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960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docx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善养吾浩然之气.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docx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②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

③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寓言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辩说理的方法。

④背诵经典文段。

2、过程与方法

①小组合作探究。

因为是选修课,教法上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做到导而不牵。

②学生自主学习。

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能通解大意,找出自己的疑难不解处在课堂上交流,让其他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疑难。

③加强诵读。

对经典多加诵读,通其意,咏其韵,味其情,达其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

理解涵咏“浩然之气”的深层内涵。

〖学习难点〗

孟子关于人格塑造的“养气说”对历代仁人志士的影响和在当世的现实意义。

〖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语设计

(副标题:

孟子的养气说)

多媒体显示学习流程图。

(检查预习→通晓文意→具体研习→深入探究→吟咏背诵→课堂小结)

二、检查预习

1、记字音

馁也慊于心闵其苗揠苗苗槁矣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

2、识通假

不慊于心(惬)

而勿正(证)

无若宋人然(毋)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悯)

戒之曰(诫)

往之女家(汝)

曾益其所不能(增)

衡于虑(横)

法家拂士(弼)

3、思异义

今日病矣(疲累,倦困)

丈夫之冠也(男子)

无违夫子(丈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这个)

4、辨活用

以其外之也(名作动,把……看成心外之物)

丈夫之冠也(名作动,加冠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使动,使……乱,使……改变,使……屈服)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动,使……困苦,使……受累,使……挨饿,使……受穷,使……混乱,使……惊动,使……坚韧)

人恒过(名作动,犯过错)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动作名,内,外)

5、析句式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定语后置)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者矣(定语后置)

助之长者,揠苗也(判断句)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判断句)

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动句)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状语后置)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状语后置)

三、通晓文意

1、课前学生对照注释通读自译,标注出疑难点。

2、学生分组提出通译中遇到的疑难点,由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

3、重点语句翻译。

多媒体显示例句,指名学生翻译。

①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四、具体研习

(1)学生齐读课文。

(2)在这个语段中,孟子说他有一项擅长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这八个字中我们要深入研究两个问题:

何谓“浩然之气”?

如何“善养”此“浩然之气”?

带着问题再次齐读课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老师补充说明。

何谓“浩然之气”?

②如何“善养”此“浩然之气”?

(3)小结:

语段从正反两方面说出了养此“浩然之气”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它的养成必须结合道义,不带有功利之心,并且这种精神的养成不可以半途而废也不能急于求成,它是一种由心而生,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的过程。

大丈夫思想

①齐读课文。

②景春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两个人是大丈夫?

③孟子为什么认为他们不是大丈夫?

④孟子认为什么人才是大丈夫?

⑤思考:

第一选段是讲“浩然之气”,第二选段是讲“大丈夫”思想,字面上看似不相同,但编者为何把它们编在同一章节中?

两者是否有共同点?

有何共同点?

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大丈夫”思想就是“浩然之气”的具体表现形式,凸显的都是对仁义礼的坚守。

㈠《孟子·公孙丑上》

1、齐读本章最后一段,思考:

何谓“浩然之气”?

(用原文回答)

学生用原文回答后教师解析,多媒体补充朱熹《四书集注》的内容并加以解说。

“浩然,盛大流行之貌。

气,即所谓体之充者。

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

”(朱熹《四书集注》)

“至大,初无限量。

至刚,不可屈挠。

盖天地之正气,而人得以生者,其体段本如是也。

惟其自反而缩,则得其所养,而又无所作为以言之,则其本体不亏而充塞无间矣。

”(朱熹《四书集注》)

周振甫先生:

孟子“所说的养气就是培养一种正义感”。

什么是“浩然之气”呢?

