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听课笔记.docx
《现代管理学听课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管理学听课笔记.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管理学听课笔记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
1.
1)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资源或要素进行协调以达到目的的活动
2)把管理看作是组织的某一专业职能或综合职能
3)管理是一定的组织、经济、技术及工具的职能的总和,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4)把管理看作是一个活动系列,是连续的动态过程,能发挥多种作用,具有一定特征
5)把管理看作是一门艺术
2、管理的定义:
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3、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构
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4、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
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
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5、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特征:
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国家的分权管理,就是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
2)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6、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1)系统化管理2)民主化管理3)科学化管理
4)法治化管理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
7、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2)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3)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2、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学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软学科
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3、现在管理学的特征:
1)变革性2)开放性3)严密性4)实用性
第三节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
1、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2、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比较研究法2)定量分析法3)历史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二章管理进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分类:
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2)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孔子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韩非子代表的专制管理思想
3)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商鞅和韩非子提出了“以农为本,集富于国”占主导地位
2、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
1)行政管理思想—是人类管理思想史上发展最早的最全面的成果之一
2)生产管理思想3)教会管理思想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
1、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是指:
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
2、在管理思想史上,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欧文被称为:
人际管理之父
3、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有: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4)在制定标准定额的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
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里革命”
4、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
1)开创了管理实证研究的先河2)使人类的管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3)科学管理是发展的
5、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1)泰勒对人的看法是错误的2)重视技术因素,忽视社会因素3)科学管理中所谓的“标准定额”,少数人才能完成,大部分人完不成标准定额4)未能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与管理的问题
6、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
管理活动:
指组织内行政人员所从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
2)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3)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14项原则
A、劳动分工B、权力与责任C、纪律D、统一指挥E、统一领导
F、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G、合理的报酬H、适当的集权和分权I、秩序J、公平K、保持人员稳定L、首创精神M、人员的团结N、跳板原则
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
1、早期行为科学阐述的观点:
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指企业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共同爱好,情感,价值观念以及其他原因而自己发形成的群体
2、后期行为科学理论主要包括: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
2)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3)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理论
3、激励理论包括:
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激励理论
第四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管理理论的丛林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1)管理过程学派
研究方法:
首先把管更替员的工作划分为管理职能,其次对管理时职能逐项进行研究
2)经验主义学派
3)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现在管理理论之父。
贡献:
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社会学的观点
4)决策理论学派
观点:
A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B分析了决策过程中的组织影响
C提出了决策的准则D归纳了决策的类型
5)系统管理学派—贡献:
把管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系统,对组织的运行进行了系统分析
6)权变理论学派
第五节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1、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其原因是:
1)科学技术迅猛发展2)资源过度耗费,人类开始面临自然资源枯竭的危险
2)世界经济一体化4)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5)电子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
2、A型管理模式的特点:
1)短期雇佣制2)迅速地评价和升级3)职业的发展途径的高度专业化
4)明确的、形式化的控制方式5)个人决策与个人负责
3、J型管理模式的特点:
1)终身雇佣制2)缓慢地评价与晋升3)职业发展途径的非专业化4)微妙、含蓄、内在的控制方式5)集体决策与集体负责6)雇员之间、雇主与雇员之间是一种整体关系
4、Z型管理模式的特点:
1)长期雇佣制2)建立缓慢的评价与提升制度3)拓宽职业发展路径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5)集体决策,个人负责。
5、企业再造的特点:
1)企业再造的目标--目的是促使企业发生质的变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企业再造的任务—是指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反省的彻底性再设计
3)企业再造的动力—市场和顾客需求是企业再造的驱动力,强调顾客导向和服务至上
4)企业再造的条件—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组织管理是企业再造的条件
5)企业再造的对像—是企业过程,即为完成某一目标任务而设计实施的一系列跨越时间的空间的逻辑相关活动的集合
6、企业再造的程序与要求:
1)设计企业再造管理团队2)明确企业再造的原则3)对企业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
4)制定企业再造方案5)组织实施与持续改善
7、波特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主要内容:
1)假设条件
包括:
A企业拥有类似的资源和能力,各类资源在企业之间是流动的
B企业外部环境相对稳定C企业战略理论应动态化
2)竞争力的分析模型
包括:
A潜在进入者B替代品的威胁C购买方D供应方E现有竞争者
3)企业的基本战略
包括:
A成本领先战略B差异化战略C专一化战略
8、实施蓝海战略的原则:
1)重建市场边界2)注重全局而非数字3)超越现有需求4)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
5)克服关键组织障碍6)寓执行于战略
第三章决策
1、决策是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决策概述
1、决策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行为确定目标,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
2、决策的分类标准:
1)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2)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决策可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根据决策所处的时期不同,决策可以分为平时决策和危机决策
构成需具备的三要素:
A:
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
B:
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
C:
事态的发展危及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
4)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可以分为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追踪决策特点:
A回溯分析B非零起点C双重优化
5)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和可靠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是指:
在决策环境和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决策者可以知道各种行动方案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但无法估计未来各种环境条件出现的概率
3、预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的估计和测算
作用:
预测既需要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增强人们的知识和能力,又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
4、预测与决策的关系:
1)预测是为决策服务的2)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3)预测和决策的区别
两者区别表现在:
A、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
B、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则突出领导艺术
C、预测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决策是预测的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
第二节决策理论与决策模式
1、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1)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2)分析了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
3)阐述了决策过程—包括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抉择活动阶段、审查活动阶段
4)提出了决策的准则5)归纳了决策的类型6)研究了信息对决策的影响
2、决策的模式包括:
1)理性决策模式
内容包括:
A、提出了最优决策准则B、设计了严格的决策程序
C、要求决策运用科学方法D、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
2)渐进决策模式
内容包括:
A、决策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B、决策方案是在原有决策的基础上所做的修改
3)集团决策模式
内容包括:
A、集团的互动是公共决策的核心内容
B、决策方案是各个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
C、各个集团占有的资源不同,对决策的影响力不同
4)精英决策模式
内容包括:
A、社会分化为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
B、少数的统治者与杰出人物不是被统治的公众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社会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阶层
