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652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docx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docx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学校: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年级: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材)

学科:

语文

课题: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时:

2

设计者:

胡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模仿课文做小诗。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4.增进孩子对诗歌的喜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

突破方法:

1.让学生在观看插图,听了范读后再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借助想象和表演,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从而达到体会感情,积累语言的目的。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助残的美好意愿。

3.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制定依据: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二上的第三单元,共有三篇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有趣的发现》。

这三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多彩的儿童生活,都能够从不同侧面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懂得道理。

两首诗歌的语言生动、浅显,主题鲜明又富有童趣。

我想,只要让学生多吟诵,他们是能很好地体会诗歌的情感,理解诗歌的含意的。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实现与文本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诗歌的音韵美,语言美。

这三课都配有与课文相适应的插图,对理解课文有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学中可运用好插图,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和背诵(复述)课文,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

对文中的妙词佳句进行积累,同时训练学生的语感。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童趣的诗歌。

为什么送“蝈蝈”给盲婆婆是本课的重点,突破了这点就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蕴含的感情。

诗歌中的婆婆因“盲”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寂寞、孤独。

“蝈蝈”叫声美妙动听,如果送一只给盲婆婆,让她分享田园情趣,唤起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回忆,能减少一些生活的缺憾。

我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体会盲婆婆生活的不便,想一想盲人的需要,这样为诗歌后半部分的教学打下了情感基础。

另外,作为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练习,体会诗歌的特别之处,将诗歌的美表现出来。

学生的脑海中潜移默化地印下了诗歌的部分特点,随着以后他们的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也会点滴累积。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级的学习,部分学生对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按照课堂上常规做到:

认真听课,认真作业,在课堂上能举手发言。

但由于正处于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特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暑假,建立起来的习惯需要不断地巩固,不少学生由于注意听课的习惯尚未形成,导致学业上的困难,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需要更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

对于刚从一年级升入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内容并不难理解,但要读好这首诗,读出感情,并读出诗歌的韵味,却也并不容易。

需要我们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学生对盲人的生活一无所知,无法真正理解盲人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在教学中,我借助角色换位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真切而深刻的体验,即借助角色扮演,使学生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不同的情绪反应,并以某种角色直接进入情感共鸣状态。

儿童诗中有精练的语言,奇特的比喻,机智的比拟,鲜活的动词,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等等。

为了让孩子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使他们能够充满了诗人的智慧和灵秀。

我班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接触过儿童诗。

所以,进入了二年级,我班的孩子对儿童诗已经非常喜欢。

而本课的教学,我对我班的孩子提高了要求,让孩子在读诗中进行想象并创作诗。

而孩子在写诗的过程中去发现美,享受美,捕捉美,创造美。

通过儿童诗的学习,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美的心灵,一份创造美的热情。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有效导入

 

1、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少先队员关心盲婆婆的故事。

 

2、提出课题,解题。

板书课题:

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认“盲、婆”。

3、质疑:

你们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些什么?

齐读课题。

1.学生质疑

2.学生讨论。

3.学生读题。

从课题入手,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活动中激起探究的欲望。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所以,教者让学生紧扣文眼“送”字进行质疑,可以预见,学生可能提出的“送给谁”“送的蝈蝈哪里来的”“送的蝈蝈什么样”“为什么送”“怎样送”等问题就成了架构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这样的质疑才是有效的。

 

二、预习检查

1、课前小朋友们都预习了课文,老师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

2、出示词语

3、检查读诗情况

学生同桌合作读词语

小组合作检查。

(齐读、个别读、或推荐读)

生字记忆有了课前的预习,在课堂上多大提高了效率,只在个别重点字上做强调。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思考:

这是一个()的孩子。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说出自己初读的感受,并围绕之学习。

四、生成问题

 

对于课文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

文中“我”为什么要送蝈蝈给婆婆?

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

 

五、理清课文

脉络

 

(1)这首诗共几个小节?

每小节写了什么?

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1、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六、及时反馈

1.自由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词,指名组词。

2.说说你认识的字,分析字形,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婆”,上下结构,“女”字底一横要长,能拖住上面的“波”。

“替”,上面的两个“夫”的最后一笔,左面一个是点,右面一个是捺。

3.识记字形。

你记住了哪些字?

怎么记住的?

学生借助笔顺表练习描红。

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坐姿和握笔姿势。

记字形的方法很多,教师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字方法,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加深记忆。

教师放手不放任,适时点拨,在引导学生摸索规律的同时,教给学生相应的记字方法,弥补学生认知的不足

七、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回家后蒙上眼睛做一件事情。

八、板书设计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懂事乐于助人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有效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大自然的音乐家,它是谁呀?

(出示蝈蝈图)(蝈蝈),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蝈蝈,这是一只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示课题)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有一个小朋友,他的邻居是个盲婆婆,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美丽的鲜花、明亮的阳光。

她的世界除了黑暗还是黑暗。

这个小朋友经常去陪这位可怜的盲婆婆,给她带去了很多快乐。

可小男孩发现,当自己去上学时,老婆婆一个人还是很孤单。

这可怎么办呢?

