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1数与代数教案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6013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1数与代数教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1数与代数教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1数与代数教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1数与代数教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1数与代数教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1数与代数教案汇总.docx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1数与代数教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1数与代数教案汇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1数与代数教案汇总.docx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1数与代数教案汇总

课题:

数的认识①――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认识

课时数:

9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有关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

②、使学生通过复习体会到数在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方面的价值,进一步发展数感。

③、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第1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包括板书设计):

(一)整理与反思

1.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举例说明.(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整数)

2.回顾整数的意义。

(1)追问:

-1、-2…是整数吗?

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并说出错在哪里,怎样改正比较合理。

A.自然数都是整数………………………………()

B.整数就是自然数………………………………()

C.负数比0小……………………………………()

(2)排出整数的数位顺序表,个级、万级、亿级各包括哪几个数位?

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各是多少?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填空:

()个一千是一万;一亿里面有()个千万;320000是由()个万组成的;49个亿、49个万个49个一组成的数是()。

3.回顾分数的意义。

(1)你能想到哪些用分数表示信息的例子?

(2)谁来说说分数的意义?

你对单位“1”是怎样理解的?

(3)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4.回顾小数的意义。

(1)举例什么样的数是小数?

你认为小数与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3)排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各是多少?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5.回顾百分数的意义。

(1)你能想到哪些用百分数表示信息的例子

(2)百分率、百分比.

(二)练习与实践

完成73页“做一做”

 

课题:

数的认识②――数的读写法、改写、大小比较、小数点移位

课时数:

9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加深对正数与负数、小数与负数、分数与百分数关系的认识。

②、让学生在练习中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提高正确读、写多位数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④、使学生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第2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包括板书设计):

一)认识数

1.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左往右读、写,整数部分每四个数位一级,分别为个级、万级、亿级等;

2.通过上一节课的复习知道,我们学过哪些数?

说明:

整数的计数单位是“1”,当用“1”作单位不能准确地表示数值时,就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或小数来表示。

小数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百分数是一种更加特殊的分数,只能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

(2)数的读写

出示数位顺序表.

1.多位数的读、写;

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数位

万级

个级

.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计数单位

千万

百万

十万

︵个︶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举例:

362005789.123每一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怎样读?

2.举例:

用4个“8”和4个“0”组成一个数,再读一读:

(1)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八位数;

(2)只读出一个“零”的八位数;

(3)读出两个“零”的八位数;(4)读出三个“零”的八位数。

(三)数的改写

(1)把35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把6750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小结改写方法:

把一个数改写成某个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移到相应数位的后面就可以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先找到相应数位上的数,再用“四舍五入”法舍去该数位后面的尾数。

(四)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投影出示习题让学生练习

(2)互相交流,总结规律;

(五)比较数的大小.

(1)投影出示习题让学生练习

(2)互相交流,总结规律;

 

课题:

数的认识③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

课时数:

9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通过回忆和整理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进一步明确奇数和偶数、素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整数及其性质的理解。

②、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互化的认识。

③、培养学生探索数的排列规律的能力,体会小数和分数的稠密性、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④、使学生在估计和验证的过程中锻炼估计数的大小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⑤、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方法价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与应用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

教具准备:

 

第3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包括板书设计):

(一)复习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1)从小到大写出3的五个倍数:

、、、、

(2)写出12的所有因数:

结合练习提问: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有多少个?

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比较方便?

(一对一对地找)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还是无限的?

最小的是几?

最大的呢?

(二)复习有关奇数和偶数的知识

(1)指出下面哪些数是偶数,哪些是奇数?

35、72、69、101、0、1、73、1003、2008

(2)什么叫偶数?

什么叫奇数?

(三)复习有关素数和合数的知识

 

(1)指出下面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

 78、51、23、57、91、90

 

(2)什么叫素数?

什么叫合数?

