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重点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5758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资源学重点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土地资源学重点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土地资源学重点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土地资源学重点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土地资源学重点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资源学重点知识.docx

《土地资源学重点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资源学重点知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地资源学重点知识.docx

土地资源学重点知识

《土地资源学》平时作业

问题一:

简述人类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并以你家乡的土地资源调查为例,论述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人类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

土地资源对人类是至关重要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的劳动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不能出让的存在条件和再生产条件。

第一,土地,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就像人需要空气、水、阳光一样重要。

土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基础性的物质条件,人类从土地中得到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的基本条件。

特别是,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等决定着土地的人口负载量和人们平均生活的质量。

如果人类能正确、科学地开发、利用、改造、保护土地,使人与土地正确结合,保持恰当的配比,就能在利用土地、取得土地产品和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

充足的、优质的、合理分布的土地是顺利发展国民经济的必备条件之一。

对于非农业行业,土地是当作基地,当作场所,当作空间的操作基础来发生作用的。

在工业、建筑业、交通行业中,土地是作为地基使用的。

土地数量、质量、位置直接影响着这些行业的生产及效益。

另外一些行业,如采矿、水力发电、地热利用、航运等,土地不仅具有地基作用,而且更是被当作生产原料、运力、生产工具,从而在位置、数量、质量上都受到严格限制。

而在旅游业中,自然界的特殊风光、景观是旅游地的先决条件,其土地是一种特殊的资源。

农业生产对土地的要求更甚于其他产业。

在农业生产中,土地不仅是劳动对象,而且本身又是最好最重要的劳动资料,没有土地就没有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对土地的需求表现在需要面积广大的土地,否则就不可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满足人类需求的农产品。

可见,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资利用的土地资源,为人类的栖息、繁衍、生活、生产等活动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向人类提出了因地制宜、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不同位置、不同质量的土地,以取得更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任务。

第三,土地是人类生产关系中的核心关系。

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土地的所有制决定了以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即再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关系。

具体说,它决定了土地使用制度,决定了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地价的存在与否及其水平,并且与土地产品的成本、生产价格、市场价格存在与否及其水平发生密切关系。

同时,土地的重要性还决定了在一切社会中,由国家或社会的其他代表对土地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

要处理不同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要涉及土地关系问题。

2.土地资源调查的定义

是指运用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借助于测绘制图学方面的技术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发生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服务。

土地资源兼具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土地资源调查既包括以认识土地资源自然属性为目的的土地构成要素、自然类型调查,又包括以揭示土地资源社会属性为目的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并包括对土地资源生产力进行评估、分等定级等工作的土地资源综合调查

3.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土地资源调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具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一般可以分为4个阶段:

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

(一)准备工作

1.组织专业队伍土地资源调查时综合性特别强的科学工作。

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土地管理、地学、土壤学、农学、测绘学等多门学科知识。

2.制定工作计划首先应根据任务和调查的技术规程,初步拟定总的工作计划。

其内容一般包括:

调查的项目、内容、精度要求、工作阶段的划分和时间安排等。

3.资料准备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分析所需要的调查地区的各种专业图件与数字、文件资料、工作地图(包括地形图、遥感图件等)。

4.用片准备常用的仪器准备有:

罗盘、钢尺、比尺、测绳、平板仪、立体镜、放大镜、测绘仪等。

应准备的文具和生活用品有:

透明方格纸或聚酯薄膜、绘图笔、绘图墨水、透明胶带、野外记载本等。

(二)外业调绘

1.调绘前的准备工作阶段

①.路线勘察邀请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当向导,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进行路线勘测。

②.制定工作分类系统

③.室内预判充分利用遥感影像所提供的大量信息,进行专业解译,减少的室外工作量。

2.调回阶段外业调绘工作整个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核心,一定要根据外业规程,边调绘变检查,不得遗漏,调绘工作底图可以利用航片、卫片等。

一般程序为:

①.掌握测绘地图的比例尺

②.确定验证样区

③.选好站立点

④.确定调绘地图的方位

⑤.调绘地类

⑥.补测地物

⑦.调绘整饰

⑧.填写工作手册

⑨.样区调绘验证

(三)内业工作现代土地资源调查的内业工作,都可以用GIS完成。

一般常规的内业工作按一下步骤进行。

1.转绘工作将外业测绘整饰完毕的专业图转绘到地形图上。

2.量算面积在转绘好的以地形图为基础的专业图上,本着以图幅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平差,自下而上逐级进行汇总的原则量算地类面积。

3.边图与图面整饰在量算面积工作结束后,要对薄膜分幅图进行整饰,以便进行编图。

4.成果整理包括清绘出满足出版社要求的出版原图和编写调查报告。

(四)检查验收

内容有:

1.外业调绘和补测地物——着重检查各种地类的判别、地类界线的精度线状地物的测量、新增地物的补测等。

2.内业工作——重点检查转绘精度、面积量算精度、成图质量等。

问题二:

试比较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三个的概念

土地开发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挖掘土地的固有潜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扩大土地利用空间与利用深度,充分发挥土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的过程。

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其广义定义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狭义定义是专指对工矿业用地的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例如,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和综合治理,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2.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三个的区别

三者侧重点不一样,土地开发侧重未利用地,对宜农土地的开发成耕地或农用地,即把非耕地变成耕地。

土地复垦侧重于生产建设中被破坏的土地,使因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破坏的农用地、耕地、林地,使其恢复到原先的地类。