小朋友想啊想,终于想出办法来了。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2、我们今天来当一回导演,这个乐于助人的故事拍成电影好吗?

3、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同桌互批。

2.指名回答

教学课文前,用可以为下文抛砖引玉的故事来奖励学生,既创设了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里盲婆婆形象也激起了学生的同情心,为下面的感悟文本、情感共鸣做好了铺垫。

复习前一节课的词语掌握情况。

 

 

三、核心推进

精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的蝈蝈到底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呢?

(绿色、会唱歌、可爱……)刘老师今天就把这只蝈蝈带来了,你看(出示蝈蝈图)

2、这样的蝈蝈你们喜欢吗?

如果它是你的,你有什么感觉呢?

课文中的小朋友也很高兴,读读第一段,找出两个写小朋友高兴的词,用笔划出来。

3、找到了么?

谁来说说?

4、同意吗?

谁来开心地读一读?

指导朗读。

(高兴地、注意停顿)

5、你还知道哪些像乐呵呵这样表示高兴的词?

(指名说)

6、刘老师也送给你们几个词,课件出示

7、现在你就是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

精读第二自然段。

1、看见大家那么高兴,瞧,谁也来凑热闹了,(示蝈蝈图)

2、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我把它送给盲婆婆,那是因为——(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3、如果这只蝈蝈是你的,你舍得送给别人吗?

课文中的小朋友却把自己的蝈蝈送给了盲婆婆,请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4、谁来说说,这个小朋友怎么样?

(懂事、听话、爱帮助人)

5、现在你就是这个懂事的孩子,同桌一个当老婆婆,一个当小朋友练读第二自然段。

6、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盲婆婆真的来了,(示婆婆图)赶紧捧起你手中的蝈蝈送给他吧,怎么说?

7、这时盲婆婆激动地接过蝈蝈,你猜她会说些什么呢?

想演一演当时的情景么?

快和你的小伙伴合作表演读第二段,待会,我们比一比,评选出最佳合作奖。

精读第三自然段。

1、他们的话音刚落,蝈蝈就唱起了歌(播蝈蝈的叫声),这歌声可奇怪了,它会领婆婆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还会把婆婆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2、这时候,盲婆婆的心情又会变得怎么样?

她会觉得生活怎样?

(幸福、快乐)

3、大声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婆婆的幸福。

4、谁愿意勇敢地读给大家听?

5、请读书高手读,谁愿意向他挑战?

6、分小组比赛读。

4、真奇妙,大家想一想歌声还会带婆婆到哪呢?

请你也来当小诗人,学着课文的样子来说一说。

5、指导说话。

我们祖国多美呀,你想把盲婆婆带到哪去欣赏美景呢?

四人一个小组先讨论讨论。

6、婆婆多开心呀,高兴得露出了笑容,就连脸上的皱纹也少了很多,变得年轻多了,我们把二三段连起来读一读。

精读第四自然段。

1、正当婆婆陶醉时,我的声音响起来了,我们听(播放第四段课文录音)示句子:

您听,它唱得多好,咯咯,咯咯,咯咯……

2、咯咯是什么意思?

它是什么词?

3、你们认识这个朋友吗?

(……)它是(省略号),为什么要用它呢?

你在什么时候会用到它?

4、蝈蝈的歌声越唱越欢快,越唱越好听,我们再来听一听。

(放蝈蝈叫声)

5、让我们都来做一只可爱的蝈蝈,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1、学生回答:

这是一只()的蝈蝈。

2、读第一段,找出写小朋友高兴的词语。

(乐呵呵喜滋滋)

3、再说两个表示高兴的词语。

(喜滋滋兴冲冲),4、齐读这一段。

 

1、自由读读第二节

2、分组读,齐读

3、合作表演读第二段

4、学生上讲台表演,学生评议,评选出最佳合作奖,教师颁奖。

 

1、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婆婆的幸福。

2、指名二、三人读,师生评价

3、分小组比赛读

4、四人一个小组先讨论讨论。

说话训练:

(歌声会领盲婆婆走进(),看到(),歌声会把盲婆婆带到(),听到()。

5、练读二、三段

 

指名说说省略号的用法

齐读第四段

 

表演读诗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形式,想象当时的人物心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有些孩子的思维比较局限,在特定的环境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引路,想象的空间得不到更广的拓展,所以,我们给他们多一点扶持,就等于多给他们得到成功的机会,他们的自信就会多一点,离真正的成功就更近一点!

四、及时反馈

1、这首诗歌多美呀,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再读一遍。

2、太好了,我们的电影快拍完了,但还要给电影配音,那得先记住台词才行呀,快试着把课文背下来吧!

3、放录象

小结:

这是一首美丽的小诗,这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