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深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7844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深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深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深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深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深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深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docx

《精深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深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深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docx

精深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西医:

腰椎间盘突出症俗称“腰突症”,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因:

1.椎间盘先天发育异常。

2.椎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和抗负荷能力减退。

外因:

1.一次较重的外伤。

2.反复多次轻度外伤,积累性损伤。

3.寒冷刺激。

症状与体征:

1.腰痛与放射性腿痛特点:

根性放射痛;疼痛与腹压有关;疼痛与活动、体位有明显关系。

2.跛行:

患肢不能正常迈步及负重,常需扶拐行走。

3.腰肌痉挛、脊柱畸形和活动受限。

4.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

5.神经功能损害。

运动:

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

感觉:

受累神经根分布区可出现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

反射:

L4一5胫后肌L5一S1跟腱L3一4膝。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中医:

本病属偏痹,腰痹,骨痹,腰腿痛畴。

中医学认为:

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原因,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灵枢?

百病始生》:

“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

”《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

“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

”《素问·刺腰痛篇》中说: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又云: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

"《医学心悟》也说:

"腰痛拘急,牵引腿足"。

以上均说明,本病可由外伤引起,咳嗽加重,表现为腰痛合并下肢痛。

1.气滞血瘀型:

原因:

多数因腰部扭伤引起。

症状:

腰痛症状明显,脊柱侧弯,腰4-5间有明显压痛点,向下肢放射,患者在咳嗽、大笑时症状加重,疾病晚期可见患者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强迫体位,脉弦数或细涩。

舌质暗紫。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

身痛逐瘀汤加减:

秦艽15g,川芎15g,桃仁10g,菟丝子10g,补骨脂10g,红花9g,独活12g,没药10g,五灵脂9g,香附子20g,牛膝12g,土元15g,地龙10g,当归20g,杜仲20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3次。

2.寒湿阻络型:

原因:

无明显外伤史,天气湿潮加重病情。

症状:

患者腰腿疼痛有沉重感,自觉四肢湿冷,症状随天气变化,脊柱侧弯、椎旁压痛或放射痛,患者喜暖恶寒,脉沉迟,舌苔白腻。

治法:

温经散寒,化湿通络。

方药:

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风10g,细辛6g,当归8g,芍药15g,川芎8g,熟地黄15g,杜仲15g,牛膝15g,人参6g,茯苓15g,土元15g,炙甘草5g,肉桂心4g。

水煎服,每日三次。

3.湿热下阻型:

原因:

无明显诱因,遇热症状加重。

症状:

腰腿疼痛,肢体无力,疼痛处有热感,遇热或者雨天疼痛加重,患者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脉弦数或濡数,舌苔黄腻。

治法:

清热祛湿、宣通经络。

方药:

宣痹汤合四妙汤加减。

防己15g,杏仁15g,滑石15g,连翘9g,山栀9g,薏苡15g,半夏(醋炒)9g,土元15g,晚蚕沙9g,赤小豆9克,鸡血藤30g,黄柏12g,苍术10g,怀牛膝12g。

4.肝肾两虚型:

原因:

患病时间长而不愈。

症状腰腿疼痛久治不愈,症状反复发作,患者筋骨萎软,按压疼痛处症状有所缓解,劳累后症状明显加重,侧卧时症状减轻,有时腿部发麻时伴有耳鸣耳聋,脉弦细尺脉弱,舌淡苔白。

治法:

补益肝肾。

方药:

六味地黄丸加减。

肝肾亏虚证的阴虚者还应滋补肾阴,中药方用左归丸加减。

肾阳虚者应温补肾阳,药方用青娥丸或右归丸加味。

左归丸加减:

鹿角片12g、熟地12g、炙龟版12g、杞子12g,净萸肉12g、菟丝子12g、淮山药12g、淮牛膝9g、狗脊15g,骨碎补15g、川杜仲9g、桑寄生9g。

右归丸加减:

熟地黄20g,菟丝子10g,怀山药10g,枸杞子10g,山萸肉10g,骨碎补15g,狗脊15g,仙灵脾10g,全当归12g,鹿角胶(烊冲)6g,上肉桂4g,熟附片3g,杜仲12g。

