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6 抗日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5909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6 抗日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6 抗日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6 抗日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6 抗日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6 抗日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6 抗日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6 抗日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6 抗日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6 抗日战争 含答案 精品.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6抗日战争含答案精品

考点16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1937年8月日本出版的国防教育的读本《学校教练必携》,其中附有《北大营(注:

位于沈阳)附近战斗经过要图》(右图)。

图中标有“北大营附近战斗兵力:

日本军参加兵力约六百名,支那军兵力八千至一万”等字样。

该资料可用于佐证日本蓄谋制造了()

A.济南惨案B.九一八事变

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

2、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中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并相应地改变了党的若干政策。

从中共中央的政策变动中可以看出()

A.中共形成全面抗战的思想路线B.中共“左倾”关门主义更加严重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发展

3、2017年1月11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要求,20l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的新提法主要基于()

A.突出东北抗战的重要性B.中共抗战的历史功绩

C.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D.中国抗战的长久悲壮

4、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

18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时期:

尊敬时期、轻视时期、乐善好施时期、

赞赏时期、清醒时期和敌对时期。

其中,“赞赏时期”的看法最有可能是()

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建国初期

5、在中共的某文献中明确提出“中共愿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据此推知此时的中共(  )

A.以三民主义为行动指南B.坚持将民族利益置于首位

C.欲与国民党政府实现联合执政D.革命的理论修养仍显不足

6、下面表格汇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

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

纪念周年

枚数和内容

20周年

4枚:

毛主席的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40周年

2枚:

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

50周年

8枚:

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

4枚:

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

和平与正义

A.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D.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7、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

"八路军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

"据此,毛泽东这里主要在说明()

A.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B.高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C.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D.突出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8、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在亲自审定的《第三战区作战指导计划》中指出:

“该战区以扫荡□□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

”句中□□处应该填入()

A.南京B.上海C.太原D.武汉

9、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内蒙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共两党一致赞同把成吉思汗陵寝西迁青海塔尔寺。

这一行动的重要意义是()

A.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B.促进民族融合

C.使文物免遭侵略者破坏D.团结全民族共同抗战

10、1933年的长城抗战,是中日两国继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之后的第三次交锋。

在东北军溃逃下,中央军、西北军20万人与8万日军激战四个月,此后中日签署了《塘沽协定》,日军退回长城以北,中国军队不得进入冀东非武装区。

这反映了()

A.地方军阀派系是抗战的毒瘤B.国民政府消极抗战屈辱求和

C.十四年抗战初期斗争形势艰巨D.日军灭亡中国的计划被粉碎

11、1931年12月4日,国联决定派遣调查团去中国东北,实地调查中日冲突真相。

调查团成员由英、法、意、德、美等国的十余人组成,团长为英国人李顿。

调查团调查的“中日冲突”是指()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卢沟桥事变D.一·二八事变

12、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

“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

”杰克.贝尔登的看法

A.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B.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色彩

C.是冷战思维的体现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13、《空军的处女战》一文中写道:

“八月十四日,中国空军在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显示了英勇的姿态,上海三百万民众怀着同样的又惊又喜的心情,仰着头,亲眼看见了她的英勇的战斗姿态。

这惊喜将立即随着捷报扩大到全中国,慰抚着四万万颗跳跃不已的心。

”对中国政府组织的此次会战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获得了最后的胜利B.打破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妄计划

C.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D.各界民众大力支持而政府态度消极

14、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

这反映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

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D.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

15、1938年底,国民政府在军事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转变,明确指出要“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

这反映出国民政府(  )

A.放弃了片面抗战军事路线B.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的影响

C.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D.企图圧缩中共在敌后战场的发展空间

16、“这一天是我们新中国诞生的日子。

”“从两年前这一天起,……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

”“新中国在血火中成长了。

”“双十”是我们新中国孕育的日子,“七七”是我们新中国诞生的日子。

(朱自清《这一天》1939年7月7日)作者深情赞颂的是()

A.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B.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

C.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D.中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

17、1938年11月,蒋介石提出:

“我们这次抗战……可以说只有两个时期,第一期的任务,在于尽量消耗敌人的力量,掩护我们后方的准备工作,确立长期抗战的基础……第二期的任务,就是要承接前期奋斗的成绩,实现我们第一期中所布置的一切计划,发挥我们抗战的力量,以达到抗战胜利与建国成功之目的。

”这说明蒋介石要(  )

A.消极抗日积极反共B.制定对日反攻计划

C.坚持持久抗战战略D.建立一党专政政府

18、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

“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B.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的胜利信心

C.此时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D.此战争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19、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

“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

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

”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  )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

C.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D.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

20、1940年10月蒋介石接见英国驻华大使时说,英美素以殖民地看待中国,实为最大错误,中国拥有大量陆军,可补充英美在远东陆军的不足。

中国有资格和英美“平等合作”。

蒋介石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与英美同等的军事地位B.向英美展示中国陆军强大的战斗力

C.希望英美废除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D.争取英美对中国抗日的援助

二、非选择题:

(本大題共3小题,共计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统计表

纪念日

时间及设定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每年1月27日,联合国2005年设立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每年12月13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设立

日本广岛核爆炸遇难者纪念日

日本政府每年8月6日举行

诺曼底登陆纪念日

旨在纪念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

欧洲胜利纪念日

1945年5月8日24时,“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英国、法国、奥地利、波兰等国以5月8日为纪念日

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

由于时差的关系,“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的时候,前苏联已经到了5月9日,因此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都以5月9日为纪念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每年9月3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设立

材抖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历史学界对于以往的抗日战争历史研究得以重新审视。

在研究范式上,打破以往研究只关注日本的侵华战争打断中国原有现代化进程的藩篱,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如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诸多新成果。

在研究主旨方面,由以论带史转向对历史真实做科学总结。

对于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分析国民党败退台湾的原因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共产党避开了抗战的主战场。

这一观点获得不少人的赞成。

事实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如果没有敌后战场的努力与长期坚持,中国抗战无法坚持到最后的胜利;同样的道理,没有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长期坚持,中国抗战也无法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二者不可偏废。

——摘编自《荣维木畅谈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的现况与前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设立的两个抗战纪念日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抗日战争研究领域发生的变化。

请阐述对“抗日战争中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的理解。

22、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

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

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血耻了。

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

《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

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

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

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恩格斯1893年10月给俄国友人写信中说:

“像你们的民族那样伟大的民族,是经得起任何危机的。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

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

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与20世纪30年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1930年),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手中相继夺去大部分重要城市,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

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

从关内骗招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日军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

——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

——《胡锦涛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

(2)依据材料二,谈谈对胡锦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的理解。

(3)结合材料二,抗日战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

根据材料文字“1935年12月25日”,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联系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了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争取更多的抗日力量,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权的问题,D符合题意正确;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D。

3、C

4、C

5、【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为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中共的革命方针进行了调整,其目的是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抵御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说明中共坚持将民族利益置于首位,故B项正确;

AD两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C项要到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时.故选B.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旨在考查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及对其解读的能力。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60周年时明显注重全民族抗战及把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了整个世界来考虑,目的要突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故A符合题意。

BC只是表格中反映一部分,不全面,故排除;20、40、50周年均以强调共产党敌后抗战为主,D属于20、40、50周年邮票主题,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A。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全民族抗战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39年”、“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结合所学知识,强调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A符合题意;BC两项材料未能体现,排除;D属于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具有片面性,排除。

故选A。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抗日战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蒋介石在亲自审定的《第三战区作战指导计划》”、“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国民政府的首都在南京,题干提及的是在1937年8月上海陷落之前。

进一步可知,题干提及的是日本对上海的进攻,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中国守军组织了淞沪会战,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南京当时正是国民政府首都;CD两项提及的是太原会战和武汉会战,均在上海失守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9、【答案】D

【解析】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行动都是为了抗日这一目标;故D正确;ABC均不能体现题干主旨,故排除。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解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

