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核医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801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像核医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影像核医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影像核医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影像核医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影像核医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像核医学复习题.docx

《影像核医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核医学复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像核医学复习题.docx

影像核医学复习题

1.核素显像有哪些特点?

答:

功能性显像分子显像动态显像定量分析

2.什么是同质异能素?

放射性核素?

答:

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能级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质异能素。

能够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的变化,同时可释放出某种射线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的不稳定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3.试比较αβγ射线的本质,特点及特性?

答:

α衰变是放射性核素发射α粒子的衰变过程,并伴有能量的释放,α粒子具有射程短、能量高和电离能力强的特点。

β衰变分为β+衰变、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形式。

β-衰变:

放射性核内的中子数相对过多,发射β-粒子即电子,并转变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β+衰变:

放射性核内的质子数相对过多,发射β+粒子即正电子,并转变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电子俘获: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从核外电子壳层中俘获一个电子,使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和中微子,并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

γ衰变是某些放射性核素在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以后,仍处于不稳定的激发态,需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或低能状态,这个过程往往伴随γ光子的发射,成为γ衰变

4.如何理解核素衰变规律?

答:

放射性活度衰变过程并非随机无序进行,而是按指规律衰变。

在衰变过程中,初识母核数的减少遵循指数函数规律,即放射性衰变定律。

公式为N=N0e-λt

5.什么是放射性活度?

答:

放射性活度是描述放射性物质衰变强弱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6.什么是核素物理半衰期?

答:

放射性核素因衰变而减少至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物理半衰期

7.什么是照射量?

吸收剂量?

答:

照射量是直接度量X或γ射线对空气电离能力的量,是量度辐射场强度的一种物理量,用符号X表示

8.带电粒子作用物质会发生那些物理效应?

答:

电离激发散射轫致辐射湮没辐射吸收作用

9.光子作用于物质后产生那些效应?

答:

光电效应康普顿-吴有训效应电子对生成

10.γ闪烁探测仪的原理是什么?

基本结构有哪些?

答:

γ闪烁探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和放射性核素放射的γ光子相互作用后,发射出强度正比于所吸收γ射线能量的荧光光子,通过光电倍增管将荧光光子转化为电脉冲后,输送给电子测量装置,得到γ光子的发射数量即放射性计数

11.如何认识SPECT与CT的异同点?

答:

SPECT与CT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它们都是用CT技术构成图像,而且在重建图像方面都采用滤波反投影法。

从射线源看,X射线和γ射线均属于光子流,属电磁辐射。

而且在X线CT研制的初期也不是使用X射线,而是放射性核素。

SPECT与X线CT的主要区别在于射线入射的方式。

X线CT,射线从外部穿过人体,探头在射线源的对侧,探测到的是射线透射人体后的衰减值,构成图像的参数也只有一个衰减值。

射线源只有在构成图像时产生,检查完毕,射线也就终止了。

因而在成像时可加大光子量,得到的图像细致、清晰、空间分辨率好。

SPECT则是利用注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γ射线构成图像,属于发射型,构成的图像的变量不是衰减系数而是放射性活度。

放射性活度不仅随组织、脏器分布而变化,而且与衰减有关。

同样的放射性活度,在脏器表面计数高,在脏器深部计数低。

可见,衰减在SPECT中成了有害因素,使图像的质量变得复杂。

此外,SPECT在构成图像时只用了很少一部分剂量,大部分被人体代谢带走。

因而SPECT的图像比X线CT粗糙,空间分辨率差。

12.PET的探测原理是什么?

结构有哪些?

答:

原理:

湮灭辐射的两个γ(伽马)光子能量都为511keV,方向相反,PET探测系统利用电子准直探测两个伽马光子,用符合探测电路探测两个伽马光子是否同时到达,是则接受,否则不与接受,排除散射光子的进入。

结构:

数据采集系统(探头),数据处理系统,图像显示,检查床

13.如何理解PET/CT图象融合技术?

答:

图像融合是将PET和CT两种不同图像经过变换处理,使它们的空间位置坐标相匹配。

图像融合处理系统利用PET和CT各自成像的特点,对两种图像进行空间配准与结合,将PET和CT图像数据合成为单一图像。

在融合图像中,通常CT以灰阶,PET的放射性分布以伪彩色显示,以便更清楚地突出病灶。

14.如何做好SPECT质量控制?

答:

对于SPECT系统,要严格按照要求完成每日、每月和季度、年度的质量控制程序:

①均匀性的评价和校正②空间分辨率③平面源灵敏度④空间线性⑤最大计数率⑥多窗空间位置重合性⑦固有能量分辨率的测定⑧旋转中心漂移的测量和校正⑨显像系统的综合评价

15.如何做好PET质量控制?

