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见的路基病害识别.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5819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 常见的路基病害识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1 常见的路基病害识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1 常见的路基病害识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1 常见的路基病害识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1 常见的路基病害识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 常见的路基病害识别.docx

《1 常见的路基病害识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常见的路基病害识别.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 常见的路基病害识别.docx

1常见的路基病害识别

常见路基病害识别

一、路基病害整治课程认识

路基以土石为建筑材料,裸露在自然界中,整个路基经常受到自重、车辆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

由于水、温度和各种荷载的作用,土石的工程性质在不断变化,路基的各部分将产生可恢复或不可恢复的变形。

那些不能恢复的变形将引起路基高程和边坡坡度、形状的改变,甚至造成土体位移和路基横断面几何形状的改变,危及路基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完整和稳定,形成路基的病害。

常见路基病害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冻土路基病害,高填方路堤病害,路基纵、横向不均匀沉降以及路基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路基病害整治工作包括路基病害的识别、病害整治设计、施工管理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环

节。

路基病害整治课程主要介绍如何进行路基工程常见病害的识别、编制整治设计和施工组

织设计(包括施工管理与质量检验等)。

学完本课程,学生可以进行常见路基病害的常用整治

设计和施工,适应养护工与施工员职业岗位。

 1.路基工程

路基是由土、石材料按一定技术要求,填筑压实而成的结构物。

它承受路面传递的行车荷载,是支承路面的基础部分。

路基三要素包括宽度、高度和边坡坡度。

路基的基本断面形式有路堤、路堑和半填半挖路基,见图1-1~图1-3。

图1~1-般路堤         图1~2路堑

护坡道:

一般公路1~2m

路基作为一项线形工程,有的公路延续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

公路沿线地形起伏,地质、地貌、气象特征多变,再加上沿线城镇经济发达程度及交通繁忙程度不一,决定了路基工程复杂多变的特点。

路基施工改变了沿线原有的自然状态,挖填及借弃土石方涉及当地生态平衡、水土保持和农田水利。

路基稳定与否对路面工程质量影响甚大,并关系到公路的正常使用。

实践证明,没有坚固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

路基工程施工工艺较简单,工程数量大,耗费劳力多,涉及面较广,耗资也很多。

部分资料分析表明,一般公路的路基修建投资约占公路总投资的250/0~45%,个别山区公路可达65%。

因此,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使路基能长时期具备良好的使用性能,对于节约投资、提高运输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化公路运输,不仅要求道路能全天候通行车辆,而且要求车辆能以一定的速度,安全、舒适、经济地在道路上运行。

这就要求路基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提供良好的行驶条件和服务水平。

2.路基工程的特点

在线路纵断面上,路基必须保证线路需要的高程;在平面上,路基与桥梁、隧道联结组成完整贯通的线路。

因此,路基工程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1)结构简单,有大量土石方工程

路基是建筑在土石地基上并以土石为建筑材料的土工结构物。

岩石和土都是不连续介质,各种岩石性质差异悬殊,并具有多种结构面;土的成因、成分、结构、图1.3半填半挖路基

构造也各不相同。

在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土石的工程性质在不断变化。

因此,在以岩土力学为基础的路基工程设计中,取得正确反映土石工程性质的物理力学指标,并建立表达土石的应力一应变一时间关系的本构模型,是岩土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路基设计和施工水平提高的基础。

(2)路基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

在线路工程中,路基除可遇见各种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外,还常受严寒、酷暑、水位涨落、狂风暴雨等气候、水文乃至地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将会引起各种病害,如膨胀土路基于缩湿胀引起路基边坡坍塌,南方淫雨、北方冻胀、融沉引起路基隆起、下沉、翻浆冒泥等病害,西北风蚀沙埋路基等。

因此,路基的设计、施工、养护均离不开具体的自然条件,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和克服自然灾害。

(3)路基同时受静荷载和动荷载的作用

路基上的路面结构和附属构筑物产生静荷载,交通车辆运行产生动荷载。

动荷载是造成

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土体在动力作用下的变形、稳定问题,必须了解土的动力性

质,包括土的动强度和液化、动孔隙水压力增长及消散模式、土的振陷等。

一些新的测试手段和计算模型的出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路基土动力响应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条件。

