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下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534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下册.docx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下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下册.docx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下册】

班级:

姓名:

说明:

精心整理了四个方面的习题——文学常识、重点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简答题、文言课外阅读,既夯实基础,又提升能力。

【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它的主要内容是写孟子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采纳“保民而王”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孟子因势利异、善于论辩的写作特点。

二)基础知识积累:

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无以,则王乎:

以,通“已”,停止

②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

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

③王说:

说,通“悦”,高兴

④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已。

通“矣”,表确定语气

⑤刑于寡妻:

刑,通“型”,作榜样

⑥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⑦盖亦反其本矣:

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

⑧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通“途”,道路

⑨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愬,通“诉”,控诉、控告

⑩是罔民也:

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⑪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2、找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

①吾何爱一牛:

爱,吝啬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用来推及到

③至于兄弟:

至于,推广到

④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

⑤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中国,指中原一带

⑥然后从而刑之:

从而,接着就

3、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①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闻,使动,使……听到

②无以,则王乎:

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③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④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⑤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⑥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

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⑦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

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⑧刑于寡妻:

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

⑨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

⑩轻暖不足于体与:

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

⑪危士臣:

危:

使动,使……受到危害

⑫朝秦楚:

朝,使动,使……来朝见

⑬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⑭寡固不可以敌众:

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⑮弱固不可以敌强:

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⑯然后从而刑之:

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⑰是罔民也:

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⑱树之以桑:

树,名词作动词,种

⑲谨庠序之教:

形容词作动词,谨慎从事,重视

4、一词多义

①道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谈论

(2)唯恐道途显晦,……:

道路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4)道芷阳间行:

取道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道理

②之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2)牛何之:

去、往

(3)臣闻之胡龁曰:

助词,无意义

③舍

(1)shè舍南舍北皆春水:

房屋

(2)shě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

释放

(3)shě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停止

(4)sh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居住

(5)sh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舍弃,放弃

④诚

(1)诚有百姓者:

的确

(2)是诚何心也:

真的

(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真诚

(4)楚诚能绝齐,……:

果真,如果

5、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类型:

①是乃仁术也:

判断句

②是罔民也:

判断句

③百姓之不见保:

被动句

④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省略句

⑤何由知吾可也:

宾语前置句

⑥将以(之)衅钟:

省略句

⑦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省略句

⑧莫之能御也:

宾语前置句

⑨及(其)陷于罪:

省略句

⑩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省略句

⑪是诚不能也:

判断句

⑫臣未之闻也:

宾语前置句

⑬牛何之:

宾语前置句

⑭夫子之谓也:

判断句

⑮是折枝之类也:

判断句

⑯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

⑰王坐于堂上:

状语后置句

⑱构怨于诸侯:

状语后置句

⑲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状语后置句

⑳然则一羽之不举:

宾语前置句

㉑夫子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

㉒树之以桑:

状语后置句

㉓舆薪之不见:

宾语前置句

㉔何以异:

宾语前置句

㉕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状语后置句

㉖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主谓倒置句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衅钟(xìn)   数罟(cùɡǔ)忖度(cǔnduó)彼恶知之(è)

B.供养(ɡōnɡ)便嬖(biànbì)赴愬(sù)弃甲曳兵(yè)

C.商贾(ɡǔ)饿莩(piǎo)放辟(pì)邪侈(chǐ)

D.赡养(zhān)衣帛(yì)庠序(xiánɡ)孝悌(tì)

1、答案 C解析 A项“恶”读wū,B项“便”读pián,D项“赡”读sh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②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B.①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②挟太山以超北海

C.①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②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

D.①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②莅中国而抚四夷

2、答案 A解析 A项“固”①②都是副词,相当于“本来”。

B项“以”:

①介词,表方式,相当于“拿”“用”;②连词,同“而”。

C项“于”:

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②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可不译。

D项“而”:

①连词,相当于“却”;②连词,连接并列关系的词组。

3.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御:

抵御,

——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B.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易:

换。

宜:

适宜

——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只羊去替换牛,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哩。

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乃:

是。

——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

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独:

难道。

——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施于禽兽,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

3.D(独,副词,却)

4.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抑:

难道。

——难道您要拿起武器,危害您的臣下和士兵,和诸侯结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吗?

B.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见:

看见。

见:

被。

——一车木柴看不见,是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您不愿广施恩泽。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及:

推及。

——尊奉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么容易了。

D.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缘:

攀登。

——凭您现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东西,简直像是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4.A

5.与“甚矣,汝之不惠”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若是其甚与?