孟子谈了两个特点:

第一,“至大至刚”,“塞于天地”。

即最伟大、最刚强,可以充满于天地之间。

这是从“浩然之气”的形态上说的。

第二,“配义与道”。

即要用义和道去配合它。

这是从“浩然之气”的性质上说的。

所谓“义”,即正义。

《孟子·离娄上》云:

“义,人之正路也。

”所谓道,既事物的规律和符合规律的方法。

孟子虽未直接解释什么是“道”,但从其谈到“道”的一些言论可以看出,道就是事物的规律和方法。

(新浪博客姚崇实《孟子“养气”说浅议》)

2、提升:

浩,从水,气,无形。

为什么以“浩然”来喻“气(人格或美德)”?

教师提示:

浩,从水,字典义:

水大,引申为大和多;然,……的样子;气,天地之正气,即孟子所云“义与道”。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

因为河流无私地涌流,给予灌溉和生活之便,似德;所到之处民众得以生存,似仁;水流奔腾而下,遵循着自己的路线,似义;水有深浅变化,似智;波涛奔涌而激荡高山峡谷,似勇;水也柔弱细微,润物无声,似察;水也能接纳污浊的东西,并且加以净化,似善化;还有水万折必东,似意,等等。

可见水的形象蕴涵着德、仁、义、智、勇以及坚定的意志等美好的品德,所以至圣孟子愿意以水比德。

3、“浩然之气”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

点拨:

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为“害”。

引申: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明·杨继盛)

这是明代文人杨继盛遭奸相严嵩杀害前留下的一副联,后被李大钊改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赠与朋友。

但我还是更喜欢前者,“辣”代表着勇敢和坚决,代表着一种凛然正气。

5、宋人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养气应注意什么?

明确:

养气不能急于求成,否则“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6、小结并板书:

浩然之气:

至大至刚,直养无害,配义与道,助长害之。

㈡《孟子·滕文公下》

1、指名朗读本章。

2、本章关键词是什么?

论题是什么?

明确:

大丈夫;何谓大丈夫。

3、讨论:

何谓大丈夫?

(用原文回答)

学生回答后点拨:

有浩然之气的人,坚持道义就像磐石一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本章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和张仪,他们称得上“大丈夫”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提示:

“女子从人,以顺为正道也。

盖言二子阿谀苟容,窃取权势,乃妾妇顺从之道耳,非丈夫之事也。

”(朱熹《四书集注》)

何叔京曰:

“战国之时,圣贤道否,天下不复见其德业之盛。

但见好巧之徒得志横行,气焰可畏,遂以为大丈夫。

不知由君子观之,是乃妾妇之道耳,何足道哉?

”(朱熹《四书集注》)

5、小结并板书:

妾妇之道: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公孙衍、张仪之流)

大丈夫之道:

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乃丈夫中之大者)

启发:

君子养大丈夫之气,非濡染妾妇之气。

㈢《孟子·告子下》

1、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学生听读思考。

2、思考:

孟子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

都来自社会底层,都经过艰苦磨练,成就一番大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讨论:

忧患则生,安乐则死,孟子在本章中大写特写成就大业的贤人经历的诸多磨难,有何用意?

明确:

强调欲成就大业必先经历磨难的洗礼。

多媒体显示并解说:

以上文观之,则知人之生全,出于忧患,而死亡由于安乐矣。

尹氏曰:

“言困穷拂郁,能坚人之志,而熟人之仁以,安乐失之者多矣。

”(朱熹《四书集注》)

4、孟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些正在为学的学子有何启发?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多媒体显示并解说: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谈治学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胸存大志→孜孜以求→功到事成)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当代作家路遥)

教师解说: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句出自北宋晏殊的《鹊踏枝》(又名《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原为念远怀人之作,王国维却将其化为人生之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意为:

一夜秋风,吹尽了树叶,独自登上高楼,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而此处是指:

一个人治学,首先要高瞻远瞩,立志高远。

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出自北宋风流词人柳三变的《凤栖梧》(又名《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原也是怀人之作,意指深情专注于意中人,为了她,骨瘦形销,衣带渐宽,绝不反悔。

而我们呢,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学’消得人憔悴”。

即要覃思苦虑,孜孜以求,犹如热恋中的情人热切地、不惜一切地追求着所思。

这种执着的追求精神,对于痴情者固然需要,对“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更是不可缺少。

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XX,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出自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百千人群中只寻找一那个,却总是踪影皆无。

正在没有什么希望之时。

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是她!