在路基设计中,一般将动荷载视为静荷载进行计算。

3.路基工程的建筑要求

路基作为路面的基础,是在地表按路线线形(位置)和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

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因其需承受路面及交通车辆的静、动荷载,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

递扩散,所以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并能抵抗自然因素的破坏而不致产生有害

变形。

为了保证公路最大限度地满足车辆运行的要求,提高车速,增强安全性和舒适性,降低运

输成本和延长道路使用年限,要求路基具有下述基本性能:

(1)承载能力

行驶在路面上的车辆,通过车轮把荷载由路面传给路基,在路基路面结构内部产生应力、

应变及位移。

如果路基结构整体或某一组成部分的强度或抗变形能力不足以抵抗这些应力、

应变及位移,则路面会出现断裂,路基结构会出现沉陷,路面表面会出现波浪或车辙,从而使路况恶化,服务水平下降。

因此,要求路基结构整体及其各组成部分,都应具备与行车荷载想适应的承载能力。

结构承载能力包括强度与刚度两方面。

强度和刚度是两个不同的力学特性,两者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

强度是指路基抵抗应力作用和避免破坏的能力;刚度是指路基抵抗变形的能

力。

路基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或挖除部分地面而建成的。

路基修建后改变了原地面的自

然平衡状态。

为了防止路基在行车荷载及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破坏与失稳,同时给路面

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必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

时,为保证路基在荷载作用下不致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要求路基具有足够的刚度。

(2)整体稳定

在天然地表面建造的道路结构物改变了自然的平衡,在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之前,道路结构物处于一种暂时的不稳定状态。

新建的路基结构袒露在大气之中,经常受到大气温度、降水与湿度变化的影响,使结构物的物理、力学性质随之发生变化,处于另外一种不稳定状态。

路基结构能否经受这种不稳定状态,而保持工程设计所要求的几何形态及物理、力学性质,称为路基结构的稳定性。

在地表上开挖或填筑路基,必然会改变原地面地层结构的受力状态。

原来处于稳定状态

的地层结构,有可能由于填挖筑路而引起不平衡,导致路基失稳。

如在软土地层上修筑高路堤或在岩质或土质山坡上开挖深路堑时,有可能由于软土层承载能力不足或者由于坡体失去支撑,而出现路堤沉落或坡体坍塌破坏。

路线如果选在不稳定的地层上,则填筑或开挖路基会引发滑坡或坍塌等病害出现。

因此,在勘测、设计、施工中应密切注意,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以确保路基有足够的稳定性。

大气降水使得路基结构内部的湿度状态发生变化,低洼地带路基排水不良及长期积水,会使低路堤软化,失去承载能力。

山坡路基有时因排水不良,会引发滑坡或边坡滑坡。

因此,防水、排水是确保路基稳定的重要方面。

大气温度周期性的变化对路基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在严重冰冻地区,低温引起路

基的不稳定是多方面的,如低温会引起路基收缩裂缝;地下水源丰富的地区,低温会引起冻胀;春天融冻季节,在交通繁重的路段,低温有时会引发翻浆,使路基发生严重的破坏。

(3)耐久性

路基工程工程量巨大、投资大,从规划、设计、施工至建成通车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应有较长的使用年限,要求承重并经受车辆直接碾压的路面部分使用年限20年以上。

因此,路基工程应具有耐久性。

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与大气水温周期性的重复作用下,路基使用性能将逐年下降,强度与刚度将逐年衰变。

路基的稳定性也可能在长期经受自然因素的侵袭后逐年削弱。

因此,为提高路基的耐久性,保持其强度、刚度、几何形态,除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选材料之外,还应把养护、维修、恢复路基性能的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

4.路基工程常见病害及其处置技术概述

20世纪20年代以前,路基填筑都按“自然沉落”法设计、施工。

直到1930年,美国Proctor首先提出用标准击实试验控制路基填筑压实度。

自此,各国开始制订路基填筑标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公路运量和速度不断提高,既有公路路基不断出现病害,各国也不断提高新建路基的设计标准。

