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80分其实挺容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5965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80分其实挺容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申论80分其实挺容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申论80分其实挺容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申论80分其实挺容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申论80分其实挺容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论80分其实挺容易.docx

《申论80分其实挺容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80分其实挺容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论80分其实挺容易.docx

申论80分其实挺容易

关于申论那点事儿

本人在论坛混迹了三年有余了,大大小小的考试也经历了不少,现在终于上岸了。

现在就把本人的申论经验分享一下,欢迎板砖来拍!

09年,也就是毕业那年,参加了山西省省考,申论55分,无奈行测很差劲,最终考了第十名。

10年第二次山西省考,行测申论更是一塌糊涂,结果还是没考上。

不过还好,申论准备的材料在论坛里发过,嗯,也可以说是这些准备材料压中了申论,可能也是因为这个,申论才考的很糟糕。

11年,总算天道酬勤吧,终于上岸了,申论55分。

省外的筒子莫喷啊,山西的申论向来压得很低哦。

首先是思想问题。

接触过好多考生,大部分都不重视申论,有人认为,行测得分相对容易,潜心攻行测,申论就当是高中的作文;也有认为申论很难写,短时间内很难提高,就破罐子破摔,干脆撒手不管;更有甚者,考前两天放手一搏,背上两三篇范文,上考场不管材料就直接写。

其实这些都是极其错误的思想,申论写作在公考中切不可掉以轻心,个人认为,公考中,得申论者得天下。

申论是什么?

我不想长篇大论。

我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分析材料,站在领导者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文章就是申论。

这样的说法不严密,但是,申论,的确就是这样的现代八股!

我要提出的是,申论不是简单的写官样文章,也不是高考作文。

申论的写作和文字功底有一定的练习,但是,申论不需要华丽的辞藻。

申论也不是当代的小愤青看社会的种种不公,申论的写作是需要一定的政治素养的。

关于字迹。

这个不需要多说吧!

举个例子:

假如你面前有一个丑女和一个美女,让你在两秒钟内做出选择,你要哪一个?

所以,在备考阶段,各位筒子别忘了练练字啊。

关于参考书。

某图的、某公的申论教参买一本,或者借一本就行,大致看看,了解一下申论到底考什么,申论的材料部分如何读,如何提炼材料等等,一些讲具体方法的实用性强的内容可以仔细琢磨琢磨。

总之是大致看看就行了。

了解具体情况足矣。

看看参考书后,估计就有好多人有想写作的冲动了,那就做上两套真题吧。

这个可以不限时间,完了和参考答案对照对照,看看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估计好多人有点崩溃,这个没事,慢慢来。

这个也不要紧,重要的步骤在下面。

关于真题。

对于公务员考试来说,真题是个宝库,里面的资源越挖越深,越挖越多。

要学会从真题中取真经。

任何一本辅导书都不能代替真题。

真题是集众家之所长的精华,每道题都要深思熟虑、反复论证才会最终出现在考生面前。

因此,真题总是给人一种大气、庄重、正宗的感觉。

题目即使难,也不会“怪”或“偏”。

所以,真题是公务员考试复习的必备材料。

既然真题这么重要,那就仔细分析真题,不放过材料中的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以庖丁解牛的精神好好钻研钻研真题。

钻研真题,就买上两本真题吧,地方的,国家的都行,最好版本不一样的(这样可以分析不同的答案)。

如何钻研真题,这部分得重点说说:

上面说申论的写作参考书大致看看后,估计大家也有点看材料及写作的技巧了,这里就要应用了。

首先,材料。

看了后面的题目后,带着题目中的问题仔细把材料看一遍,勾画出重点材料。

其次,仔细分析材料,归纳材料,看看哪些材料讲的以一个中心,哪些材料重要,哪些不重要。

最后,简单地写出你归纳的材料的含义,写在材料中就行。

通过这三步,基本上就可以把材料吃透了。

接下来就是要分析真题的参考答案了。

(其实这些参考答案也未必有多么好,只是比较起来,相对规范多了)。

分析答案,一定要根据材料来分析。

分析一下答案的思路,逻辑结构,关联词应用,框架结构,写作技巧,看看那些内容在材料中可以找到,哪些是需要归纳总结的。

这些分析完了,自己用红笔在答案上勾出笔记,勾出哪些是自己要学习的。

前面的小题目的分析,一定要认真,细心。

这些小题目特别是有些要注意写作的格式,技巧,开头结尾怎么写等细节问题。

甚至要学会分析透彻答案中的标点符号等。

剩下就是大作文了。

这个也得学会仔细分析答案,还是按照上面的分析。

再加上一点,分析清楚范文中哪些东西是可以举例子写,哪些是可以抄材料写。

这样,基本上可以说是利用了真题,同时也分析了答案。

这样的做法要多分析真题。

分析上十套左右的真题,脑袋里基本上就该有些东西了。

那剩下的就是练习吧!

