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医师第三单元答案与解析课件.docx
《公卫执业医师第三单元答案与解析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卫执业医师第三单元答案与解析课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卫执业医师第三单元答案与解析课件
公卫执业医师第三单元答案与解析
一、A1型题
1.【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相关系数用于描述具有直线关系的两变量x,y间的相互关系。
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变量间的相关方向与密切程度。
2.【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b为回归直线的斜率。
回归系数b的含义是自变量X改变一个单位时,应变量Y平均改变b个单位。
回归系数b>0时,表示回归直线从左下方走向右上方,即Y随X增大而增大;b<0时,表示回归直线从左上方走向右下方,即Y随X增大而减小;b=0时,表示回归直线平行于X轴,即Y与X无线性依存关系。
3.【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直线回归:
研究两个连续型变量之间数量上的线性依存关系的方法称为直线回归,它通过拟合直线回归方程来描述两变量间的关系。
直线相关:
是指两个随机变量之间呈直线趋势的关系。
相关系数用于描述具有直线关系的两变量x,y间的相互关系。
4.【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正态分布有下列特征:
(1)正态分布曲线在横轴上方均数处最高。
(2)正态分布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3)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位置参数μ和形态参数σ。
不同的μ和σ对应于不同的正态分布。
若固定σ,改变μ值,曲线就会沿着X轴平行移动,其形态不变。
若固定μ,σ越小,曲线越陡峭;反之,σ越大,曲线越低平,但中心在X轴的位置不变。
(4)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5.【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称为均数的抽样误差。
Sx越大,样本均数的分布越分散,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别越大,抽样误差越大,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差。
反之,Sx越小,样本均数的分布越集中,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别越小,抽样误差越小,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好。
6.【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精确性是指稳定性、可重复性,精确性的大小与样本大小有关;准确性是指正确性,与对偏倚的控制情况有密切关系。
7.【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由于校正公式的分子变小,所以校正χ2值变小。
χ2值越小,P值就越大,所以使接受H0的可能性增大。
8.【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编秩:
将两组数据混合由小到大统一编秩。
编秩时,遇相同数值在同一组内,可顺次编秩;当相同数值出现在不同组时,则必须求平均秩次。
9.【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总变异可分解为2部分,有SS总=SS组间+SS组内;配伍组设计方差分析中,总变异可分解为3部分,有SS总=SS处理组间+SS配伍组间+SS误差。
10.【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作为样本去推断总体信息,这样的样本对总体才具有代表性。
故选项A正确。
11.【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统计表中的“主语”指的是横标目,位于表的左侧,用来说明右边各横行数字。
纵标目说明各纵栏数字的涵义,相当于“谓语”。
12.【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案例调查设计,属于调查设计,其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①只是“被动”地观察事物现象,没有人为施加干预措施;②研究对象不能随机分组。
13.【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终点事件又称失效事件或“死亡”事件。
终点事件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单是指通常意义上的生物体死亡,而是泛指标志某种处理措施失败或失效的特征事件。
14.【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老年人口系数:
是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
老年人口系数用于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
15.【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编制频数表的步骤为:
求全距;划分组段(等距分组时,组距=R/组数);统计各组段频数;将各组段与相应频数列表。
分布图可以较直观地揭示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不是制频数表的步骤。
16.【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若n超出T界值表的范围(n>50),可用正态近似法作Z检验。
17.【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率的标准误计算公式为。
18.【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将kx代入均数与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中即可得该结论。
19.【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配对分类资料的2×2列联表,原假设只能是H0:
B=C,即比较两种不同因素的情况是否一致。
20.【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比较A、B两药疗效的优劣,疗效(以优、良、中、差记录)为等级资料,因此两药疗效比较应采用秩和检验,t检验用于计量资料两样本均数比较,四格表资料χ2检验用于两样本率比较,行×列表资料χ2检验是针对多样本构成结构差别的比较。