把破坏的耕地恢复成耕地。

土地整理侧重于区域内综合性土地(利用中土地和利用不当的土地),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行为。

3.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三个的联系

国土资源部于2003年发布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指出,“土地开发整理”包含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项内容。

参照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土地开发整理,是指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宜农未利用土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行为。

三者均是通过一定手段挖掘土地的固有潜力,扩大农用地中的耕地空间与利用深度,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问题三:

中国林地资源利用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林地的定义

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

不包括居民点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2007年全国有林地23611.7hm2

2.我国林地资源的利用特点

我国林地总量多,但人均林地面积少

我国林地面积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按人均占有林地来计算,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因此,相对来说,我国是一个林地资源贫乏的国家。

林地质量相对较高,但生产力水平较低,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

我国林地资源质量相对较好,全国林地利用率为51%,远远低于世界上林业发达国家,如日本、芬兰、德国、美国等国家林地利用率都在90%以上,而且我国目前还有少数省(区)林地利用率低于30%。

林地生产力低,林分每公顷平均蓄积量83.6m3,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14m3,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113m3。

每公顷森林生长量2.7m3,低于林业发达国家水乎,如日本3.Im3,德国5.7m3,芬兰3.4m3。

林地利用率低,生产力不高,说明我国林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还很大。

林地资源类型多样,适宜种类繁多的林木生长

我国地形复杂,从最北部的寒温带到南端的赤道带,从东部滨海湿润区到西部内陆干旱区,从平均海拔50m以下的东部广大平原到西部海拔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在这广阔范围内,都有林地资源分布。

由于地域辽阔,各地区气候不同,水热条件不同以及土壤质地的差异,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林地类型。

各种类型的林地适于不同种类的林木生长,如位于温带的林地等于适应温带气候的树种生长,亚热带的林地适于亚热带树种生长,而同一地理带,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林地,也分别适宜生长不同树种,即使位于相同海拔高度范围而立地条件各异的林地,对树种的选择也不一样。

林地资源在国土面积中的比重小,地理分布不均衡

我国林业用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27.4%,只相当于全球有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我国林地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均衡,从林业用地在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来看,比重大的省(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华北、西北和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大部分省(区、市)比重小。

比重最大的是福建省,为73.5%,60%~70%的有云南、江西、浙江三省,30%~60%的有16个省(区、市),30%以下的有11个省(区、市),其中江苏、上海、青海、新疆等四省(区、市)还不足10%,新疆最低,只有2.5%。

多年来,全国森林面积虽然稍有增加,森林覆盖略有提高,但森林蓄积量持续减少。

3.我国林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最突出问题是重采轻造和过量采伐,致使林地资源的质量下降,削弱了森林改善环境、调节气候的功能,造成了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4.我国林地资源利用的对策

我国林地具有巨大潜力,宜林土地资源多,应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提高林地利用率,使森林覆盖率努力接近国家要求达到30%的目标

积极搞好用材林基地和5大防护林体系建设,其中包括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滨海的沿海防护林、太行山地区的绿化工程,东北三江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平原地区的农田防护林网为主体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建设

除宜林荒山需要绿化以外,还有疏林地要改造,同时,还要加大林业的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林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

问题四:

中国未利用土地的种类及其开发利用策略。

1.中国未利用土地的定义

指农用地(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和建设用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以外的其他类型的土地

2.中国未利用土地的种类

未利用土地中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坎和其他8个二级地类

(1)荒草地。

树木郁闭度<10%,表层为土质,生长杂草,不包括盐碱地、沼泽地和裸土地。

(2)盐碱地。

表层盐碱聚集,只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

(3)沙地。

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被的土地,包括沙漠,不包括水系中的沙滩。

(4)裸土地。

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

(5)裸岩石砾地。

表层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大于或等于70%的土地。

(6)其他未利用土地又分为:

①其它土地。

未列入农用地、建设用地的其它水域地。

②河流水面。

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以下的土地。

③湖泊水面。

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水位岸线以下的土地。

④苇地。

生长芦苇的土地,包括滩涂上的苇地。

⑤冰川与永久积雪。

表层被冰雪常年覆盖的土地。

3.中国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的策略

在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耕地保护、生态建设的关系,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具体策略如下:

强化计划管理,优先发展农业。

由于农用地对土地利用的条件相当严格,导致后备土地资源较为有限,而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要求条件则较宽,只要有一定的工程地基承载力即可用于构建建筑物,而且我国人多耕地少,农产品需求量大,改革开发以来非农建设用地的发展又占用了大量耕地,致使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因此在未利用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对适宜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应优先考虑开发为农用地。

其中适宜开发成耕地的首先应开发成耕地,当然,如果开发成其他用地,发展林果业、渔业、也可将原有的果园、鱼塘逐步退耕退养。

因地制宜、合理开发。

由于土地构成要素的不同,土地所具有的属性及其功能各异,根据开发地区的地域特点和土地适宜性,土地只有根据其最佳的用途进行合理开发,才能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达到地尽其力,获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相结合。

在进行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开发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在破坏旧的生态平衡时,建立新的更有效的生态平衡,从而保证被开发土地的持续利用。

大力复垦废弃土地,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在复垦中,我们必须做到综合治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养则养、宜建则建,相关管理部门要增加资金投入,坚持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合理规划土地,以规划为依据,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土地的适度开发规模和土地的用途。

经过充分论证,对水土资源好、潜力大、投资少、见效快的地区,应优先进行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