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国标教材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研究.docx
《西师版国标教材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国标教材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研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国标教材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研究
西师版国标教材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研究
第一讲
渔城山翁
前些天,我将西师版国标教材小学语文一、二年级的上册教材教法进行了整理,刊录在博客中,很受老师们的欢迎,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我非常高兴。
谈论这个话题,一是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二是体现编者意图,三是体现本地区教学特点。
这三个“体现”,目的是帮助老师们理清课标、教材、教法的思路,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肯定还有很多好的教学方法,也还有许多困惑,因此,我希望与老师们坦诚交流,为我们低段语文的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共同努力。
开学这么多天了,三年级的老师纷纷打电话问,怎么没有三年级上册语文的话题呢?
说来很惭愧,只有道歉。
下面,我把过去与西师版语文教材主编们的对话交流的一些内容整理如下,看是否能满足老师们的要求。
这里特别提醒的是,看下面的内容,要把我以往答老师们的疑问和教研手记及解读三年级下册的一些材料结合起来看,才较为全面。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教材坚持了“放低起点,小步快进,激励自主,成功达标”的编写理念,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按照《课程标准》的年段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安排学习内容和训练内容。
从课文的选择到练习的设计,从教材的编排到呈现方式都随之进行了变动。
特别是“批读课文”的设置和《积累与运用》栏目的设置,较之上一个学段有了很大的改变,还有“习作”的训练安排,这些都是本册教材需要关注的地方。
一、重温《课程标准》年段目标
老师们在学习《课程标准》年段目标时,要注意与第一学段目标结合起来,注意学段之间的衔接,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相同点,不同点、侧重点在哪里,这样在教学中才不至于降低或拔高要求。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二、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
1.卷首语
2.课文:
7个单元,36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2篇,“批读课文”7篇,略读课文7篇。
说明:
西师版主编把“批读课文”列为精读课文课型,就这个问题有我个人的表述,请参看拙作《批读课文:
闪现西部本土教材特色》一文。
(本博客日记中或《语文新课程教学研究》董小玉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38页)
一单元 儿童生活 美德教育
二单元 锦绣山河 热爱家乡
三单元 科技环保 关注自然
四单元 爱心亲情 美好情感
五单元 中外文化 了解历史
六单元 人生智慧 哲理故事
七单元 祥和人生 关注人类
3.积累与运用:
7个
4.附表:
生字表。
三、三年级上册教材编排特点、教学策略
(一)识字与写字
1.本册共安排232个识写生字任务。
在编排上与第一学段的区别是:
取消了“集中识字”;
(2)每课识写生字10个;
(3)变“识写异步”为“识写同步”;
(4)教材后面的附表也由“我会认的字”和“我会写的字”变为一个表,即生字表。
这样编排其意图在于方便教学。
2.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
(1)关于识字
《课标》在第一学段对识字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而在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强调“主动识字”和运用工具书“独立识字”,这样要求符合学生年龄、心里特征,符合学生学习发展规律。
有许多老师问,三年级课文篇幅长,生字又多,如何平衡,也就是时间上如何分配问题,我认为,三年级识字教学策略有三:
策略一: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基本掌握了拼音这个学习生字的工具,再加上安排了大量的自主识字,学生已经认识了较多的生字,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
在低年级积累的识字方法和能力要继续巩固、应用及拓展。
策略二:
在“主动识字”和运用工具书“独立识字”的习惯和能力培养上狠下功夫。
一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独立识字,借助工具书独立解决不认识的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是课中检查,对一些不易读正确的偏难生僻字作为重点指导或教读,可以是出示生字卡读一读,可以是同方考一考、比一比进行检测巩固。
策略三:
重点指导,初读课文了解识字程度,对一些音同字异(如:
zhì质 置 志 yì 艺 忆 一)、字同音异(如:
P41西藏--矿藏 大佛--仿佛; P148钉了16颗钉子、扇子在下边轻轻地扇送、石头的磨,经得起磕碰经得起磨)、同音多义(如:
P94独在异乡为异客)、形体相近、笔画繁难、笔顺易错的字作为重点指导。
方法上要灵活,可以集中进行指导,也可以随文点拨,还要注意与第一学段衔接、应用及拓展,特别是拓展。
(2)关于写字。
写好字这是一个人的第一基本功。
大多数老师很在意写字基本功的修炼,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但还有不少老师不仅不注重自身写字的修炼,在课堂上板书也十分随意,更不注重写字教学,这是十分不好的。
写字教学不仅是落实课标、达成课标任务,更是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热爱汉字,进行人文熏陶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抓好识字教学的同时,要把写字教学抓落实。
第二学段较第一学段有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而且,“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这些,老师们在教学中要时刻记住。
