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师生进行有效交流的思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5325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师生进行有效交流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师生进行有效交流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师生进行有效交流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师生进行有效交流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师生进行有效交流的思考.docx

《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师生进行有效交流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师生进行有效交流的思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师生进行有效交流的思考.docx

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师生进行有效交流的思考

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师生进行有效交流的思考

  一、课题的提出

  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似乎是矛盾的两大问题:

一是老师的抱怨:

“这类问题我在课堂上己经讲了N遍了,可还是有的学生不懂;同样的题型稍加改变,就束手无策,真是气死人。

”二是学生的困惑:

“上课听得明白,也认真做了笔记,但自己做题时还是不会正确分析,找不到突破口,相关的知识点总是想不起来,唉!

”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源在哪里呢?

是老师的教学水平问题,还是学生的智力有问题?

其实不然。

我认为主要是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还没有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中解放出来,不愿意或者说没有耐心倾听学生把他们的问题、想法说出来,也就是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导致我们的教与学都还是应试教育的模式,无法创新。

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因此,老师不但要花功夫研究教学内容,更需要在教材处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训练、课后辅导等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去研究如何开展与学生进行交流。

  二、课题论证和课题研究的意义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基础上认识物质世界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教学生一些具体的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用化学的观点、理念、价值观等去思考、认识、理解物质世界的习惯和意识,是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中,课程是给定的教材,而且都是以学科知识为主,教学也是单向的,由教师传授给学生;教学方法是灌输式的;教学场所是封闭的,局限于教室、学校;教学手段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粉笔加黑板。

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应是多元化,课堂是开放的、互动交流的。

  教师与学生交流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专业水平、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将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成长走向个性化、成熟化、创新化、社会化。

  三、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内容

  1.化学思想的交流

  思想交流是促成学生学好化学的奠基石。

马克思说过: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化学思想的交流包括学生对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思想认识和化学学科内的化学思想方法。

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根本是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导航仪,化学思想方法则是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

有的学生由于一时的新鲜感而对化学产生兴趣;有的学生仅对化学实验现象好奇而产生兴趣;有的学生对这一章节知识内容有兴趣,而对另一章知识内容没有兴趣;有的学生由于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失去兴趣。

也就是说,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不稳定的,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积极性,进而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我们化学教师有责任经常性地、多种形式地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使学生高度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控力和持久性。

(1)在课堂上善于捕捉学生的言行、表情,关注他们是不是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

比如,学生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或者是否与同学交流、讨论问题;作业有没有按时完成,是否书写规范、整洁;考试答题的准确率有多高,失误有多少等。

(2)在课外关注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思想变化、参加班级活动情况、交友情况、家庭生活等。

(3)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或者经常以朋友的身份主动找学生交流学习问题,也可以是学习以外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例如,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大气污染物,而酸雨对农作物、森林、建筑物、工业设备、电信电缆等危害非常严重。

通过这样的事例,既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对二氧化硫知识的学习,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又能让他们自觉地应用化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4)在教学中经常性地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和方法。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也就是说,教师不能成为知识的代表和化身,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识记和试题的解题技巧,忽视分析思考的过程、思想方法的渗透,否则,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盲目的,所学的知识也是零散的、孤立的。

  2.化学知识的交流

  知识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桥梁、纽带。

中学阶段的化学知识主要包括事实性知识、理论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课本化学知识和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化学常识。

内容繁多且相对零散,往往导致学生学习的困难,这也正是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

当学生在疑难面前束手无策时,及时给予指点,拨开迷雾;当学生在思路上出现偏差时,拨正方向,把他们引到正确的思维轨道上来;当学生在知识系统方面出现缺漏时,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朝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帮助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知识之间的上下比对,左右逢源,前后贯通,立体交叉,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

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硫新课之前可先引入下列一则有关化学常识的报道:

据统计,世界各国每年排入大气中的SO2总计1.5亿吨以上,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SO2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过度燃烧以及硫酸、磷肥、纸浆生产等工业废气。

学习完SO2之后,再引导学生将硫和硫的化合物:

S、SO2、SO3、H2S、Na2S、H2SO4、H2SO3、Na2SO3、NaHSO3等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特性,并串连成知识网络。

  学生每天花大量时间坐在教室里来听你的课,你拿什么回报他们?

老师不仅是知识的全能者、指导者,更要以好学深思的精神来鼓舞学生,使他们最大程度地获得他们所想要的利益。

  3.化学问题的交流

  问题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信息渠道。

问题交流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交流的重要形式,是传递信息的有效渠道。

首先,老师必须要明确一堂课下来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要研究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然后要设计哪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讨论。

一次恰当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往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素”。

例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在化学性质上有相似之处,在教学中可设计以下问题:

(1)如何检验和鉴别SO2和CO2?

