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实验2解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6090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涂料实验2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涂料实验2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涂料实验2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涂料实验2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涂料实验2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涂料实验2解读.docx

《涂料实验2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涂料实验2解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涂料实验2解读.docx

涂料实验2解读

前言

 

本书在编写了10多个不同类型的涂料实验,学生可以获得从事涂料施工技术所需的初步训练,化学应用意识将得到进一步的启发和加强。

本书内容设置从生产实际出发,突出实用性,强调涂料知识的应用性、实用性、学以致用。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欢迎使用者批评指正。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部分内容参考了刘华安《涂料技术导论》、以及涂料的国家标准。

编者

2009年10月

 

目录

 

实验一制版与刷板………………………….1

实验二涂料细度测定方法………………….3

实验三涂料粘度的测定方法……………….5

实验四色漆和清漆用漆基酸值的测定法….9

实验五涂料固体含量测定………………….12

实验六漆膜附着力测定…………………….14

实验七涂膜冲击强度测定………………….16

实验八涂料遮盖力的测定………………….18

实验九涂膜硬度的测定…………………….21

实验十涂膜柔韧性的检测………………….23

实验十一漆膜光泽度的检测………………….25

 

实验一制板与刷板

一、实验目的

掌握制板和刷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制板是为了使得底材和涂膜的黏结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同时还能提高和改善涂膜的性能。

刷板的质量直接影响涂膜的质量和涂装的效果。

三、实验仪器

1、玻璃板

除另有规定外,玻璃板的尺寸为100mm×100mm×5mm的浮法或抛光平板玻璃板

2、钢板

除另有规定外,钢板的尺寸为50mm×100×(0.2~0.3mm)

3、漆刷宽40mm

四、实验步骤及内容

1、打磨(磨光)法制板

打磨(磨光)操作是通过砂纸打磨除去表面不平整及溶剂不能除去的表面污物而获得平整光滑的表面方法。

为保证原表面层被磨去,磨去的表面厚度应不少于0.7μm,以试板质量的减少量来计算(每单位面值质量5~6g/m2近似等于0.7μm厚)

试板按以下操作程序打磨

1)顺试板任何一边的平行方向平直均匀地来回打磨

2)与第一次方向垂直的方向平直均匀地来回打磨,直到原表面磨去为止。

3)以直径约80~100mm的圆周运动打磨,直到表面形成的圆圈重叠为止。

2、制板方法

涂漆前将试样搅拌均匀,如果试样表面有结皮,则应先仔细揭去,多组分漆按产品标准规定的配比称量混合,搅抖均匀。

3、刷涂法

将试样稀释至适当粘度或按产品标准规定的粘度,用漆刷在规定的试板上,快速均匀地沿纵横方向涂刷,使其成一层均匀的膜漆,不允许有空白或溢流现象,涂刷好的样板放在恒温恒湿的空间进行干燥48h小时。

4、漆膜厚度

除另有规定外,各种漆膜干燥后厚度规定如表1-1

表1-1常见的漆膜厚度

名称

厚度μm

清油、丙烯酸清漆

13±3

酯胶、酚醛、醇酸等清漆

15±3

沥青、环氧、氨基、过氯乙烯、硝基、明机硅等清漆

20±3

磁漆,底漆,调和漆

23±3

丙烯酸磁漆、底漆

18±3

乙酸磷化底漆

10±3

厚漆

35±5

腻子

500±20

防腐漆单一漆膜的耐酸耐碱性及防锈漆的耐研水性、耐磨性(均涂二道)

45±5

单一漆膜的耐湿耐热性

23±3

防腐漆酸套漆膜的耐酸、耐碱性

70±10

磨光性

30±5

 

实验二涂料细度测定方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涂料细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研磨细度是涂料中颜料及体质颜料分散程度的一种量度,是色漆重要的内在质量之一,对成膜质量,漆膜的光泽、耐久性、涂料的贮存稳定性均有很大的影响。

细度的检测中测得的数值并不是单个颜料或体质颜料粒子的大小,而是色漆在生产过程中颜料研磨分散后存在的凝聚团的大小。

对研磨细度的测量可以评价涂料生产中研磨的合格程度,也可以比较不同研磨程序的合理性以及所使用的研磨设备的效能。

刮板细度计测定的原理是利用刮板细度计上的楔形沟槽将涂料刮出一个楔形层,用肉眼辨别湿膜内颗粒出现的显著位置,以得出细度读数。

三、实验仪器

小调漆刀,刮板细度计(图2-1)

