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 周测十 选修3334.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563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 周测十 选修333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 周测十 选修333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 周测十 选修333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 周测十 选修333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 周测十 选修333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 周测十 选修3334.docx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 周测十 选修33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 周测十 选修333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 周测十 选修3334.docx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选题辑周测十选修3334

周测十 选修3-3、3-4

(A卷)

(本试卷满分9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多选)对于一定量的稀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变大时,分子热运动必然变得剧烈

B.保持压强不变时,分子热运动可能变得剧烈

C.压强变大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必然变小

D.压强变小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变小

答案:

BD

解析:

根据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气体压强由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和分子密集程度共同决定.故选B、D.

2.

(多选)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气体等体积变化的规律.A、B管下端由软管相连,注入一定量的水银,烧瓶中封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开始时A、B两管中水银面一样高,那么为了保持瓶中气体体积不变(  )

A.将烧瓶浸入热水中时,应将A管向上移动

B.将烧瓶浸入热水中时,应将A管向下移动

C.将烧瓶浸入冰水中时,应将A管向上移动

D.将烧瓶浸入冰水中时,应将A管向下移动

答案:

AD

解析:

由=C(常量)可知,在气体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右管A水银面要比左管B水银面高,故选项A正确;同理可知选项D正确.

3.(多选)关于永动机和热力学定律的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二类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B.如果物体从外界吸收了能量,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C.保持气体的质量和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每秒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气体分子数增多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从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观点来看,这两种改变方式是有区别的

答案:

CD

解析:

第二类永动机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而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故A错误.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单凭热传递情况并不能决定内能的变化,故B错误.气体分子密集程度一定,温度升高,则动能增大,每秒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次数增多,C正确.做功对应能量转化,热传递对应能量转移,D正确.

4.

(多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如图所示,第1种变化是从A到B,第2种变化是从A到C,比较两种变化过程,则(  )

A.A到C过程气体吸收热量较多

B.A到B过程气体吸收热量较多

C.两个过程气体吸收热量一样

D.两个过程气体内能增加相同

答案:

AD

解析:

在p—T图中,等容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如图所示,可知VC>VA>VB,故从A到C,气体对外做功,W<0,从A到B,外界对气体做功,W>0,由TB=TC可知两过程内能增量相同,根据ΔU=W+Q可知,从A到C,气体吸收热量多,选项A、D正确,而B、C错误.

5.

(多选)如图所示为同一地点的两单摆甲、乙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单摆的摆长相等

B.甲摆的振幅比乙摆大

C.甲摆的机械能比乙摆大

D.在t=0.5s时有正向最大加速度的是乙摆

E.由图象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答案:

ABD

解析:

由图看出,两单摆的周期相同,同一地点g相同,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得知,甲、乙两单摆的摆长l相等,故A正确;甲摆的振幅为10cm,乙摆的振幅为7cm,则甲摆的振幅比乙摆大,故B正确;尽管甲摆的振幅比乙摆大,两摆的摆长也相等,但由于两摆的质量未知,无法比较机械能的大小,故C错误;在t=0.5s时,甲摆经过平衡位置,振动的加速度为零,而乙摆的位移为负向最大,则乙摆具有正向最大加速度,故D正确;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得g=,由于单摆的摆长未知,所以不能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故E错误.

6.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为竖直方向,一束横截面半径略小于R的平行自然光正对着偏振片P照射后射到屏上,现以光的传播方向OO′为轴将偏振片P旋转90°,则在偏振片P旋转的过程中(  )

A.屏上出现圆形亮斑,亮度不变

B.屏上出现圆形亮斑,亮度变暗

C.屏上出现随偏振片P旋转的亮条纹,且亮度不变

D.屏上出现随偏振片P旋转的亮条纹,亮度变暗

答案:

A

解析:

圆柱状光束通过偏振片后,屏幕上出现圆形亮斑,偏振片是让特定方向振动的光透过去,只是相对光源的亮度减弱,故屏幕上依然出现圆形亮斑,C、D错误;自然光包含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故转动偏振片,透振方向虽然改变,但屏上依然是圆形亮斑,且亮度不变,A正确,B错误.

7.(多选)如图所示为一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玻璃棱镜,两种颜色不同的可见细光束a、b,垂直于底边从空气射向玻璃,光路如图中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B.a光和b光由空气进入玻璃棱镜后频率都变小

C.a光和b光在玻璃中传播时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

D.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条纹间距比b光的大

E.a光和b光以相同的入射角由玻璃射向空气,若逐渐增大入射角,则b光先发生全反射

答案:

ADE

解析:

两束光在直角边的入射角i相同,折射角ravb,且faλb,选项C错误;由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λ知,Δxa>Δxb,选项D正确;由sinC=知,Ca>Cb,故b光先发生全反射,选项E正确.

