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际储备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7724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9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国际储备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三章 国际储备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三章 国际储备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三章 国际储备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三章 国际储备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 国际储备新.docx

《第三章 国际储备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国际储备新.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 国际储备新.docx

第三章国际储备新

第三章国际储备

一本章导读

本章主要分四个部分:

第一节主要讲授国际储备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来源,初步探讨国际储备经济的影响;第二节从广义国际储备的角度,讲解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的构成;第三节结合国际储备需求的影响因素,重点讲解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及其测算的理论与方法,介绍国际储备结构管理内涵及方法;第四节介绍我国国际储备的现况,并对我国国际储备的合理规模和结构进行论述,分析我国国际储备结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方向。

二内容简介

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各种紧急支付而持有的、能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资产。

与国际储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国际清偿力。

国际清偿力是广义的国际储备,是一国的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之和。

自有储备包括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四种形式;借入储备由备用信贷、借款总安排、互惠信贷协议和一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组成。

国际储备的管理包括量的管理和质的管理两个方面,其中量的管理又包括需求和供给两方面,需求管理的核心是使国际储备的供应保持在最适度国际储备需求量的水平上。

国际储备质的管理即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主要是指黄金储备与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外汇储备的币种管理与外汇储备的资产形式的管理三个部分。

一国进行国际储备资产的结构管理时应以统筹兼顾各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为基本原则,重点在于外汇储备的币种管理与外汇储备的资产形式的管理。

我国的外汇储备在储备资产中占绝对比例。

目前我国国际储备的供给相对充裕,我国的实际情况也要求持有较高水平的国际储备量。

在储备资产的结构管理方面,我国目前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三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储备的基础知识,了解国际储备的结构、来源和作用,掌握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及结构管理方法,掌握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与特点,掌握我国国际储备的管理现状及发展。

四重点难点

重点:

国际储备的含义;国际储备的构成;国际储备的来源和作用;国际储备的多元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和结构管理;国际储备管理的原则;中国的国际储备管理。

    难点:

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的区别;国际储备的多元化的利弊分析;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及其测算的理论与方法;国际储备的需求影响因素;国际储备结构管理三原则的关系;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及其发展变化。

五授课内容

 

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InternationalReserve)

国际储备是一国的国际金融实力和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的重要标志。

国际储备体系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不仅关系到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和稳定货币汇率的能力,而且会直接影响到世界物价水平与贸易的发展,因此一直受到国际金融组织、各国政府及经济学家的普遍重视,成为国际金融研究的重要领域。

研究—国国际储备,主要方面包括:

储备的总量和构成;储备对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本币汇率、提高国家资信,以及对外经贸交往等方面的作用;有关金融当局对国际储备的管理及使用政策等。

一、国际储备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一)国际储备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Reserves)是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各种紧急支付而持有的、能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资产。

主要用于:

(1)国际支付;

(2)平衡国际收支;

(3)维持汇率稳定。

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各国的生产、贸易、金融、服务等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这一背景下,各国国际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国际收支均衡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然而,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并不总是能达到自动均衡,多种因素的结果,国际收支往往出现不平衡。

虽然各国的国际收支大多数情况下是处于非均衡状态下的,只要这种非均衡不超出一定程度,它对经济的影响也将在经济体系的承受范围。

但当一国国际收支超出某种限度时,它就会对该国的汇率、货币供求、物价水平、国际贸易乃至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后果,甚至酿成金融危机。

正是为了避免此类情形的发生,各国都储备有一定数量的资产作为国际储备,用于调节国际收支,干预外汇市场,以便把国际收支失衡与汇率波动的幅度控制在某一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使其不至于对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特点

(1)官方性:

为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而非其它机构或经济实体所持有;

(2)普遍适应性:

国际储备资产能在外汇市场上或在政府间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时被普遍接受;

(3)流动性:

具有流动性,即能够进行转移和转换;

当然,国际储备资产还有一些其他特征,如国际储备资产内在价值必须相对稳定,但上述三条是最基本的特征。

(二)、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及其变化趋势

1、黄金储备:

中央银行所掌握的货币性黄金。

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曾是全球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但是,各国黄金的保有量不仅受自然条件及开采量的限制,而且受私人窖藏及广泛的工业与艺术用量等影响,出而日渐难以满足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发展的需要。