材料“东北军溃逃下,中央军、西北军20万人与8万日军激战四个月”表明抗战初期各派军阀抗战态度不一,抗战初期斗争形势艰巨,C项符合题意;西北军积极抗战,A项说法错误,排除;“中央军、西北军20万人与8万日军激战四个月”说明国民政府积极抗战,B项排除;“中日签署《塘沽协定》,日军退回长城以北,中国军队不得进入冀东非武装区”说明日本侵略中国的计划得到实施,D项排除。

故选C。

46.本题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注意是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根据材料“1931年12月4日,国联决定派遣调查团去中国东北,实地调查中日冲突真相。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把此事诉诸于国联,国联派以李顿为首的调查团来中国,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材料信息。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该记者说明了“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即当时中国的政局变动是人民政权与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这一分析揭示了当时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故选A。

13、【答案】B

【解析】解析:

由材料可知这场会战指的是淞沪会战,淞沪会战的意义是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的计划。

14、【答案】B

【解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1937年9月,而题干材料是1937年8月,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可以看出国民政府积极保护民族工业,准备持久战,故B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

”可以看出国共两党为积极抗日做准备,保护民族工业,并没有争夺资源,故C项错误;企业的转移并不能说明经济中心转移到西部,故D项错误。

15、【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可以看出当时国民政府军事方面的一系列转变是受中共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的影响,故B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国民政府对日本军事方针的变化,故D项错误.故选B.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朱自清的“这一天”指的是1937年7月7日,这一天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也激发了中华民族民族团结和民族觉醒,中国各阶级团结起来共赴国难,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所以选B

17、【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得蒋介石政府积极准备抗战,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蒋介石准备长期抗战,B项在材料中无体现,对日反攻发生在战略反攻阶段(1944.1—1945.8),故B项错误;据材料“1938年11月”“第一期的任务,在于尽量消耗敌人的力量,掩护我们后方的准备工作,确立长期抗战的基础……第二期的任务,就是要承接前期奋斗的成绩,实现我们第一期中所布置的一切计划”可得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蒋介石政府坚持持久抗战战略,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D项,故D项错误。

1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华北、晋北山区、东海岸…”“一百团人”可知是百团大战,由中共领导对日军发动大规模袭击,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B项正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7年9月建立,排除A。

1941年太平洋战争后,蒋介石消极抗战,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排除C。

防御阶段是在1938年之前,排除D。

所以选B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提取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抗日战争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两个战场的抗战等重要史实,认识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及其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信息“1940年8月”“卫立煌致电朱德:

“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表明抗日战争期间,中共领导的华北八路军抗击日军,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赴缅作战的信息,故A排除;材料中信息在华北地区,没有提到徐州,且徐州会战在1938年,时间不符.故C排除;材料中“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表明是保护国际交通,不是打通.故D排除.故选B.

20、【答案】D

【解析】1940年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蒋介石认为“中国拥有大量陆军,可补充英美在远东陆军的不足”,旨在争取英美对中国抗日的援助,故D项正确。

“平等合作”不等于争取与英美同等的军事地位,故A项不正确;B、C两项夸大了蒋介石言论的作用。

所以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

21、

(1)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以史为鉴,维护正义,警惕法西斯极右翼势力;珍爱和平,维护世界稳定政治秩序;尊重生命,反对战争对人类的破坏;

(2)研究范式,引入现代化范式;研究视角,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给予肯定,强调全民族的抗战。

现代化因素体现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方面。

政治上,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民主政治的实行创造了条件。

延安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表明了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政治趋向。

(二选一)经济上,我国沿海工业的内迁,改善了传统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

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减租减息,鼓励垦荒,等措施,在生产关系方面尝试进行现代化。

(二选一)外交上,二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得到了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和地位。

可见,现代化因素在抗日战争期间已然孕育并发展,这种因素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基石,而国民党政府完全不顾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采取了一党独裁统治,严重背离了现代化倾向,最终招致政府的民心背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则顺应现代化趋势,领导人民最终建立新中国。

22、

第1页,共页

第页,共页

第页,共页

第页,共页

第页,共页

(1)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

(2)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不全面。

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

(3)甲午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速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抗日战争胜利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

23、

(1)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侵占中国领土,屠杀中国人民;进行细菌战、化学战;掠夺中国财产,破坏中国城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