图2-1刮板细度计

刮板细度计的磨光平板是由工具合金钢(牌号Cr12)制成,板上有一条长沟槽(长155±0.5mm,宽12±0.2mm),在150mm长度内刻有0~150微米(最小分度5微米,沟槽倾斜度1:

1000)、0~100微米(最小分度5微米,沟槽倾斜度1:

1500)、0~50微米(最小分度2.5微米、沟槽倾斜度1:

3000)的表示槽深的等分刻度线。

四、实验步骤

细度在30微米及30微米以下的时应用量程为50微米的刮板细度计、31~70微米时应用量程为100微米的刮板细度计,70微米以上时应用量程为150微米的刮板细度计。

刮板细度计在使用前须用溶剂仔细洗净擦干,在擦洗时应用细软的布。

将符合产品标准粘度指标的试样,用小调漆刀充分搅匀,然后在刮板细度计的沟槽最深部分,滴入试样数滴,以能充满沟槽而略有多余为宜。

以双手持挂到(如图2-1示)横置在磨光平板上端(试样边缘处),使刮刀与磨光平。

板表面垂直接触。

在3秒钟内,将刮刀由沟槽深的部分向浅的部分拉过,使漆样充满沟槽而平板上不留有余漆。

刮刀拉过后,立即(不超过5秒钟)使视线与沟槽平面成15~30°角,对光观察沟槽中颗粒均匀显露处,记下读书(精确到最小分度值)。

如有个别颗粒显露于其它分度线时,则读书与相邻分度线范围内,不得超过三个颗粒如图2-2所示。

图2-2细度分布图

五、结果及精确度

1、平行试验三次,试验结果取两次相近读数的算术平均值。

2、两次读书的误差不应大于仪器的最小分度值。

 

实验三涂料粘度的测定方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几种粘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粘度是涂料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测定漆料中聚合物分子量大小的可靠方法。

制漆中粘度过高,会产生胶化,粘度过低则会使应加的溶剂无法加入,严重影响漆膜性能。

同样,在涂料施工过程中,粘度过高会使施工困难,漆膜的流平性差,粘度过低会造成流挂及其他弊病。

因此涂料粘度的测定,对于涂料生产过程中的控制以及保证涂料产品的质量都是必要的。

液体涂料的粘度检测方法很多,分别适用不同品种。

(1)流出法:

其原理是利用试样本身重力流动,测出其流出时间以换算成粘度。

(2)垂直式落球法:

其原理是在重力作用下,利用固体求在液体中垂直下降速度的快慢来测定液体的粘度。

(3)设定剪切速率法:

其原理是用圆筒、圆盘或桨叶在涂料试样中旋转,使其产生回旋流动,测定其达到固定剪切速率时所需的应力,从而换算成粘度。

三、实验仪器

水银温度计(温度范围0~50℃,分度为0.1℃、0.5℃);秒表(分度为0.2s);

永久磁铁;水平仪;承受瓶:

50ml量杯、150ml搪瓷杯;涂-4粘度计(图3-1),斯托默粘度计(图3-2),旋转粘度计(图3-3)

图3-1涂-4粘度计

 

图3-2QNZ型斯托默粘度计

图3-3旋转粘度计

四、实验操作

1、用涂-4粘度计测定涂料粘度

每次测定之前须用纱布蘸溶剂将粘度计内部擦拭干净,在空气中干燥或用冷风吹干,对光观察粘度计漏嘴应清洁。

调整水平螺钉,使粘度计处于水平位置,在粘度计漏嘴下面放置150ml的塘瓷杯,用手堵住漏嘴孔,将试样倒满粘度计中,用玻璃棒将气泡和多余的试样刮入凹槽,然后松开手指,使试样流出,同时立即开动秒表,当试样流丝中断时停止秒表,试样从粘度计流出的全部时间(s),即为试样的条件粘度。