青娥丸加味:

补骨脂(盐炒)15g,核桃仁20g,巴戟天(制)15g,肉苁蓉(酒炙)15g,盐杜仲15g,元15g,乳香(醋炙)10g,没药(醋炙)10g。

[转]:

娄绍昆()

六经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太阳病案:

某,男,50岁,1995年9月20日初诊。

慢性腰腿痛10年,时发时愈。

近年来症状加剧,下腰部坠痛,臀部酸痛不适,以左侧为甚,行走时呈间歇性跛行。

经X线拍片、CT检查,确诊为,“L4~5椎间盘中央型突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刻诊:

形体消瘦,肤色苍白,腰腿隐痛麻木,不能直立,腰部前屈与后伸受限。

下腰部及臀骶部压痛。

时觉畏风、发热(体温正常)、自汗、头眩、纳呆、嗜睡、口淡、便溏、尿黄短、下肢稍有浮肿,舌淡红,苔薄白水滑,脉沉缓无力。

腹诊:

腹壁浅薄,腹肌扁平拘紧,脐部悸动应手,少腹胀满。

此案属太阳经腑合病。

营卫失调,风寒湿痹凝阻太阳经脉,水饮停滞太阳之腑。

先予桂枝新加汤与五苓散合方加味,以和营卫、利水湿、祛风寒为治。

处方:

桂枝、党参各15g,白芍药30g,大枣5枚,炒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各10g,炙甘草,砂仁(冲)各5g,生姜5片。

3剂。

服药后,小便量增多,恶风发热稍减,纳增。

但腰腿痛无明显改变。

针对主症,加强祛寒温阳之力。

上方加附片10g,再投5剂。

服上方后,腰腿痛减轻,但腰部前屈后伸尚不利。

上法已经中的,守方5剂,并在腰骶部压痛部位予以按摩,刺血拔罐,以助气血畅通。

按上方进退加减治疗3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腹肌紧感减轻,但稍长时间的运动,腰腿尚感疲乏。

嘱患者每天用艾条自灸腰俞、环跳、关元等穴位,使之徐徐温养阳气,促使机能的康复。

坚持治疗月余而痊愈。

越4年,腰腿痛没有复发,只是繁重劳动后,腰腿偶感不适。

  

2.少阳太阳合病案:

某,男,35岁。

1992年8月16日初诊。

2年前在工地劳动时挫伤腰部,引起腰腿麻痛。

刻诊:

瘦长身躯,痛苦面容,腰部冷痛、沉重、僵硬、拘挛,难以转侧,憎寒烦热,口苦咽干,恶心干呕,小便短涩不畅。

舌淡红,苔厚黄腻水滑,脉沉弦。

检查:

腰部发现脊柱向左侧弯,L5棘突向右偏歪,L4~5、S1棘突周围压痛,左骶髋关节压痛并触及索状物,左腿抬高试验强阳性;X线摄片显示,L5~S1间隙变窄,已形成骨桥。

诊为左骶髋关节错位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

此为风寒湿驻留太阳,由表及里,伤及少阳,致两经合病,法宜解肌散风、和解少阳、祛寒除湿,予以柴桂枝汤与肾着汤合方加味:

柴、黄芩、桂枝、白芍药、党参、干姜、半夏、白术、茯苓各10g,甘草5g,生姜5片,大枣5枚。

剂。

并针刺左侧环跳一穴。

3剂后,诸症始缓,5剂药尽,腰部冷痛与左腿麻木都明显减轻。

药已中的,守方继进5剂,并给予针刺、按摩。

3诊后,诸症均缓,加细辛3g,以加强散寒温经之效。

数法并用,诸症渐失,1个月后恢复如初。

2000年偶然相遇,见其身体健康,行动自如。

  

3.太阳阳明合病案:

某,男,14岁。

1988年4月6日初诊。

2年前与同学戏耍时挫伤腰部,时感左腰腿不适。

2月前,不慎淋雨,全身湿透。

翌日,畏寒、高热、腰痛、周身不适,自服退热药后出现寒颤、高热不退,并感到左髋关节剧痛、肿胀、不能行走。

经各种化验,X线摄片等检查后,确诊为“左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住院予以牵引及抗生素等西医药治疗。