故答案是A。
21.【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粗死亡率受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等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老年人和婴儿的死亡率较高,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
因此,在比较不同地区的死亡率水平时,应该对死亡率进行标准化,以消除人口构成的影响。
22.【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P<α,表明从H0成立的总体中抽样得到样本的可能性小于α。
23.【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构成比是指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分观察单位数与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观察单位总数之比,用以说明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常用百分数表示。
构成比有两个特点:
①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等于100%或1,若由于四舍五入造成合计不等于100%时应进行适当调整,使其等于100%或1;②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呈此消彼长的关系。
24.【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样本率的标准差即率的标准误,用来描述样本率的抽样误差。
样本含量越大,抽样误差也就越小,所以率的标准误也就缩小。
25.【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该资料为成组设计的计量资料,由于是大样本,所以应采用Z检验,所以答案选B。
26.【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0,这类“存伪”的错误称为Ⅱ类错误,其概率用β表示。
通常当n固定时,α愈小,β愈大;反之,α愈大,β愈小。
要求Ⅱ类错误最小,即β最小,所以α应该越大。
所以本题答案选择D。
27.【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室内小气候是指室内气温、气流、气湿和热辐射,其对人体直接的影响是影响机体的体温调节,因而选择D,而其他选项均为间接影响。
28.【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室内小气候包括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这四个气象因素,其综合影响机体的体温调节。
因此本题选择E。
29.【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①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最短潜伏期和最长潜伏期之间)。
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则发病者可终年不断,病例呈散发流行。
②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
③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30.【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微生物对有机质正常分解作用的碳氮比为25:
1,堆肥法中应该保证合适的碳氮比值40:
1或30:
1,促进微生物活动。
所以B的说法是错误的。
31.【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土壤中的重金属由于化学性质不甚活泼,迁移能力低,另外由于土壤中有机、无机组分吸附、螯合限制重金属的移动能力,因此一旦污染,几乎可以长期以不同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同时也可经植物吸收和富集。
农药进入土壤中,水溶性农药易随降水渗透地下水,或由地表径流横向迁移、扩散至周围水体。
脂溶性农药,易被土壤吸附,因移动性差而被作物根系吸收,引起食物链高位生物的慢性危害。
因而选择E。
32.【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硬度指溶于水中钙、镁盐类的总含量,以CaCO3(mg/L)表示。
水的硬度一般分为碳酸盐硬度(钙、镁的重碳酸盐和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硬度(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
也可分为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
水经煮沸后能去除的那部分硬度称暂时硬度,水煮沸时,水中重碳酸盐分解形成碳酸盐而沉淀,但由于钙、镁的碳酸盐并非完全沉淀,故暂时硬度往往小于碳酸盐硬度。
永久硬度指水煮沸后不能去除的硬度。
因而选择A。
3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大肠菌群是一群能在37℃、24小时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
这些菌属中的细菌均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肠道,不形成芽胞。
34.【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因为湖泊、水库水流动性小,污染物易于沉积于水体的底泥中,此时只检测水体而不检测水体底泥会影响对污染的总体监测和评价。
由于河流流动性大,污染物一般不易沉积,所以只检测水质即可。
35.【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很多,成分复杂。
根据污染物形成的原因和进入室内的途径,可将室内空气主要污染源分为室外来源和室内来源。
室外空气污染主要来源包括:
室外空气,住宅建筑物材料,人为带入室内,相邻住宅污染,生活用水污染。
室内空气污染来源主要包括:
室内燃烧或加热,室内人的活动,室内建筑装饰材料,室内生物性污染,家用电器。
由于室内空气流动性差、室内空气污染通常较室外空气污染严重。
36.【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生活饮用水常规净化工艺过程为:
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目的是除去原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颗粒和细菌等。