鉴此,能自由兑换黄金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逐渐取而代之。

综观全球国际储备情况,黄金储备量自20世纪以来一直徘徊在10亿盎司左右,但价格波动却非常之大。

例如,1946—1968年,黄金市场价格大致维持在每盎司35美元左右的水平。

1968年,黄金市价实行双轨制,即官价仍为35美圆、市价随供求关系浮动。

1971年,美国政府不再承担各国中央银行以官价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因而黄金官价名存实亡。

1978年,IMF正式废除黄金官价,各会员国政府之间遂改用市场价相互购售黄金。

此后十多年问,随着主要发达国家通货膨胀尖锐化,国际市场黄金价格如同脱缰野马,猛烈上扬。

据统计,80年代初黄金价格曾一度冲破每盎司800美元大关。

近年来,金价大体在每盎司300美元的水平上下波动。

关于各国黄金储备的价值计算主要有三种方法:

—是以数量计算;二是以官价(每盎司35个特别提款权)计算,三是直接以市价计算。

因此,我们在进行经济调研过程中遇到有关数据时须予以区别。

自1976年起,根据IMF的《牙买加协议》,黄金非货币化,黄金同国际货币制度和各国的货币脱钩,黄金既不准作为货币制度的基础,也不准用于政府间的国际收支差额。

美国为了维护美元的地位,也曾鼓吹“黄金非货币化”。

但是,IMF在统计和公布各成员国的国际储备时,依然把黄金储备列入其中。

1979年成立的欧洲货币体系,规定每个成员国应将黄金储备的20%,缴存欧洲货币体系的欧洲货币合作基金,作为共同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也肯定了黄金作为储备资产的作用。

因为黄金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最后的支付手段,它的贵金属特性易于被人们所接受,加之世界上还有发达的黄金市场,各国货币当局可以方便地通过向市场出售黄金来获得所需的外汇,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

当然,黄金实际上已不是真正的国际储备,而只是潜在的国际储备。

那么,在国际金融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各国政府为什么仍将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之一呢?

主要是为了应付突发情况。

这是因为,在发生战争等特殊情况下,各国货币当局持有外汇储备虽然可用作紧急支付或应急性国际采购,但外汇毕竟是国际货币发行国政府所发行的纸币,完全有可能出于种种原因不能保证它能购买到所需物资和服务。

黄金既然具有价值,就可直接派上用场。

例如。

海湾战争后、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但伊凭借手中持有的黄金储备购买进口急需用品,最大限度地抵消了制裁的压力。

一国货币当局如果没有一定量的黄金作储备,仅持有美圆等纸币,那就需要冒—定的政治和经济风险,但一般情况下,各国黄金储备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不大。

直到目前,黄金仍然可以转化为任何需要的外汇来满足对外支付的需要,故其多寡是衡量一国对外支付能力的大小。

黄金作为储备的优点:

(1)保值手段最可靠(每当动荡,各国总是抢购黄金);

(2)黄金储备可自主控制,不受超国家权力干预;

(3)其它货币储备具有不稳定性,受信用和偿付能力的影响,债权国家处于被动地位,故不如黄金可靠。

2、外汇储备(ForeignExchangeReserve)

货币当局持有的可兑换货币和用它们表示的支付手段。

外汇储备应具备的条件:

(1)该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1880-1914年间的英镑和目前的美元等。

(2)能自由兑换成其它储备资产,发行国家应运用货币财政政策保证其

货币的可兑换性。

(3)必须向世界提供适当数量的货币;

(4)在世界范围内普遍被接受,以便在干预外汇市场方面发挥作用。

外汇储备货币主要有:

$,英镑,DM,J¥等。

二战以来,各国(地区)外汇储备增长很快,在全球同际储备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80年代达80%,目前在90%以上,总额已经越过18000亿美元。

美元由于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使用较为广泛,便于统计和比较,在世界各国政府所持有的外汇储备中约占60%,进入7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其国际收支持续出现赤字,美元先后两次大幅贬值、给各国以美元持有的外汇储备的购买力造成很大损失。

尤其是70年代实行浮动汇率制后,各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频繁,美元汇率连续下浮。

因此.许多国家为保持国际储备的购买力,分散风险,逐步减少美元储备的比重,同时增加德国马克、日元等储备.初步形成了现行“一强两弱”多元化外汇储备体系。

上述外汇储备多样化趋势主要是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与上述主要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实力相对发生变化的结果,随着日本和德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加强,其货币在各国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将继续增大。

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后,可望在若干年内成为与美元相抗衡的国际储备货币。

总而言之,世纪之交国际储备多元化已成为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大特征。

那么,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一国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呢?