(四)复习有关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

(1)写出18和24所有的公因数,并指出其中的最大公因数。

(2)从小到大写出4和6的三个公倍数,指出其中最小的公倍数。

(五)补充知识

1)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1.提问:

你能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小结: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个分数写成和原来分子、分母不同,但大小不变的分数。

2.指名口答,并说出互化的方法。

2)复习数的排列规律

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填写,填完后指名说思考过程。

2.向学生适时渗透极限的思想。

3)复习数的大小估计及百分数意义的实际运用。

1.数的大小估计

2.投影出示习题,让学生练习,并说说估计方法

4)百分数意义的实际运用

1.百分数的意义

2.投影出示习题,让学生练习。

 

课题:

数的运算①――四则运算及四则混合运算

课时数:

9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进行计算。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

②、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依据具体算式灵活地选择计算方式,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价值。

③、使学生根据提议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和组合信息。

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掌握四则运算方法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正确运算能力。

教具准备:

第4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包括板书设计):

(一)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法则

1.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

2.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加减起]

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

3.分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4.整数乘法和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分数乘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二)四则运算运算法练习。

1.加法练习:

出示习题,让学生练习,师讲述。

2.减法练习:

出示习题,让学生练习,师讲述。

3.乘法练习:

出示习题,让学生练习,师讲述。

4.除法练习:

出示习题,让学生练习,师讲述。

(三)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序。

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

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

有括号的: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四)四则混合运算运算练习。

1.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练习:

出示习题,让学生练习,师讲述。

2.带有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练习。

 

课题:

数的运算②――简便计算、估算

课时数:

9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和一些简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合理.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②、使学生加深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③、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并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④、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估算。

教学重难点:

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能熟练地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

 

第5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包括板书设计):

(一)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四则混合运算里,第一级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2.指名说出运算顺序。

(二)复习运算律和一些运算性质

1.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用字母怎样表示?

加法.乘法的运算律

名称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减法和除法计算时,有时还可以应用哪些运算性质?

指出:

计算连减或连除时,如果两个减数先加或两个除数先乘,可以口算出得数,就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先加或者两个除数先乘起来,使计算简便;反过来,如果把减去两个数的和转化成连减或者除以两个数的积转化成连除来计算,可以口算的,可以反过来用这个性质使计算简便。

3.出示习题:

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再说说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4.学生独立完成。

提醒:

×4÷

×4不能做成(

×4)÷(

×4)=1÷1=1

÷7+

×

可以先转化成

×

×

,再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三)举例说明估算的应用,你知道哪些估算策略?

1.出示:

(1)7.99×9.99与80比,哪个大?

(2)1/2+3/5比1大吗?

(3)妈妈带100元去书店买书,她买了两本文学书,每本20.6元;又花了39.6元买了一本

汉语词典;之后,妈妈还想买一本家庭菜谱,有两本菜谱可供选择:

薄本的13.7元,

厚本的23.8元。

请帮妈妈估算一下,这时她的钱够买哪一本?

2.指名口答。

(三)解决问题

1.通过计算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解决问题时有哪些主要步骤?

2.示范解题:

课本78页第10题。

 

课题:

式与方程①――用字母表示数、方程与等式

课时数:

9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等式的性质,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

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区别、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的理解。

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ax±b=c”、“ax×b=c”、“ax÷b=c”、“ax±bx=c”等形式的方程解法,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性。

教学重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是一个过程)。

 

教具准备:

第6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包括板书设计):

(一)用字母表示数

1.你能举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

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教师指出:

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总是有一定范围的。

3.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二)方程与等式

1.举例说说什么是方程?

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填一填:

在下面的集合圈里填入“等式”和“方程”。

3.举例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

你怎样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这些词的?

利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干什么?

4.说一说“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几人板演,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解方程的依据。

教师要强调把方程解好后一定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步?

2.说出下面各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养禽场一共养鸡鸭600只。

(2)红花比黄花少25朵。

(3)参加航模组的人数是参加美术组的3倍。

(4)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

(5)单价、数量、总价。

(6)速度、时间、路程。

(7)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连线。

2、在()里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1)3个x相加的和(),3个x相乘的积()。

(2)一批煤有a吨,烧了8天,平均每天烧m吨,还剩()吨。

3、解方程。

1.25x÷0.25=48.5+65%x=15

x-

x=

 

课题:

式与方程②――列方程解决问题

课时数:

9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熟练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解答。

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融会贯通。

②、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③、让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难点:

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具准备:

第7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包括板书设计):

1、出示习题。

一种图书打八折后售价是20元,这种图书原价是多少元?

2、讲述:

为了求未知数,利用某种数量关系在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建立的等式关系就是方程。

3、提问:

1).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你能举例说明等式的性质吗?

