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7703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

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地处横断山东侧,海拔3222m,为世界第二桌状山。

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

读图完成1~2题。

1.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B.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C.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D.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2.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

A.平顶的桌状山     B.起伏和缓的丘陵

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D.林立的峰林、峰丛

解析:

1.A 2.D 第1题,石灰岩位于下部,玄武岩位于上部,说明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的过程,后有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的过程,据此可判断A正确。

第2题,若位置颠倒,则上部为石灰岩层。

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东侧,地势较高的石灰岩层在流水溶蚀、侵蚀作用下,会形成峰林、峰丛等喀斯特地貌。

“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黑烟囱”区域主要位于(  )

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②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③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④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4.“黑烟囱”在成因上属于(  )

A.沉积岩B.变质岩

C.侵入岩D.喷出岩

解析:

3.D 4.A 第3题,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图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第4题,根据材料,“黑烟囱”是海水溶解的金属从地下喷发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硫化物沉积而成,故在成因上应为沉积岩。

(xx·安徽淮南二模)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

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

如图为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

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6.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

A.呈上升趋势B.基本稳定

C.呈下降趋势D.反复升降

7.若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  )

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B.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

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

解析:

5.D 6.A 7.B 第5题,图示a位于陆地河流入海处,则该三角洲应是河流泥沙堆积而成;b位于潮汐通道处且三角洲由外海向潟湖发展,则应是外海涨潮时海浪堆积而成。

第6题,图示岩层沉积物由下向上依次为:

沼泽沉积、潟湖沉积、沙坝沉积和浅海沉积,说明该处由沼泽逐渐演变为浅海,则海平面不断上升。

第7题,海平面显著下降,则通过涨潮进入潟湖的海水会逐渐减少,同时陆地水体进入潟湖后,潟湖水体不断流入外海,必然使潟湖水体盐度降低。

读地貌景观图,回答8~9题。

8.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

C.丙和丁D.甲和丙

9.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解析:

8.D 9.C 甲火山喷发,属内力作用,乙为长期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峰林,丙为褶皱,由地壳运动形成,丁为大峡谷,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xx·河南八市重点中学模拟)“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陆延伸50km,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

读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千湖沙漠”中沙丘的形成原因,其解释可信的是(  )

A.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

C.雨林大量被砍伐,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

D.河流挟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

11.图中新月形沙丘(  )

A.缓坡大致朝向东方B.1~4月移动速度快

C.陡坡风力大于缓坡D.缓坡降水多于陡坡

解析:

10.D 11.A 第10题,“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沿岸洋流为暖流,A错;赤道附近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B错;只受信风吹蚀,没有沙源则不会形成沙丘,C错;“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陆延伸50km”说明沙源来自海岸线附近,由此推断,沙丘是河流挟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形成的,D对。

选D。

第11题,沙丘缓坡是迎风坡,陡坡是背风坡,该地冬季受东南信风带控制,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所以沙丘缓坡大致朝东,冬季移动速度快,夏季移动速度慢,A对、B错;迎风坡风力大于背风坡,C错;该地降水时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信风控制时为少雨季节,并且沙丘相对高度小,坡向对降水影响小,所以陡缓两坡降水几乎没有差异,D错。

选A。

二、综合题(共56分)

12.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8分)

设想:

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1)在上图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

(4分)

(2)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

(8分)

(3)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但地表易缺水,分析其原因。

(6分)

(4)该类地貌在我国典型分布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区地形地貌特征的成因是什么?

(10分)

解析:

(1)题,坡度越陡,水的存留时间越短,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越低,二者成反比关系,据此画图。

(2)题,结合植被地上部分对流水的阻挡及地下根系对石灰岩溶蚀进行分析。

第(3)题,根据喀斯特地貌特点对地表水影响进行说明。

第(4)题,石灰岩在云贵高原地区因地壳抬升,后经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答案:

(1)画图。

(2)植被覆盖率高,减少了地表径流,加快了下渗,从而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被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

(3)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地下多溶洞,促使地表水下渗、下漏,造成地表缺水。

(4)云贵高原 沉积岩或石灰岩,经历地壳抬升,隆起为高原,后受流水侵蚀(溶蚀)作用而形成。

1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8分)

(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8分)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

(12分)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

(8分)

解析:

(1)题,宁夏平原是由断层下陷和流水沉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2)题,河流沿线由于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导致地形变化不同,等高线表现的变化方向也就不同。

第(3)题,河流泥沙的沉淀都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

答案:

(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

原因:

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

 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

原因:

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

原因:

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4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天津文综改编)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

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完成1~2题。

1.a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在图中应示为(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顺时针D.逆时针

2.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

1~2.解析:

第1题,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北极星在宇宙空间位置相对不变,所以人们观测a恒星绕北极星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第2题,观察者看到恒星的视运动其实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由于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h,据此可计算摄影者连续拍摄的时间为3个多小时。

答案:

1.D 2.B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纬线L1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00千米/时,纬线L2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20千米/时。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

4.图中a、b两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和原因为(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平坦,自转线速度大

3~4.解析:

第3题,地球自转线速度公式为V≈111×15×cosφ(φ为所在纬度)千米/时。

该地的自转线速度为1300~1400千米/时,而中纬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为837~1447千米/时,故图示地区位于中纬度。

又因为图上越往北自转线速度越小,按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的规律可知,越往北纬度应越高,所以图示区域在北半球中纬度。

第4题,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除了纬度之外还有海拔,在同纬度条件下,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答案:

3.A 4.A

读下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图示N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

B.②地所在经线两侧分属东西半球

C.①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向

D.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6.与②地相比,⑤地自转的速度(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

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

D.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5~6.解析:

第5题,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结合图示信息知,②地所在经线为135°E,不是东西半球分界线;结合经纬网知①地位于⑤地的西北方向,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第6题,⑤地纬度比②地高,所以线速度小于②地,角速度与②地相同。

答案:

5.D 6.C

读下图,完成7~8题。

7.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的效果图,则A点位于B点的(  )

A.东南方B.西南方

C.东北方D.西北方

8.条件同上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线速度A点大于B点

B.自转角速度A点小于B点

C.A、B两点地方时相差11小时

D.12月22日白昼A地长于B地

7~8.解析:

第7题,由图中的箭头方向可以判断,该图是南极上空俯视图,根据图中位置可判断A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

第8题,A、B两地角速度相等;B地纬度较低,自转线速度大于A地;A、B两地相差约90°,地方时相差约6小时;12月22日白昼时间A地长于B地。

答案:

7.B 8.D

(xx·黑龙江哈师大月考)右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回答9~11题。

9.此时A点的区时是(  )

A.7月8日12时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D.7月8日16时

10.此时北京时间是(  )

A.7月8日15时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D.7月7日14时

11.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

9~11.解析:

第9题,根据与135°E经线的角度关系分析,与A点相对的经线为180°,那么另一条日期分界线是0时所在经线。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知A点位于0时以东90°,从而可确定其地方时为6时,从而结合题干信息即可确定答案。

第10题,结合上题分析知,A点经度为0°,从而结合区时计算方法知北京时间为7月8日14时。

第11题,读图知,A、B、C三地纬度不同,且都不在极点,所以其线速度不同,A>B>C;三点角速度相同。

答案:

9.C 10.B 11.C

(xx·北京神州智达模拟)实际的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不完全和180°经线重合,而是有三处弯曲。

图1、图2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三处弯曲所处经纬度示意(图中虚线表示弯曲处的国际日期变更线)。

读图,完成12~13题。

12.不考虑天气因素,最早看到xx年元旦第一缕阳光的地点是(  )

A.①B.②

C.③D.④

13.下面各段经纬线的长度最大的是(  )

A.③—④段经线B.①—⑦段纬线

C.①—⑥段经线D.③—⑤段纬线

12~13.解析:

第12题,如果两地纬度相同,经度不同,偏东的地点日出较早,如果两地经度相同,纬度不同,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

图中②③④位置靠东,但元旦时由北向南昼渐长,日出较早。

据此判断出结论。

第13题,纬线上一个经度差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上最长为111千米;经线上相隔一个经度长度约为111千米,由此比较各段经纬线所跨经纬度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答案:

12.D 13.A

14.(xx·江苏单科,11)下图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  )

A.北京时间8点B.北京时间11点

C.北京时间14点D.北京时间17点

解析:

北京时间为东8区区时,巴黎位于0时区、东京位于东9区、香港位于东8区、洛杉矶位于西8区、奥兰多位于西5区;北京时间11点时,巴黎为3点、东京为12点、香港为11点、洛杉矶为昨日19点、奥兰多为昨日22点;结合各地主题公园开放时间可知,北京时间为11点时,5个城市中该主题公园只有巴黎的不开放,其他4个都开放,故B项正确。

答案:

B

15.(xx·江苏地理,3)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

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

A.2月18日12时B.2月18日20时

C.2月19日4时D.2月19日12时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长城站经度位于60°W,时区属于西四区,比北京时间所属的东八区晚12个小时,所以选A。

答案:

A

16.(xx·浙江文综,11)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北京时间是(  )

A.24日2时52分B.24日2时08分

C.23日3时08分D.22日2时52分

解析:

根据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计算知西七区区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相差15小时可知北京时间。

答案:

A

(xx·四川文综,1)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据此回答下题。

17.发射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xx年12月(  )

A.1日17时30分B.1日21时30分

C.2日1时30分D.2日9时30分

解析:

本题考查时间计算。

嫦娥三号发射时,北京时间为12月2日1时30分(东八区区时),国际标准时间为0时区区时,比东八区区时晚8小时,计算得出A项正确。

答案:

A

(xx·辽宁六校协作体联考)xx年元旦北京时间7:

40北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曙光。

结合下图回答18~19题。

18.据此推断当天北京时间的日落时间应为(  )

A.16:

04B.16:

20

C.16:

36D.16:

52

19.此时,已进入xx年的区域约占全球面积的(  )

A.近1/3B.近1/2

C.近2/3D.近3/4

18~19.解析:

第18题,北京时间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当北京时间7:

40时北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即北京(116°E)的日出时间是7:

24;由昼长=24-2×日出时间,可算出北京的昼长为9小时12分;日落时间=昼长+日出时间=9:

12+7:

40=16:

52。

第19题,新的一天是由0时所在经线开始的,向东到180°经线结束;地方时0时出现在5°E,全球进入新一天的范围小于1/2,但接近1/2。

答案:

18.D 19.B

下面为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图。

读图回答20~21题。

20.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图中①地的区时为(  )

A.7时B.9时

C.12时D.21时

21.如果图中虚线为晨昏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A.8时B.10时

C.18时D.22时

20~21.解析:

第20题,由图可知①地位于东经45°,处于东三区;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可推算西六区的区时为0时,这样可以计算出东三区的区时为9时。

第21题,该图中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如果虚线为晨昏线,则应该为昏线,所以虚线与赤道的交点处(即东经60°)地方时为18时,这样可以计算北京时间为22时。

答案:

20.B 21.D

(xx·郑州模拟)右图中

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

据图回答22~23题。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C.

为晨线

D.

为晨线

23.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日12时B.7日12时

C.6日24时D.5日12时

22~23.解析:

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该图中心为南极点。

由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可知Q点及P点所在经线是日期分界线,而

表示晨昏线,

把地球平分为昼、夜两半球,P点所在经线平分其中一个半球,据此可知P点所在经线为0时经线,Q点所在经线是180°经线;Q点与P点经度相差120°,根据经度数增大方向可判断P点的经度为60°W。

第22题,P点的地方时为0时,则P点所在半球是夜半球,

为晨线,

为昏线,南极及其周围为极夜,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慢。

第23题,P点(60°W)的地方时为0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2小时,北京在0时经线以东,故北京时间应为7日12时。

答案:

22.D 23.B

24.(xx·江西九江七校一模)一国际地理奥林匹克考察小组在厄瓜多尔的赤道地区做了如图的实验:

当将水杯下的木塞拔下,水下漏时,下列哪种现象是可信的(  )

A.在赤道以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B.在赤道以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C.在赤道上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逆时针转动

D.在赤道上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解析:

当木塞被拔下,水下漏时,四周水体向中心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形成逆时针运动的水流,南半球向左偏形成顺时针运动的水流,赤道上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体不会发生偏转运动。

故B正确。

答案:

B

25.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的哪岸相连(  )

①甲岸 ②乙岸 ③丙岸 ④丁岸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河流水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结合图示纬度可判断两河河水分别向乙和丙方向偏,则甲和丁两岸附近水流速度较慢,图中小岛最终将会与甲、丁两岸相连。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