至少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1)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1880-1914年间的英镑和目前的美元等。

(2)自由兑换成其它储备资产,发行国家应运用货币财政政策保证其货币的可兑换性。

(3)必须向世界提供适当数量的货币;

(4)在世界范围内普遍被接受,以便在干预外汇市场方面发挥作用。

外汇储备货币主要有:

$,英镑,DM,J¥等。

3、在IMF中的储备头寸(普通提款权)

也称为普通提款权(GeneralDrawingRights),指在IMF普通账户中成员国可自由提取使用的资产,具体包括成员国向IMF认缴份额(Quota)中的外汇部分和IMF用去的本国货币持有量部分。

IMF相当于一个股份制性质的储蓄互助会。

当一国加入IMF时,须按一定的份额向IMF缴纳一笔钱,我们称之为份额。

按照IMF的规定,认缴份额中的25%须以可兑换货币(国际储备货币或黄金)缴纳,其余75%用本国货币缴纳。

前者在使用时条件最为宽松,在实践中只要成员国提出申请使可提用。

储备头寸的后者(75%)部分再增加份额的25%部分,为四档信用提款权,均为有条件的,档次越高,条件越高。

各成员国都把它们在IMF的净储备头寸列为它们的官方储备资产。

4、特别提款权(SpecialDrawingRight)

特别提款权是IMF为了解决成员国国际清偿力不足问题而于1969年9月在IMF第24届年会上创设的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资产,其实质是用以补充原有储备资产的一种流通手段。

它根据参加国在IMF中的份额按比例进行分配,成员国可运用分配的特别提款权换成外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也可以直接用其偿还IMF的贷款。

与其他储备资产相比,SDR有着显著的区别:

(1)它不具有内在价值,是IMF人为创造的、纯粹帐面上的资产。

但它的价值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

特别提款权1970年首次发行,美国获得了23%左右,主要工业发达国家获得61%,其余则归发展中国家所有。

在创始之初,特别提款权的定价方法为:

1美元等于1特别提款权,或35特别提款权等于一盎司黄金。

其后由于黄金非货币化及美元币值剧烈波动,IMF采用一种加权平均方法来确定特别提款权的价值。

从1981年起,IMF选择了当时世界贸易中的5个主要国家(美、德、日、英、法),以5国各自对外贸易在5国总贸易中的百分比作为权数,分别乘以5国货币计算当日(或前一日)在外汇市场上对美元的比价,来确定特别提款权当天的美元价值,然后再通过市场汇率,套算出特别提款权同其他货币的比价。

(2)它不像黄金和外汇那样通过贸易或非贸易交往取得,也不像储备头寸那样以所缴纳的份额作为基础,而是由IMF按份额比例无偿分配给各成员国。

到目前为止,IMF共分配了约428亿SDR,其分配情况参见表4-3

表4-3特别提款权的分配情况

数额(亿SDR)

备注

第一期(1970-1972)

93.148

分三次分配

第二期(1979-1981)

121.182

三次分别向成员国分配了:

40.327亿SDR、40.33亿SDR和40.525亿SDR

第三期(1997)

214

该年9月IMF提出第四次修订条款,建议一次发行214亿SDR

关于SDR的分配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分配总额占西方世界储备资产总额比重过低,从1970年的3.4%下降到1998年的1.4%;二是分配极不均匀,根据IMF的份额成正比例分配,工业发达国家分到的SDR占绝对比重,达81.2%,其中又以美国所占比重最大,达到25%,而发展中国家分到的SDR较少。

(3)它严格限定用途,即只能在IMF及各国政府之间发挥作用,任何私人企业不得持有和运用,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

二、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能力

1、国际清偿能力(InternationalLiquidity)

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被国际间普遍接受的、能支付国际收支逆差或补偿外债的能力。

2、决定国际清偿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1)现有国际储备的大小(正相关);

(2)从国际金融市场借款能力的大小(正相关);

(3)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资产和金融当局从私人部门可迅速获得的短期外汇资产(正相关);

(4)外国人持有本国货币的意愿(正相关);

(5)利率提高对于鼓励资金内流的程度(正相关)。

3、国际清偿能力的分析指标

(1)可兑换的流动储备额(相当于三到四个月的进口额);