8.(2018·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模拟)(多选)用激光做单缝衍射实验和双缝干涉实验,比普通光源效果更好,图象更清晰.如果将感光元件置于光屏上,则不仅能在光屏上看到彩色条纹,还能通过感光元件中的信号转换,在电脑上看到光强的分布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做单缝实验时,光强分布如图乙所示

B.当做单缝实验时,光强分布如图丙所示

C.当做双缝实验时,光强分布如图乙所示

D.当做双缝实验时,光强分布如图丙所示

答案:

AD

解析:

当做单缝实验时,中间是亮条纹,两侧条纹亮度逐渐降低,且亮条纹的宽度不等,所以其光强分布如图乙所示,A项正确,B项错误;当做双缝实验时,在屏上呈现的是宽度相等的亮条纹,所以其光强分布如图丙所示,C项错误,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7分)

9.(8分)(2018·福建师范大学附中测试)如图所示,用“插针法”测定一块两面不平行的玻璃砖的折射率,以下是几个主要操作步骤:

a.在平木板上固定白纸,将玻璃砖放在白纸上;

b.用笔沿玻璃砖的边缘画界面AA′和BB′(如图甲所示);

c.在AA′上方竖直插针P1、P2;

d.在BB′下方竖直插针P3、P4,使P1、P2、P3、P4在一条直线上如图甲.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________(填步骤的字母代号).

(2)改正了错误操作并进行正确的操作和作图后,该同学作的光路图如图乙所示,其中P1、P2垂直于AA′,测量出了θ、β的角度,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

答案:

(1)b、d 

(2)

解析:

(1)由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可知,不能用玻璃砖的光学面边界代替直尺,可知b步骤错误;P3、P4所在直线与P1、P2所在直线平行,但不在同一直线上,故d步骤错误.

(2)n===.

10.(13分)(2018·北京东城区普通校联考)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的距离L1=60mm,双缝与屏的距离L2=700mm,单缝宽d1=0.10mm,双缝间距d2=0.25mm.用测量头来测量光屏上干涉亮条纹中心之间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屏上亮纹的中心,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手轮的读数,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的刻度.

(1)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丙所示,则对准第1条时读数x1=________mm,对准第4条时读数x2=________mm,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Δx=________mm.

(2)计算波长的公式λ=________,求得的波长值是________n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2.190 7.868 1.893 

(2)Δx 676

解析:

(1)测量头读数:

x1=2mm+19.0×0.01mm=2.190mm,x2=7.5mm+36.8×0.01mm=7.868mm,第1条到第4条共有三个间距,所以相邻两条亮纹间距Δx==1.893mm.

(2)双缝干涉时相邻亮条纹间距Δx=,其中L是双缝到屏的距离,d是双缝间距,对照已知条件可得Δx=,可得波长λ=,代入数据计算可得λ=676nm.

11.(14分)(2018·山西重点中学联考)如图所示,上端开口的光滑圆柱形绝热汽缸竖直放置,质量m=5kg、横截面积S=50cm2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汽缸内,在汽缸内距缸底某处设有体积可忽略的卡环a、b,使活塞只能向上滑动.开始时活塞搁在a、b上,缸内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温度为300K.现通过内部电热丝缓慢加热缸内气体,直至活塞恰好离开a、b.已知大气压强p0=1.0×105Pa,g取10m/s2.

(1)求汽缸内气体的温度;

(2)继续加热汽缸内的气体,使活塞缓慢上升H=0.1m(活塞未滑出汽缸),气体的内能的变化量为18J,则此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

传递的热量是多少?

答案:

(1)330K 

(2)吸热 73J

解析:

(1)气体的状态参量为T1=300K,p1=p0=1.0×105Pa.

对活塞由平衡条件得p2S=p0S+mg,

解得p2=1.1×105Pa,

由查理定律得=,

解得T2=330K.

(2)继续加热时,气体做等压变化,体积增大,则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气体膨胀对外界做功,则外界对气体做的功W=-p2SH=-55J.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ΔU=W+Q,

气体吸收的热量Q=ΔU-W=73J.

12.(12分)(2018·广东汕头一模)如图所示,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A=30°,∠B=60°,BC边长度为L.一束垂直于AB边的光线自AB边的P点射入三棱镜,AP长度d

(1)三棱镜的折射率;

(2)光从P点射入到第二次射出三棱镜经过的时间.

答案:

(1) 

(2)

解析:

(1)光线到达AC边的Q点,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根据题意可知i+r=90°,

由几何知识可得i=30°,则r=60°,由折射定律n=可得三棱镜的折射率为n=;

(2)光线反射到AB边的M点,入射角为i′=60°,

因为sini′=>=sinC,所以光在M点发生全反射,光线反射到BC边的N点,恰好垂直于BC边第二次射出三棱镜,由几何知识得

PQ=dtan30°=d,

QM=2PQ,

MN=cos30°=(L-d),

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v=,

光从P点射入到第二次射出三棱镜经过的时间为t=,

解得t=.

 

周测十 选修3-3、3-4(B卷)

(本试卷满分9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多选)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B.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可能为零,瞬时速度不可能为零

C.液体与大气相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