在教学策略上,我仍主张每节课都应有写字训练的环节。
只有这样,写字质量才能提高。
西师版国标教材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教法研究
第二讲
渔城山翁
(二)课文与阅读教学
西师版语文教材实验教学快五年了,广大教师从生疏到熟悉,从排他到接受,从接受到喜欢,都还是觉得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不错的版本。
她不仅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明显的效果。
但是,根据近5年的跟踪观察、测验却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这就是学生学习质量的“凹”地现象不知不觉地提前了,也就是原来在三年级到四年级才出现的“坎”提前到二年级与三年级之间。
究其原因,有的老师说是教材不好,有的老师说教材编选的课文过于偏长,学生阅读困难等,其实,这都不是原因所在,我认为,出现“凹”地现象提前的原因主要有这几方面原因:
一是教师们在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年段目标不到位,没有认真细读深研课程标准年段目标的内在实质,第一学段与第二学段的衔接没能受到老师们的足够重视。
三年级上册是进入中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对于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年级学习目标,要把握一定的度,即不要把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二学段(中年级)学习目标全部压载在三年级上册来学习。
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提出的学习目标,是在第一学段(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它注重减缓坡度与螺旋上升,体现了小步快进、循序渐进的原则。
如,低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三年级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提出“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三年级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
默读,这也是不受重视的。
课程标准规定,第一学段开始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第三学段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这些规定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关于默读的训练过程,低年级是起始学习阶段,中年级是初见成果的阶段,高年级则比较讲究默读。
中年级的课文与低年级相比,篇幅显然长多了,内容也复杂多了,如果此时的默读还停留在出声的或无声的短时间思考的训练中,学生就无法面对和承受中年级的阅读学习任务。
因此,默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手段,更是一项发展学生内部语言,提高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语文训练。
默读与朗读训练一样重要,朗读训练是有层次的,默读训练也是有层次的,再中段,默读训练第一层次在熟读的基础上不出声不指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第二层次在初步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知语言材料,即在默读中收集语言材料,体会感知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第三层次默读是对所感悟的语言材料拓展。
这些话题今后在聊。
作为中年级的起始阶段,有些目标是从本册开始起步的。
如,阅读方面提出“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达到程度以及要求上的差异。
二是教师们没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所带来的心里变化、敏感特征和课程标准的变化带来的教学内容要求进行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因为第一学段侧重于识字教学,在阅读方面处于浅层面的方法、习惯的培养,到第二学段大篇大篇的课文就适应不了,因此有老师心存着:
“中段识字教学与课文如何平衡”的困惑。
三是不少教师教学理念陈旧,不尊重学生,对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理念研究不够,对学生阅读兴趣、方法、习惯培养甚少,没有研究西师版语文教材编写意图,备课不深入,许多老师只要接触到课文,兴趣昂然,深感施展才能的机会到了,于是,不顾学生学习规律,超越或降低课程标准年段目标要求,讲深讲透,无不所及,仍沿袭着串讲串问的教法,不给学生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对话的空间,搞得学生昏昏然,一节课下来,一个单元结束,一个学期结束,该认的字不会认,该写的字不会写,该理解、运用的词语不理解、不会用,能读通顺的篇章、段落读不顺、读不懂,学生一无所获,质量自然上不去。
四是“人文性与工具性”没有得到较好的统一,没有实效性。
过去,我们强调“一课一得”,扎实“双基”,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她仍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命线。
张志公先生说:
”语文是个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早在1963年发表的《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一文中谈到:
“撇开语言文字训练进行语文教学,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
”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忽略了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造成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是:
三维目标中,往往偏重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教育”的成份多于“教学”,语文学科承担的教育功能大于语文学科本身所应承担的功能。
忽略了语文学科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工具性,使得语文学科缺少个性,造成语文教学的盲目性,课程改革以来广大老师感到很累、很苦,但语文教学质量出现下滑的趋势。
语文学科的个性是什么?