练习,熟能生巧,坚持每个礼拜练习上两次申论,这样可以说规范了你的申论思路了。

(即“八股文”基本上是掌握了。

再者,要说的就是抄范文了。

多抄上几篇范文,分析捋顺自己的思维,明白申论的框架结构,思路。

弄清楚如何开头,如何论述,如何抄材料,如何结尾等等。

其实,我说的准备申论,无非就是从真题的范文中去提炼真经。

而这个方法也未必适合所有的筒子,但是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提出的一点就是,同一套真题,不同的出版社有不同的答案,所以,能针对一套真题分析不同结构的范文的话,我认为,更有助于开阔申论写作的思路。

其他的方法就是练习了,一定要练习,特别是经典的地方申论题目,一定要动手写。

申论的准备也就讲了这么多,祝福大家早日上岸!

申论80分,其实挺容易的!

你只要能灵活运用此万用模版,做到举一反三,考80分其实一点也不难!

一、阅读概括的基本套路――“三遍四步法”

  读三遍文章,分四步完成概括主要内容的任务。

强调:

阅读之前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材料看成是一个整体。

脑袋里要装着问题:

这些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

不同的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步:

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

那么什么是关键呢?

有几个技巧:

  1.首尾句原则:

一般来说,写文章总是要讲究起承转合。

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

这个原则,在申论写作中也需要大家注意。

2.关联词原则:

这一条在言语理解中也非常好。

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是应该选的答案。

再比如,因果关系中,强调的原因的情况比较多见。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还”

3.常见词原则:

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

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是经常出现。

只要我们认真反思和分析历年的真题,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词出现的地方就是关键的地方。

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些词保持足够的敏感性。

我们既要有政治敏锐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锐性。

  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等

  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等。

  第二步:

总结段落大意。

  这个工作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需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

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进行仔细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对其进行简单标注几个关键词即可:

比如可标注“原因”、“措施”等等。

这样做,既准确,又节约时间。

第三步:

分门别类

  这一步很重要,千万不敢小觑。

要按照问题表现、问题原因、问题对策三大类将材料进行划分。

这个分类的过程也是我们整理思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整个材料有个总体的把握。

  分类原则:

横向:

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成绩和问题/问题的原因:

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

  纵向:

问题的表现/原因/措施:

  多层次的分门别类

  第四步:

概括主要内容。

  这里又一个八股模式,或称万能模式,简称四句话。

  1.材料反映了……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

2.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

/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3.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何以如此呢?

/原因何在?

(注意设问句的使用)

4.党和政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克服这些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防治应该是多方面的: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

(大多数时侯没有这一部分)

  如果能够从这个思路出发,这一部分就不会失分太多。

要按照这个模式,尽可能的把关键词写进概括当中,即使逻辑性差也不太要紧,这一部分完全是按点给分。

一般有十个左右的要点,根据阅卷的经验,能找到6-7个要点已经是很不错了。

因此,一定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多写关键词,而不是在组织文字上浪费时间。

二、提出对策的基本套路

  提出对策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

要想提出正确的对策,决策的过程就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的。

从理论上来说,决策程序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步,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

  第二步,收集尽可能完备的资料与信息,为制定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

  第三步,依据尽可能完备与可靠的信息,对发展的趋势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

  第四步,拟定各种可行的备选方案;

  第五步,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与不可行性评价;

  第六步,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第一步根据矛盾特殊性找出问题根源

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通过分析特定事实的现状,主要是分析其存在的负面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是提出正确对策的前提和关键。

更清楚地说,这里面实际上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要根据材料找到特定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消极负面影响。

这部分工作实际上在前面阅读材料和概括主要内容时已经完成。

  其次,根据对这种消极负面影响的分析,找到其产生的原因。

  

(一)因果分析——查找问题根源的基本办法

  追根溯源的因果分析法是查找问题原因的根本方法。

运用辩证思维找到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深层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这是能够对症下药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的前提和关键。

  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分析。

辩证思维分析就是在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现成的理论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历史地看问题,而不是僵化静止地看问题;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事物,而不是简单孤立地看事物。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重点论,即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问题产生的根源。