2周后,仍有低热,左腰髋疼痛不减。

刻诊:

形体瘦长,精神不衰,面色苍白,痛苦面容,畏风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肢节不适。

左腰髋部胀痛,左髂关节周围皮色泛红,肿痛处皮肤稍温而拒按,站立与行走时腰髋疼痛加剧。

口渴、纳减、便结、尿浊黄臭、眠欠安、烦燥不宁。

舌暗红,苔白腻,脉浮紧数。

腹诊:

左少腹疼痛延及左腹股沟,按压左少腹疼痛加剧而在深部触及柔软的索状物。

此为太阳阳明合病,风寒湿瘀郁闭肢节而化热,法宜解表开闭、散寒除湿、清热活血,予以大青龙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味。

处方:

生麻黄、桂枝、防风、杏仁、桃仁、苏叶各10g,生甘草、苍术、生大黄各5g,生石膏50g。

3剂。

服药后微汗,小便、大便量增多,诸症均减,上方加知母、赤芍药、附片各10g,生姜5片,即仿大青龙汤、桃核承气汤与桂枝芍药知母汤合方之意,再投5剂。

药后体温恢复正常,左髋部的红、肿、热、痛,减轻十之五六。

原方中麻黄减至5g,再投5剂;并在左髋关节压痛明显处及皮肤静脉曲处,刺血后拔火罐。

4诊时,左髋关节疼痛已减十之八九,能行走,其他症状几近消失。

但腰部前屈还困难,仍有疼痛。

上方增损化裁再投;委中刺血拔罐;并用正脊手法纠正紊乱的腰椎后关节。

坚持服药,不时给予刺血、正脊。

2周后,病除若失。

10多年来,再无复发。

4.太阴病案:

姜某,女,25岁,1999年3月20日初诊。

6年前发现腰腿酸痛麻木,经X线摄片、CT、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近2月病情加重。

刻诊:

腰髋松弛无力而酸痛,腰骶部肌肉悸动不安,L4、L5、S1棘突周围压痛。

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目光炯炯有神,头疼,烦热,汗多,口渴,容易感冒。

晨起睑肿,面浮,小便不利,夜卧汗出湿被。

月经衍期、经血紫暗有块,经来潮第一天少腹疼痛,白带清稀量多。

舌淡白,苔白厚水滑,脉沉弦滑。

腹诊:

腹肌扁平拘紧,左侧下少腹部触之有抵抗伴有压痛,脐周悸动按之应手,心下有振水音。

此案为太阴痹病、阳气被郁,脾虚湿阻、统运失司。

以桂枝加黄芪汤与五苓散合方而治之:

黄芪30g,桂枝、白芍药、白术各15g,茯苓、泽泻、猪苓各10g,大枣3枚,生姜10片。

5剂。

服药后,感到全身温煦舒爽,小便清长,浮肿减,腰腿痛稍有减轻。

方已中的,守方不变,又5剂。

在腰骶部辅以按摩,并针刺环跳。

按上方加减变化坚持治疗30多天,沉疴终于向愈。

但腹诊时,仍存在腹肌拘紧,左侧少腹下部触之有抵抗、压痛等腹症。

嘱其用药艾条熏灸气海穴,并吞服桂枝茯苓丸。

2月后停药,临床症状消失,月经周期、颜色正常。

随访1年,能胜任繁重劳动。

  

5.少阴病案:

钱某,女,30岁,2000年9月28日初诊。

2年前因车祸而致腰部外伤,腰骶疼痛延及两腿,近年来日渐加重。

经医院CT、X线摄片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隐窝狭窄”。

刻诊:

腰部强直拘痛难以活动,两腿外侧冷而麻痛;畏寒肢冷,以背部为甚;体型偏胖,精神委靡,痛苦面容,面色晦黄不泽;经常鼻塞,嗅觉迟钝;便溏而细,小便不利,而夜尿频多。

舌质胖大暗淡,苔厚白水滑;脉弦细而虚迟。

腹诊:

腹肌松软,按之无力;但脐周围肌肉拘挛,按之痛而彻背。

此为“麻黄体质”的少阴病。

阳虚血亏,风寒湿邪驻留背部和腰腿。

法当温阳驱寒利湿,予以麻黄附子甘草汤、附子汤合方:

附片、白术、茯苓、党参、白芍药各10g,麻黄、甘草各5g。

5剂。

同时,用正脊手法纠正紊乱的腰椎后关节;并在腰腿痛处予以刺血、拔罐。

治疗后,诸症稍有改善。

原方加细辛、当归,使药效深入营血,又5剂。

并在肩背部与腰骶部辅以按摩手法。

守上法治疗半月后,神振肢温,浮肿减退,小便畅利,大便成形,腰腿痛渐趋缓和。

转方用阳和汤调理2月而愈。

随访半年,步履如常。

  

6.厥阴少阴合病案:

王某,男,32岁,2001年1月21日初诊。

3年前从高处跌下,腰部挫伤。

近年来腰部疼痛加剧,臀腿部麻痛不适。

经X片、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4椎弓裂”。

刻诊:

形体消瘦,神色憔悴,巅顶胀痛,腰背冷痛不能前屈,腰骶部隐痛向腿部放射,下肢痛麻无力,活动不利,左腿更甚。

下腰段前突增加,腰骶交界处有凹陷,L4~S1段棘上韧带剥离。

畏风多汗,偶有干呕,时有恶心,胃冷不适,舌淡暗形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脉象细涩。

腹诊:

腹肌菲薄,两腹直肌挛急强直。

此为厥阴少阴合病之痹症伴肝气夹水饮上逆。

其病机,既有厥阴经寒凝经络之外寒,又有寒湿凝聚少阴腰背之里寒。

法当温阳益气、散寒祛湿、温中降逆为治,本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附子汤合方之意:

吴萸、党参、桂枝、当归、白芍药、附子、白术、茯苓各10g,细辛、通草5g,大枣3枚,生姜5片。

3剂。

同时施以正脊手法,纠正紊乱的腰椎棘突;用按摩手法纠正剥离的棘上韧带。

治疗后,腰骶疼痛加剧,不能转身,不能下床。

笔者再三考虑辨证施治的每个环节,认为没有失误,守方不变,再5剂;并继续在腰骶部按摩,纠正棘上韧带;再在压痛点最明显的次穴处针刺,并加以温灸。

综合治疗后,腰腿痛逐日减轻,巅顶胀痛、胃冷之感消失,恶呕、肢冷减少,但自觉口苦咽干,烦热畏风。

腹诊:

腹肌仍扁平拘紧,胸胁支结,心下部紧迫,脐部悸动应手。

脉沉弦,舌苔薄黄。

厥阴少阴合病已由阴转阳,转变为少阳太阳合病。

投柴桂枝汤,并嘱咐患者每日坚持用艾条在腰、臀、腿压痛部位自我灸疗。

前后调治2个月,腰腿痛逐日减轻。

1年后相逢,言及病愈后一切均好,步履自如。

  

中药外用方:

1.外敷中药方剂组成:

生川乌30克,生草乌30克,木瓜30克,透骨草30克,千斤拔30克,红花20克,两面针30克,鸡血藤30克,十大功劳30克,元30克,生大黄30克,川断30克,樟脑10克每天1剂,4周为一个疗程,急性期或较严重者配合静滴甘露醇加激素和手法推拿。

2.外敷中药方。

将中药加工共研成粉末,用锅炒热加少许消肿止痛精,装入小布袋,热敷腰部,每天外敷2次,每次1~2小时,中途将中药加热再敷。

2.热敷剂:

制川乌、五加皮、独活、川营、红花、透骨草、乳香、没药、白芷、三棱、获术、木瓜、赤芍各20克,共研细末,调匀,加食盐和黄酒适量,炒成糊状,然后装入两个棉布袋,置锅加热至42一45℃,再入冰片1克调匀后敷患处,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

