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期中杭州市地区四校联考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7774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期中杭州市地区四校联考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杭州市地区四校联考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杭州市地区四校联考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杭州市地区四校联考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上期中杭州市地区四校联考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期中杭州市地区四校联考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语文上期中杭州市地区四校联考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期中杭州市地区四校联考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期中杭州市地区四校联考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语文上期中杭州市地区四校联考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地区四校联考高一期中考试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姓名、试场座位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基础知识(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抹煞(shā) 遒劲(jìng) 脊骨(jī)怪癖(pǐ)

B.经传(zhuàn)跨跃(yuè)纤维(qiān)慰藉(jiè)

C.澄清(chéng)峥嵘(zhēng)惆怅(chóu)依偎(wēi)

D.犄角(jī) 倔强(jué) 给予(gěi) 引吭高歌(há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寥廓  昳丽  亲合力唉声叹气  B.笙箫  斑斓  水蒸汽 按部就班

C.吟诵 祥和  永诀  病入膏肓  D.诸候  胸臆  摇曳  名列前茅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的奥秘彻底揭开之时,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

B.我们呼吸的空气里有着苏东坡的气息,我们走过的街道、说出的地名、谈起的建筑都与苏东坡息息相关。

C.以文为诗,自昌黎始,昌黎之文别开生面,而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出心裁,蔚然成一代之大观。

D.有些人在追逐中寻找快乐,有的人却在平凡的生活中安之若素,品味着平淡的幸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B.20世纪后期,学者们有条件广泛接触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尽管在对其介绍和评价等

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他们取得的成绩还是应当肯定的。

C.政府主导,媒体监督与宣传,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约5800万缺

失父母庇护的留守儿童身心成长、学习生活所面临的失管、失教和失衡问题。

D.汽车限购令非但没能为城市治堵,倒是激发起许多购车族的欲望,提前加入有车族的

行列,城市道路反而因此变得更加拥堵不堪。

5.名句名篇默写。

(任写3句,每句1分,3分)

(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2),,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3)恰同学少年,     ;    ,挥斥方遒。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6.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全过程,请按照要求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

(3分)

据有关专家介绍:

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入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

但也因此使部分肿瘤细胞进入血液,随着循环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

此时,如果对肿瘤病人肿瘤部位加热,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

而热休克蛋白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

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第一阶段:

(不超过15字)

第二阶段:

(不超过15字)

第三阶段:

(不超过20字)

7.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诗句,使这首小诗诗意连贯,音韵和谐。

(3分)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14分)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襟危坐  危:

高B.山川相缪 缪:

同“缭”,连结,盘绕

C.举匏尊以相属 属:

劝酒D.而卒莫消长也 消长:

增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何为其然也     ②輮使之然也 

B.①目遇之而成色    ②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①耳得之而为声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0.吹箫客的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分条概述吹箫客悲伤的原因。

每条表述不得超过30字。

(3分)

11.翻译句子(5分)

(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分)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

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2.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2分)

13.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第二联)。

(4分)

三、现代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9题。

(一)

在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中,语言从来就是变动不居的。

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的,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

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

同样,“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

如不少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成为“普通话”,只因为北京处在政治、文化中心。

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因为上海是商埠首开之地,且日渐成为经济中心,总是风气先得。

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阴阳怪气”等词语,若查书一看,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

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道北上,如“买单”、“搞定”、“生猛”等,已渐渐成为“普通话”。

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其实“港台腔”不也是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吗?

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港台腔”的“耶——!

”“哇——!

”代替“哎哟——!

”来表示惊叹,引起了一些尖锐的批评责难。

其实,被视为“惊叹”之“正统表达”的“哎哟”也并非古来如此,一成不变。

如要“正统”,只能回到不是“噫吁嘻——!

”就是“呜呼哀哉——!

”的时代。

几年前,我就曾撰文,主张不妨用“听取

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淡心态,来“听取‘哇’声一片”。

万众瞩目的“胡连会”新闻公报就说,“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体认”,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这多次出现的“体认”、“愿景”不是立即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了我们的“普通话”吗?

