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点大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655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考点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点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点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点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考点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考点大全.docx

《高考化学考点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考点大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考点大全.docx

高考化学考点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

一、几个常见的热点问题

1.阿伏加德罗常数

(1)条件问题:

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增大,不能使用22.4L/mol。

(2)状态问题:

标准状况时,H2O、N2O4、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为液态或固态;SO3、P2O5等为固态,不能使用22.4L/mol。

(3)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及微粒数目:

如D2O、18O2、H37Cl等。

(4)某些特定组合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如Ne、O3、P4等。

(5)某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

如白磷(31g白磷含1.5molP-P键)、金刚石(12g金刚石含2molC-C键)、晶体硅及晶体SiO2(60g二氧化硅晶体含4molSi-O键)、Cn(1molCn含nmol单键,n/2mol双键)等。

(6)某些特殊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

如Na2O2与H2O、CO2的反应(1molNa2O2转移1mol电子;Cl2与H2O、NaOH的反应(1molCl2转移1mol电子。

若1molCl2作氧化剂,则转移2mol电子);Cu与硫的反应(1molCu反应转移1mol电子或1molS反应转移2mol电子)等。

(7)电解质溶液中因微粒的电离或水解造成微粒数目的变化:

如强电解质HCl、HNO3等因完全电离,不存在电解质分子;弱电解质CH3COOH、HClO等因部分电离,而使溶液中CH3COOH、HClO浓度减小;Fe3+、Al3+、CO32–、CH3COO–等因发生水解使该种粒子数目减少;Fe3+、Al3+、CO32–等因发生水解反应而使溶液中阳离子或阴离子总数增多等。

(8)由于生成小分子的聚集体(胶体)使溶液中的微粒数减少:

如1molFe3+形成Fe(OH)3胶体时,微粒数目少于1mol。

(9)此外,还应注意由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微粒时,是否告知了溶液的体积;计算的是溶质所含分子数,还是溶液中的所有分子(应考虑溶剂水)数;某些微粒的电子数计算时应区分是微粒所含的电子总数还是价电子数,并注意微粒的带电情况(加上所带负电荷总数或减去所带正电荷总数)。

2.离子共存问题

(1)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

Fe3+、Al3+、Zn2+、Cu2+、NH4+、Ag+等均与OH–不能大量共存。

(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

CH3COO–、F–、CO32–、SO32–、S2–、PO43–、AlO2–均与H+不能大量共存。

(3)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

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酸分子;遇强碱(OH–)会生成正盐和水:

HSO3–、HCO3–、HS–、H2PO4–、HPO42–等。

(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

Ba2+、Ca2+与CO32–、SO32–、PO43–、SO42–等;Ag+与Cl–、Br–、I–等;Ca2+与F–,C2O42–等。

(5)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l3+与HCO3–、CO32–、HS–、S2–、AlO2–等;Fe3+与HCO3–、CO32–、AlO2–等。

(6)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Fe3+与I–、S2–;MnO4–(H+)与I–、Br–、Cl–、S2–、SO32–、Fe2+等;NO3–(H+)与I–、S2–、SO32–、Fe2+等;ClO–与I–、S2–、SO32–等。

(7)因络合反应或其它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Fe3+与SCN–;Al3+与F–等(AlF63–)。

(8)此外,还有与Al反应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可能H+;可能OH–,含H+时一定不含NO3–);水电离出的c(H+)=10–13mol/L(可能为酸溶液或碱溶液)等。

3.热化学方程式

Q=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Q>0,放热反应,Q<0,吸热反应;

注意:

①同一热化学方程式用不同计量系数表示时,Q值不同;②热化学方程式中计量系数表示物质的量;③能量与物质的凝聚状态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中需标明物质的状态;④Q用“-”表示吸热;用“+”表示放热;⑤在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前系数为1,并注意生成的水为液态。

4.元素周期率与元素周期表

(1)判断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

金属性强弱

非金属性强弱

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强弱

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强弱

②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H2的易难

②与H2化合的易难或生成氢化物稳定性

③活泼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

③活泼非金属单质能置换出较不活泼非金属单质

(2)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

①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则半径越大: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

如:

H+<H<H–;Fe>Fe2+>Fe3+;Na+<Na;Cl<Cl–

②电子数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多则半径越小.即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则半径越小。

如:

①与H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H–>Li+>Be2+

②与N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O2–>F–>Na+>Mg2+>Al3+

③与Ar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S2–>Cl–>K+>Ca2+

③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微粒

同主族:

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无论是原子半径还是离子半径从上到下递增。

同周期:

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递减。

同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比较时要把阴阳离子分开。

同周期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阴离子半径大于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半径。

例如:

Na+<Cl–;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是Cl,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3+

(3)元素周期结构

(4)位、构、性间关系

5.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速率:

aA(g)+bB(g)cC(g)+dD(g)

反应任一时刻:

v(A)正∶v(B)正∶v(C)正∶v(D)正=a∶b∶c∶d

v(A)逆∶v(B)逆∶v(C)逆∶v(D)逆=a∶b∶c∶d

平衡时:

v(A)正=v(A)逆,v(B)正=v(B)逆,v(C)正=v(C)逆,v(D)正=v(D)逆

(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固体物质的浓度可以视作常数,故其反应速率与固体的用量无关。