5.BD(主谓倒装)

6.指出通假字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刑:

通“型”,作榜样。

B.对曰:

将以衅钟衅:

通“釁”,取牲血涂钟行祭。

C.无以,则王乎?

以:

通“已”,止。

D.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

通“途”,路途。

E.盖亦反其本矣!

盖:

通“盍”,何不。

6.B(不仅涂钟)

7.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因:

就、随之。

B.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侈:

奢侈。

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制:

规定。

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赡:

足。

7.B(侈,放荡)

8.通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

通“矣”,语气助词。

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罔:

通“”,张以伺,犹言陷害。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

通“斑”,黑白相间。

D.则盍反其本矣!

盍:

通“盖”,“何不”的合音字。

8.D(非通假字)

9.加粗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C.盖亦反其本矣!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D.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9.B(A做。

B随即/跟随。

C何不。

D.舒缓语气)

10.对本段内容层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开头至“罔民而可为也?

”为第一层,论无恒产导致民乱政暴,反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奚暇治礼义哉!

”为第二层,古今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C.“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为第三层,正面阐述怎样“制民之产”。

D.这一段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因此,对作为统治者的齐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文末描述的一幅王道乐土图客观上也有利于百姓。

10.C(还有教育百姓)

四)简答:

1.文章开头一再提到“恒心”和“恒产”,它们各是什么意思,具体是指什么?

1、答:

稳定的思想状态和固定的财产。

恒心具体指遵守法纪,一心向善的思想;恒产指土地、房屋等。

2.文中说: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其中“五十者”、“七十者”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说这是指人的年龄,也有人说“五十”是指所植桑树的数量,“七十”是指所养的鸡豚狗彘的数量。

你认为哪种解释更合理?

为什么?

2.答:

应以指年龄更为妥当,因为下文有“老者衣帛食肉”的句子,说明五十者、七十者都是“老者”。

五)课外阅读拓展

逍遥游(节选)

庄 周

惠子谓庄子曰:

“魏王贻我大瓠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②无所容。

非不呺然③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

④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

‘我世世为洴澼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

,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⑤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

“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⑥。

其大本臃肿而不中弗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立之途,匠者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

“子独不见狸狌⑦乎?

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网罟⑧。

今夫斄牛⑨,其大若垂天之云。

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注】 ①瓠(hù):

葫芦。

②瓠落:

宽大的样子。

③呺(xiāo)然:

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④洴(pínɡ):

浮。

澼(pì):

漂。

(kuànɡ):

丝絮。

⑤蓬:

草名,其状弯曲不直。

“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⑥樗(chū):

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能用作器材。

⑦狸(lí):

野猫。

狌(shēnɡ):

黄鼠狼。

⑧罟:

网的总称。

⑨斄(lí)牛:

牦牛。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

栽种。

B.裂地而封之裂:

划割。

C.立之途,匠者不顾顾:

顾虑。

D.不夭斤斧,物无害者夭:

夭折。

解析 顾:

回头看。

答案 C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以”都是介词,用。

B.“而”,①转折关系的连词;②递进关系的连词。

C.“之”,①助词,的;②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其”,①代词,指樗树;②表选择问,是……还是……。

答案 A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庄子善于“化无用为有用”思想的一组是

(  )

①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②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③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 ④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⑤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⑥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A.②④⑥B.①④⑤

C.②③⑤D.①③⑥

解析 ①是惠子告诉庄子大瓠无用的情况;③是惠子说樗树大而无用;⑤是庄子举的斄牛的例子。

利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A

4.下列对原文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

B.对于“龟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获得封赏,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

C.惠子又用樗树大而臃肿、不中绳墨、不合规矩的比喻,再次指出庄子理论的大而无用,希望庄子能接受儒家的观点。

D.庄子巧借惠子樗树的比喻,提出即使真是百无一用,但仍可以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保持“逍遥”的境界。

解析 “希望庄子能接受儒家的观点”说法错误,文中没有谈论儒家的学说。

答案 C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

,则所用之异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翻译这两句话,要注意其中重要实词的含义:

“一”,相同;“封”,封赏;“所用”,使用的方法。

注意句式:

“不夭斤斧”,“安所困苦”。

答案 

(1)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相同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不能免于漂洗丝絮的劳作,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2)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参考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

“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栽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

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

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

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

”庄子说:

“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

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

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

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

‘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

’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

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

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

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相同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不能免于漂洗丝絮的劳作,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大船,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

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惠子又对庄子说:

“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

它的树干大而臃肿,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

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

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

”庄子说:

“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

低着身子匍匐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跳跃,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

再有那斄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

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

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悠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

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