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497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公共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公共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公共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公共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公共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公共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共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

1.滨海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2.民政局社会福利中心现状图

3.社会福利中心项目用地红线图

4.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5.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6.民政局社会福利中心平面图

第一章 项目概况

第一节基本概况

1.1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

滨海县社会福利中心项目

项目用地性质:

公共设施用地(医疗慈善用地)

投资项目的地址:

东坎镇环城北路东南侧

投资规模:

总投资3000万元

建设规模:

项目占用土地面积40303平方米,约60.4亩。

项目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1.2项目背景条件

1.2.1项目提出背景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老有所养”,以基本养老为基本点的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综合性福利中心列入公共服务重点工程的要求。

民政部决定从2008年起,实施全国县(市、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计划。

我县根据民政部民发【2008】45号和省民政厅苏民发【2008】44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和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重大机遇。

积极作为县政府决定新建滨海县社会福利中心,县政府拨土地31.8亩,地点为县环城北路,计划投资3000万元,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设床位600张,集养护、康复、托管为一体,以提供养老服务为重点,兼顾为孤儿、残疾人、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众提供服务的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

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福利服务要求,促进基本社会福利服务享有的均等化。

1.2.2社会福利中心服务楼基本功能

1、方便适用。

社会福利中心服务设施位于交通便利、环境良好、方便社区老人就地、就近享受服务,让广大老年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2、小型多样。

建设社会福利中心服务设施必须坚持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形式多样地发展适应当地特点的服务项目。

3、功能配套。

社会福利中心服务设施应当从满足社区老年人的急需入手,逐步拓展项目,扩大服务内容。

社区居委会的站、点和街道的中心要相辅相成,互成网络,服务内容要逐步覆盖住养、入户服务、紧急援助、日间照料、保健康复、文体娱乐等多种项目。

入户服务的内容要逐步覆盖家务整理、生活照料、送餐服务、陪护服务等方面,并通过入户服务,为老年人建立福利服务档案,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同时,适当兼顾面向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的服务功能。

 

第二节项目区的概况

1.2项目区所在镇条件简介

1.2.1地理交通条件

东坎镇,初名汪家村,后名汪家洼,明万历年间改称汪家坎,雍正年间曾用名东堆、黄坡。

是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黄海之滨的著名城镇,素有“金东坎镇”之美誉,镇区位于盐城市东北,为滨海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镇域总面积169平方公里,现辖26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总人口22万。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96850万元,财政收入为627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76元。

  东坎镇地处黄海之滨,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水充沛,阳光充足,资源丰富。

交通:

位置优越,东距黄海的滨海港40公里,距盐城飞机场70公里,204国道、沿海高速公路、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通榆运河贯穿全镇,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1.2.2文化教育条件

教育:

镇内现有镇属中学5所,小学40所,教职员工1171人,中级职称以上有425人,在校学生19203人。

基础教育工作列全县上游。

  卫生、农村改水:

镇卫生院拥有80名医师,先进医疗设备30台套,村级卫生保健体系初步形成。

农村现有深水井14口,自来水入村率达100%,入户率达80%。

  文化:

古大佛寺,位于东坎镇后圩河(古时称放生河)北岸中部,建于古仁和镇兴盛之时,距今约400年左右。

抗日战争中毁于战火。

寺中供奉三大佛,即释加牟尼、接引、准提。

两旁十八罗汉,泥胎彩塑,有长眉罗汉、笑面罗汉、降龙罗汉、伏虎罗汉等,各具其形,各树其姿,栩栩如生。

与常州天宁寺十八罗汉齐名,并称江苏塑像二珍。

1995年在原址附近重建寺庙,名曰:

黄坡寺,后改称大佛禅寺,依旧香火不断。

  都天庙,位于东坎镇西街,人称西庵。

建于300余年前,毁于兵灾。

庙中供奉张巡塑像,称昊天大帝,民叫“都天老爷”,两旁泥塑八帅,皆文像。

会期为五月十八日,但出会时机多,每逢天气干旱或瘟疫流行,群众请出神像,巡街驱瘟降福,求祈降雨。

  东狱庙,位于东坎镇东街头,建于东坎镇兴盛之时,距今约200多年。

有房百余间,正殿有三,一殿奉齐天大帝、檀木雕成坐像,内空,有绸制的脏腑,谓之“金心银胆”。

殿前是戏楼,上悬“大观在上”匾额。

楼西有一小客楼,为“天一阁”。

戏楼前是高大院墙,中为正门,门头上方嵌一“东狱庙”石牌,大门两旁坚两根旗杆,高约七、八丈,巍巍然十里外可见,还有一对石狮坐于道旁。

1.2.3经济商贸条件

东坎镇是滨海县的城关镇,镇域面积150.7平方公里,所辖18个社区,20个行政村,拥有人口22万人,镇人民政府担负着管理、教育、服务、他配等基本职能。

政府机关现有行政、事业在编人员229人(其中行政在编人员103人)。

内设党政办公室、组织办公室、纪监办公室、人武部、群团、信访、综合治理办公室、科技、工贸办公室、财政所、仁和街道办事处、南湖街道办事处,并依据乡镇政府机构服务体制,下设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中心、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农业生产服务中心、多种经营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文化广电服务中心等7个事业单位。

东坎镇政府现有办公用房位于县城人民南路106号,属城镇发展的中心地段,随着县城建设的日益扩大和发展,政府原办公地址土地价值不断攀升。

为深入贯彻市、县委关于加快重点镇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强化新时期社会福利中心服务职能、改善服务条件、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全镇乃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繁荣,滨海县政府拟决定在八滩渠西侧,环城路北侧区地块新建社会福利中心楼。

该项目建设用地60.4亩,拟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框架结构,装修为粗装修。

新建的社会福利中心,能更好的发挥基层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致力打造一个服务型、便民型、效能型社会福利中心。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依据

1.3.1滨海县东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3.2滨海县东坎镇城镇总体规划

1.3.3建设项目选址意思书

1.3.4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3.5项目用地红线图

1.3.6滨海县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1.3.7滨海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滨海县固定资产项目告知书》

1.3.8滨海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滨海县社会福利中心工程项目立项的批复》

1.3.9滨海县发展和民政局《关于申请办理“滨海县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用地规划手续的请求》

1.3.10滨海县发展和民政局《关于申请建设“滨海县社会福利中心”项目用地预审的请求》

1.3.1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3.1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

1.3.13江苏滨海县东坎镇人民政府《滨海县社会福利中心可行性论证报告》会办纪要。

 

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一节市场分析

2.1.1人口老龄化(agingofpopulation)

1、人口老龄化的含义

两个方面含义:

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老龄问题包括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而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相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看作"老年人问题",把有关老年人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称为"老龄化问题",这是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范畴来认识老龄问题。

2、人口老龄化国际形势

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

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

80年代以来,联合国曾两次召开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并将老龄化问题列入历届联大的重要议题,先后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十.一国际老年人节》、《联合国老年人原则》、《1992至2001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全球目标》、《世界老龄问题宣言》、《1999国际老年人年》等一系列重要决议和文件。

提醒各会员国"铭记着二十一世纪的社会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吁请各会员国"加强或设立老龄化问题国家级协调机构","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各级制定综合战略,把老龄问题纳入国家的发展计划中","为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出了"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口号,以期增强人们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问题的重视。

3、老龄化为什么会成为问题

根据美国普查的研究,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是"历史上未曾出现的社会现象"。

人们可以把这一现象当作历史进步来庆祝。

从根本上讲,这种人口转变是医疗进步、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和经济发展的直接成就,也是公共卫生事业,例如饮用水卫生、克服营养不良、克服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以及降低母婴死亡率的结果。

4、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

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

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提高密切相关。

目前中国的生育率已经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预期寿命和死亡率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随着20世纪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

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

许多地方还对救助贫困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

中国政府修订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障碍设计规范》等相关条例,方便老年人的居住与出行。

社区卫生站、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老年休闲广场等老年服务设施逐渐增加,服务老年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

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由于下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我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

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

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

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000美元,呈现出"未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