公路路基的各种病害及破损都是由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不足引起的,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是地基性质、自然因素等地质条件,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和湿度;另外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包括设计(路基填料及性质、边坡坡度与高度等)、施工(路基压实、施工机械等)和养护。

而路基建成后,其质量将主要取决于路基的养护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公路设计没有把路基当成土工结构物来对待,而普遍将路基冠名为“土石方”。

在“重桥隧、轻路基,重土石方数量、轻质量”的倾向下,路基下沉、边坡坍滑、滑坡等病害经常发生,使新建公路交付运营后乃至运营多年仍不能达到设计的行车速度与运量,从而影响经济与社会效益。

常见的路基病害及其整治措施如下:

1)按照路基土质与地质环境划分路基病害

按照路基土质的不同,路基病害可以划分为软黏土、杂填土、冲填土、饱和粉细砂(包括部分轻亚黏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多年冻土等不良地基土病害。

除此以外,还有沿河路基与风沙地区的路基病害。

各种病害的特征见表1-1,常用的路基病害整治措施见表1-2。

各类不良地基土与环境条件的路基病害特征表表1-1

 

路基

路堤

边坡

软土路基

路基失稳,纵横坡变碎

不均匀沉降将导致路面出现纵向裂缝、滑裂

局部滑坍或整体滑坡

湿陷性黄土

路基沉陷或陷穴

路堤或基底沉陷、滑坍或整体滑坡,土桥病害

坡面滑溜,局部滑坍或整体

滑坡

膨胀土

路基下沉、翻浆,路面开裂

沉塌、滑坡

边坡沉塌、滑坡

冻土

不均匀冻胀,路面呈破碎状

纵向裂缝

滑坍

冲填土

振动液化,路基下沉

滑坍

滑坍

卵砾和块石

不均匀沉降

不均匀沉降

滑坍

沿河路基

路基沉陷、水毁

沉塌、滑坡

沉塌、滑坡

沙毁路基

风蚀、沙埋

风蚀、沙埋

风蚀、沙埋

 

常用的路基病害整治措施表表1-2

整治方法

使用条件及作用

原理及作用

换填法

开挖换填

软土、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厚度小于3m),属浅层处理

开挖换填按换填材料分别命名为砂垫层、碎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二灰土垫层等换填法,挖除浅层软弱土或不良土,回填强度较高的材料,并分层碾压或夯实土,提高承载力和减小变形,改善特殊土的不良特性(如湿陷、冻胀、胀缩性等)

抛石挤淤法

石料丰富,运距较近,厚度小于呈流动状态的泥沼及软土,属浅层处理

爆破挤淤法

3~25m的软土或泥沼,属深层处理

挤压法

碾压法

包括机械碾压法、重锤夯实法和振动压实法,适用于填土、疏松土层,属于浅层处理

利用压实原理,把浅层地基土压实、夯实或振实

强夯法

砂土和碎石土、低饱和度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对塑性指数高的饱和软黏土使用应慎重,强夯置换适用于软黏土

利用强大的夯实功能,在地基中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和动应力,迫使土体动力固结密实(在强夯过程中,同时可填入碎石,置换地基土)

砂桩、碎石桩(振冲桩)

松散砂土、人工填土、粉土或杂填土等

采用一定技术方法,通过振动和挤密,使土体孔隙减小,强度提高,在振动挤密过程中,回填砂、碎石、灰土、素土等,形成相应的砂桩、碎石桩、灰土桩、土桩等,并与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强度,减小变形

CFG桩

填土、饱和及非饱和黏性土、松散的砂土、粉土等,对塑性指数高的饱和软黏土使用应慎重

石灰桩

含砂量低,没有滞水砂层的软土

排水固结法

普通砂井

深厚饱和软黏土、吹填土、松散粉土、新近沉积土、有机质土及泥炭土,对渗透性极低的泥炭土应慎用

通过在地基中设置竖向排水通道并对地基施以预压荷载,加速地基土的排水固结和强度增长,提高地基稳定性,提前完成基础沉降,属深层处理

袋装砂井

塑料排水带

堆载预压、降水预压、电渗预压

化学加固法

灌浆法

砂土、粉土、黏性土、淤泥、淤泥质土、黄土、湿陷性黄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注浆法分为渗透灌浆、挤密灌浆、劈裂灌浆和电动化学灌浆,还可适用于岩石地基;地下水流速过大,砾石直径过大,含量过大及纤维质的腐殖土,永冻土地基及对有严重腐蚀的地基不适宜选用高压喷射注浆法