②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2~4倍。

③压强只影响气体反应的速率。

④充入“惰性气体”:

恒温、恒容:

不影响反应速率;

恒温、恒压:

反应速率减小。

⑤催化剂可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影响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2)平衡常数(K):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K为定值。

常用于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和平衡时组分浓度、反应物平衡转化率等的计算(计算时特别注意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使用的是组分的平衡浓度)。

(3)平衡标志

①宏观:

各组分的浓度相等。

③微观:

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③其他:

如气体颜色、反应物转化率、产物产率、组分百分含量、气体密度、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等,若平衡移动时该量改变,则不再改变时即达平衡状态。

(4)平衡移动方向

v正>v逆,平衡正向移动

①改变条件的瞬间:

v正=v逆,平衡不移动

v正<v逆,平衡逆向移动

因此,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反应的过程有关,是过程函数,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取决于改变条件瞬间的v正、v逆之间的关系。

②浓度熵(Q)法:

按平衡常数计算式算出改变条件的瞬间值,然后与平衡常数进行比较。

Q<K,平衡正向移动

改变条件的瞬间:

Q=K,平衡不移动

Q>K,平衡逆向移动

6.电解质溶液

(1)溶液的导电性:

溶液的导电性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强,相反,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弱。

(2)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能水解盐的水解程度与电解质浓度间的关系:

弱酸或弱碱的浓度越大,则其酸性或碱性越强,但其电离程度越小;强酸弱碱盐或弱酸强碱盐的浓度越大,则其酸性或碱性越强,但其水解程度越小。

(3)溶液中微粒浓度的比较

①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首先判断溶液中的溶质;然后根据溶质组成初步确定溶液中微粒浓度间的关系;接着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或题中给出);最后根据溶质是否因电离或水解而造成微粒浓度的变化,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确定其电离和水解程度的大小,写出微粒浓度间最终的大小关系。

②微粒浓度间的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

借助于离子浓度(或物质的量)表达溶液呈电中性的式子。

物料守恒:

溶液中溶质微粒符合溶质组成的式子。

(4)原电极及电解(铜锌原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氯化铜溶液)

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级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过程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二、无机物的特征性质与反应

1.常见物质的颜色

(1)焰色反应:

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2)有色溶液:

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红色)、Fe(SCN)3(血红色)

(3)有色固体:

红色:

Cu、Cu2O、Fe2O3;红褐色固体:

Fe(OH)3;蓝色固体:

Cu(OH)2;黑色固体:

CuO、FeO、FeS、CuS、Cu2S、Ag2S、PbS;浅黄色固体:

S、Na2O2、AgBr;黄色固体:

AgI、Ag3PO4(可溶于稀硝酸);白色固体:

Fe(OH)2、CaCO3、BaSO4、AgCl、BaSO3等。

(4)反应中的颜色变化

①Fe2+与OH–反应:

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迅速转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②I2遇淀粉溶液:

溶液呈蓝色。

③苯酚中加过量浓溴水:

产生白色沉淀(三溴苯酚能溶于苯酚、苯等有机物)。

④苯酚中加FeCl3溶液:

溶液呈紫色。

⑤Fe3+与SCN–:

溶液呈血红色。

⑥蛋白质溶液与浓硝酸:

出现黄色浑浊(蛋白质的变性)。

2.常见的气体

(1)常见气体单质:

H2、N2、O2、Cl2

(2)有颜色的气体:

Cl2(黄绿色)、溴蒸气(红棕色)、NO2(红棕色)。

(3)易液化的气体:

NH3、Cl2、SO2。

(4)有毒的气体:

F2、O3、HF、Cl2、H2S、SO2、CO、NO(NO、CO均能与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NO2(制备时需在通风橱内进行)。

(5)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NH3、HCl、HBr;易溶于水的气体:

NO2、SO2;能溶于水的气体:

CO2、Cl2。

(6)具有漂白性的气体:

Cl2(潮湿)、O3、SO2。

注意:

Cl2(潮湿)、O3因强氧化性而漂白(潮湿Cl2中存在HClO);SO2因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无色物质而漂白;焦碳因多孔结构,吸附有色物质而漂白。

(7)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的气体为:

Cl2(SO2使石蕊试液显红色)。

(8)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SO2(加热时又恢复红色)、Cl2(加入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9)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气体:

水蒸气。

(10)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气体:

Cl2、Br2、NO2、O3。

(11)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NH3、H2S、HBr、HI。

(12)不能用无水CaCl2干燥的气体:

NH3(原因:

生成:

CaCl2·8NH3)。

3.有一些特别值得注意的反应

(1)单质+化合物1化合物2

2FeCl2+Cl22FeCl34Fe(OH)2+O2+2H2O4Fe(OH)3

2Na2SO3+O22Na2SO42FeCl3+Fe3FeCl2

(2)难溶性酸、碱的分解

H2SiO3SiO2+H2OMg(OH)2MgO+H2O

2Fe(OH)3Fe2O3+3H2O2Al(OH)3Al2O3+3H2O

(3)不稳定性酸、碱的分解

2HClO2HCl+O2↑4HNO34NO2↑+O2↑+2H2O

NH3·H2ONH3↑+H2OH2SO3SO2↑+H2O

(4)不稳定性盐的分解

NH4Cl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