两次测定值之新式不大于平均值的3%。

测定时试样温度为25±1℃。

2、斯托默粘度计的使用

斯托默粘度计是依据GB/T9269-88设计制造。

是利用砝码的重量经过一套机械转动系统而产生的力矩带动浆叶型转子转动。

改变砝码的重量,是浆叶型转子克服涂料的阻力转动。

当其转速达到200r/min时,可在频闪计时器上看到一个基本稳定的条形图案,此时砝码的重量可对应转化为被测涂料的粘度值即KU值。

适用于测定建筑涂料稠度必备检测仪器。

用途:

测定建筑涂料、水溶性涂料

将涂料充分搅匀移入容器中,使涂料液面离容器盖约19mm,使涂料和粘度计的温度保持在23±0.2℃将转子浸入涂料中,使涂料液面刚好达到转子轴的标记处。

先加砝码,使斯托默粘度计开起来后,读数平衡在200r/min时,然后读取砝码的读数,在数显中输入砝码的读数,直接按换算键,换算出粘度。

3、旋转粘度计的操作方法

(1)准备被测液体,置于直径不小于70mm高度不小于130mm的烧杯或直筒形容器中,准确地控制被测液体温度。

    

(2)将保护架装在仪器上(向右旋入装上,向左旋出卸下)

    (3)将选配好的转子旋入轴连接杆(向左旋入装上,向右旋出卸下)。

旋转升降旋钮,使仪器缓慢地下降,转子逐渐浸入被测液体中,直至转子液面标志和液面平为止,再精调水平。

接通电源,按下指针控制杆,开启电机,转动变速旋钮,使其在选配好的转速档上,放松指针控制杆,待指针稳定时可读数,一般需要约30秒钟。

当转速在“6”或“12”档运转时,指针稳定后可直接读数;当转速在“30”或“60”档时,待指针稳定后按下指针控制杆,指针转至显示窗内,关闭电源进行读数。

注意:

按指针控制杆时,不能用力过猛。

可在空转时练习掌握。

    (4)当指针所指的数值过高或过低时,可变换转子和转速,务使读数约在30~90格之间为佳。

使用旋转粘度计还必须注意:

一、仪器的性能指标必须满足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度要求。

使用中的仪器要进行周期检定,必要时(仪器使用频繁或处于合格临界状态)要进行中间自查以确定其计量性能合格,系数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否则无法获得准确数据。

  二、特别注意被测液体的温度。

许多用户忽视这一点,认为温度差一点无所谓,我们的实验证明:

当温度偏差0.5℃时,有些液体粘度值偏差超过5%,温度偏差对粘度影响很大,温度升高,粘度下降。

所以要特别注意将被测液体的温度恒定在规定的温度点附近,对精确测量最好不要超过0.1℃。

  三、测量容器(外筒)的选择。

对于双筒旋转粘度计要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不同的转子(内筒)匹配相应的外筒,否则测量结果会偏差巨大。

对于单一圆筒旋转粘度计,原理上要求外筒半径无限大,实际测量时要求外筒即测量容器的内径不低于某一尺寸。

例如上海天平仪器厂生产的NDJ-1型旋转粘度计,要求测量用烧杯或直筒形容器直径不小于70mm。

实验证明特别在使用一号转子时,若容器内径过小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

  四、正确选择转子或调整转速,使示值在20~90格之间。

该类仪器采用刻度盘加指针方式读数,其稳定性及读数偏差综合在一起有0.5格,如果读数偏小如5格附近,引起的相对误差在10%以上,如果选择合适的转子或转速使读数在50格,那么其相对误差可降低到1%。

如果示值在90格以上,使游丝产生的扭矩过大,容易产生蠕变,损伤游丝,所以一定要正确选择转子和转速。

  五、频率修正。

对于国产仪器名义频率在50Hz,而我国目前的供电频率也是50Hz,我们用频率计测试变动性小于0.5%,所以一般测量不需要频率修正。

但对于日本和欧美的有些仪器,名义频率在60Hz,必须进行频率修正,否则会产生20%的误差,修正公式为:

  实际粘度=指示粘度*名义频率/实际频率

  六、转子浸入液体的深度及气泡的影响。

旋转粘度计对转子浸入液体的深度有严格要求,必须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有些双筒仪器对测试的液体用量有严格要求,必须用量筒量取)。