用叶圣陶前辈的话说,就是“听、说、读、写并重”,这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五是滥用教辅读物。
很明显的就是各种版本的《字词句段篇》,这书编的不错,但它仅供参考,而许多学校是人手一册,书中编得十分完备,但凡学生学习有难处的上面早已备好了,学生回答问题,做练习,早已写得清清楚楚,抄就是了,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用心体验、亲历实践的过程,学生个性化发展缺失等,这些都是制约中段年级阅读教学质量的因素。
中段年级阅读怎么教,我在博客文章中说得比较多,请参见相关拙作。
下面再借次机会谈谈西师版语文三上教学的一些设想,与老师们交流,供参考。
一、浏览教材
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7个单元,36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2篇,“批读课文”7篇,略读课文7篇。
西师版主编把“批读课文”列为精读课文课型,就这个问题有我个人的表述,请参看拙作《批读课文:
闪现西部本土教材特色》一文(载于本博客日记中或参看《语文新课程教学研究》董小玉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238页)。
从三年级始,阅读课文以主题组元,选文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注重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关怀和审美内涵,注重体现开放意识与时代创新精神,展现丰富的中外文化和渗透科技环保、和平发展等现代意识,具体体现在各单元:
一单元 儿童生活 美德教育
二单元 锦绣山河 热爱家乡
三单元 科技环保 关注自然
四单元 爱心亲情 美好情感
五单元 中外文化 了解历史
六单元 人生智慧 哲理故事
七单元 祥和人生 关注人类
每个单元由5篇课文(第四单元除外)组成,每篇课文后设置了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体验、感悟、积累或小练笔的训练。
每个单元后设置了《积累与运用》,名称与第一学段相同,但内设栏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增的栏目有:
温故知新、语海拾贝、点击成语(开心一刻)、习作百花园、自主阅读。
这些栏目十分适合中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学习要求。
起到了帮助、巩固、梳理及适度拓展的作用。
二、知晓编写意图
一本教材,他有自身的体系,凝聚了编者意图,只有我们明白了编者意图才能正确使用好教材,把握目标落实的度,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
下面就请仔细读读主编对本册教材编写意图的解密吧。
1.关于课型。
多样课型有利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把课标要求落到实处。
精读文重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如:
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分析概括、内容探究、表达方法等。
注意这种综合能力的年段侧重点(见课标要求、课后练习)。
略读文重在了解文章大意,培养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注意有别于精读文的教学,不要面面俱到,不要不放手。
批读文从读者视角出发,引导一点或几点的深入学习。
以分进合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精读能力。
教学中要适度放手,迁移运用。
例如:
第一单元《日记两则》是有关书面表达的初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以日记的形式引入习作;“言之有物”)。
第二单元《西藏高原》了解阅读的基本要领(思考;抓重点、特点;揣摩;了解知识;学习表达方法;积累)。
第三单元《会“呼吸”的公路》学习用质疑释疑的方法进行阅读。
第四单元《威尔逊出游》学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第五单元《奴隶和狮子》学习重点词语和段意的把握;
第六单元《三袋麦子》学习领会主要内容;
第七单元《太阳,你好》学习阅读中的深入思考,注意作者的表达技巧。
2.自主阅读园地:
随着年段的增高,由原来的每个单元的自主识字过渡到自主阅读片段和短文。
精心选择与本单元有关联的人文性、工具性结合紧密的文章,意在让学生在这个园地里,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捕捉自己有用信息,享受阅读的快乐。
同时,也分散了一些写作方法在里面。
感性与理性结合,在阅读的同时学到一些读书与写作方法,提供一些习作练习的范例。
教学时要放手学生自读,了解自读效果。
3.温故知新:
在复习整理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新知。
联系教材但不囿于教材,适度拓展。
让学生在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时,发现规律,感受祖国语文现象的丰富性。
既让学生获取了新知,又让学生了解了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4.语海拾贝
在浩瀚的母语海洋中拾取宝物。
在众多的祖国语言现象中,精选一些鲜活灵动、丰富多彩的有价值的有生命力的语言,如格言、警句、名诗佳句、谚语、广告词、宣传语等。
丰富学生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语感。
5.点击成语(开心一刻)
“点击成语”:
提供一些成语故事或者典故,帮助学生了解典故,以备运用。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历及意思,体会中华文化的精深瑰丽,提高学习语言的兴趣,积累成语,丰富语言。
“开心一刻”:
提供一些与语言文字有关的语言现象,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性。
让学生在笑声中引发思考,趣味中有所收获。
感受汉语的魅力,在开心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智慧与幽默感。
6.习作百花园
是为学生设计的习作园地。
提供一些贴近儿童生活,让学生有内容可表达,有内容想表达,有内容愿表达,有内容能表达的习作练习。
逐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使书面表达成为学生生活的又一种需要。
习作是三年级学习的任务之一。
是初步训练学生进行观察、体验、想象和思维的各种习惯和能力。
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自由地表达出来。
本册教材遵循课标精神,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与兴趣,让他们想写、爱写、不怕写。
同时也要尊重写作的规律,从生活入手,从兴趣入手,从日记入手,放低起点,使学生感到有话可写,体会到写作也是生活的需要。
创设一些情境,给予一些提示指导,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进入习作。
教材还在一些课后安排有小练笔,以减缓写作的坡度,提高写作的水平。
教学中要激发兴趣,因势利导。
本册习作涉及的话题:
升入三年级后的新感受
介绍家乡美景、特产
学写通知
好玩的游戏
编童话故事
写写自己
节日里的事
涉及的小练笔:
写日记
写喜欢的水果
三、探寻阅读教学策略
这个话题我谈的较多,请参见拙作博客文章《教研手记3:
中段年级阅读课文怎么教?