(2)如何除去CO2中的杂质SO2?

如何除去SO2中的杂质CO2?

(3)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将等物质的量SO2和Cl2的混合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吗?

具体做法是:

  

(1)化学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筛选,把握章节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具有启思、反思的价值,能带领学生站在知识的至高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让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2)化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易混淆、易出错的问题进行提问,要引导学生面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能够进行扩散、联想、深挖洞,不能让问题止于表面,更不能一知半解。

  (3)问题交流中切忌老八股式的几句空洞的“是不是”“对不对”,也就是说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以培养学生进攻性的学习状态。

问题太简单,甚至老师还没把问题说完,学生就已经知道答案了,这岂不是浪费时间?

这样的交流还有何意义?

  (4)化学教师要选准提问的突破口,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犹如沙里淘金、花中采蜜一样,要体现出问题的创新性。

  (5)提问的语言必须抑扬顿挫,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必须准确精练,让学生听清楚提问的内容和要求,切忌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6)老师要坦率承认自己的不足,决不掩饰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失察甚至无知,采取平等、诚实、开放的态度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成长。

创造自由、宽松的探究问题的环境,让问题交流源远流长。

  4.化学语言的交流

  语言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润滑剂。

化学语言是非常丰富而又细腻的,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作用,注重语言和表情的生动性、风趣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对化学语言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学生化学语言的完善和发展。

例如,在学习到SO2的用途时,我模仿了一则电视广告语:

雕牌洗洁精,洗得干净还不伤手呢!

你知道雕牌洗洁精可以用什么化学物质合成吗?

接着用近乎滑稽的口语介绍:

SO2虽然有毒,但它并非一无是处,SO2能杀死霉菌和某些细菌,可用作食品防腐剂,住所和用具的消毒剂。

这样的语句学生听到既新鲜又新奇,引人入胜,记忆犹新。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绪、言行、板书等都是学生示范、模仿的对象,一个好的化学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讲课时做到满腔热情,抑扬顿挫,富有激情,具有演说家的风范,能鼓动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化学。

  5.化学实践的交流

  实践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载体。

它包括课堂化学实验和课外化学实践活动。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认识的源泉,是训练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例如,二氧化硫是有毒的气体,是大气主要污染物,我们在学习二氧化硫的知识之后可安排以下化学实验和实践活动:

(1)可应用哪些化学反应来吸收工业废气中的SO2?

(2)组织化学活动小组测定雨水的pH值。

(3)设计一个简单实验,粗略测定SO2在周围环境中的含量。

  长期坚持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实验交流活动,通过用口头表达、书面报告、装置设计等形式明确展示实验的过程、现象、结论以及疑问,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欣赏他人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体验他人的情感变化。

并且在实验问题的提出、组织、设计、操作、解释、表达等一系列环节上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教师在交流活动中应该是合作者、参与者、服务者和资源提供者。

  6.化学课堂中的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师生交流的催化剂。

爱因斯坦说过: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当师生双方感情产生共鸣时,心灵的碰撞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才能创造积极、活跃、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才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

在这种良好心理气氛下,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深刻,想象力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而这一切完全取决于教师本人的心理状态、情感因素和课堂驾驭能力。

例如,在讲到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我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把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有何现象?

有好几个同学同时回答:

产生白色沉淀。

而且声音宏亮,我有意停顿了几秒钟,接着模仿主持人的口气说:

“真的吗?

确定吗?

”这种富有疑问又有挑战性的语气使得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如果老师听到学生错误的答案就不高兴,或者责怪学生,甚至讥笑学生,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学生怕老师、讨厌老师,以后谁还敢敞开心扉与你交流?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比知识交流、信息交流更直接,没有教师的快乐就不会有学生的快乐。

因此,教师要“蹲下来”用“心”跟学生交流、对话,这也是学生学习心理上的一种本能需要;要学会欣赏学生、尊重学生;要更换身份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感染学生;要创设情境激励学生。

  四、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形式

  个别交流、小组交流,课内交流、课外交流,书面交流、口头交流。

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交流的话题,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将理论知识设计成化学实验。

  五、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评价

  教师换位以学生的身份去交流、研究、合作,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能动性和可行性、有效性。

  有位学者是这样描述课堂活动的价值的:

“不在于教师讲授多少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我们教学的侧重点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是学生的发展潜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的挖掘,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和分享。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科学地、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培林.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另类思考.江西教育期刊社.教师博览,2008

(2).

  2.张联合.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有效教学的建构.网络资料.

  3.浅谈新课标下对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网络资料.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康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