是她!

没有错,她还未归去,正在那里等待!

这里是指,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一朝顿悟,发前人未发之秘,辟前人未辟之境,犹如在灯如海、人如潮的灯节之夜,千追百寻终于找到了朝思暮想的心上人一样。

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汗水赢来的掌声,是有心血浇灌出来的鲜花。

概括起来,用通俗的话讲,这三种境界就是:

立下大志,不懈努力,终获成功。

而关键在于第二境界,这不纯粹是意志的磨练,还是一种人生的考验。

引用路瑶的一句话,“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5、小结并板书:

有浩然之气者如何面对磨难:

担大任成大业必先经历大磨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五、深入探究

2、人格修养之大(“至大至刚”)

①孟子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上》)

“从其大体为大人。

”(《孟子·告子上》)

解说:

这里所谓的“大人”,可以指统治者,更可以指具有伟大人格的人,因为道德上的成就与原始纯洁的赤子之心,有深刻的关系。

赤子之心,就是一颗率直、纯真、善良、热爱生命、好奇而富想象力、生命力旺盛的“心”,能够常常怀着“赤子之心”,才可以成为大人。

老子道德经: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老子认为,这种单纯的心,本身就是一种美德。

《圣经》也叫人们得向天真的儿童学习,惟有像儿童拥有纯洁的心灵,才有资格进入天堂!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②老子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老子《道德经》之四十五章)

译文: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一样;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清静克服扰动,寒冷克服暑热。

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评析:

老子主张人的修为要内敛清静,韬光养晦,不锋芒毕露,丰满充盈的如果能以细小视之,富裕却以不足居之,再加上若屈、若拙,自会受用无穷。

③苏轼之“大勇”

“古人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苏轼《留侯论》)

④林则徐(大和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当年左宗堂被派戊守新疆,途中路过林则徐(已经被免职)的家,林送左一副对联以示勉励: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后自己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下这幅对联以自励:

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

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解释:

“枨也欲,焉得刚?

”时说“人多嗜欲,则屈意徇物,不得果烈”。

“此章仅言多欲不得为刚,非谓无欲即是刚。

如道家庄老皆主无欲而尚柔道,亦非刚德。

”我想林则徐的意思和论语这条更近,是儒家的,是做人为官的一种操守,和释、道讲“无欲”不是一回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中国过去有句俗话,叫做“宰相肚里能行船”。

姑且不论那些宰相是不是都是有肚量的人,但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泛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中的“欲”意思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

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

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尺度。

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贪心;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

贪求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势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

⑤叶挺(大义)

囚歌(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背景:

这首诗写在囚禁叶挺同志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

3、诗穷而后工

①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

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译文:

听到世人常说:

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

难道真是这样吗?

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

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

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

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应该是困厄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点拨:

苦难的童年,作家的摇篮。

《周易》中说: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②司马迁《报任安书》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③苏轼“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苏东坡正式被贬谪共有三次,一次是1080年被贬黄州,一次是1094年被贬惠州,一次是1097年再贬儋州。

1100年,也就是在他去世前一年,苏东坡曾自嘲总结自己的一生“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仕途的多舛时期恰是他创作上的高峰时期。

苏轼儒道佛三家思想兼有,此诗为自嘲之作,足见其人生困顿时的旷达胸襟,贬黄州时有词《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贬惠州时有诗《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六、吟咏背诵

诵读并试背以下三段文字(多媒体显示):

①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七、课堂小结

孟子的“浩然之气”说,字里行间充满着一种精神力量和意志力,充满着蓬勃之气,令人激动,振奋不已。

多媒体显示并总结:

浩然之气:

1、至大至刚的昂扬之气;

2、以天下为己任、担当道义、无所畏惧的勇气;

3、君子挺立于天地之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

有了这三气,即可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

八、课外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