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专题14 现代世界政治练专题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515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专题14 现代世界政治练专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二轮专题14 现代世界政治练专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二轮专题14 现代世界政治练专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二轮专题14 现代世界政治练专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二轮专题14 现代世界政治练专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专题14 现代世界政治练专题卷.docx

《届二轮专题14 现代世界政治练专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专题14 现代世界政治练专题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专题14 现代世界政治练专题卷.docx

届二轮专题14现代世界政治练专题卷

2018届二轮:

专题14现代世界政治(练)-专题卷

1.练高考

01.(2017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1)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

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

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D.全球化进程加快

【答案】A

【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德国的统一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文字史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

本题以两德的统一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的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的能力,学生可以运用排除法进行,因此在备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和学习和解题方法。

02.(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34)

图4

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漫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材料和情景新颖,以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学生对苏联经济建设的认识和理解。

本题有一定难度,但是学生可以巧用排除法,如苏俄与苏联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可排除A;题干中没有体现二战,而且二战属于选修内容,按理不可能是答案,可排除C;“水力发电站开始建设”可说明“实现工业化”的说法以偏概全,因为工业化实现毕竟还需要一个过程,可排除B,所以答案只能是D。

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加强对图片等材料分析能力的锻炼,要擅于运用排除法,切忌出现主观臆断的情况。

03.(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2)图10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

图中1处应填写

A.罗斯福新政B.“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D.欧洲煤钢联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罗斯福新政在1933年,“铁幕”演说在1946年,欧洲煤钢联营是1950年5月法国外长舒曼联合其他的西欧国家的煤钢企业,建立的一个超国家的行业联合体。

根据题目的“1949年美国报纸”以及图片中的美国拉着欧洲“自立”前进,最符合的马歇尔计划。

C正确。

【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名师点睛】基于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斗争和加强对西欧的控制的需要,美国在欧洲推行了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又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计划于1948年4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

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

04.(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0)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

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

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答案】A

【考点定位】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法国调整外交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冷战格局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两级格局确立后,各自阵营由于国家利益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都出现了分化,这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因此,备考中一定要注意教材的基础知识的记忆。

05.(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答案】A

【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国际局势。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以七国集团的发展演变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现代世界经济的认识和理解。

如果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本题不难回答。

B错误,今天的全球化怎么可能仅仅是贸易金融这么一个狭隘的领域呢?

C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非洲。

D错误,什么是区域经济集团?

区域经济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二十国集团分布于好几个大洲的部分国家,显然不是区域集团化。

06.(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

以上论断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答案】C

【解析】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指出当前俄国革命应该由资产及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度,“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说明革命斗争的方式,故C项正确。

A项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B项材料中无法体现出该信息;7月的讲话以及流血事件说明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十月革命•《四月提纲》

【名师点睛】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1)政权:

沙皇专制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

(2)革命任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3)革命策略:

和平夺权——武装夺权。

(4)国家性质: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2.练模拟

1.(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下图为20世纪苏俄(联)在某一时期发行的一份海报。

海报的内容为:

“粉碎波兰的进攻”。

对该海报反映的战争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A.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正义战争

B.伙同德国瓜分波兰的侵略战争

C.抵制德国法西斯入侵的自卫战争

D.解放波兰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答案】A

2.(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工人监督条例》,根据企业的规模实行不同的监督方式,或者全体工人直接监督,或者由工人代表对企业进行监督。

这表明

A.新政权采取了渐进的过渡措施

B.十月革命在经济领域具有保守性

C.新政权致力于保护资本主义发展

D.革命期间未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答案】A

3.(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下面为1964年6月使非洲国家尼日利亚瘫痪的总罢工事件中的一件事情的记载,该记载体现出

“你们有默西迪丝牌汽车开吗?

”一位工会领袖大声问道。

“没有!

”人群怒吼道。

“你们有大房子住吗?

”“没有!

”“谁去跳舞?

谁喝威士忌和杜松子酒?

谁悄悄地接受钱财,又造房子,又买汽车?

”一片沉默。

“那么,我们怎么办?

”这位领导人大声叫道。

“罢工!

”“大声点!

”“罢工!

”人群又怒吼道

A.国家干预经济方式的广泛传播

B.不结盟政策成世界共识

C.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全球的潮流

D.新兴国家社会意识发展

【答案】D

【解析】图片中信息显示工业发展背景下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体现,说明工人已经有争取民主权力的意识,D正确;A属于经济政策不符合材料主旨;B是1961年开始;C中市场经济措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4.(山东省泰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学者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划分为“意识形态主导”、“均势因素主导”、“共同利益主导”三个时期。

其中,第三个时期反映的国际背景是

A.美苏冷战政策

B.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C.中美建交

D.冷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答案】D

【解析】“意识形态主导”应当是指新中国成立到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前;“均势因素主导”应当是指中美关系改善到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共同利益主导”是指冷战后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中国作为重要的国际力量在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中,围绕着国家利益所进行的政策调整。

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项。

5.(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抨击戴高乐研制原子弹时说:

“与其说法国的原子弹是对付莫斯科的,毋宁说是对付华盛顿的。

”这表明

A.美法两国军事对峙严重B.美国资本主义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C.法国力图摆脱美国控制D.美国对法国的军事威胁大于苏联

【答案】C

6.(广东省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990年5月至9月,美、苏、英、法与东西德召开了四次“2+4”外长会议,讨论德国统一问题,会议主要围绕“统一后的德国与北约华约的关系、德波边界的确定、四个战胜国对德国的权利与责任的终止”等议题展开。

同年10月,两德统一。

这反映了

A.美苏对峙格局的终结

B.区域集团化进程加快

C.苏联在东欧战略收缩

D.大国影响力作用强劲

【答案】D

【解析】本题改编自2017年天津卷高考第11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材料中苏、美、英、法四国参与协定东德、西德的统一和主权问题,可知当时大国主导世界的影响仍然强劲,故的D项正确。

两极格局瓦解的时间和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B、C都与材料叙述相脱离,故不选。

3.练原创

1.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在苏美接触的同时,欧洲国家应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这样可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

这一主张

A.体现了欧洲外交独立自主的愿望B.是西欧各国共同的外交政策理念

C.反映了法国战后一贯的外交政策D.宣告了欧、美、日鼎力局面的形成

【答案】A

【解析】法国在二战后是美国为首资本主义阵营,法国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说明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正确;B中共同外交策略,说法绝对;C中一贯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提及日本的实力对比,D错误。

2.《华沙条约》序言称“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

”据此分析,华约成立的主要意图是

A.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B.防止军国主义的复辟

C.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D.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

【答案】A

3.1955年3月,丘吉尔说:

“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

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这说明丘吉尔认为

A.英国在冷战中难以生存

B.美苏已经达成战略平衡

C.第三世界冲击两极格局

D.核武器威胁的积极影响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