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陶家一中赵晓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5399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题报告陶家一中赵晓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结题报告陶家一中赵晓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结题报告陶家一中赵晓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结题报告陶家一中赵晓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结题报告陶家一中赵晓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题报告陶家一中赵晓红.docx

《结题报告陶家一中赵晓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题报告陶家一中赵晓红.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题报告陶家一中赵晓红.docx

结题报告陶家一中赵晓红

“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结题报告

--------公主岭市陶家一中:

赵晓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由于逆反心理在当今学生时代,独生子女中的表现是极为恶劣,严重的.因此,为避免逆反心理带来的严重危害,我们决定研究此问题,对逆反心理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时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

在以中学生、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学生中,这种心理表现得更突出一些。

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

二、实验原则、目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本课题的研究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信任原则

教育的成功在于信任。

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起真正的信任感,才能使学生在教育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学生的这种寄托情感可促使学生愿意把自己心里的秘密告诉老师;愿意请老师帮助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激发自己坚定信念的内驱力。

信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在感染和陶冶学生的心灵,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地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灵和种种隐私,他们会从老师的帮助中获取力量,在老师的指导中得到安慰,在老师的爱抚中得到理解。

2、保密原则

说真话是心理咨询、心理教育中的最基本要求,只有说真话才能保证教育的有效性。

保密是一个手段,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说真话,学生只有对心理指导老师说的真话,他才能感到有寄托,有希望,有安慰。

为此老师要十分珍惜学生的这份真挚的感情,千万不能做出任何危及学生信任的事,也不能说出伤害学生心理的话。

3、自主性原则

学校进行心理教育是有限的,它只能起指导、督促、帮助、启发的作用,重要的是学生要主动按老师的教育指导去做,按老师安排的训练要求去自觉训练,从而改变自己不良的心理品质。

所以,学生自主性能使学生自己去认识自己的各种表现,自己去提醒,监督自己的各种心理行为。

4、合作性原则

心理教育必须在一个轻松、自由的、和谐的良好气氛中进行,这种气氛主要来自师生平等、民主的关系。

要让学生信任、理解老师。

要达到目标,就要保证学生真正合作,自觉配合老师,自愿改变心理现状。

5、活动性原则

心理教育不同于其他各科的教学,学生心理的发展,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不是靠心理学知识的传授,更不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心理学的知识。

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养成、发展,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各种丰富多采的、形式多样的体验性活动和环境中,通过心理教育和训练去完成。

我们通过心理训练和各种游戏来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

实验目标:

⑴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使课题组教师把握不良行为中学生心理教育的正确途径和科学方法,以增强转化工作的实效性。

⑵完善学校心育体系,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自身素质。

⑶帮助教师、家长掌握一些儿童少年的成长规律,懂一点心理常识,依此掌握科学育人方法和技巧,改变错误的教育方法,使不良行为中学生心理在个性品质方面有向好的方面转化、提高。

⑷造就和锻炼一支科研骨干教师队伍,以推动全校整体育人水平的提高,净化育人环境。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时间和步骤:

1、中学生常见的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

2、中学生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的对策

3、中学生孤僻症的产生及对策

4、中学生常见的早恋心理分析与对策

5、中学生常见的盲目崇拜及追星心理分析与对策

6、中学生冲动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上述内容,大体上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调查不良行为中学生特征,对所获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第二阶段研究分析心理异常中学生心理的形成规律,并研究、实施矫正不良行为中学生心理的对策;第三阶段完成子课题的结题报告,写出论文,申请课题验收。

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学习研究中外教育理论,特别是中学生心理学理论,从理论的高度去认识课题的内涵

2.调查法:

包括群体调查和个体调查,群体调查主要搜寻具有共性的材料,个体调查主要研究个性问题。

对参研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把研究前后的测试结果对比;也可以在每阶段任务完成后对参研学生进行检测,观察其心理变化,对结果进行研究总结。

3.实验法:

在每个研究内容中,都确定1-2个实验班或实验小组,进行有目的的探索。

4、个案研究法:

参照检测评价的内容,或在活动课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然后,研究人员收集典型个案,对典型个案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分析其表现、形成问题的原因、探讨问题疏导的策略。

本研究课题组的成员要与班主任及各班的心理健康教师取得联系,多方收集资料。

要在学校课题组的负责下,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学生家庭、社会参与本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使课题的研究自始至终贯彻着边研究边教育边提高的指导思想。