用专门技术,在地基中注入水泥浆液或化学浆液,使土粒胶结,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防止渗漏等;或在部分软土地基中掺入水泥、石灰等形成加固体,与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变形、防止渗漏

高压喷射

注浆法

水泥土搅拌法

湿法

湿法又称水泥浆搅拌法,干法又称粉体喷射搅拌法,适用于各种成因的饱和软黏土,淤泥、淤泥质土、粉土、杂填土等含水量较高的黏性土。

可用于加固地基,成桩深度可达30m,也可用于组成水泥土挡墙,形成隔水帷幕,成墙深度可达18m,造价低

高压冲切土体,在喷射浆液的同时旋转、提升喷浆管,形成水泥圆柱体(若注浆管不旋转,也可形成墙状加固体),与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防止砂土液化、管涌和基坑隆起等

干法

整治方法

使用条件及作用

原理及作用

调整路基结构

反压护道法

软土层或泥沼土层较薄

路堤加筋法是用土工聚合物铺设在人工填筑的堤坝或挡土墙内,起到排水、隔离、加固补强、反滤等作用;土锚、土钉等置于人工填筑的堤坝或挡土墙内,可提高强度

路堤加筋法

适用于人工填土、砂土、黄土、冻土、膨胀土等地基、路堤、挡墙、桥台、水坝、边坡病害、路基纵横向不均匀沉降与高填方路堤等,包括土工膜、土工织物、土工格栅、土工合成物、土锚、土钉、树根桩、碎石桩、砂桩等方法

侧向约束法

软黏土

植被防护

直接植草

坡度小、坡面短,不适宜于黄土边坡防护

砌石或浆砌片石结合植草

一般边坡,因施工烦琐、速度慢、劳动强度大、造价高等缺点不宜推广应用

六角形预制块

各种限制性边坡,目前应用较多

土工网植被防护

普通坡面防护,在暴雨的冲刷下容易产生冲沟

土工格室结合

三维网垫植草

各种限制性边坡,效果很好

热加固、冻结、托换技术、纠偏技术等

根据建筑物和地基基础情况确定

通过独特的技术措施处理软弱地基

(1)软土路基常见病害

软土地基有相对较大的孔隙,含水率较高,且透水性差。

在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时,如果软土层滑动,路基就会失稳,将造成重大损失。

在填土荷载的作用下,填方路堤工后沉降速或不均匀沉降量超过设计允许值,地基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将导致路面结构和功能损坏,出现纵横坡变碎,行车颠簸;路面出现纵向裂缝,严重时裂缝变宽,裂缝向土路肩边缘伸展,裂缝处呈现错台,形成滑裂面。

在两种不同处理方案交界处由于没有设置渐变段造成交界处形成沉降突变,在与桥涵等结构物连接处产生差异沉降,不仅会直接影响结构物的安全,而且车辆的激烈跳动会严重影响行车的平顺性和乘客的舒适性,甚至引起车祸。

软土地基有相对较大的孔隙,因此,可以利用劈裂注浆使劈裂面扩大,使浆液充填劈裂面、增强可灌性,引起土体固结及挤出,提高土体的固结度,从而提高土体的抗压强度。

如有排水通道,也可以用压密注浆通过钻孔向土层中压人浓浆,在压浆点周围形成泡形空间,使浆液对地基土起到挤压密实作用。

此外,还可以使用电动化学注浆法。

对于含水率较高且没有排水条件的软基,还可以采用置换法,如旋喷桩法、混凝土挤密桩法等。

(2)黄土路基常见病害

黄土地区公路病害的主要诱因是由于水的侵入而产生的湿陷。

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路基沉陷或陷穴、路堤或基底沉陷、坡面滑溜、路堤局部滑坍或整体滑坡、土桥病害等。

当以湿陷性黄土作为结构物地基时,要做到完全防水不太现实,而且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被破坏,所以在处治上应以提高土体的密实度(一般当地基土体干密度大于15.0g/cm3时就不具湿陷性)和改善土体的抗水能力为主。