事实说明,我们的最高领导人并不拒绝来自台湾的词汇。

其实,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普通话”尤其是“简化字”在台亦影响渐强。

这恰恰说明,两岸语言在互动中越来越融洽,而不是把彼此的语言视为有害的洪水猛兽而渐行渐远,这实在是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幸事。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

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

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统”,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红”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

应当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14.对文中加点的“普通话”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指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

B.指那些先在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流行,而后在其他地区迅速流行的某些方言或流行语。

C.以“体认”、“愿景”等词语为代表的,已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的,被接纳为标准语的词汇。

D.我们认为很“普通”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语言。

15.从全文看,作者对语言交流中的“势利”、“不平等”现象持怎样的态度?

(3分)

(二)

旧信重读(黄静芬)

①被精心保留下来锁在抽屉中的一叠信件,似一块拒绝融化的冰,当你涉过时间的千山万水,于一个偶然,目光重新投回起点,你惊奇地发现,你所经历的一切仍伫立在奔腾不息的河川上,像一角冰山,通透、晶莹,不曾因为年深月久和日晒雨淋而消融。

②于是,你停下急匆匆旅行的脚步,择一处临水的草地坐下,重读一封一封旧日友人为你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细密阳光闪烁。

③什么样的一个友人交付给你的这份情谊?

什么样的情怀下产生了这些文字?

什么样的一盏灯照过你,或甜或苦或激动或平静地读着它们?

你又怎样斟字酌句写了回信?

④过去已经消失,说过的话语随风而逝,青春的风铃不再摇响,只有信件记录了当时。

当时,是多么热衷于在信纸上文采飞扬语句优美地与友人对话呀:

比赛着写信,看谁写得厚谁写得薄;探讨着问题,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倾诉着秘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还有,初恋时心慌意乱的情愫,热恋时激情满怀的幸福,失恋时天昏地暗的欲哭无泪……

⑤经过种种,皆如幻梦成空,直面的一切,许多冲动已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电话普及,拨几个烂熟于心的号码,千里之外友人的声音招之即来;或者上网,键盘一敲,电子邮件发出,回应之讯立马现于眼前,且字字工整句句珠玑。

然而,那些字体清晰或狂舞、象征友人个性的来信呢?

那些等待青鸟衔鸿飞来的盼望日子呢?

那些读信如读一本书的亦喜亦悲的情感起伏呢?

⑥人之成熟,总是从拥有了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开始,这时,再去细细思想人生是什么呢?

童年期,懵懂无知无觉只盼快快长大;青春时,未来好梦无数,仿佛伸手可及。

然后,立没立业只有自己晓得,家是成了一个,孩子也养了一个,便开始赶时间、磨时间、杀时间,将属于自己的一世时间折腾得一塌糊涂。

再回首时,天还是那个蓝天,地还是那块绿地,月还是那轮明月,人却已不再是那个人,脸上每缕皱纹都填满深浅不一的沧桑。

⑦人之老,不是从肢体开始老起,而是从心开始老去。

心老的标志就是,前瞻的时候少了,回头的时候多了。

一步三回头,身后可看可触可抚的有什么?

范仲淹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其实,何止南来北往的大雁,一介凡人的人生本来就是去留无意的风。

⑧因此,在急促的生命途中择机而歇,席地而坐,重新展读纸笺已经微微发脆的旧信,会有一种美好的情感在心中暗暗滋生。

旧信能够一个一个细节提示你,你所经历的,刻骨铭心永生不忘的也好,微小如蚁稍纵即逝的也罢,所有清晰如昨。

逝去的岁月不是空心的,逝去的岁月丰满得像一枝秋天的麦穗,你像一个守望金黄田野的农人,当你重读旧信的时候。

16.作者为什么把保留下来的信件比作“一块拒绝融化的冰”?

(2分)

17.从全文结构看,第②段的作用是什么?