  二是要坚持两点论,进行多项求异分析。

在寻找问题根源时不但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也要看到事物的非主要矛盾;不但要看到内部性矛盾(内因),还要看到外部性矛盾(外因)。

产生某个社会现象或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有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等等。

因此,要全面地、多方位地进行原因分析。

根据历年公务员申论考试的情况和对未来考试的分析预测,我们认为常用的因果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内外因分析

内外因分析是我们在提出对策和论证对策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我们知道,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其作用。

内因和外因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熟练掌握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对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另外,关于“标本兼治”的提法实际上也是对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运用。

  2.利益分析,即主体分析

利益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方法论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的最终动因。

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利益分析法。

利益分析法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根本方法。

人的需要经过社会关系的过滤和渗透,就表现为人的利益。

需求产生利益,利益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导向利益目标。

当行为主体的某个特定利益目标实现以后,则会产生新的需要,派生新的利益要求,引发新的动机并支配新的行为,导向新的利益目标,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人的思想行为源于利益而又指向利益的规律。

利益分析法尤其适用于社会中利益矛盾问题的解决。

例如,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构建有效协调各方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

使用利益分析法的前提是主体分析。

只有找到利益主体,才能明确各方的利益需求,从而找到满足不同主体的合理利益需求的途径,最终解决社会矛盾。

3.多角度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多样的,产生某个社会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

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应当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对矛盾的原因展开分析。

其中要涉及到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要分析现实原因,还要分析历史原因;要分析内在原因,还要分析外在原因等等。

总之是要全面地、多方位地看待问题产生的原因。

需要补充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多维度的原因分析,并不是指一对矛盾中必须涉及到上述的所有方面,而是提醒各位考生对问题的分析应尽可能的全面到位。

  第二步利用矛盾普遍性借鉴“万能八条”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矛盾不但具有特殊性,而且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不但具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个性,而且具有与同类事物在本质上类属的共性或一般性。

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依存,相互蕴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不能总停留在对个性的层面上,必须善于从事物的个性中升华出共性,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普遍性,这也是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分析、归纳等逻辑方法。

正是基于这样的哲学认识,我们在借鉴决策学的相关理论,参考大量政府文件报告中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措施,对各种对策措施进行了归纳概括之后,提出了解决问题、提出对策的“万能八条”。

这对于解决各种具体问题来说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一)“万能八条”详解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1)根据

一个组织中的领袖和权威在团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灵魂作用。

领袖和权威对事件的态度对于事件的解决具有重大的推动或阻碍作用。

在我国,政府中主要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对于某件事情的关注程度更是直接关系到此事解决的速度。

温总理为农民工讨薪,以及由此产生的“清欠风暴”就是最好的社会例证。

实际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因此,在任何时候,解决某项具体问题或某重大社会问题,领导重视都是基本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思想是源头”,解决问题不但需要领导重视,更加需要组织中所有人对该问题提高认识,密切关注。

(2)具体措施举例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

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

把……纳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增强……的意识

倡导……的理念

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问题。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1)根据

俗话说,“雄笔一支抵万军”,枪杆子和笔竿子都是政府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记者通常被称为“无冕之王”,正是由于媒体和舆论蕴含了无穷力量。

媒体不但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

孙志刚事件如果没有媒体的介入,就不会有我国救助制度的彻底改革;如果非典发生时,没有《南方周末》关于钟南山院士坦承非典真相的报道,非典造成的后果可能更加难以想象;如果没有《共同关注》栏目对多名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可能就没有今年这么浓烈的关注贫困大学生、帮助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氛围。

因此,要想使某个社会问题尽快的被解决,迅速的引起整个社会的注意力,除了依靠媒体,依靠各种形式的宣传之外,可能别无他法。

党和政府历来也非常重视宣传工作,力求牢牢地把握大众媒体和宣传工具的主动权。

党和政府充分利用媒体传播面广、迅速及时、强大的影响力来宣传自己的宗旨、方针,通过媒体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以便于统一群众思想,提高认识,从而有利于迅速推动工作。

(2)具体措施举例

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认识

舆论关注

实行典型示范

社会示范

在全社会营造关于……良好的文化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1)根据

人是各类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各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其所从事的各类社会活动的成功与否。

要想有效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就必须提高各类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素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素质;要想有效提高各级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广大领导干部公共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

在教育培训业日益成为朝阳产业的今天,对相关人员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相关素质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必由之路。

(2)具体措施举例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1)根据

“制度是第一生产力”,制度至关重要。

这是因为,好的规则和制度能够促进社会协调和整合;能够界定权利边界和行为空间;能够促进经济效率和实现资源分配;能够为物质资源和精神价值提供保障;制度还有利于人们在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环境下,形成稳定的预期和特定的认知模式,从而有利于指导个人和组织行为。

因此,依靠制度和规则能够很好地解决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

例如,一个分粥的故事就能非常形象地说明规则和制度的重要性。

辛向阳在《谁能当中国的企业家?