因此,通常在采用劈裂注浆、压密注浆法、旋喷桩来提高土体的密实度、改善土体的物理性能的同时,还应加强地面排水设施,并做好坡面防护。

(3)膨胀土路基常见病害

膨胀土一直是困扰岩土工程界的重大工程问题。

膨胀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变形特性及其边坡浸水强度衰减特性在公路工程建设和运营中起到极大的破坏作用,常引发路基下沉、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翻浆、边坡沉塌、滑坡等病害。

在病害处治时,应以完善防排水设施和加强土质改良为主,可采用的方法有灰土换填、劈裂注浆、生石灰桩等。

(4)冲填土地基

冲填土是由水力冲填而形成的,其性质与所冲填泥沙的来源及淤填时的水力条件有密切关系。

含黏土颗粒较多的冲填土往往是欠固结的,易形成路基过度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以及边坡的滑塌。

以粉细砂含量为主的冲填土,其性质基本上和粉细砂相同或类似,易产生砂土液化。

因此,在病害处理时可选用提高地基强度的方法。

对于上部路堤填土较厚的冲填土,可选用劈裂注浆法,压密注浆使浆液对地基土起到挤压密实作用;对于上部路堤填土较薄的冲填土,可开挖路堤后按一般的方法处理,如换填等。

(5)卵砾和块石地基

卵砾和块石地基多位于山区的河谷地段和断层破碎带,具有大孔隙结构。

随着上部振动荷载的重复作用以及地下水位的不断变化,卵砾及块石有可能发生重新排列,从而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针对其具有大孔隙性,可以采用渗透注浆法,通过浆液的填充和胶结作用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6)路基水毁

暴雨和洪水对公路的破坏,包括:

①漂浮物大量急剧地下冲,冲毁各类构造物;②各种排水系统堵塞,导致路基失稳。

公路水毁的主要形成原因有:

①地质原因;②地形地貌原因;③气象原因;④环境的破坏。

防治措施包括:

①防止漂浮物大量急剧地下冲;②疏通各种排水系统;③修理、加固和改善各类构造物;④检修防洪设备,备足抢护的材料、工具以及救生、照明和通信设施;⑤在汛期前应进行一次预防水毁的技术检查,查出的隐患应在雨季、汛期之前处理完毕。

2)按工程部位划分路基病害

挖方地段的边坡、填方地段的路堤与一般路基的破坏形式有很大的区别,整治办法也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路基沉陷

路基工程完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与汽车重复荷载的作用,常出现路基的整体下沉与局部下沉,特别是在填挖方接头处,路基下沉尤为突出。

地基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将导致路面结构和功能损坏,出现纵横坡变碎,行车颠簸;在两种不同处理方案交界处由于没有设置渐变段造成交界处形成沉降突变,在与桥涵等结构物连接处产生差异沉降,不仅会直接影响结构物的安全,而且车辆的激烈跳动严重影响行车的平顺性和乘客的舒适性,甚至引起车祸;路面出现纵向裂缝,严重时裂缝变宽,裂缝向土路肩边缘伸展,裂缝处呈现错台,形成滑裂面。

路基沉陷的处理措施见表1-2。

(2)路堤沉陷与变形破坏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

路基的沉陷可以有两种情况:

是路基本身的沉陷;二是由于路基下部天然地面承载能力不足,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引起沉陷或向两侧挤出,如图l一4a)所示。

因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足,在路基堤身内部将形成过湿的夹层,在荷载和水温综合作用下,引起路基沉缩,如图1-4b)所示。

原天然地面为新近填土、软土、泥沼等,因承载能力不足,路基修筑前未经处理,在路基自重作用下,地基下沉或向两侧挤出,引起路基下陷,如图l一4c)所示。

图l-4路堤沉陷

a)路基沉陷;b)路基沉缩;c)地基沉陷

路堤沉陷会导致路堤的纵向与横向两方面的变形破坏,在解决路堤的纵向与横向两方面的变形破坏问题时,要在详细了解桥头地基的地质情况的前提下,选用处治措施(表l-2),并注意以下两点:

①纵向上保证桥台沉降与路堤地基沉降的平衡过渡;

②横向上维持路堤中央变形和坡脚路肩处变形的协调稳定。

(3)路基边坡病害

路基边坡的滑塌是最常见的路基病害之一。

根据组成边坡的主体材料不同,边坡可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两种,而这两者主体材料的结构、性质差别很大,其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也不相同,详见路基边坡病害。

在岩土体重力、水及震动力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边坡常见病害类型还可以划分为:

剥落、落石、坍塌、崩塌、滑坡、坡面冲刷和泥石流等。

根据边坡土质类别、破坏原因和规模的不同还可以分为:

溜方、滑坡、风化剥落与崩塌落石。

另外,公路通过不良地质条件(如泥石流、溶洞等)和较大自然灾害(如大暴雨)地区,均可能导致路基的大规模毁坏。

在公路勘测设计过程中,应力求避开这些地区或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以保证路基的安全和稳定。

二、常见路基病害识别

四川地区常见的路基病害有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冻土等特殊路基土病害,以及高填方路基病害,路基纵、横向不均匀沉降和路基边坡病害。

各类病害的识别要点如下:

1.软土类型及工程特征

软土一般是指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而成、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孔隙比大(e>1.0)、天然含水率高(ω≥ωL)、压缩性高(α1-2>0.5MPa-1)、强度低(<30kPa)和具有灵敏结构性的土层。

表1—3是区分软土与一般黏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软土鉴别指标表1-3

土类

天然含水率(%)

天然孔隙比

直剪内摩擦角(°)

十字板

剪切强度

(kPa)

压缩系数a0.1-0.2(MPa-1)

饱和度Sr(%)

黏质土、有机质土

≥35

≥液限

≥1.0

宜<5

<35

宜>0.5

>95

粉质土

≥30

≥0.9

宜<8

宜>0.3

>93

1)软土的类型

按成因划分,我国软土可分为三大类,即滨海沉积、内陆平原与山地沉积。

按其沉积环境

的不同,又可分为7种类型,见表1—4。

按土质划分,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黏性土、淤泥质粉土等。

通常把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含较多有机物(大于5%)的软弱黏性土,称为淤泥类土。

其中,孔隙比大于1.5的称为淤泥,孔隙比小于1.5的称为淤泥质土。

以饱水的软弱黏性土沉积为主的地区,称为软土地区;以泥炭沉积为主的地区,称为泥沼地区。

软土在我国沿海、沿湖、沿河地带有广泛分布;泥沼在我国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江平原及青藏高原等地区也有广泛分布。

软土和泥沼沉积物,都具有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和强度低的特点,在其上修建公路时,容易产生路堤失稳或沉降过大引起路基、路面破坏等问题。

各类软土的主要物理力学特性见表1—5。

软土的类型及特征表1—4

类型

厚度(m)

特征

分布概况

滨海

沉积

滨海相

6~200

面积广,厚度大,常夹有砂层,极疏松,透水性较强,易于压缩固结

湛江、香港、厦门、温州湾、舟山、宁波、连云港、天津塘沽、大连湾等

三角洲相

5~60

分选性差,结构不稳定,粉砂薄层多,有交错层理,不规则尖灭状及透镜体状

长江下游的上海地区、珠江下游的广州地区

潟湖相

5~60

颗粒极细,孔隙比大,强度低,常夹有薄层泥炭

温州、宁波地区

溺谷相

颗粒极细,孔隙比大,结构疏松,含水率高,分布范围较窄

在福州、泉州一带

内陆

平原

湖相

5~25

粉土颗粒占主要成分,层理均匀清晰,泥炭层多是透镜体状,但分布不多,表层多有小于5m的硬壳

洞庭湖、太湖、鄱阳湖、洪泽

湖周边

河床相、河漫滩相、牛轭湖相

<20

成层情况不均匀,以淤泥及软黏土为主,含砂与泥炭夹层

长江中下游、珠江下游及河

口、淮河平原、松辽平原

山地

沉积

谷地相

呈片状、带状分布,谷底有较大的横向坡,颗粒由山前到谷中心逐渐变细

西南、南方山区或丘陵地区

各类软土的主要物理力学特性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