在转子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往往带有气泡,在转子旋转后一段时间大部分会上浮消失,附在转子下部的气泡有时无法消除,气泡的存在会给测量数据带来较大的偏差,所以倾斜缓慢地浸入转子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七、转子的清洗。

测量用的转子(包括外筒)要清洁无污物,一般要在测量后及时清洗,特别在测油漆和胶粘剂之后。

要注意清洗的方法,可用合适的有机溶剂浸泡,千万不要用金属刀具等硬刮,因为转子表面有严重的刮痕时会带来测量结果的偏差。

  八、其他需注意的问题。

  1.大部分仪器需要调整水平,在更换转子和调节转子高度后以及在测量过程中随时注意水平问题,否则会引起读数偏差甚至无法读数。

  2.有些仪器需装保护架,仔细阅读说明书按规定安装,否则会引起读数偏差。

  3.确定是否为近似牛顿流体,对于非牛顿流体应经过选择后规定转子、转速和旋转时间,以免误解为仪器不准。

 

实验四色漆和清漆用漆基酸值的测定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色漆和清漆用漆基酸值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酸值表示油脂类、聚酯类、石蜡等有机物质中含有游离酸的一种指标。

本实验中具体是指在试验条件下,中和1g树脂所消耗的氢氧化钾(KOH)的毫克数,反应式如下:

 

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常选用酚酞指示剂确定其终点。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玻璃器皿及仪器:

锥形瓶:

容量为250mL的广口瓶;

滴定管:

容量为25mL(精度为0.05mL);磁力搅拌器;

2.试剂:

均采用分析纯试剂

丙酮;

混合溶剂:

由2体积甲苯和1体积无水乙醇组成,使用前应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中和该混合溶剂。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

用无水乙醇或甲醇配制成浓度C(KOH)=0.1mol/L或C(KOH)=0.5mol/L的溶液,并脱除碳酸盐,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其浓度。

酚酞指示剂溶液:

1%的无水乙醇溶液。

也可使用其它适宜的指示剂,如浓度为0.1%的溴百里酚蓝无水乙醇溶液。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取样。

按表4-1称取适量的试样于250mL广口锥形瓶中,精确至0.001g(m1),用移液管移入50mL混合溶剂,混合至树脂完全溶解。

若5min后样品不能完全溶解,则再制备一份样品,用50mL混合溶剂和25mL丙酮溶解样品。

 

表4-1试样的质量

估算的酸值(以KOH计)/(mg/g)

试样的近似质量/g

0-5

≥16

>5,≤10

8

>10,≤25

4

>25,≤50

2

>50,≤100

1

>100

0.7

2.向已溶解的试样中加入至少3滴酚酞溶液,用滴定管中的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红色,在搅拌下稳定至少10s。

如果酚酞的变色不够明显,则应选择其他的指示剂,如5滴溴百里酚蓝(终点蓝色保持20s-30s),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体积(V1),以毫升表示。

3.加入50mL混合溶剂进行空白测试,如果需要,再加入25mL丙酮。

加入等量的指示剂,以树脂测试时终点显示的颜色作为滴定终点。

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体积(V2),以毫升表示。

如果混合试剂经过正确的中和,空白试验结果应为零(中和混合溶剂与测试样品应使用相同的指示剂)。

五、实验结果

1.试样的部分酸值(PAV)的计算(溶剂或稀释剂中的固体树脂)

对于每次测定,部分酸值(PAV)用每克试样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如式

(1):

 

式中:

56.1—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g/mol);

m1—试样的质量(g);

V1—中和树脂溶液消耗的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2—空白试验消耗的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c—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2.固体树脂部分酸值(PAVs)的计算

首先按规定测定树脂的不挥发物。

然后测定固体树脂的部分酸值,以每克试样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如式

(2)

 

式中:

NV—不挥发物的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

如果两个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超过3%,则重复上述操作。

实验五涂料固体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涂料固体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涂料的固体含量,即不挥发分,涂料中的不挥发分又称固体分,在涂料涂布和干燥过程中并不挥发逸出,而是留在被涂物表面形成涂膜。

固体分在涂料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数就是涂料的“固体含量”,简称“固含率”。

“固体含量”是涂料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

固体含量高的涂料,一次涂刷所得的涂膜就厚,可以缩短施工周期。

与此同时,固体含量高的涂料,挥发分就少,对环境污染也小。

涂料固体含量的测定,即涂料在一定温度下加热焙烘后剩余物重量与试样重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三、实验仪器