37.【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人类在不断地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命物质和生活、生产场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构成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38.【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水俣病事件是由甲基汞中毒引起的,母亲在妊娠期由于摄入甲基汞,甲基汞会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脑组织,发育中的脑组织产生严重的损害,胎儿一出生就会患有先天性水俣病。
39.【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痛痛病是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部分镉污染地区的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性疾病。
所以本题选择C。
40.【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化妆品中含有变应原物质经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以T细胞介导的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组织损伤。
最常引起变应性皮炎的化妆品组分依次为香料、防腐剂、乳化剂以及羊毛脂的含变应原的化妆品原料。
最易引起该皮炎的是护肤膏霜类,其次是染发剂类。
从本题给出的选项看,应选择D。
41.【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氯的杀菌作用机制是由于次氯酸体积小,电荷中性,易于穿过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主要是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从而使细菌死亡。
因而选择A。
42.【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污染源综合评价对污染源综合评价一般可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排毒系数等方法。
等标污染负荷:
其物理概念是:
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
用以评价各污染源和各污染物的相对危害程度,其计算式为:
Pi=mi/Ci。
式中:
Pi为i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mi污染物的排放量(kg/d);
Ci为i污染物浓度的排放标准(mg/L或mg/m3)。
43.【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在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选用不同的流行病学方法。
如已知环境暴露因素,欲研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及其程度,可采用现况研究和定群研究及实验研究。
出现健康异常或临床表现后探索环境致病因素,可以先进行现况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获得暴露与健康效应之间的联系,找出导致异常和临床表现的主要危险因素后,再选用队列研究或实验研究加以证实。
44.【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的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称为环境污染。
45.【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大气卫生、水体卫生、饮用水卫生、土壤卫生、住宅与公共场所卫生、城乡规划卫生、环境质量评价和家用化学品卫生等。
46.【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影响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易感性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两大类。
影响人群易感性的非遗传因素:
主要包括年龄、健康状况、营养状态、生活习惯、暴露史、心理状态、保护性措施等。
47.【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目前能依法进行卫生监督的公共场所共7类28种。
本题中除了棋牌室外,其他选项都属于这7类28种。
因此E是正确答案。
48.【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促甲状腺素是一种糖蛋白,会被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分解。
所以服用促甲状腺素没有效果。
49.【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室内煤烟污染引起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砷中毒和地方性氟中毒,所以本题答案选择D。
50.【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氟斑牙主要发生在正在生长发育中的恒牙,乳牙一般不发生氟斑牙。
恒牙形成后再迁入高氟地区一般也不患氟斑牙。
51.【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多环芳烃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致癌作用,如苯并(a)芘致癌性很强,另外多环芳烃还有免疫毒性、生殖和发育毒性。
52.【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二次污染物:
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理化性质不同于一次污染物的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常见的有SO2在环境中氧化遇水形成的硫酸;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臭氧、醛类以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
汞被氧化形成的甲基汞等。
53.【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煤烟型烟雾事件”是由于煤烟和工业废气大量排入大气且得不到充分扩散而引起的。
特点是:
①污染物来自煤炭的燃烧产物及工业生产过程的污染物;②气象条件为气温低、气压高、风速很低、湿度大、有雾、有逆温产生;③多发生在寒冷季节;④河谷盆地易发生;⑤受害者以呼吸道刺激症状最早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并有头痛、呕吐。
54.【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日平均浓度的测定:
对污染物日平均浓度的测定,每日至少有12~18小时的采样时间,如果条件不容许,每天也至少应采样3次,包括大气稳定的夜间、不稳定的中午和中等稳定的早晨和黄昏。
所以要测得污染物日平均浓度每天至少采样3次,所以本题的答案是B。
55.【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气象因素包括:
①风和湍流;②气温层结;③气压;④气湿。
56.【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城市一般设居住区、工业区、对外交通运输和仓储区、郊区。
居住用地应选择城市中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
工业用地应按当地主导风向配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的下风侧、河流的下游。
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中间配置绿化防护带。
为了保证生活居住用地的卫生条件,各功能分区的用地选择应同时进行。
选项C应为工业用地按当地主导风向配置于当地最大风向频率的下风侧。
因此本题选择C。
57.【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苯环中的氢被甲基取代生成的甲苯、二甲苯麻醉作用增强。
58.【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多数化学物主要是通过简单扩散在胃和小肠吸收,所以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消化道内容物的数量和性质、胃肠的蠕动和排空速度以及肠道菌群等均可对化学物的胃肠道吸收产生影响。
59.【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着色性干皮病,是一种隐性遗传性疾病,有些呈性联遗传。
因核酸内切酶异常造成DNA修复障碍所致。
临床以光暴露部位色素增加和角化及癌变为特征。
通常幼年发病,常有同胞发病史;患儿生后皮肤和眼对日光敏感,畏光,在面部等暴露部位出现红斑,褐色斑点及斑片,伴毛细管扩张,间有色素脱失斑和萎缩或疤痕。
皮肤干燥。
数年内发生基底细胞癌,鳞癌及恶性黑素瘤。
病情随年龄逐渐加重,多数患者于20岁前因恶性肿瘤而死亡。
60.【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主动转运具有以下特点:
①转运系统对于化学毒物的结构具有特异选择性,只有具备某种结构特征的物质才能被转运;②载体具有一定的容量,在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转运系统可被饱和;③使用同一转运系统转运的化学毒物之间可发生竞争性抑制;④需要消耗能量。
主动转运对于化学毒物的吸收、吸收后在体内的不均匀分布以及排泄具有重要意义。
61.【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简单扩散的条件有:
①膜两侧浓度差;②脂溶性;③非解离状态。
滤过主要发生在肾小球的排出过程。
易化扩散和胞饮以及吞噬都是针对非脂溶性物质的。
主动转运主要是运送一些离子、蛋白质等。
对于脂溶性的化学物,主要的跨膜方式还是简单扩散。
62.【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一般来说随着取代基增多,化合物的毒性随之增强。
63.【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皮肤致敏是化学物诱导产生的免疫原性超敏反应。
该试验常选择豚鼠作为实验动物。
64.【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危险度评价:
是对暴露于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该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可能引起的健康效应及其危害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预测环境有害物质对暴露人群可能产生的有害效应的概率。
包括:
危害鉴定,暴露评价,剂量-反应关系评价,危险度特征分析。
65.【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在一般的风险研究中,普遍认为意外事故发生的几率在百万分之一的水平时,人们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日常生活发生意外的几率。
化学致癌物的实际安全剂量,是指此剂量能以99%可信限的水平使超额癌症发生率低于10-6,即100万人中癌症超额发生低于1人。
66.【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化学物的剂量越大,所引起的量反应强度应该越大,或出现的质反应发生率应该越高。
67.【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如果拟用于食品的化学品LD50小于人体可能摄入量的10倍,说明当人体摄入量稍微增加时就有可能达到致死的阈剂量。
由于食品的摄入不像药品那样有严格的摄入剂量,因此过多摄入是完全有可能的。
另外,在所有的毒性效应中,死亡是最为严重的毒性效应,如果有出现该效应的风险,那其他的毒效应就没有必要研究了。
鉴于此化学品在摄入水平稍高就可能有致死的风险,故此化学品应放弃,不用于食品。
68.【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指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遗传物质出现交换。
此过程会出现DNA的断裂和重排,所以答案选择A。
69.【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碱基置换中,DNA的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取代,如果是嘌呤置换另一嘌呤,或是嘧啶置换另一嘧啶,称为转换;如果是嘧啶换为嘌呤,或是嘌呤换为嘧啶,称为颠换。
70.【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制备中期分裂相染色体标本,在光镜下可直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改变。
71.【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化学物引起的遗传损伤的终点有:
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DNA损伤、非整倍体(染色体组损伤)。
