,同时对于上级领导要求的舞弊,会计人员应当劝阻,并保护自己。

四、山东齐鲁增塑剂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案例

案例简介:

某公司2003年3月12日在销售增塑剂产品过程中,出现了销售调拨单及销售章真实,财务专用章及增值税发票系伪造的现象,导致被骗货30吨,案值24万余元的重大损失。

具体手段如下:

1.一陌生客户隐匿真实情况,到公司销售公司开具了真实的产品销售调拨单,使用伪造的财务专用章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私盖印章,然后到销售处盖销售章,最后到储运车间提货,导致事故发生。

2.利用财务部在三楼办公,销售公司在一楼营业,储运发货在公司后区的劣势,经过长期预谋,使用假牌照的报废车作案。

骗过了公司财务部收款开发票关、销售公司对接关、储存车间发货核对关、保卫科车辆出入口验收关、齐鲁石化股份公司门卫查证关。

以上几个方面充分反映出了某公司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亟待堵塞。

案件暴露出的管理漏洞

1.由于业务量大及从未出现类似事故的侥幸心理,主观麻痹大意,财务部与销售公司、发货处、保卫科没有建立起紧密结合的防范措施和监控网络,存在严重漏洞。

不能及时沟通,只知道按旧流程办事。

给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的机会。

2.印鉴管理失控。

财务印鉴与销售印鉴缺少防伪措施,使用掌管存在漏洞,在加盖印鉴时未能得到有力的监控。

3.未建立发票购入,使用,注销的登记制度。

4.物流反馈信息系统失灵,对账不及时。

若销售及财务、发货能及时对账,集中办公,就会及早发现问题,杜绝漏洞。

5.销售人员及发货人员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印章方面的知识缺乏,缺少鉴别能力,提供了骗术得逞的可能。

6.交接工作不明晰。

在交接工作时就存在个别遗留问题,理应责成其限期查明,否则不得离岗。

7.凭证单据检查工作不力。

8.经过公安部门介入和初步调查,有内部人员预谋合伙作案的嫌疑。

9.发现问题时追查不及时。

在事故发生三天后,此事才得到证实。

当时,由于人手较少未能对此进行专项清查。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堵塞管理中的漏洞

出现被骗巨款24万元,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套相互牵制的约束机制,使之侥幸得手,猖狂作案。

为此,将内控原则运用于销售业务中,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势在必行。

为使内控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设计各种控制措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职责分工原则

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即企业内部必须实行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和处理业务的权限、政策界限与纪律规定。

相互牵制原则

其目的在于,利用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和每项业务由多部门、多人员处理所形成的相互牵制关系,实现内部的自动控制。

例如,出纳职务与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的职务分离;钱账分管;账物分管等等。

凭证制度原则

1.必须设计合适的凭证格式及其传递程序,凭证则作为反映业务过程的法律事实。

2.对所有凭证应预先编码,以防丢失。

3.对所有凭证在入账装订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以保证其账务处理的正确性、真实性与合规性。

4.为防止个别人乘虚而入,应建立及时沟通制度。

核对检查原则

销售开票、财务收款开票、发货、出口应实行集中办公。

除凭证的审核外,还要对证账,账账、账表、账卡、账实的核对检查。

内控原则在销售业务中的具体运用

印鉴管理制度

财务负责人掌管财务印鉴,加盖时要审查有无审批手续,金额是否正确,用途是否符合规定。

不得签发远期和空头支票。

应更换防伪印章。

核对往来账务

财务负责人应指派专人随时随地与销售及发货核对账务,及时互通信息,查实原因,调整账务并催收应收国内(外)账款。

监督检查制度

1.督促有关人员及时、全面、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使收支业务尽早入账,不得压单;

2.记账与出纳业务的职责相分离,使记账的权限仅限于主管会计,用密码的方式给予限定;

3.对现金的账实情况进行经常性和突击性抽查,查看库存的现金有无超出限额,有无挪用盈亏情况,保管措施如何。

4.监督移交工作的整个过程,查看移交清单是否完整,对于遗留问题应限期查清,不留后遗症。

严格交接手续

1.有关人员调换岗位,须按规定与接替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做到前不清,后不接。

2.离职人员须编制移交清单,列明移交的账,证、表、公章、资料及有关事项,由监交人签字认可后方可办理手续。

交接清单一式三份,其中一份存档。

严格发票鉴别制度

具体如:

相关人员应熟悉科学的发票鉴别方法,提高他们的发票鉴别能力,丰富他们的发票鉴别手段等。

五、他们为何会失败

  案例简介

  1、盲目“做大”毁了爱多

  1996年夏天,问世才不到一年的爱多VCD攻下了上海市场。

年仅20多岁的胡志标开始考虑品牌经营的大事。

于是找到成龙,成龙开价450万元,这几乎是爱多全部的利润。

1996年11月8日,胡志标揣着“爱多VCD,好功夫”这条广告片和八千多万元经销商的集资款,走进了中央电视台。

从广东中山市东升镇的一家路边小厂,来到标王之争群英会上,农民出身的胡志标当日以8200万元争得一个5秒标版,夺得电子类第一名。

爱多一跃而跻身国内知名家电品牌的行列,经销商趋之若鹜。

胡志标认为这是供求角色转变的大好时机,于是提出每个爱多产品的代理商必须交300万至1000万元的保证金。

仅此一招,爱多竟“无偿”集得资金2亿元。

  随着爱多的崛起,国内在一夜间冒出了上百家VCD制造工厂,胡志标要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

于是,就在中标后的一个月,突然宣布大降价。

到了次年春节前后,胡志标第二次实施“降价突袭”,爱多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老二,知名度跃居第一。

1997年爱多的销售额从前一年的2亿元一跃而骤增至16亿元,赫然出现在中国电子50强的排行榜上。

  1998年他第二次走进中央电视台,以2.1亿元的标价把竞争对手抛到了后面。

就在他夺标的这两天,爱多的三碟机已跃居全国销量第一。

研究爱多的人有一个这样的感慨:

从崛起到覆灭的四年多里,爱多与其说是一个企业,倒不如说是一支战斗突击队,它从南中国冲决而出,一路攻城掠寨。

作为统帅的胡志标只有一个目标“把爱多做大,再做大”。

作为一家销售额超过10亿元,员工多达三千余人的企业,其中长远战略规划,却始终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

  1998年五一节,爱多在上海、北京向新科全面宣战,进行“买就送”的活动。

到最激烈的时候,买一台一千元左右的爱多VCD竟可以奉送剃须刀、焖烧锅、电风扇等价值700元的礼品。

爱多在半年内为打败新科投入了1.5亿元,几乎耗到弹尽粮绝。

1999年4月7日《羊城晚报》刊登了一则“律师声明”,发难者竟是4年前出资2000元与胡志标同占爱多45%股份、却始终没有参与爱多任何经营行为的儿时玩伴陈天南。

“律师声明”无疑发射了一颗信号弹:

爱多出事了!

那些已经被爱多拖欠货款搞得心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