玻璃培养皿:

直径75-80mm,边高8-10mm;玻璃表面皿:

直径80-100mm;磨口滴瓶:

50mL;玻璃干燥器:

内放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坩埚钳;温度计:

0-200℃,0-300℃;天平:

感量为0.01克;鼓风恒温烘箱。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4.1培养皿法

先将干燥洁净的培养皿在105±2℃烘箱内焙烘30分钟。

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用磨口滴瓶取样,以减量法称取1.5-2克试样(过氯乙烯漆取样2-2.5克,丙烯酸漆及固体含量低于15%的漆类取样4-5克),置于已称重的培养皿中,使试样均匀地流布于容器的底部,然后放于已调节到按下表所规定温度的鼓风恒温烘箱内焙烘一定时间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然后再放入烘箱内焙烘30分钟,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至前后两次称重的重量差不大于0.01克为止(全部称量精确至0.01克)。

试验平行测定两个试样。

4.2表面皿法

本方法适用于不能用培养皿法测定的高粘度涂料如腻子、乳液和硝基电缆漆等。

先将二块干燥洁净可以互相吻合的表面皿在105±2℃烘箱内焙烘30分钟。

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

将试样放在一块表面皿上,另一块盖在上面(凸面向上)在天平上准确称取1.5-2克,然后将盖的表面皿反过来,使二块皿互相吻合,轻轻压下,再将皿分开,使试样在朝上,放入已调节到按下表所规定温度的恒温鼓风烘箱内焙烘一定时间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

然后再放入烘箱内焙烘30分钟,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至前后两次称量的重量差不大于0.01克为上(全部称量精确至0.01克),试验平行测定两个试样。

注意:

①以减量法称取试样

②减量法用于称取易吸湿、易氧化或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试样。

称取方法:

将样品置于称量瓶中,称出试样加称量瓶的总重量M1克,然后将样品倾出一部分,再称剩余试样加称量瓶的重量为M2克,则试样重量为(M1-M2)克。

表5-1各种漆类焙烘温度规定表

涂料名称

焙烘温度,℃

硝基漆类、过氯乙烯漆类、丙烯酸漆类、

虫胶漆

80±2

缩醛胶

100±2

油基漆类、酯胶漆、沥青漆类、酚醛漆类、氨基漆类、醇酸漆类、环氧漆类、

乳胶漆类(乳液)、聚氨酯漆类

120±2

聚酯漆类、大漆

150±2

水性漆

160±2

聚酰亚胺漆

180±2

有机硅漆类

在1-2小时内,由120升温到180,

再于180±2保温

聚酯漆包线漆

200±2

注:

如产品标准另有规定。

则按产品标准的规定。

五、实验结果

固体含量%(X)按下式计算:

  X=(W1-W)/G×100

式中:

W——容器重量,克;

  W1——焙烘后试样和容器重量,克;

  G——试样重量,克。

试验结果取两次平行试验的平均值,两次平行试验的相对误差不大于3%。

实验六漆膜附着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漆膜附着力的意义,掌握其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漆膜附着力是油漆涂膜的最主要的性能之一。

所谓附着力,是指漆膜与被涂物表面物理和化学力的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坚牢程度。

这种附着强度的产生是由于涂膜中聚合物的极性基团(如羟基或羧基)与被涂物表面极性基团相互结合所致,因此影响附着力大小的因素很多,比如,表面污染、有水等等。

目前测附着力的方法可分为三类,切痕法、剥离法、划圈法,本实验中采用较为普遍使用的划圈法进行测定,此方法已列入漆膜检验标准(GB1720—79),按螺纹线划痕范围中的漆膜完整程度评定,以级表示。

三、实验仪器

马口铁板,四倍放大镜,漆膜附着力测定仪(图6-1)

 

图6-1附着力测定仪

1-荷重盘;2-升降棒;3-卡针盘;4-回转半径调整螺栓;5-固定样板调整螺栓;6-试验台;7-半截螺帽;8-固定样板调整螺栓;9-试验台丝杠;10-调整螺栓;11-摇柄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检查钢针是否锐利,如不锐利应予更换,提起半截螺帽7,抽出试验台6,即可换针;针尖距工作台面约3cm。