(4分)

18.通过第④段和第⑤段内容上的对比,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3分)

19.赏析第⑧段中划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及艺术效果。

(4分)

四、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40分)

牧羊人养了一群羊。

放牧时,他放声高唱:

“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

”可看到羊群里的那一只黑羊,他有点不快。

他盘算着要卖掉黑羊:

这样,我的羊群里都是可爱的白羊了。

  冬天,一场暴风雪让牧羊人与羊群走散。

草原上银装素裹,到哪里寻找羊群?

牧羊人十分焦急,突然发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找到了自己的羊群。

他高兴地抱起那只立功的黑羊:

“多亏了你!

”春天,牧羊人的羊群里多了几只黑羊,他的歌声依旧嘹亮:

“我的羊群啊,多么可爱!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21分)

1.【答案】C【解析】A.脊骨(jǐ)B.纤巧(xiān)D.给予(jǐ)(3分)

2.【答案】D【解析】A.亲和力B.水蒸气D.诸侯(3分)

3.【答案】B【解析】A.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B.息息相关:

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C.大放厥词:

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贬义)。

D.安之若素:

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

(3分)

4.【答案】B【解析】A.两面对一面,在“推动”前加“能否”。

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根本途径”。

D.暗换主语,在“提前”前加“购车族”。

(3分)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水光接天凌万顷之茫然(3分,任选3句)

6.

(1)注射“溶瘤病毒”使肿瘤溶解(1分)

(2)加热肿瘤部位产生热休克蛋白(1分)

(3)热休克蛋白训练免疫系统消除肿瘤残部(1分)(共3分)

7.示例:

母爱含在眼睛里,望着它,心暖暖母爱化在叮咛里,听着它,情切切。

(要求表意恰当,句式相同。

有欠缺酌扣)(3分)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8.【答案】A【解析】“危”应解释为:

正,端正(3分)

9.【答案】A【解析】A项“然”都作指示代词“这样”;B项中“而”分别表承接和转折;C项中分别作代词和表取独的助词。

D项分别作语气词和介词(3分)

10.①历史角度:

英雄伟业,尚且过眼云烟,何况渺小平庸之辈。

②时空角度:

天地悠悠,人生不过短暂一瞬,个体不过沧海一粟。

③理想现实:

理想固然美好,现实却难求成。

(想追求永恒而不得)

(3分,答对一点得1分)

11.

(1)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着长矛吟诗作赋,本来就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但现在又在哪里呢?

(3分)

(2)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分)

12.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2分)

1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景致,渲染了凄迷忧伤的气氛,景物之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4分)

三、现代文阅读(19分)

14.【答案】B(3分)

15.【答案】①要认识到这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应以开放、平和(“宽舒闲淡”的心态)去接受;②不必痛心疾首,应看到这种语言变化带来的好处。

(写出一点给1分,两点3分)

16.

(1)“冰”比喻信件记录的情谊是纯洁而珍贵的(1分);

(2)“拒绝融化”是因为信件记录下的过去不会被时间湮没,是永恒的(1分)。

17.

(1)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通过重读信件引出下文美好生活的回忆及人生感悟的抒发;(3)与文章结尾“在急促的生命途中择机而歇,……一种美好的情感在心中暗暗滋生”一句相呼应。

(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18.

(1)表达了对往昔与友人书信来往的日子的留恋。

(2)对如今与友人交流手段改变的无奈。

(3)对有信来往的日子不复存在的遗憾(惋惜)。

(一点1分,共3分)

19.

(1)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无形的岁月写得真实可靠(生动形象),表明重读旧信时,“逝去的岁月”不会沦为虚无,因为信件的记录,它会充实地存在着。

(2)运用第二人称抒情,更真实亲切,将“你”比作农人,表现了重读旧信时收获往日美好情感的欣慰与喜悦。

(3)运用倒装句式,强调重读旧信的好处——存在感和收获往日美好的喜悦。

(语言特点,效果各1分,答到两点得4分)

四、作文

20.作文(40分)

较好的立意举例(仅作参考):

①黑羊白羊,都是好羊(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中心立意)

②发现黑羊身上的不凡(看似其貌不扬的东西,一旦发现它的价值,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利益)

③多种多样也是美(羊群角度)

④容纳“另类”(善待黑羊的角度)

⑤好团队需要“异端者”

⑥尊重不同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