》。
根据《课程标准》,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阅读教学重点落实好以下几项:
提示:
1.继续加强识字写字教学
2.抓关键词句的积累、理解、运用训练
3.抓朗读训练,特别是默读训练
4.抓课文内容的把握
5.正确使用“课文链接”
6.注重低、中、高段的衔接
关于识字、写字方面,我在第一讲中已经谈过了,下面侧重谈谈词语、句子的训练和对课文内容的如何把握。
关于词语、句子的训练
词语、句子的训练是三年级上册阅读训练重点。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较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体现了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自己选择练习方法的思想,教师要注意这一编排特点,落实词句训练的基本要求,扎实进行训练。
词句的积累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引导得好,会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更符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而且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今后的学习是终生受益的。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对词语、句子编排主要呈现的方式及教学策略:
1.读读写写,选其中的词语造句,注重词语的积累、理解、运用。
这类训练是三年级上册阅读教学中重点之一,它强调词语积累、词语理解、词语运用。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题干造句要求是自选,显然具有一定弹性,体现了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他不要求每个学生都选一样的词语,也不要求每个词语都去造句,当然,对于哪些对造句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进行这方面的实践。
还有的是带关联词语的复句训练,如《12.植物的睡眠》和《22.鲁班造伞的传说》,全册只有这么两次三组关联词语,老师们要留心关注,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带关联词语的句子,要引导学生认真揣摩,进行口头和书面实践。
如:
P4《1.我们的学校》:
读读写写,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学校 铺路 教室 顿时 春笋
红旗 茁壮 红领巾 拔地而起
P88《18.小读者》: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自选其中的两个造句。
堆积如山 一本正经 将信将疑
难以平静 时时刻刻 千千万万
P137《28.一只梅花鹿》:
读读写写,用两个词语造句。
赞叹 斑点 匀称 赞不绝口
演员 抱怨 挣脱 没精打采
P55《12.植物的睡眠》:
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植物,就会发现一些植物已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2)植物睡眠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而且还是一个科学之谜!
P108《22.鲁班造伞的传说》:
读下面的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鲁班学会了造房子,还学会了造桥。
(2)伞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雨。
2.摘抄好词佳句,注重自主积累。
这是由第一学段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积累字词训练上升而来的。
在这类训练时,老师们不要把它视为可有可无,要深刻理解这样编排的意图,从编排看,几乎每一课都有这样的训练,它重在落实《课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的要求,是刚性的,不仅如此,还要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搜集积累优秀语言材料,天长日久,学生有了丰厚的语言积累,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把摘抄好词佳句,自主积累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来训练,训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思考一边摘抄,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形成积累、内化、吸收和准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同时,一定要强调这项训练是自主的,老师不要越俎代庖,或照一些课辅资料抄写。
如:
P8《雪儿》“自主积累”:
把描写雪儿的词句抄下来。
P12《小萝卜头》“自主积累”:
抄写课文中描写小虫子好看的句子。
P26《6.瀑布》:
这首诗把瀑布描写得生动形象,如写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找出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像。
P30《7.乐山大佛》“自主积累”:
把描写水流湍急的词句抄写下来。
P33《8.家乡的红橘》“自主积累”:
采撷好词佳句。
(1)清新 沉甸甸 竞相开放
(2)那四季常青的叶片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
P37《9.西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