组织理论学习。

本课题属于定向应用研究,侧重课题研究在学校管理实境中的存在价值和操作导向。

用不良行为中学生本人愿意接受的方式,通过对他们不良心理的形成规律的揭示,使其改变其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以最佳状态去建立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施教者随机处理或控制情感的能力提高。

本课题的研究不仅涉及到研究方法上的问题,而且涉及到多个学科理论上的问题,如:

教育学、学校心理学、少年心理学等理论和法律法规。

所以对课题组成员在理论学习上我们采取业余自学方法,本课题组成员绝大部分同志担任日常教育教学任务,我们要求每一个课题承担者都必须利用课余时间来钻研课题研究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

这样通过自学,所有课题组成员都基本掌握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所要用到的有关理论知识。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为在我们的研究中,研究的客体是活生生的人—一个个学生;研究的主体则是我们一个个从事学校教育的工作者,而且一切研究方法与技术都要通过研究的主体—教师来实施,研究者的水平、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不但决定了本课题研究的成败。

同时研究者的人格因素、情感倾向对提高德育工作的效度是举足轻重的的。

所以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不但加强了研究队伍的业务建设,而且更注重了对研究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2、实验时间:

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实验期为三年。

3、实验步骤:

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信息资料准备阶段(2011、11——2012、11)

⑴、课题组要求,明确课题实验任务、要求,确定子课题实验目标、重点,在此基础上初步制订课题实验计划。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好了心理辅导记录,并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通过与学生谈话、家访、观察、心理测评等方式我们为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通过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一方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一方面通过建立档案,我们了解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心理是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扰和烦恼,也有一小部分同学存在心理问题,如孤僻心理、严重的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厌学心理等,这就为我们今后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同时在建档过程中我们也掌握了一些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如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

⑵、实验教师确定研究与实验对象,即个案对象、团体对象,选择课题实验的切入点;实验教师搜集信息、统计数据。

我们每年利用课余时间,分年级对全校学生做了心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是参照郑日昌教授的《中学生心理辅导》一书中提供的“GAT调查表”。

这一测验可帮助诊断学生的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便于教师正确了解和指导学生。

该测验由八个内容量表和和一个测慌的效度量表构成,八个内容量表内容分别是A学习焦虑、B人际焦虑、C孤独倾向、D自责倾向、E过敏倾向、F身体症状、G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包括测慌题在内,一共有100个题目。

我们选择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习高焦虑在我校学生中所占比例最大,由此极容易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这一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其次由于人际关系困扰所产生的孤僻心理、自卑心理等不良情绪状况是仅次于学习高焦虑的,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处于各个分量表中,不正常水平的学生有了掌握,对下一节段有针对性的辅导提供了依据。

第二阶段:

实验阶段(2012、11——2013、11)

1、按照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根据各自的课题任务,按照实验计划心理开展辅导,进行记录分析。

主要进行个案积累和研究,分析个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并进行有效的疏导。

在这期间,我们把心理咨询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解决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两年来,我们共接待学生来访咨询235例,其中92例为面询,143例是通过心理信箱的信件咨询的。

咨询内容包括学业指导:

如由于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心理、由于屡遭失败而想放弃学业的、有的上课老走神却控制不住自己寻求良方的,这类咨询占咨询的38%,其他咨询内容包括由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带来的烦恼、交不到朋友的孤独苦恼、异性交往的困惑、师生之间的不理解、家庭的不幸,涉及方方面面。

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除了疑惑,减少了焦虑,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指导。

同时通过心理咨询,了解了一些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如通过对厌学学生的咨询辅导,总结出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有:

农村家长教养方式不当、学校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以及师生关系紧张、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个体智力等身心发展的制约等,并从心理咨询角度对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提供了有效指导和帮助。

2、家访是我们获得学生心理问题归因的重要渠道。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研究人员尤其是班主任特别重视通过家访获得重要信息,三年来我们共计家访千余次,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还进行多次家访。

如吴林老师班的吴某某,该生在校期间对周围事物一概采取漠然的态度,毫无情绪反映,对集体和他人漠不关心。

终日离群索居,谨小慎微,缺乏远见。

没有理想,凡事能拖则拖,得过且过。

学习成绩极差,存在严重的厌学心理。

对此,吴老师先后5次走访了她家,在家访中使我们找到了导致她厌学、孤僻的真正原因:

家庭经济状况窘迫,家庭残缺畸形,父亲因杀人被判无期徒刑,母再婚后又生了一个弟弟。

于是她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没人管的孩子,每天与奶奶相依为命,原本活泼的她一下子老成起来,终日眉头紧锁,一脸的心事,与同学距离远了,成绩也一落千丈。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对其制定了辅导策略:

学校中教师主动关心她,有意安排同学多接近他,最重要的从作父母的工作入手,让他感受到亲人的温暖。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父母不和或离异再婚、父母教养方式不当,造成孩子在发展过程中产生逆反、自卑、孤僻、厌学等不良倾向,是一个应引起社会、教育者、家长重视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了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因素,对提出有针对性的辅导策略起了重要作用。

针对本地区家长家庭教育水平低的现状,我们通过召开全校家长会、家访,为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家教水平,减少由家庭因素导致的学生心理问题。

3、班主任做学生的保健心理医生。

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大多学生信赖的人,所以通过班主任为学生做心理辅导,是解决学生成长问题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在了解了班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后,班主任一边学习心理辅导、谈话技巧,一边为问题学生做心理指导,虽然不象心理咨询那么正规,但他们运用心理咨询中的尊重、倾听、同感、真诚等咨询技巧确实为学生解决了许多心理困惑。

比如吴振华老师、唐金伶老师,经常主动找学生沟通,学生也很乐于向他们倾诉,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自觉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3、11——2014、11)

⑴、实验教师、实验班课题研究与实验成果校内验收。

(见工作成果表)

⑵、完成实验成果论文、实验报告撰写及个案事例总结和上报验收申请。

(3)、将实验成果在校内推广检验。

四、课题研究成果与反思

1、科研队伍得到锻炼

随着本课题研究不断向前推进,课题组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绝大多数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逐渐学会了做每个学生的过细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十分注意对有不良行为表现的中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并据此写出了多篇有深刻体会的论文。

对中学生不良行为心理的认识产生了质的变化:

中学生不良行为心理的成因是与不良教育因素的影响有关。

包括学校、家庭、社会诸方面的不良影响,既有智力启蒙方面的问题,也有日常习惯养成问题,也包括了家教及思想道德熏陶问题,当然也包含师德的影响,总结出了中学生不良行为心理形成的各种复杂的背景原因,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

2、个案研究形成特色

为了探讨具有不良行为中学生心理的各类行为表现,促进本课题研究有根有据,我们从个案入手,进行调查分析中学生不良行为心理的一些行为表现,并将这些行为表现进行归类,形成了本课题个案研究的特色。

个案研究我们在准备阶段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心理方面的有关知识,明确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懂得中学生心理异常的一些疾患症状和相关行为表现,掌握心理分析的方法。

同时根据个案分析,参照有关文献,对中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界定,课题组成员观察研究个案时,一至二名有有严重不良行为学生作为典型,确保了观察的广度和信度;编定了20个典型个案,通过对典型个案的分析,以保证本课题个案研究的科学性。

3、重视对学生加强健康心理知识的辅导,强化学生自我心理疏导功能的研究:

一是重视对学生心理知识的渗透和教育的研究;二是对实行定期教育会诊制度的研究;三是对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实施不同教育转变方法的研究。

在辅导过程中体现师爱亲情;排除心理障碍;娇治不良行为;表扬点滴进步;创造条件展示特长五个转化措施,为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使其生活在充满爱心的环境中,以感召他们失落的灵魂,促其转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4、“发现特长,利用特长,转不良行为”——成功的实践

人的才能是多种多样的,人的个性是千姿百态的,而社会的需要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遇到一些暂时的挫折、不良诱导,而产生心理障碍,这不等于他们不可能一无所长或一无是处。

要坚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材必有用”。

5、心理咨询成绩显著,课题成员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现状调查、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⑴改善了本校的心理社会环境,增进了学生的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全校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经过心理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只教书不育人的症结核心,正是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因此,我们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培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

⑵、带动了全体教师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提高了教师健全健康心理的警惕性。

我们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不仅仅指向校园不良行为中学生心理,也敏锐地指向校园心理环境的一大隐形破坏源—心理异常的教师。

使教师们对自身心理现状也予以重视,从而为高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准备条件。

⑶、挽救了一些具体的不良行为中学生。

尽管许多接受心理咨询者的心理都属轻度偏常,但如果不能及时加以纠正,则很有可能导致真正的定型化的不良行为。

所以我们的个体心理咨询,也许见效并不可能那么迅速、明显,但首先是防止了心理偏常状态的进一步的恶化,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由于实验人员水平有限,研究与实验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如: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待加强。

我们对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把握还不很准确,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教育缺乏预见性、系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对策。

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的研究不会止步。

本报告但愿能为教育决策者解决好教育的某些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