C、非精英人物向精英人物的转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D、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方面,精英人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E、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公众的要求,而是反映了精英人物的主要价值观
F、活跃的精英人物很少受公众的直接影响
精英决策的缺点:
忽略了在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中公众的参与能力,以及公众参与对公共政策形成的影响作用
第三节决策程序与规则
1、现代决策程序的步骤:
1)发现问题——A察觉问题B界定问题C陈述问题
2)确立目标
确立决策目标应注意:
决策目标要有针对性、明确性、时效性、可行性、规范性
3)拟订方案——注意两点:
A、提供多种备择方案B、考虑决策方案的多因素性
4)选择方案
A、选择方案之前应该先对决策方案进行评估
B、决策方案评估以后就进入到选优阶段
2、决策规则包括:
1)全体一致规则
特征:
A、决策成员在形式上享有平等的决策权
B、个体选择对集体的决策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C、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
即所有决策成员都能够因为最终决策方案的选择而获得一定的利益,或者说,没有人因此而受到利益损失
2)多数裁定规则——包括:
简单多数规则和绝对多数规则
第四节决策体制
1、决策体制按其功能可分为:
1)决策中枢系统
决策中枢系统是公共决策的核心,是由拥有决策权的领导机构和人员组成。
决策中枢系统在
决策中处于统率和支配地位,享有最高决策权
主要任务:
A、确认决策问题B、明确决策目标C、组织决策方案的设计D、选择决策方案
2)决策咨询系统
决策咨询系统是由公共决策研究组织和各类专家、学者组成、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手段,
相对独立地进行决策研究、决策方案设计和公共决策咨询的组织体系。
决策咨询系统也称为公共决策的“思想库”或“智囊团”
主要任务:
A、发现决策问题B、参与决策方案的设计、评估和论证C、提供决策预测研究
3)决策信息系统
主要任务:
A、收集信息
注意点:
a、收集信息的范围尽可能广泛b、信息收集注意历史的延续性
c、信息收集要有预测性d、信息收集要真实
B、加工信息
加工信息主要是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分析、综合和浓缩,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编排和存档,加工信息要求:
及时、准确
C、传递信息
传递类型:
纵向传递、横向传递、综合传递
第四章组织
第一节组织概述
1、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
1)目标——组织的第一要素
2)人员——组织的主体
3)物财――组织赖以存在并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
4)信息——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中最活跃的要素
5)机构——组织的实体,是组织目标的载体
6)职位——是依据组织目标的需要而设立的具体工作岗位
7)权责——保证组织稳定,有序运行
8)程序——反映了组织活动展开的动态过程
9)规制——组织的规章制度
注:
人、财、物、信息、是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称为组元
机构、职位、权责、程序、规制,则称为整合要素
2、现代组织理论将组织的整合状态划分为:
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3、组织的分类:
1)依据性质和活动方式的不同,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
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
非正式组织:
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
4、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1)协助工作2)分担领导3)增加稳定4)发泄感情5)制约领导
消极作用:
1)保守倾向2)角色冲突3)滋生谣言4)不良压力
5、非正式组织管理要点:
1)一分为二2)无害支持3)目标结合4)为我所用
第二节组织理论
1、西方组织理论的演变经历的四个阶段:
1)古典组织理论阶段
共同特点是从制度规范的角度对组织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组织设计与管理原则
缺陷:
忽视环境因素对组织的影响,忽视组织的动态特性,忽视组织成员的社会需求
2)行为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共同特点:
是以组织中人的问题为研究中心,用动态的观点考察分析人类行为,人际关系对组织的影响
缺陷:
忽视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的作用
3)系统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系统分析组织理论认为:
A、组织是一个有机的开放系统,是一个受经济、文化、社会等环境影响的生态系统
B、组织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并维护自身的工作流程,保持组织与环境的动态平衡
4)创新发展阶段
注:
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2、科层组织理论的类型:
1)组织权威的类型――传统权威、超凡权威、合理合法权威
2)科层制组织的基本特征
A、法定权力为基础B严格的等级制度C、职业化原则D、任命制与由职择人原则
E、照章办事原则F、公私分明原则
3、组织平衡理论的观点:
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2)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交流
3)权威接受理论4)管理人员职能的新概括
3、组织的生命周期分为:
1)创业阶段——幼年期——组织后期陷于“领导危机”
特点:
A、人员少,机构以简单、业务量有限、认识统一B、权力集中,创业者统一行使指挥权C、组织的创立、生存、发展取决于创业者的个人智慧和能力,称“成长经由创造力”D、管理者一般属技术型或业务型,不重视管理
2)聚合阶段——青春期——成长经由命令——组织后期陷于“自主性危机”
3)规范化阶段——中年期——成长经由授权——组织后期陷于“失控危机”
4)成熟阶段——组织陷于“官僚主义危机或硬化危机”
5)再发展或再衰退阶段
5、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于学习型组织提出的五项修炼:
1)实现自我超越
2)改善心智模式
特点:
A、根深蒂固,不易改变B、自我感觉良好C、所有人的心智模式都有缺陷
方法:
A、换位思考,以史为镜,以人为镜,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
B、克服障碍以敞开心扉与人沟通
C、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3)建立共同愿景
4)加强团队学习
5)进行系统思考
方法:
看长期处理近期,看全局掌握局部,看动态把握静态
6、改善心智模式和加强团队学习两项修练是基础
实现自我超越和建立共同愿景两项修练是向上的张力
进行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练的核心,也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精义所在
第三节管理体制设计
将管理体制作为组织设计的一个层次,且为顶层,是组织理论的发展的必然
一、管理体制设计的两个层次
1、组织治理结构设计:
是回答组织中管理权力的来源,决定主要的权力机构设置,以及这些权力机构之间的权力委托与制衡关系!
其特征:
强调组织成员的基本权利,以三类权力机构的设置作为组织管理的基础!