两袋交替使用,每次30分钟左右,早晚各1次,2周为l个疗程。

药物袋可使用数次。

4.药物腰带:

取威灵仙、地龙、杜仲、当归、制川乌、川荟、红花、赤芍、牛膝、丹参、乳香、没药各等分,共研细末,用布包好制成袋状,佩戴于腰部,每天6一8小时,3周为1个疗程。

5.酒剂:

将中药制马钱子、川乌、草乌、威灵仙、三七、姜黄、水蛙、乌蛇、冰片等适量,切成粗粒,用75%酒精适量,浸泡7天备用。

涂擦腰椎部,每日4次,连续用1个月。

6.膏药:

川乌、草乌、地龙、大黄、羌活、独活、五加皮、杜仲、狗脊、威灵仙、当归、骨碎补、透骨草、补骨脂、乌蛇、红花、细辛、花椒各30克,加植物油1000克浸泡,1周后进行煎熬,至药物枯黑时去药渣,炼油至滴水成珠加铅丹成膏,待温度低于100℃时,取乳香、没药、穿山甲各10克,冰片5克,共研成细末,加入膏搅伴均匀,倒入清水中,1周后取,放置在阴凉处备用。

用时取膏药适量,用微火化开后贴穴位或患处。

每周换药1次,连续用1个月。

7.熏洗剂:

用独活、秦荒、防风、艾叶、透骨草、寄奴、苏木、赤芍、红花、穿山甲、威灵仙、木瓜各15克,水煎趁热熏洗患处,每次1小时,每天2次,10天为1个疗程。

8.热敷:

炙川乌10克,红花30克,补骨脂20克,乳香、没药各20克,透骨草40克,细辛10克,桂枝10克,仙灵脾10克,延索30克,伸筋草30克,秦艽15克,苍术15克,甘草15克等。

功能透穴温阳通痹,舒筋活血止痛。

用法上药装入布袋,用醋浸湿诸药,放入蒸锅蒸40分钟,然后置于腰部热敷,每日2次。

功能锻炼:

1.反复搓腰:

将双手分别放于同侧腰大肌处,由上向下,再自下而上反复搓10-15次,以双侧腰部发热为度。

2.爬行训练:

四肢呈爬行状,先后做弓腰、沉腰动作。

然后侧身左(右)手摸左(右)足,扬手转身等动作,最后将双手着地,作爬行动作,每天坚持30分钟。

 

3.飞燕式锻炼:

俯卧于床,先后做双下肢交替抬举、双下肢同时抬举、上半身后伸抬起、身体两端同时抬离于床等动作,上述动作各十余次,每日坚持30分钟锻炼。

4.团身运动仰卧于床,先后做屈髋、屈膝、仰卧起坐或仰卧起坐接双手抱膝贴胸等动作各十余次。

此运动可与飞燕式隔日交替进行。

 

5.退走锻炼:

在走廊或空旷处倒退走,每次30分钟左右。

这种锻炼有利于改善腰背肌状态,恢复腰椎生理弓和腰部小关节滑动,可帮助解除小关节粘连。

 

6.挺腹疗法:

每日做挺腹运动数十次,一方面加强腰背肌的锻炼,另一方面使椎间隙及纤维环、椎间韧带发生旋转、牵拉,产生周边压力,突出物易于回纳,可使椎体关节回复解剖功能位,达到适应状态。

需要提醒的是,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不同,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两个方式锻炼。

在此过程中,注意安全,年长者应在家人陪护下进行为妥。

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锻炼法:

(一)悬垂法:

利用自身重力作牵引治疗。

单杠、门框等可用来进行悬垂锻炼。

利用自身重力作牵引治疗。

单杠、门框等可用来进行悬垂锻炼。

悬垂动作要轻缓,慢试进行,避免上下动作过重、猛反而损伤腰椎。

要轻缓,慢试进行,避免上下动作过重、猛反而损伤腰椎。

这样可使腰部紧的肌肉得到放松,治疗腰背疼痛。

的肌肉得到放松,治疗腰背疼痛。

 

(二)倒走:

选择平坦安全道路,双手叉腰向后倒行,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

选择平坦安全道路,双手叉腰向后倒行,每次20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

这样能加快腰部肌肉的血循环,以改善腰部肌肉的营养供应。

这样能加快腰部肌肉的血循环,以改善腰部肌肉的营养供应。

 

(三)床上锻炼:

1.仰卧位。

屈双膝,以脚作支点,腰部用力使身体离开床面,尽量弓起、仰卧位。

屈双膝,以脚作支点,腰部用力使身体离开床面,身体,抬起骨盆,然后慢慢落下,该动作能矫下骨盆前倾,身体,抬起骨盆,然后慢慢落下,反复20次。

该动作能矫下骨盆前倾,增加腰椎曲度。

椎曲度。

2.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但背部不能攻起离、仰卧位。

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开床面。

开床面。

3.仰卧位。

将双手压在臀下,慢慢直腿抬起双下肢(膝关节可微屈),、仰卧位。

将双手压在臀下,慢慢直腿抬起双下肢(膝关节可微屈),然后放下,然后放下,重复15次。

4.仰卧位。

双腿抬起,在空中模拟骑自行车动作,动作用力但要缓慢。

仰卧位。

双腿抬起,在空中模拟骑自行车动作,一般练习20—30次/组,2—4组/日。

此练习主要锻炼腹肌及腰部的控制能力,组日此练习主要锻炼腹肌及腰部的控制能力,并可有效提高下肢力量并可有效提高下肢力量。

5、侧卧位。

上侧腿可伸直抬高,然后慢慢放下,下侧腿膝微屈,反复、侧卧位。

上侧腿可伸直抬高,然后慢慢放下,下侧腿膝微屈,数十次。

数十次。

6.俯卧位。

手背后,双腿并拢,腰部用力,使头及腿同时远离床面。

俯卧位。

手背后,双腿并拢,腰部用力,使头及腿同时远离床面。

背飞”~组~日锻炼腰背肌肌力。

被称为“背飞保持至力竭为1次,5~10次/组,2~3组/日。

锻炼腰背肌肌力。

被称为背飞练习。

(四)站位锻炼:

1.一条腿放在前面一稳定支撑物上,躯干前倾压腿数次后,交换压另、一条腿放在前面一稳定支撑物上,躯干前倾压腿数次后,一条腿。

一条腿。

2.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托住腰部,拇指向前,四指向后,向左、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托住腰部,拇指向前,四指向后,然后两手压腰使头部与背部尽量均向后仰,同时吸气,右各晃8次。

然后两手压腰使头部与背部尽量均向后仰,同时吸气,然后渐渐恢复站立位,再向前方做轻度屈曲活动同时呼气。

前方做轻度屈曲活动,恢复站立位,再向前方做轻度屈曲活动,同时呼气。

重复9次。

 

注意事项:

 

1.正确坐姿是髋、膝屈曲、正确坐姿是髋、膝屈曲≥90°,有靠背,在后腰部放置一软垫,减轻,有靠背,在后腰部放置一软垫,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一下腰部,腰部压力。

长久坐位对腰椎不利,坐位工作1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一下腰部,腰部压力。

长久坐位对腰椎不利,做腰部后伸运动。

这样可减轻腰椎间盘对硬膜的压力,缓解腰肌的紧。

做腰部后伸运动。

这样可减轻腰椎间盘对硬膜的压力,缓解腰肌的紧。

2.正确站姿:

昂首挺胸,腰部轻度前凸,收腹,不弯腰驼背。

正确站姿:

昂首挺胸,腰部轻度前凸,收腹,不弯腰驼背。

正确站姿3.搬东西的正确姿势:

搬东西时要用腿部力量。

靠近重物站立,双脚、搬东西的正确姿势:

搬东西时要用腿部力量。

靠近重物站立,分开。

屈膝,尽量不弯腰。

抱紧重物,使它尽可能靠近身体。

分开。

屈膝,尽量不弯腰。

抱紧重物,使它尽可能靠近身体。

通过伸直膝抬起重物,起身时不可太猛。

站直后移动脚来转身,避免扭动下腰。

重物,起身时不可太猛。

站直后,移动脚来转身,避免扭动下腰。

4.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停止锻炼。

家用绿海治疗仪的主治穴位:

环、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停止锻炼。

家用绿海治疗仪的主治穴位:

承扶、阴陵泉。

跳、承扶、阴陵泉。

5.平时注意:

不久坐、不久站、少弯腰、急性期不弯腰、不抱重物、、平时注意:

不久坐、不久站、少弯腰、急性期不弯腰、不抱重物、穿平跟鞋、尽量不坐矮凳、免劳累、腰部防着凉。

穿平跟鞋、尽量不坐矮凳、免劳累、腰部防着凉。

针灸:

针灸具有中枢性镇痛及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及神经递质及体液的作用。

常用有体针和耳针,有的加用脉冲电刺激。

1.体针:

常用穴:

肾俞、白环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

方法:

每次选用3~5个穴位,用泻法。

选穴以常用穴为主,根据其疼痛可加夹脊穴、阿是穴及循经取穴。

2.耳针:

常用穴:

坐骨、肾上腺、臀、神门、腰椎、骶椎。

方法用中强刺激,留针10~10分钟。

针刺疗法取肾俞、环跳、委中等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推拿按摩:

推拿手法可使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解除肌肉痉挛、调整腰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松解神经根粘连、恢复正常的腰椎解剖序列,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常用手法如下:

1.组合手法:

如点、压、揉、推、摇、抖、扳腿、侧板等。

1.揉摩法:

患者俯卧,术者立其身旁,以双手拇指和手掌自肩部起循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路线自上而下,揉摩脊筋,过承扶穴后改用揉捏,下至殷门、委中而过承山穴,重复三次。

2.按压法:

术者双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以手掌自第一胸推开始,沿督脉向下按压至腰骶部,左手在按压时稍向足侧用力,反复三遍。

再以拇指点按腰阳关、命门、肾俞、志室、居髎、环跳、承扶、委中等穴。

3.滚法:

术者于背腰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施行滚法,直至下肢承山穴以下,反复三次。

重点在下腰部,可反复多次。

4.抖法:

患者俯卧,双手把住床头,术者立于患者足侧,双手握住患者双踝,在用力牵引的基础上,进行上下抖动,左手掌揉按下腰部,反复进行2~3次。

5.斜板法:

患者侧卧,卧侧下肢伸直,另一下肢屈曲放在对侧小腿上部。

术者站在患者背后,一手扶住病人髂骨后外缘,另一手扶住病人肩前方。

同时拉肩向后,推髂骨向前,使腰部扭转,有时可听到或感觉到"咔嗒"响声。

6.滚摇:

病人仰卧,两髋膝屈曲,使膝尽量靠近腹部。

术者一手扶两膝部,一手挟两踝部,将腰部旋转滚动。

并将双下肢用力牵拉,使之伸直。

推拿按摩后病人多感舒适轻松,症状减轻。

2.牵引按压法:

患者俯卧,两助手对抗牵引腰部,术者用手掌或指胺按压椎旁压痛点,按压力量从轻到重。

3.单腿后伸压腰法:

此法紧按上法进行,在对抗牵引腰部按压同时,将患侧下肢上下起落数十次。

4.旋转手法:

有坐位手法和卧位手法两种。

①坐姿手法:

患者坐于无靠背的方凳上,两脚分开,一助手固定患者双大腿。

术者坐于患者身后,以棘突向右偏为例.术者右上肢从患者右腋下通过,将手掌置于患者颈后并扶持左颈部。

左手拇指扣住偏右之棘突.右手拉患者颈部,使身体前倾60°~90°,同时向右侧弯,达最大侧弯时术者右上肢用力拉患者躯干向后侧旋转,同时左手拇指顺向左上顶棘突,此时可感觉左拇指下轻微移动,有时可伴响声。

②俯卧位手法:

患者俯卧,两腿分开,术者摸清偏歪的棘突,以向右偏歪为例,术者站于患者右侧,面对侧方,左臂从右大腿下面伸进,将右腿抱起过伸髋膝,以患椎为支点旋转大腿,右手拇指借大腿摇转牵引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