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教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5481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教师版.docx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教师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教师版.docx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教师版

重庆市朝阳中学高中语文导学案

高2015级班姓名

科目

编制人

审核人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课题

课时安排

学习

目标

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感悟课文。

3.学习烛之武在国难当头之际,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使用说明

 

重点、难点

文句翻译

学习过程 与安排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1.文言句式复习

2.史书体例——识记(考试填空,不写错)

①通史: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记载的时间

②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编历史的方式

③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编历史的方式

④断代史: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记载的时间

⑤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编历史的方式

3.中国古代纪年法——了解,这是古代文化常识,是高中生必要的知识

我们现在用的纪年方法,是公元纪年。

这是现在世界上通行的纪年方法,它是以耶稣诞生这一年起算的。

在我国古代,有两种主要纪年方法。

一种是以封建皇朝的年份来纪年。

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叫贞观,他在公元627年做皇帝,这一年叫贞观元年。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思宗(朱由俭)登基时年号为崇祯,思宗(即崇祯皇帝)自缢死亡的一年,是崇祯十六年。

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另有一种比较科学的纪年法:

干支纪年。

如“甲午风云”、“辛亥革命”,这里的“甲午”、“辛亥”都是年份的名称,是由干支纪年法而来的。

“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

甲、乙、丙、丁、戌、己、庚、辛、壬、癸叫天干(又称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地支(即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依次搭配组合,其方法是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始,至癸亥终,正好60年,这就是人们平时说的六十甲子。

古人用这种方法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4.《左传》其书及写作背景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

(二)课文预习——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1.通读全文,给汉字注音

汜(fá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ì)而出共(gōng)其乏困  

阙(quē)秦函(hán)陵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

把握情节,学生概述本文的故事(1-2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教师师引导大家概述)

2、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各段段落大意。

(用四字短语概括)

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

3.小组同桌合作归纳字词意义和用法。

A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餍(4)秦伯说,与郑人盟

(5)失其所与,不知

B词类活用:

①烛之武退秦师②且贰于楚也

③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⑤越国以鄙远            ⑥阙秦以利晋

C古今异义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

③亦去之     古义:

    今义: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

D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⑤(烛之武)辞曰(省略句)      ⑥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

⑦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  ⑧(晋)许君焦、瑕 (省略句)

E解释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用法(重要虚词一词多义)

(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承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承接,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承接)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承接的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的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 

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兼词,于之)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语气助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何厌之有(助词,帮助宾语前置)

③行李之往来(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

 

二、课文阅读

(一)整体翻译课文

然后翻译句子(先翻译,后展示,注意特殊句式词语的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

 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3、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

5.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

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二)局部探究(学生分组思考讨论)

1.第一段写秦晋围郑,它是如何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及形势?

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晋国要报复其无礼,与秦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

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但郑是有机可乘的,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智退秦师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2、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出使秦国的?

郑伯,他勇于自责,以情动人,以诚动人,因而说服烛之武出使秦国。

3、本文人物对话简洁,内容丰富,言者话中有话,你能说说他们的弦外之音吗?

提示:

“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当郑伯准备派烛之武见秦君时,却遭到拒绝: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鲜明地流露出对年轻时未被重用而产生的牢骚与不满。

而郑伯则表现得大度宽容而不卑不亢。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以理。

于是,烛之武只得“许之”。

 

4.阅读课文第三段,想想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其中哪点最关键?

运用课文启发,课外(在国庆节长假中完成)查阅资料,了解日本历史日本宪法关于战争的条款,了解美国历史、二战历史和琉球列岛及钓鱼岛历史,了解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美国国会制度等等知识,自读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演讲稿的特点,然后设计一篇在美国国会的演讲稿,以说服美国人在钓鱼岛事件放弃“美日安保条约”,保持中立。

在班上展示,题目自拟。

(用作文本写好交)

 

演讲稿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准,出现了演讲的重点不是针对美国议员,不是从美国的利益出发来立意错误,因而不能打动听者,说明钓鱼岛主权所属、表达中国人民捍卫主权的决心的说法都不恰当;2.缺乏演讲的基本要素。

给人印象深刻的作文:

一班的——王瑞、严涛、唐小乔;九班的——王诗琴、陈承、余俊

老师重点在:

日本右翼势力借助钓鱼岛复活日本军国主义,中国美国应该联手打压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苗头,永保美国的利益,永保世界和平。

老师的标题是:

今天的钓鱼岛,明天的夏威夷。

用三个词语作为正文三个部分的小标题——好了伤疤忘了痛(用日本偷袭珍珠港为论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借鉴历史教训,二战时期英国首相张伯伦纵容德国法西斯,到头来战火烧到伦敦);农夫与蛇(现实分析,美国对日本的右翼势力的的纵容呵护,最终受害的必将是美国自己)

老师的结论是:

美国,对自己最有利的是废弃美日安保条约,其次是放弃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打算,而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的企图对美国有害而无益。

 

5.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你怎样看待晋文公的退兵理由?

探究学习:

其实,“不仁”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

“不知”才是实质。

“知”通“智”,这个“智”,是理智,就是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

“以乱易整,不武”,胜负之数,难以意料。

晋的退兵,说到底,也是一个“利”字起作用。

五、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