2.将针尖的偏心位置即回转半径调至标准回转半径。

方法:

松开卡针盘3后面的螺栓和回转半径调整螺栓4,适当移动卡针盘后,依次紧固上述螺栓,划痕与标准圆划线图比较,直至与标准回转半径5.25mm的圆滚线相同调整完毕。

3.样板正放在试验台上(漆膜朝上),拧紧固定样板调整螺栓5,和调整螺栓10,向后移动升降棒2,使转针的尖端接触到漆膜,如划痕未露底板,应酌加砝码,使针尖接触到漆膜。

4.按顺时针方向,均匀摇动摇柄11,转速以80~100转/分为宜,圆滚线标准图长为7.5±0.5cm。

5.向前移动升降棒2,使卡针盘提起,松开固定样板的有关螺栓,取出样板,用漆刷除去划痕上的漆屑,以4倍放大镜检查划痕并评级。

注意:

①一根钢针一般只使用5次

②试验时针必须刺到涂料膜底,以所画的图形露出板面为准

五、实验结果

评级方法:

附着力分为7个等级,如图6-2,以样板上划痕的上侧为检查的目标,依次标出1、2、3、4、5、6、7,按顺序检查各部位漆膜完整程度,如某一部位有70%以上的完好,则认为该部位是完好的,否则应认为坏损。

例如,凡第一部位内漆膜完好者,则此漆膜附着力最好,为一级;第二部位完好者,则为二级,余者类推,七级的附着力最差,漆膜几乎全部脱落。

 

图6-2附着力标准划痕圆滚线

注意:

结果以至少有两块样板的级别一致为准。

实验七涂膜冲击强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涂膜冲击强度的意义,掌握测定涂膜冲击强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冲击强度是测试漆膜受高速度负荷作用下的变形程度。

使用的仪器是冲击实验器(如图7-1)。

以固定质量的重锤落于试板上而不引起漆膜破坏的最大高度(cm)表示的漆膜耐冲击性。

三、实验仪器

4倍放大镜、冲击实验器(图7-1)、校正冲击试验器用的金属环及金属片。

 

图7-1漆膜冲击器简单原理示意图

1-底座;2-铁砧;3-冲头;4-滑筒;5-重锤;6-制动器器身;7-控制销;8-控制销螺钉;9-管盖;

10-制动器固定螺钉;11-定位标;12-压紧螺帽;13-圆锥;14-螺钉;15-横梁;16-支柱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4.1冲击试验器的校正

把滑筒旋下来,将3mm厚的金属环套在冲头上端,在铁砧表面上平放一块1±0.05mm厚的金属片,用一底部平滑的物体从冲头的上部按下去,调整压紧螺帽使冲头的上端与金属环相平,而下端钢球与金属片刚好接触,则冲头进入铁砧凹槽的深度为2±0.1mm。

钢球表面必须光洁平滑,如发现有不光洁不平滑现象时,应更换钢球。

4.2耐冲击性测定

1.检查冲杆中心是否与垫块凹孔中心一致,并作适当调整。

2.按GB1727“漆膜制备法”的规定制备试板,试板的干燥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条件和时间进行干燥。

除另有规定外,应将干燥试板在温度23±2℃和相对湿度50%±5%环境条件下至少调节16h。

3.将涂漆试板漆膜朝上平放在铁贴上,试板受冲击部分距边缘不少于15mm,每个冲击点的边缘相距不得少于15mm。

重锤借控制装置固定在滑筒的某一高度(其高度由产品标准规定或商定),按压控制钮,重锤即自由地落于冲头上。

4.将重锤提升起,重锤上的挂钩自动被控制器挂住,取出样板,用4倍放大镜观察,判断漆膜有无裂纹、皱纹及剥落等现象。

当漆膜没有裂纹、皱皮、剥落现象时,可增大重锤落下高度,继续进行漆膜冲击强度的测定直至漆膜破坏或漆膜能经受起50cm高度之重锤冲击为止。

每次增加5~10cm。

注意:

同一试板进行三次冲击试验,每次实验都应在样板上的新的部位进行。

五、实验结果

平行实验三次,取算数平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