三类权力机构是:
A:
决定组织重大决策,选举组织领导,制定组织制度的权力机构
B:
保障组织制度得以遵循的监督机构。
2、行政体制设计的基本问题
3、行政的体制形态
A:
直线型
优点:
机构简单、权力集中,命令统一,决策迅速,具有指挥灵便,职责明确,效率高
缺点:
容易使他们陷入繁琐的日常行政事务中,影响其思才组织发展等战略性问题
适用类型:
适用于规模小,生产技术与工艺过程比较简单,产品单一的企业或组织。
B:
职能制
优点:
实现了管理专业化,可以充分发挥职能机构和职能管理职员的作用,减轻了领导者的负担
缺点:
由于实行多头领导,政出多门,常常使下级业务机构无所适从,破坏了统一领导的原则
C:
直线职能制
特点:
行政主管对下级的管理机构和职能机构实行直线式的垂直领导,职能机构是是本级行政主管的参谋和助手,上级职能机构与下级职能机构之间是指导关系,而不是领导关系
优点:
直线职能制一方面具有直线制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的优越性,避免了多头领导,政出多门的现象,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职能制管理专业化的优点,既充分发挥了职能管理机构的参谋作用,又弥补了最高管理人员在职能管理领域知识,能力和经验方面的不足
D:
事业部制
特点:
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产品或地区分别建立事业部,实行企业集中决策,事业部独立经营的管理方式!
优点:
1)、有利于企业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成为真正的决策机构
2)、有利于增强事业部领导的责任心,发挥其搞好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有利于促使各事业部开拓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市场适应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有利于培养和考核干部,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缺点:
1)、职能机构重叠,管理人员多,管理费用大
2)、各事业部之间双协调困难,易出现本位主义,忽视企业之间整体利益等
E:
矩阵型P123了解
F:
多维制
第四节组织机构设计
一、管理层次划分
管理层次的数量主要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
是指一级组织下辖机构以的数量,或一个领导者直接指挥和监督下级人员的数量
1、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下属工作地点,场所分散程度2)、下属工作相似性,复杂程度,变动性
3)、业务活动的复杂性、标准化程度,绩效考核的难易程度
4)、通信与监控手段的有效性5)下属人员的德,智等基本素质
2、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的原因:
1)、许多企业希望改变管理层次过密、管理人员过多、管理费用过高的状况
2)、技术进步使部分管理人员和白领职员成为企业的多余人员
3)、竞争日趋激烈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为提高决策和反应速度,迫使企业不得不精简管理层次
4)、希望通过精简中间管理层次来让处于生产或服务第一线的职员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管理职能机构设置
1、管理组织机构设计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缺乏科学的研究论证,经验性成分占主导
2、大部制含义:
将组织机构中处在同一层次,职能重叠交叉的部门按照综合管理的要求,合并成一个大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以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并能实相关资源的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管理职位设计
1、管理职位设计进行职位设置,方案的拟订与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或原则是:
1)、作业内容的相似性2)工作任务的整体性3)工作环境的一致性4)精力集中原则
5)、工作丰富化原则6)、任务均衡原则7)、因事设职原则8)、最少调整原则
四、编制设计
1、任职者素质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1)、许多部门对职位人才素质的设计2)、某些部门或单位的主要领导嫉贤妒能
3)、缺乏非智力因素的考虑4)、职位任职资格确定的方法科学性不够
2、管理机构确定人员数量编制的常用方法有:
A:
与历史情况相比较
B:
与其他部门,地区或单位的同类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相比较,或是与类似的业务机关编制相比较
C:
上述向种方法比较直观、简便,但由于依据本身的可靠性不够,因而说服力不强
第五节运行机制设计
1、行政机构的运行机制包括:
A:
基本职能实现机制B:
保障机制C:
发展机制
2、运行机制设计的基本内容:
在管理组织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基础上,运行机制设计以业务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基本内容
1)、职能业务分析与设计2)人员分工规范化3)基本职能实现机制设计
4)、保障机制和发展机制设计5)业力规范的协调性检验6)业力、职能、体制与机构调整
第五章人事
1、人力资源的含义
1)、广义上看,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现在和未来已经成为或可能成为生产性要素的人口,包括现实的人力资源、潜在的人力资源、和未来的人力资源
2)、狭义上看,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能够作为生产性要互投放生产或经营活动的劳动人口的数量和素质次色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力资源的特点:
1)、能动性2)、时效性3)、时代性4)、重复开发性5)、生产和消费双重属性
3、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1)、对人的认识不同2)、管理原则不同3)、管理方法不同
4)、管理内容不同5)、人事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不同
第二节人理分类
1、职位分类的范畴包括:
1)、职系——指工作性质相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不同而分属于不同职级、职等的一个职位系列,职系是对职位的横向划分,是职位纵向分类的前提和基础
2)、职级——指工作性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