4、学生练习、交流、检验。

5、练习“做一做”。

6、习题练习

1.一本书打八折后售价是30.4元。

这本书原价多少元?

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2.修一段路,已经修了全长的80%,还剩下1.2千米。

这段路全长多少千米?

3.图书室的故事书的本书是科技书的75%,科技书和故事书共1400本。

科技书和故事书各多少本?

4.王阿姨在商场买了2件上衣。

一件上衣打七五折后卖120元。

另一件上衣提价25%后卖120元。

商场卖这2件上衣是赚了,还是亏本了?

赚了,赚多少?

亏了,亏多少?

5.按规定稿费收入扣除2000元后按14%的税率缴纳个人收入所得税,小红的爸爸编写《数学小故事》出版后缴纳个人所得税224元。

小红的爸爸编写《数学小故事》共获得多少元稿费?

6.一次会议的出席率为95%,缺席人数比出席人数少36人。

应出席多少人?

7.六

(1)班有学生45人,男生是女生的80%。

女生有多少人?

(用方程和转化方法解)

8.一个书架有上下两层,下层本数是上层本数的40%。

如果把上层的书搬15小红的爸爸编写《数学小故事》小红的爸爸编写《数学小故事》本放到下层,那么两层的本数同样多。

原来上、下两层各有图书多少本?

9.填空。

1.在

(1)8x=96

(2)1.7-x(3)a+b=230(4)y+5<11.3

0.25+m=0.5(6)5.4-2.8=2.6(7)z+0.2>0.52中,____________是等式,_______________是方程。

2.在()里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1)绿绳长x米,红绳的长度是绿绳的2.4倍,红绳长()米,两种绳一共长()米,绿绳比红绳短()米。

(2)妈妈买8只茶杯,付了100元,找回m元,一只茶杯()元。

(3)师徒加工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完成要a小时,徒弟单独完成要b小时,徒弟和师傅工作时间的比是(),师傅和徒弟工作效率的比是()。

(4)m与n的差除它们的和()。

(5)一个圆锥底面直径为d,高为h,它的体积v=()。

 

课题:

比和比例①――比和比例知识、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课时数:

9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内在一致性;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②、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③、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第8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包括板书设计):

(一)比的知识:

1.举例说说什么是比?

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2.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1)完成第一题:

学生独立数出班上男女生人数,再完成此题。

(2)完成第二题:

两人一组,互相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二)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出示:

a∶b=

=()÷()(b≠0)

1.先填空,再说说这样填的根据是什么?

2.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的联系。

3.练一练:

(1)判断: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2)填空:

=()÷()=()∶()(填好后展示学生不同的结果。

(三)比例的知识

1.什么是比例?

2.比和比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后交流)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4.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怎样解比例?

(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先估计,再说估计的理由。

估计后再算一算,来验证估计。

(2)出示比例,让学生解比例,做好后选两题验算一下。

(四)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完成。

(1)课本84页第1题。

(2)课本84页第2题。

(五)评价小结:

学了本课你对所学知识有什么新认识?

还有什么问题?

 

课题:

比和比例②――正比例和反比例

课时数:

9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内在一致性;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②、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③、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

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与联系,能利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第9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包括板书设计):

(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教师提问:

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我们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小组讨论后,交流)

2.小结:

第一,这两种量是不是相互关联?

其中一种量是否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或积)是否一定。

3.举出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量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

例如:

黄瓜的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

因为,第一,数量和总价这两种量是相互关联的,其中一种量总价随着另一种量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都是单价。

单价一定,所以这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二)练一练

1.下表中两种量成比例吗?

为什么?

加数

12

2.5

14

24

加数

18

27.5

16

6

总吨数

42

26

100

24.4

余下吨数

41

25

99

23.4

因数

3

5

3

20

因数

15

9

10

1.5

学生说一说每张表中,第一,这两种量是不是相互关联?

其中一种量是否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或积)是否一定。

再作出相应的判断

2.回答教科书84页3、4两个问题:

1)比的基本性质、分数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

2)你怎样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

请举例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三)复习比例尺

1.教师提问:

什么叫比例尺?

比例尺有几种类型?

举例说说它的意思?

(重点是线段比例尺)

2.举例说说怎样求图上距离?

怎样求实际距离。

(四)评价小结:

学了本课你对所学知识有什么新认识?

还有什么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