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6078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docx

《中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docx

中药

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

麻黄:

味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

功:

发汗解表平喘利尿。

用:

风寒标实无汗肺气郁闭的喘咳水肿小便不利。

(3-10)注:

发汗强。

虚喘不宜

桂枝:

味经:

辛甘温归五脏。

功:

发汗解表温通经脉温助阳气。

用:

风寒表实表虚寒凝血瘀风寒痹症里寒肾心脾诸阳虚。

(3-10)

紫苏:

味经:

辛温归肺脾胃。

功:

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用:

风寒表证脾胃气滞之腹胀及呕吐。

(3-10)

生姜:

味经:

辛温归肺脾胃。

功:

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呕。

用:

风寒表证胃寒及呕吐肺寒咳嗽。

(3-10)注:

热盛阴虚忌用。

香薷:

味经:

辛微温归肺脾膀。

功:

发散风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用:

风寒表证兼湿阻中焦水肿。

(6-15)注:

暑热慎用。

荆芥:

味经:

辛微温归肺肝。

功:

祛风解表清头目利咽喉止痒透疹。

用:

风寒热表证风邪致头昏痛目赤多泪咽喉痒痛肤痒麻疹初起出血点。

(6-12)

防风:

味经:

辛微甘温归肝膀。

功:

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痉。

用:

风寒表证风湿痹证破伤风。

(6-12)注:

本温操内风因热盛阴血不足不宜。

羌活:

味经:

辛苦温归膀胱。

功:

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用:

风寒表证风湿寒痹。

(3-12)注:

本温操强血虚阴亏及操热内盛慎用。

白芷:

味经:

辛温归肺胃。

功:

祛风解表止痛通鼻窍操湿。

用:

风寒表证头牙等疼痛鼻渊湿浊偏盛之带下证。

(3-10)注:

本温操阴虚火旺及血热内盛忌用。

细辛:

味经:

辛温小毒归肺肾心。

功:

发散风寒通鼻窍止痛温肺止咳。

用:

外感风寒头痛鼻塞咳喘疼痛肺寒咳喘。

(3-6)注:

热盛阴血不足忌用反藜芦。

苍耳子:

味经:

辛苦温小毒归肺。

功:

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用:

风寒表证鼻渊风湿痹证。

(10-15)注:

血虚阴亏慎用过量易中毒。

辛夷:

味经:

辛温归肺。

功:

散风寒通鼻窍。

用:

风寒表证鼻渊。

(3-9)注:

鼻病因阴虚火旺忌用。

蒿本:

味经:

辛温归膀胃。

功:

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用:

风寒表证风寒头痛风寒湿痹。

(3-10)注:

本温操热盛阴血不足忌用。

葱白:

味经:

辛温归肺胃。

功:

散风寒通阳气。

用:

风寒感冒阴盛格阳厥逆脉微面赤下痢。

(6-12)

二、发散风热。

薄荷:

味经:

辛凉归肺肝。

功:

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止痒透疹。

用:

风热表证温病卫分风热头昏痛目赤多泪咽喉痒痛肤痒麻疹初期。

(3-10)注:

体虚多汗不宜。

牛蒡子:

味经:

辛苦寒归肺胃大肠。

功:

疏散风热透疹清热解毒。

用:

风热表证温病卫分麻疹初期疹出不透热毒咽喉肿痛苍痈痄腮。

(6-15)注:

虚寒便溏慎用。

桑叶:

味经:

辛苦甘寒归肺肝。

功:

疏散风热清肺润肺清肝明目。

用:

风热表证温热犯肺之卫分肺热操热咳嗽肝热目疾头昏痛。

(9-15)

菊花:

味经:

辛苦甘寒归肺肝。

功:

疏散风热清肺热清肝平肝。

用:

风热表证温热犯肺之卫分肝热肝虚目疾肝阳上亢肝热上功之眩晕头痛。

(9-15)

蝉蜕:

味经:

甘微辛寒归肺肝。

功:

疏散风热透疹清肝明目熄风止痉。

用:

风热表证温病卫分麻疹初起疹出不透肝风内动痉挛抽搐。

止痉宜用大剂量。

(6-15)

蔓荆子:

味经:

辛微寒归肺肝胃。

功:

疏散风热止痛。

用:

外感表证头昏痛等疼痛。

(6-12)

葛根:

味经:

辛甘凉归肺脾胃。

功:

解表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用:

外感表证头昏痛麻疹初起疹出不透热病口渴消渴脾虚泄泻。

(6-12)

柴胡:

味经:

辛苦微寒归肺肝脾。

功: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用:

外感表证发热及少阳证寒热往来肝气郁结中气下陷。

(3-10)

升麻:

味经:

辛苦微寒归肺脾胃。

功:

解表退热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用:

外感表证发热麻疹初起疹发不畅热毒病中气下陷。

(3-10)注:

麻疹已透及阴虚火旺忌用。

淡豆支:

味经:

辛微苦微寒归肺胃。

功:

解表。

用:

辛散解表感冒发热头痛。

(10-15)

浮萍:

味经:

辛寒归肺膀。

功:

发汗解表止痒透疹利水消肿。

用:

外感表证风疹痒麻疹初起疹出不畅水肿。

(6-10)注:

表虚自汗不宜。

木贼:

味经:

辛苦微寒归肺肝。

功:

清肝热散风热明目退翳。

用:

肝热风热之目赤多泪目翳。

(6-10)

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

石膏:

味经:

辛甘大寒归肺胃。

功: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后外用收湿蔹苍。

用:

温热病气分实热肺热喘咳牙龈肿痛等胃热煅后外用苍疡不蔹。

(15-60)注:

虚寒证忌用。

知母:

味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

功:

清热泻火滋阴润操。

用:

温热病气分实热肺热咳嗽阴虚操咳津伤口渴等胃热肾阴不足所致虚火亢旺。

(6-12)注:

虚寒证不宜,脾虚便溏忌用。

芦根:

味经:

甘寒归肺胃。

功:

清热泻火生津止呕祛痰排脓。

用:

温热病气分热表热证烦渴胃热口渴呕逆肺热咳嗽痰多肺痈咳吐脓痰。

(15-30)注:

虚寒证忌用。

天花粉:

味经:

甘微寒微苦归肺胃。

功: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润操化痰。

用:

温热病气分热表热证烦渴胃热口渴消渴病肺热操咳。

(9-15)注:

虚寒证忌用。

淡竹叶:

味经:

苦甘淡寒归肺胃心小肠。

功:

清热除烦利尿。

用:

温热病气分热表热证烦渴心火亢盛心热下移小肠。

(6-15)注:

虚寒证忌用。

栀子:

味经:

苦寒归肺胃心肝。

功:

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

用:

温热病气分热盛烦操不安心肝胃等脏腑实热血热出血热毒苍痈肝胆湿热黄疸及下焦湿热淋证。

(6-12)注:

虚寒证不宜易伤脾胃,脾虚便溏忌用。

夏枯草:

味经:

苦辛寒归肝。

功:

清肝火解毒散结。

用:

肝火上炎痰火郁结所致累历瘿瘤乳癖热毒苍痈。

(9-15)注:

虚寒证慎用。

决明子:

味经:

苦甘微寒归肝大肠。

功: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用:

肝热目疾风热目疾及视物昏暗肠操便秘。

(10-15)注:

虚寒证脾虚便溏忌用。

谷精草:

味经:

辛微苦凉归肝胃。

功:

清肝热疏风热明目退翳。

用:

肝热或风热目疾风热头痛牙痛咽痛。

(6-15)

密蒙花:

味经:

苦甘微寒归肝。

功:

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用:

肝热目疾肝虚肝虚有热视物昏花。

(6-10)

青相子:

味经:

苦微寒归肝。

功:

清肝明目。

用:

肝热目疾。

(6-15)

二、清热操湿。

黄芩:

味经:

苦寒归肝肺脾胃胆大肠膀。

功:

清热操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用:

湿温暑湿及淋证泻痢黄疸等湿热肺热咳嗽外感热病邪在少阳寒热往来气分壮热痈肿苍毒咽喉肿痛等热毒血热妄行之出血。

(6-15)注:

虚寒证忌用。

黄连:

味经:

苦寒归心肝胆胃大肠膀。

功:

清热操湿泻火解毒。

用:

胃肠湿热泻痢呕吐心胃二经热盛热毒之痈阻疔疖及烧汤伤。

(1.5-10)注:

虚寒证忌用苦操性强久服易伤脾胃阴津。

黄柏:

味经:

苦寒归肝胆胃大肠肾膀。

功:

清热操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用:

黄疸痢疾淋证带下湿疹等多种湿热病苍痈等热毒阴虚火旺。

(6-10)注:

虚寒证忌用久服易伤脾胃。

龙胆:

味经:

苦寒归肝胆胃膀。

功:

清热操湿泻肝胆火。

用:

肝胆下焦湿热之黄疸带下阴痒阴肿淋证湿疹肝胆热盛。

(2-6)注:

虚寒证忌用。

苦参:

味经:

苦寒归肝胆胃大肠膀。

功:

清热操湿解毒杀虫利尿。

用:

泻痢黄疸带下阴痒湿疹等湿热病苍痈等热毒疥鲜肤痒滴虫性阴痒带下。

(3-6)注:

虚寒证忌用反藜芦。

穿心莲:

味经:

苦寒归肝胆肺胃大肠膀。

功:

清热操湿泻火解毒。

用:

黄疸痢疾淋证湿疹等湿热病温热病卫分证气分证及肺热咳嗽肝热目疾痈肿苍疡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冲蛇咬伤等热毒。

(3-6)注:

虚寒证忌用。

秦皮:

味经:

苦寒归肝胆大肠。

功:

清热操湿清肝明目解毒。

用:

湿热痢疾湿热带下肝热目疾。

(6-12)注:

虚寒证忌用。

白鲜皮:

味经:

苦微辛寒归肝胆脾胃肺膀。

功:

清热操湿解毒祛风。

用:

黄疸淋证阴痒阴肿等湿热病湿疹湿疮疮痈等热毒肤痒湿热痹。

(6-10)注:

虚寒证忌用。

椿皮:

味经:

苦涩寒归肝大肠。

功:

清热操湿止泻止带止血。

用:

湿热泻痢久泻久痢湿热带下崩漏便血庤血等出血。

(6-10)注:

脾胃虚寒慎用。

三、清热解毒。

金银花:

味经:

甘微苦辛寒归肺胃心大肠。

功:

清热解毒疏风热解暑热。

用:

湿热病及外感风热疮痈咽喉肿痛痢疾等热毒暑热。

(15-30)注:

疮疡痢疾等病证属虚寒慎用。

连翘:

味经:

苦微辛寒归肺胃心小肠。

功:

清热解毒疏风热清心热。

用:

湿热病及外感风热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等热毒。

(10-15)注:

虚寒证慎用。

板蓝根:

味经:

苦寒归肺胃心肝。

功:

清热解毒凉血。

用:

湿热病及外感风热咽喉肿痛。

(10-30)注:

虚寒证忌用。

大青叶:

味经:

苦寒归肺胃心肝。

功: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用:

湿热病及外感风热咽喉肿痛口疮丹毒等心胃二经血分热毒。

(10-15)注:

虚寒证忌用。

青黛:

味经:

苦咸寒归肺胃心肝。

功:

清热解毒凉血泻肝火。

用:

温毒发斑热毒致咽喉肿痛痄腮痈肿疮疡血热妄行肝火犯肺肺热咳嗽小儿肝热惊风。

(1.5-3)注:

虚寒证忌用。

贯众:

味经:

苦寒小毒归肺胃肝。

功: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用:

风热表征温热病痄腮血热崩漏吐血咳血便血纽血杀虫。

(6-10)注:

虚寒证慎用。

鱼腥草:

味经:

辛寒归肺胃肝膀。

功:

清热解毒清泻肺热清利湿热。

用:

热毒壅滞之肺痈肺热咳嗽热毒疮肿淋证带下黄疸泻痢等湿热。

(15-30)注:

不宜久煎。

蒲公英:

味经:

苦甘寒归肺胃肝。

功:

清热解毒清肝胃肺热清利湿热。

用:

痈肿疔毒等热毒咽喉肿痛胃火牙龈肿痛肝热目赤肿痛。

(10-30)注:

用量过大引起缓泻应慎用。

紫花地丁:

味经:

苦辛寒归心胃肝。

功:

清热解毒。

用:

热毒痈肿疔疖。

(10-15)

土茯苓:

味经:

甘淡微苦寒归肺胃膀。

功:

清热解毒清利湿热解汞毒。

用:

梅毒热毒疮疡肿痛淋证痹证带下湿疹等湿热病(15-60)。

熊胆:

味经:

苦寒归肺胃肝胆心。

功:

清热解毒清泻肝火熄风止痉。

用:

疮痈疔毒痔疮肿痛咽喉肿痛等热毒肝热抽搐目赤肿痛。

(0.15-0.6)注:

虚寒证忌用。

野菊花:

味经:

苦辛寒归肺肝。

功:

清热解毒清肝热平肝阳。

用:

疮痈疔疖咽喉肿痛等热毒肝热风热目疾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

(10-15)

红藤:

味经:

苦辛微寒归大肠肝。

功: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用:

热毒壅滞之肠痈及肤疮疡肿痛跌打损伤痛经风湿痹痛等瘀滞疼痛。

(10-15)注:

孕妇慎用。

败酱草:

味经:

苦辛微寒归大肠胃肝。

功: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用:

热毒壅滞之肠痈肺痈及肤疮疡肿痛瘀滞腹痛。

(6-15)

山豆根:

味经:

苦寒归肺胃。

功: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用:

热毒咽喉肿痛。

(3-6)注:

虚寒证忌用。

射干:

味经:

苦寒归肺。

功:

清热解毒清肺祛痰。

用:

热毒咽喉肿痛痰浊阻肺咳喘。

(6-10)注:

孕妇慎用忌用脾虚便溏慎用。

马勃:

味经:

辛平归肺。

功:

清热解毒清肺热止血。

用:

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失音出血。

(3-6)

白头翁:

味经:

苦寒归大肠肝胃。

功: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用:

热毒痢疾阴痒带下疟疾。

(6-10)注:

虚寒泻痢慎用。

马齿见:

味经:

酸微苦寒归大肠肝。

功: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用:

热毒痢疾疮疡火丹等热毒血热致崩漏便血血淋等出血。

(15-30)注:

孕妇慎用。

鸦胆子:

味经:

苦寒有毒归大肠肝。

功:

清热解毒截疟。

用:

休息痢腹痛便血时作时止疟疾外治鸡眼敖优。

(吞5-12粒)注:

胃肠肝肾有害内服不可多用久服胃肠出血肝肾疾病忌用。

金荞麦:

味经:

苦微寒归肝。

功:

清热解毒清热化痰。

用:

热毒壅滞之肺痈肺热咳嗽。

(10-30)

重楼:

味经:

苦微寒小毒归肝。

功: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止痉。

用:

痈肿疔疮毒蛇咬伤咽喉肿痛等热毒肝热致小儿高热惊风。

(5-10)注:

孕妇忌用。

拳参:

味经:

苦涩微寒归大肠肝。

功: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用:

痢疾疮疡等热毒血热妄行之崩漏月经过多吐血便血等出血。

(3-12)

半边莲:

味经:

微苦甘淡寒归心膀。

功:

清热解毒利水腿肿。

用:

疮疡肿痛毒蛇咬伤等热毒水肿腹水黄疸。

(10-15)注:

虚证水肿不宜。

山兹菇:

味经:

辛寒小毒归肝胃。

功: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用:

热毒疮痈疔毒(3-6)

漏芦:

味经:

苦寒归胃。

功: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痛经下乳。

用:

疮肿疔毒乳痈肿痛等热毒乳房胀痛乳汁不下。

(6-12)

白敛:

味经:

苦辛微寒归心胃。

功:

清热解毒消痈生肌。

用:

疮痈肿毒水火烫伤。

注:

反乌头。

(3-10)

白花蛇舌草:

味经:

微苦寒归肺胃小肠。

功: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用:

疮痈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等热毒湿热淋证。

(15-60)

四、清热凉血。

生地黄:

味经:

苦甘寒归心肝胃肾。

功:

清热凉血止血养阴。

用:

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妄行津伤口渴等阴虚(10-15)注:

虚寒证不宜脾虚便溏忌用。

玄参:

味经:

苦甘咸寒归心肺胃肾。

功: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降火。

用:

温热病热入营血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累历痰核等热毒多脏腑阴虚内热。

(10-15)注:

虚寒证不宜脾虚便溏忌用反藜芦。

牡丹皮:

味经: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

功: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

用:

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妄行淤血阴虚内热。

(6-12)注:

虚寒证孕妇忌用。

赤芍:

味经:

苦辛微寒归心肝。

功: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用:

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妄行淤血阴虚内热。

(10-15)注:

虚寒证孕妇忌用反藜芦。

水牛角:

味经:

苦咸寒归心肝胃。

功: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

用:

温热病热入营血斑疹吐纽血热妄行。

(6-15)注:

虚寒证忌用。

紫草:

味经:

甘寒归心肝。

功:

清热凉血解毒透疹。

用:

温热病热入营血斑疹紫暗血热妄行麻疹不透痈肿疮疡水火烫伤湿疹热毒。

(3-10)注:

虚寒证便溏忌用。

五、清虚热。

青蒿:

味经:

苦辛寒归肝胆肾。

功:

退虚热解暑热清湿热截疟。

用:

温热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低热不退外感暑热肝胆脾胃湿热疟疾。

(6-10)注:

虚寒证不宜。

不宜久煎。

地骨皮:

味经:

甘微苦寒归肝肺肾。

功:

退虚热泻肺火凉血。

用:

阴虚火旺致骨蒸潮热消渴虚火牙痛肺热咳喘血热妄行致多种出血。

(6-15)注:

虚寒证不宜。

白薇:

味经:

苦寒归肝肺肾胃。

功:

退虚热清肺热凉血解毒利尿通淋。

用:

阴虚发热肺热痰热咳嗽血热出血温热病热入营血热淋血淋清泻膀胱湿热利尿通淋。

(6-12)注:

虚寒证不宜。

银柴胡:

味经:

甘微苦微寒归肝肾。

功:

清虚热除疳热。

用:

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发热。

(6-10)注:

虚寒证不宜。

胡黄连:

味经:

苦寒归肝肾心胃大肠。

功:

退虚热除疳热清热操湿泻火解毒。

用:

阴虚内热小儿疳积发热。

(3-10)注:

虚寒证不宜。

 

泻下药:

一、攻下药。

大黄:

味经:

苦寒归肝脾心胃大肠。

功:

攻下积滞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清泻湿热。

用:

便秘多种胃肠积滞温热病高热神昏脏腑火热上炎等热毒血热妄行出血热毒疮疡烧烫伤淤血湿热黄疸湿热淋证。

(3-10)注:

虚证孕妇忌用妇女月经期哺乳期慎用。

芒硝:

味经:

咸苦寒归胃大肠。

功:

软坚泻下。

用:

大便操结之热积便秘咽痛目赤疮疡肿痛。

秘多种胃肠积滞温热病高热神昏脏腑火热上炎等热毒血热妄行出血热毒疮疡烧烫伤淤血湿热黄疸湿热淋证。

(10-15)注:

虚证孕妇忌用反三棱。

番泻叶:

味经:

苦寒归大肠。

功:

泻下通便。

用:

便秘及胃肠积滞。

(3-6)注:

虚寒证孕妇忌用妇女月经期哺乳期慎用。

芦荟:

味经:

苦寒归大肠肝。

功:

攻下积滞清肝火外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用:

便秘胃肠积滞小儿疳积肝经实火。

(0.5-1)注:

虚证孕妇忌用妇女月经期哺乳期慎用。

二、润下药。

火麻仁:

味经:

甘平归大肠脾。

功:

润肠通便。

用:

肠操便秘。

(15-30)。

郁李仁:

味经:

甘苦平归大肠膀。

功:

润肠通便利水退肿。

用:

肠操便秘水肿。

(6-12)。

注:

孕妇慎用。

三、峻下逐水。

甘遂:

味经:

苦辛寒归大肠肺肾。

功:

逐水退肿泻饮外用消疮肿。

用:

水肿痰饮鼓胀多种水湿内停外用疮痈肿痛。

(0.5-1)。

注:

虚证孕妇忌用反甘草。

京大戟:

味经:

苦辛寒有毒归大肠肺肾。

功:

逐水退肿泻饮外用消疮肿。

用:

水肿痰饮鼓胀多种水湿内停外用疮痈肿痛累历痰核。

(0.5-1)。

注:

虚证孕妇忌用反甘草。

芫花:

味经:

辛苦微温有毒归大肠肺肾。

功:

逐水退肿泻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

用:

胸胁停饮水肿鼓胀水湿内停顽鲜疮肿外用杀虫攻毒。

(3-6)。

注:

虚证孕妇忌用反甘草。

牵牛子:

味经:

苦寒有毒归大肠肺肾。

功:

逐水退肿泻饮攻下积滞利尿驱蛔虫。

用:

水肿鼓胀等水湿内停痰饮咳喘热结便秘湿热泻痢胃肠积滞驱蛔虫。

(1.5-3)。

注:

虚证孕妇忌用反巴豆。

商陆:

味经:

苦寒有毒归大肠膀。

功:

逐水退肿利尿外用攻毒消痈。

用:

水肿鼓胀等水湿内停痰饮咳喘疮痈肿痛。

(6-10)。

注:

虚证孕妇忌用。

巴豆:

味经:

辛热有大毒归大肠。

功:

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喉。

用:

寒积便秘腹痛食积阻结肠胃鼓胀腹水喉痹痰延壅盛呼吸不利。

(0.1-0.3)。

注:

虚证孕妇体弱哺乳月经期忌用。

千金子:

味经:

辛温有毒归大肠肾。

功:

攻下逐水破血消微。

用:

水肿鼓胀二便不利微假经闭等淤血。

(0.5-1)。

注:

虚证孕妇忌用。

祛风湿药:

一、祛风湿散寒药。

独活:

味经:

辛苦温归肝肾肺。

功:

祛风湿散风寒止痛。

用:

风寒湿诸痹外感风寒表证多种疼痛。

(6-12)。

注:

性温操阴虚血亏及实热内盛不宜。

威灵仙:

味经:

辛苦微温归肝肾。

功:

祛风湿通经络止痛。

用:

风寒湿痹多种疼痛。

(6-12)。

注:

量过大引胃脘灼热疼痛呕吐。

川乌:

味经:

辛苦热有大毒归肝肾脾。

功:

祛风湿散寒止痛。

用:

风湿寒痹疼痛寒凝致多种疼痛。

(3-6)。

注:

孕妇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

先煎30分以上去无麻味。

蕲蛇:

味经:

辛甘温归肝。

功:

祛风湿疏通活络祛风止痒止痉。

用:

风寒湿诸痹中风不遂手足麻木皮肤瘙痒小儿惊风破伤风之痉挛抽搐。

(6-15)。

注:

性温操阴虚热盛慎用。

乌梢蛇:

味经:

辛甘平归肝。

功:

祛风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痒止痉。

用:

风湿寒痹皮肤瘙痒小儿惊风破伤风之痉挛抽搐。

(6-15)。

注:

高热阴血不足生风慎用。

木瓜:

味经:

辛甘酸微温归肝脾胃。

功:

祛风湿舒筋化湿。

用:

风湿痹吐泻转筋。

(10-15)。

注:

胃酸多不宜量多。

蚕沙:

味经:

辛温归肝脾。

功:

祛风湿舒筋活络化湿和中。

用:

风湿痹证之关节拘挛湿阻中焦之吐泻转筋。

(6-15)。

注:

包煎。

伸筋草:

味经:

辛苦温归肝。

功:

祛风湿舒筋活络。

用:

风湿寒。

(6-15)。

注:

孕妇慎用。

寻骨风:

味经:

辛苦平归肝。

功:

祛风湿通经止痛。

用:

风湿寒痹胃牙痛跌打损伤。

(6-10)。

注:

孕妇慎用。

量过大胃脘不舒晕慌,性辛操阴血亏虚慎用。

松节:

味经:

辛苦温归肝。

功:

祛风湿通经络止痛。

用:

风湿寒痹跌打损伤脚气肿痛。

(10-15)。

注:

性辛香温操阴血亏虚慎用。

海风藤:

味经:

辛苦微温归肝。

功:

祛风湿通经络。

用:

风湿寒痹跌打损伤等淤血。

(6-15)。

二、祛风湿清热药。

防己:

味经:

苦辛寒归肝肾膀。

功:

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用:

风湿痹水肿牙头外伤疼痛。

(6-10)。

注:

苦寒强易伤脾胃,脾胃虚寒慎用。

秦九:

味经:

苦辛微寒归肝胆胃肾。

功:

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清湿热退虚热。

用:

风湿痹痛中风不遂湿热黄疸疮肿湿疹阴虚内热。

(6-10)。

注:

苦寒脾胃虚寒慎用。

络石藤:

味经:

辛苦微寒归肝心。

功:

祛风湿舒经活络清热解毒。

用:

风湿痹热毒疮痈咽喉疼痛。

(6-15)。

雷公藤:

味经:

辛苦寒有毒归心肝。

功:

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

用:

风湿诸痹热毒疮痈皮肤瘙痒。

(3-6)。

注:

毒大对胃肠心肝肾损伤。

希俭草:

味经:

辛苦(生寒制温)归心肝。

功:

祛风湿舒筋活络生用清热解毒。

用:

风湿诸痹热毒疮痈湿疹。

(15-30)。

臭梧桐:

味经:

辛苦微寒归心肝。

功:

祛风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

用:

风湿诸痹热毒疮痈皮肤瘙痒湿疹。

(6-15)。

注:

不宜久煎。

桑枝:

味经:

辛苦平归肝。

功:

祛风湿通经络。

用:

风湿诸痹关节拘挛。

(15-30)。

老鵲草:

味经:

辛苦微寒归肝大肠。

功:

祛风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

用:

风湿诸痹热毒疮肿热毒湿热泻痢。

(10-30)。

三、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味经:

辛苦甘温归肝肾。

功:

祛风湿强筋骨利尿退肿。

用:

风寒湿痹诸证肝肾不足之筋骨痿弱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

(6-15)。

桑寄生:

味经:

甘辛苦平归肝肾。

功:

祛风湿通经络补肝肾健筋骨。

用:

风湿痹证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胎漏崩漏下血肝阳上亢中风不遂。

(10-15)。

狗脊:

味经:

辛苦甘温归肝肾。

功:

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脊。

用:

风寒湿痹证肝肾不足腰痛脊强府仰不利肾气不固诸证。

(10-15)。

注:

性固涩肾虚有热小便不利不宜。

千年健:

味经:

辛苦温归肝肾。

功:

祛风湿健筋骨止痛。

用:

风湿寒痹证。

(5-10)。

化湿药:

苍术:

味经:

苦辛温归脾胃肺。

功:

操湿健脾祛风湿解表。

用:

湿浊阻中风湿痹证风寒表证。

(5-10)。

注:

苦温操烈易伤津液阴虚内热多汗忌用。

厚朴:

味经:

辛苦温归脾胃肺大肠。

功:

操湿行气平喘。

用:

湿浊阻中证胃肠气滞肺气壅逆之喘咳。

(3-10)。

藿香:

味经:

辛微温归脾胃肺。

功:

化湿解表止呕。

用:

湿浊阻中证外感风寒表证呕吐。

(5-10)。

佩兰:

味经:

辛平归脾胃肺。

功:

化湿解表。

用:

湿浊阻中证。

(5-10)。

白豆蔻:

味经:

辛温归脾胃肺。

功: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用:

湿浊阻中证呕吐。

(3-6)。

注:

后下。

砂仁:

味经:

辛温归脾胃。

功: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用:

湿浊困脾之证脾胃虚寒之吐泻胎动不安。

(5-10)。

注:

后下。

草豆蔻:

味经:

辛温归脾胃。

功: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用:

寒湿阻中证中寒吐泻。

(5-10)。

草果:

味经:

辛温归脾胃。

功:

操湿散寒截疟。

用:

寒湿阻中疟疾。

(3-6)。

利水渗湿药:

一、利水消肿。

茯苓:

味经:

甘淡平归肾脾心。

功:

利水渗湿健脾补虚宁心安神。

用:

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痰饮带下等水湿致多种病脾虚心神不宁。

(10-15)。

猪苓:

味经:

甘淡平归肾膀。

功:

利水渗湿。

用:

水湿停滞的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脚气黄疸等证。

(5-10)。

泽泻:

味经:

甘淡寒归肾膀。

功:

利水渗湿泄热。

用:

水湿停滞的小便不利泄泻带下痰饮湿热下注。

(5-10)。

薏苡仁:

味经:

甘淡微寒归脾胃肾肺。

功:

利水渗湿健脾舒筋清热排脓。

用:

水湿致小便不利水肿泄泻带下风湿痹肺痈肠痈。

(10-30)。

香加皮:

味经:

苦辛微温有毒归肾肝心。

功:

利水消肿祛风湿。

用:

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

(3-6)。

注:

有毒不宜多用。

冬瓜皮:

味经:

甘微寒归小肠肾肺。

功:

利水渗湿清解暑热。

用:

小便不利水肿暑热。

(10-30)。

玉米须:

味经:

甘微寒归肝胆膀。

功:

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

用:

小便不利水肿湿热淋证黄疸。

(30-60)。

葫芦:

味经:

甘平归肺小肠。

功:

利水消肿。

用:

面目浮肿大腹水肿脚气肿胀。

(15-30)。

泽漆:

味经:

辛苦微寒有毒归肺大小肠。

功:

利水消肿化痰止咳。

用:

四肢面目浮肿大腹水肿痰饮喘咳累历痰核鲜疮。

(5-10)。

注:

有毒不宜多用脾胃虚寒慎用。

蝼蛄:

味经:

咸寒归膀大小肠。

功:

利水消肿。

用:

水肿实证石淋。

(5-9)。

注:

气虚体弱孕妇忌用。

荠菜:

味经:

甘凉归肝胃。

功:

清热利水凉血止血。

用:

水肿泄泻痢疾血热出血。

(15-30)。

二、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

味经:

甘淡寒归膀肝肾肺。

功: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用:

湿热淋证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肝热目疾热痰咳嗽。

(10-15)。

注:

包煎。

滑石:

味经:

甘淡寒归膀胃。

功:

利水通淋清解暑热。

用:

湿热淋证暑湿湿温湿疹湿疮。

(10-15)。

注:

包煎。

脾虚热病伤津孕妇忌用。

关木通:

味经:

苦寒归心小肠膀。

功:

利尿通淋痛经下乳。

用:

湿热淋证血瘀经闭乳少。

(3-9)。

注:

量不宜过大。

通草:

味经:

甘淡微寒归肺胃。

功:

清热利湿通乳。

用:

湿热淋证湿温产后乳汁不通水肿。

(5-10)。

石韦:

味经:

苦微寒归肺膀。

功:

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用:

湿热淋证肺热咳喘血热出血。

(5-10)。

海金沙:

甘寒归膀小肠。

功:

利尿通淋。

用:

湿热淋证水肿小便不利。

(6-12)。

注:

包煎。

崥解:

味经:

苦微寒归膀肝胃。

功:

利尿通淋祛风湿。

用:

膏淋风湿痹证。

(10-15)。

注:

易伤阴肾阴亏虚遗精滑泄慎用。

瞿麦:

味经:

苦寒归心膀小肠。

功:

利尿通淋活血通经。

用:

湿热淋证血滞月经不调经闭。

(10-15)。

注:

孕妇忌用。

扁蓄:

味经:

苦微寒归膀。

功:

利尿通淋驱虫。

用:

湿热淋证虫积腹痛湿疹湿疮阴痒。

(10-30)。

地肤子:

味经:

苦寒归膀。

功:

清热利湿通淋止痒。

用:

湿热淋证皮肤瘙痒。

(10-15)。

冬葵子:

味经:

甘寒归膀大小肠。

功:

利水通淋下乳润肠通便。

用:

湿热淋证水肿乳汁不行乳房胀痛肠操便秘。

(10-15)。

注:

孕妇慎用。

灯心草:

味经:

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

功:

利尿通淋清心除烦。

用:

湿热淋证水肿心烦不眠小儿夜啼。

(1.5-2.5)。

三、利湿退黄药。

茵陈:

味经:

苦微寒归肝胆脾胃。

功: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用:

黄疸湿温湿疹湿疮。

(10-30)。

金钱草:

味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