(2)偿债率:

当年中长期贷款还本付息支出总额与贸易外汇收入的比率(负相关);

(3)国家外债余额和出口外汇收入的比率(负相关);

(4)外汇储备额和进口额的比率(正相关);

(5)净债务和GDP之比率,

(6)人均债务与人均国民收入比率

4、两者的关系

与国际储备相近而又有所区别的概念是国际清偿力(InternationalLiquidity)。

根据国际储备的定义和特征,国际储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通常所讲的国际储备是狭义的国际储备,即自有储备,主要包括将在后面介绍的一国的货币用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SDR),其数量多少反映了一国在涉外货币金融领域中的地位。

广义的国际储备即国际清偿力,是一国的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之和,反映了一国货币当局干预外汇市场、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的总体融资能力。

它不仅包括货币当局已持有的四种资产,还包括该国从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资本市场融通资金的能力,该国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外汇,其他国家希望持有这个国家资产的愿望,以及该国提高利率时可以引起资金流入的程度等。

实际上,它是一国弥补国际收支赤字而无须采取调整措施的能力。

比较而言,狭义的国际储备只限于无条件的国际清偿力(即自有国际储备),而不包括有条件的国际清偿力(即一国潜在的借款能力)。

(1)国际清偿能力包括国际储备,国际储备是国际清偿能力的核心部分;

(2)国际储备仅是一国具有的现实的对外清偿能力,而国际清偿能力还包括潜在的对外清偿能力;

(3)国际储备仅包括无条件的清偿能力,而国际清偿能力还包括有条件的对外清偿能力,如各种贷款。

三、国际储备的多元化

变化趋势包括:

A:

整体上四种国际储备资产的变化趋势;

B:

外汇储备中不同货币资产的变化。

1、四种国际储备资产构成的变化:

见下列两张表格所反映内容:

表3-1:

世界官方国际储备构成表

年份

黄金%

外汇%

普通和特别提款权(%)

1880

1913

1950

1970

90.7

81.1

70.2

40.1

9.3

18.9

26.4

48.3

 

3.4

11.6

资料来源:

彼德·林德特等著《国际经济学》1986年第440页。

表3-2:

世界官方国际储备构成表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资产结构

金额

(10亿

美元)

比重

(%)

金额

(10亿

美元)

比重

(%)

金额

(10亿

美元)

比重

(%)

金额

(10亿

美元)

比重

(%)

黄金

外汇

普通提款权

特别提款权

332.29

3483.25

387.31

182.13

7.6

79.4

8.8

4.2

392.19

3638.69

353.39

194.94

7.4

80.5

7.8

4.3

330.58

4547.59

314.67

202.13

6.2

84.3

5.8

3.7

330.73

4931.84

282.73

201.73

5.8

85.8

4.9

3.5

黄金每盎司=35SDR资料来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报》

上表反映出下列的变化特点:

A、黄金的国际储备地位不断下降,原因:

(1)布雷顿森林制度解体后,黄金由直接弥补收支逆着变为间接的第二线储备,即通过将黄金换成外汇来源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2)IMF推行黄金“非货币化”政策,削弱了黄金的储备作用;

(3)持有黄金,既不生息,又需支付保管费,故各国不愿持有过多的黄金储备。

B、外汇逐渐上升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原因:

(1)各国频繁干预外汇市场;

(2)国际信贷产生的派生存款;

(3)特别提款权的“发行”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原因:

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的反对。

2、储备货币中(外汇储备)各类货币资产的变化见表3-3:

 

表3-3IMF成员国官方持有各种主要货币在外汇储备总额中所占比重(%)

1973

1980

1985

1987

1990

1994

1997

1999

2000

美元

84.6

66.8

55.3

67.1

49.4

55.7

57.1

68.4

68.2

英镑

7.0

3.0

2.7

2.6

2.8

3.3

3.4

4

3.9

马克

5.8

15.0

13.9

14.7

17.0

14.4

12.8

法国法郎

1.0

1.7

0.8

1.2

2.3

2.4

1.2

日元

--

4.4

7.3

7.0

7.9

7.9

4.9

5.5

5.3

欧元

12.5

12.7

其他

--

--

--

--

--

--

--

--

--

资料来源:

1973-1991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报》和《国际清算银行第62届年报(1992)》;1993-1997年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8年年报》,1998年之后数据系笔者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上表反映出下列变化特点:

A、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原因:

a.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衰落,竞争能力相对下降;

b.美国大多数年份有收支逆差,美元信誉不断恶化;

c.不断出现的通胀使各国为避免损失而减少美元储备;

d.美元多次贬值,给各国造成严重损害(储备价值下降);

e.以升值货币如日元,西德马克等价值的债务负担加重。

B、德国马克、日元等在官方外汇储备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原因:

a.日、德经济快速发展,70年代,分别增长了3.3倍和2.2倍。

艾哈德奇迹与日本的经济奇迹。

b.日、德常有收支顺差甚至巨额收支顺差,J¥和DM币值坚挺,信誉大大上升。

c.日、德通胀率低,其汇率不断上升(德国中央银行对国会负责)。

C、美元作为主要外汇储备的地位在短期内不会被DM和J¥取代。

原因:

a.日、德的经济实力还逊于美国;

b.美国长期以来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流出巨额美元。

c.美元一直是外汇市场上最主要的干预货币,欧洲、日本均需用美元干预外汇市场,故对美元需求会增加。

d.美元仍然是最广泛使用的支付手段和价值单位,而且使用方便。

D、关于欧元的讨论

1999年,即欧元正式启动的第一年,欧元在各国外汇储备所占的比重即达到12.5%,2000年上升到12.7%,尽管其汇率不断下降。

从总体上来看,发达国家更青睐美元,而发展中国家的欧元储备比重相对较大。

2000年,在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73.3%,欧元占10.2%,

四、国际储备的作用

1、有助于平衡国际收支逆差。

逆差的调整方法:

(1)直接动用国际储备;

(2)采用紧缩的国内经济政策;

(3)两者并举。

具体调节方法:

短期逆差,直接动用储备;

长期逆差,紧缩国内政策+国际储备辅助措施。

国际储备作为国际收支结算的淮备金,其作用就体现在,当一国经济交易中发生出口下降、自然灾害及战争等突发性情况造成的临时性国际收支逆差,一时又无法依靠举借外债来平衡时,就可动用这个“准备金”弥补收支赤字。

即使是一国发生了根本性逆差.国际储备也可以作为一种“缓冲器”,减缓政府因国际收支失衡采取剧烈的经济紧缩政策对国内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即在最困难时期,保持必要的国际支付能力,保护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

不过,如果因经济结构不合理发生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时,就不能盲目滥用国际储备了。

2、有助于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

R↑时→抛出外汇储备等→收购本币→本币D↑→R↓

当本国货币汇率在外汇市场上发生变动或波动时,尤其是因非稳定性投机因素引起本国货币汇率波动时,政府可运用储备来缓和汇率波动,甚至改变其变动方向,使汇率波动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浮动。

如通过出售储备购入本币,可促使本币汇率上升;反之,通过购入储备抛出本币,可增加市场上本币的供应,从而使本国货币汇率下浮。

这种干预的另一个作用是向市场发出政府希望汇率波动方向的信号,从而影响市场预期心理。

由于各国货币金融当局持有的国际储备总是有限的,而国际游资巨大,因而政府在外汇市场的干预活动只能对汇率产生短期的影响。

但是,汇率波动在很多情况下是由短期因素引起的,因此外汇市场干预能对稳定汇率乃至稳定整个宏观金融和经济秩序起到积极作用。

事实上,从1973年牙买加协议后,主要发达国家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不再负有维持固定汇率的义务。

货币当局主要是通过拥有雄厚的国际储备,增强国际市场的国外居民对本国货币的信心,以维持本币在外汇市场的坚挺走势,抵制不利于本国货币的游资流向的出现。

掌握丰厚的国际储备也能在心理上和客观上稳定本国货币在国际上的信誉。

3、有助于对外举债

通常,一国如果国际储备充足,就可以显示出该国不仅维持汇率稳定,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能力强,而且,国际清偿能力也很强。

因此,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该国货币坚挺。

容易被别国接受,同时也提高了该国货币信誉。

此外,雄厚的储备资产也是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商业银行安排贷款时评估其国家资信和外资风险的重要指标,它可以表明一国到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重要。

国际储备状况是资信调查重要方面,是评价一国风险的重要指标。

国际储备充足时,吸引外资、对外借款就容易;反之则困难。

例如,1998午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