在答案中烷化剂(A)和嵌入剂(C)的作用都是与DNA直接结合,引起一系列变化;而碱基类似物取代(B)和碱基结构破坏(E)也直接对DNA造成损伤,只有非整倍体损伤不是直接作用于DNA,因此答案为D。
72.【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对人类和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资料,以及其他有关的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将环境致癌因素分为四类:
1类为人类致癌物;2类分为人很可能的(2A)和可能的致癌物(2B);3类为对人的致癌性尚不能确定;4类为可能对人类不致癌。
73.【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细胞恶性转化试验是一种预测化学物质对哺乳动物致癌性的短期体外试验,通过该试验来判断化学物是否具有致癌性,而不是判断免疫毒性。
74.【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协同致癌作用机制包括:
增强致癌物的吸收;增强遗传毒性致癌物的代谢活化或使其解毒减弱;抑制DNA修复;选择性增强DNA受损细胞的增殖。
75.【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相对毒性是将化合物挥发度估计在内的毒性。
是衡量挥发性物质在生产环境中发生危险性的指标。
本题知识点:
化学毒物联合作用,
【答疑编号100764284,点击提问】
76.【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阴栓是啮齿类动物(大、小鼠)交配时,雄性动物分泌的多种混合液体在雌性动物阴道内凝固后形成的一种物质,阴栓的存在表明雄性动物有射精行为,因此作为动物成功交配的标志。
其余的选项均不能说明动物是否完成了交配行为。
77.【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慢性毒性试验目的:
(1)阐明受试物慢性毒作用的性质、靶器官和可逆性,为研究中毒机制和防治对策提供线索;
(2)确定慢性染毒条件下,受试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为制定受试物的安全限值、进行危险评定提供毒理学资料;
(3)观察不同物种动物对受试物的毒效应差异,为将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
78.【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哺乳动物致癌试验常用的动物为大、小鼠,一般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阴性对照组,高剂量称为最大耐受剂量,动物的染毒期一般是大鼠2年,小鼠1.5年,试验结束时观察的指标是肿瘤发生率、肿瘤潜伏期,肿瘤的数量、性质等。
每组的动物数最少为雌雄各50只。
因此叙述不正确的是C。
79.【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体内试验,是毒理学的标准研究方法,以整体实验动物为模型,研究实验动物接触外源化学物后产生的毒效应,动物试验的结果可外推至人。
研究方法以体内试验为主。
80.【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题干中提到外源化学物的消除,因此最可能的答案是A或B。
备选答案A.消除率是单位时间内消除外源化学物血(浆)体积,单位是ml/min;备选答案B.消除速率常数是单位时间内外源化学物从体内消除量占体存量的比例(分数值),以百分比表示;而备选答案C.曲线下面积反映外源化学物的吸收和消除;备选答案D.表观分布体积反映外源化学物的分布特征。
因此正确答案是B。
81.【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外源性化合物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的化学物质;非人体的组成成分,也非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82.【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LD50是半数致死剂量,即化学物引起实验动物群体50%死亡的剂量。
该数值是一个经过统计学计算得到的统计量,因此还有95%可信区间。
这样对于A、B而言都只是考虑了某一点值的极端情况,所以是不正确的;对于C而言,LD50往往是针对哺乳动物的毒性而言,而杀虫剂杀死有害昆虫是它的药效,是不同的概念;而E答案则是完全没有理解概念,所以D为正确答案。
83.【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同种动物接触化学毒物的吸收速度和毒性毒效应大小的顺序是:
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经口>经皮。
84.【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①葡萄糖酸酸结合:
反应需要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作为葡萄糖醛酸的供体。
②硫酸结合:
在该反应中,内源性硫酸的来源是3'-磷酸腺苷-5'-磷酰硫酸(PAPS)。
③谷胱甘肽结合:
谷胱甘肽(GSH)具有的亲核性-SH可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催化下与底物含有的亲电原子C、N、S、O反应,生成结合物。
此种结合被认为是亲电子剂解毒的一般机制。
85.【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它有五个构成要素,都列在试题当中。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被称为社区。
所以正确答案是E。
86.【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角色是由社会经济、职业、文化背景等因素决定的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人的社会角色表现为担当一定的社会身份、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执行相应的社会功能。
角色功能常常因身体功能下降受到影响,包括主要角色活动的种类和数量受限、角色紧张、角色冲突等。
角色功能受限不仅反映病人的生理状态,而且还受心理状态和社会生活状态的影响,是反映生命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87.【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初级卫生保健八项基本要素:
(1)增进必要的营养和供应充足的安全饮用水;
(2)基本的环境卫生;
(3)妇幼保健,包括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