》一书中讲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分粥故事。

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自私自利的。

他们想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在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的状况下分食一锅粥。

大家发挥聪明才智,试验了很多种办法,多次博弈后形成了以下诸种规则:

规则一:

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

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这碗稀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规则二:

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于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

这种制度失败。

规则三:

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又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

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人在—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

大家认为这一制度造成了资源浪费。

规则四:

大家民主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

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开始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以后他就有意识地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大家一致认为,不能放任其腐化和风气的败坏,还得寻找新制度。

规则五:

民主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主监督与制约机制。

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此制度效率太低。

规则六:

对于分粥,每人均有一票否决权。

这有了公平,但恐怕最后谁也喝不上粥。

规则七:

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一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这就是规则。

规则的确至关紧要,它比技术更重要。

而管理学中“热炉”法则则能说明制度对于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

①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原则。

领导者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劝戒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处。

②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

也就是说只要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

③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

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④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

(2)具体措施举例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

激励制度

利益相关制度

分工制度

规则制度

惩罚制度

决策制度:

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1)根据

政府的管理就是要通过组织协调,对各种资源进行分配与整合,使各个职能部门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进而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当前的城管工作需要依靠公安、工商、税务、城管、市政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文明办网工作则需要依靠公安、文化、通信、工商等部门的齐抓共管。

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我们不但需要组织协调,更加需要形成机制。

我们常说的与“机制”相近的含义是指做事情的方式、方法等,但又不等同于这个意思。

简单地说,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

为什么要形成机制呢?

首先,机制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较为固定的方法。

所谓有章可循,机制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例如,党建的工作机制,不因党组织负责人的变动而随意变动,而单纯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可以根据个人主观意愿随意改变的。

其次,机制本身含有制度的因素,并且要求所有相关人员遵守,而单纯的工作方式、方法往往体现为个人做事的一种偏好或经验。

所谓万众之法,机制具有较大的普遍性。

例如监督机制,它既指人人必须遵守的制度,也应该包括各种监督的手段和方法,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

第三,机制是在各种有效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的,而方式、方法往往只是做事的一种形式和思路。

机制一定是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方式方法,并进行一定的加工,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而单纯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则因人而异,并不要求上升到理论高度。

第四,机制一般是依靠多种方式、方法来起作用的,而方式、方法可以是单一起作用的。

例如,建立起各种工作机制的同时,还应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动力机制和监督机制来保证工作的落实、推动、纠错、评价等。

建立完善的机制,才能使党的建设稳步发展,保持长久的活力。

(2)具体措施举例

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

预防应急机制(编制应急预案,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和保障机制

组织机制、协调机制:

包括派工作组/成立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等等

建立完善各种监督机制

形成信息的反馈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技术

(1)根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前提。

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可见,物质上的满足是民心和社会秩序得到保证的基础。

相反,资源的有限性,物质条件的不足都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当前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环境污染、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入不足。

对于环境治理、节约能源等一些具体的、不可抗拒的技术性问题来说,依靠技术层面的具体措施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2)具体措施举例

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

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

依靠……技术,解决……问题

7.加强监管、全面落实

(1)根据

卢梭说过,“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权力之所以走向腐败就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

在很多情况下,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不是因为无法可依,而是因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由于监管不到位,法律法规往往在执行过程出现走形的情况,往往是“一个重点班倒下了,千百个‘特长班’、‘实验班’站起来”。

因此,加强监管、全面落实称为解决任何一个问题的必备措施。

(2)具体措施举例

加强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

媒体监督(舆论监督)

领导(上级)监管

建立完善系统严格的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

加大整顿力度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强调制权)

十六大提出:

“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1)根据

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自何处?

无外乎来自自身或者外部。

来自自身就是靠平时的积累、靠总结反思,正所谓人不可以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理性的人总是具有反思和忧患意识的,通过不断的试错积累最终获得成功;来自外部的经验就是借鉴他人长处,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