答:

PET性能评价主要有空间分辨率、散射、灵敏度、计数特性、随机符合、均匀性、散射校正精度等。

测试需要使用标准模型进行,所得结果根据使用模型的不同会有所差异

16.什么是放射性药品?

什么是显像剂?

答:

放射性药品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者其标记化合物。

用于核医学成像的放射性药物又称显像剂。

17.放射性药品如何分类?

答:

按物理特性,按放射性核素来源,按放射性药品理化性质剂型和用药途径,按用途和使用方法不同。

18.放射性药品有哪些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

答:

射性药物象其他药物一样,保证它的安全有效是基本要求。

此外根据临床使用的目的,对放射性核素的选择、被标记物的理化、生物学行为、标记方法以及标记后的人体吸收、分布、的理化、生物学行为、标记方法以及标记后的人体吸收、分布、代谢和清除有着不同要求。

19.联系反应堆与99M0-99MTC发生器的工作机制说明放射序列衰变。

20.放射性核素有哪些来源?

答:

放射性核素主要通过核反应堆、核裂变产物、放射性核素发生器和回旋加速器生产获得。

21.如何对放射性药品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测?

答:

其QC在生产厂家已经完成,并通过药监部门严格的质量监督。

QC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检验两方面内容:

①物理化学检验,包括药品性状、放射性核纯度、放射性活度、PH测定、放射性化学纯度和化学纯度等检验;②生物学检验,包括细菌和细菌内毒素测定、安全实验和体内分布实验等。

22.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的核素有那些特点?

答:

此类药品的放射性核素大多为超短半衰期生理性同位素。

加速器能加速质子、氘核、氚核、α粒子等带电粒子,这些被加速后带有巨大能量的粒子轰击各种靶核,可引起不同核反应,生成多种放射性核素。

23.放射性核素的示踪作用是什么?

答:

因此,借助核医学成像设备,可在体外探测到脏器与邻近组织或脏器内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间的放射性浓度差,并以一定的模式成像,获得可反映脏器和病变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功能和代谢等状况的核医学影像。

24.核素显像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

发射性药品引入体内;能够参与机体的正常或异常代谢过程,可选择性地聚集在特定的脏器、组织或病变部位。

25.简述显像剂在特定组织、脏器或病变中聚集的机制。

答:

①细胞选择性摄取②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③特异性结合④微血管栓塞⑤生物区通过和容积分布

26.什么是动态显像,阳性显像?

答:

动态显像:

指连续采集显像剂在体内随血流运行、被脏器组织不断摄取和排泄的过程、放射性活度随时间变化等情况的显像;

阳性显像:

是以病变组织对特定显像剂摄取增高为异常指标的显像方法。

27.如何进行放射性核素图象分析?

答:

特征值贝叶斯定理受试者RC准备

28.与其它影象比较,核素显像的特点是什么?

答:

(1).图像传真多元化

(2).早期诊断价值(3).细胞和分子水平显像(4).无创性检查方法(5)定位定性定量和定期诊断。

29.正确指数是什么?

约登指数是什么?

什么是贝叶斯定理?

答:

正确指数是综合评价真实性的指标,表示实验方法确定病人和真正非病人的总体能力,指数越接近1,诊断效能越好,又称约登指数。

贝叶斯定理:

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大致可过去发生的频率近视估计出来。

30.分子核医学概念

答:

分子核医学是应用核医学的示踪技术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阐明病变组织受体密度与功能的变化、基因的异常表达、生化代谢变化及细胞信息传导等,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疾病的研究提供分子水平信息。

31.分子核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

分子识别是这一新兴领域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配体与受体结合、多肽类药物与相应靶细胞的结合、反义探针与癌基因的结合以及酶与底物的结合都是以分子识别为基础。

32.核素代谢显像在临床上有那些用途?

答:

(1)通过分子扫描找出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预测和预防;

(2)用分子显像学方法对高危患者密切监控,在疾病发生早期检测、鉴定靶分子;(3)通过发现疾病早期的分子标志物,应用分子治疗,使治疗具有个体特异性。

33.什么是报告基因?

什么是报告基因显像?

答:

报告基因是在基因治疗过程中用以检测治疗基因表达的基因片段与治疗基因一同引入体内,通过选择性应用报告基因的启动子可将报告基因带入特定的靶组织,从而间接监测治疗基因的表达。

报告基因显像:

指将核素标记的探针与报告基因偶和,进而进行SPECT或PET显像,从而显示报告基因表达情况的方法。

34.什么是受体显像?

答:

你用放射性标记的配体或配体类似物与靶组织高亲和性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显示受体空间分布、密度和亲和力大小,是集配体-受体高特异性和示踪技术高灵敏度于一身,无创伤的功能显像方法

35.为什么99MTC-MIBI显像可间接观察到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

答:

Pgp过度表达是肿瘤细胞发生多药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而99mTC-MIBI是Pgp的作用底物。

Pgp含量增加,MIBI被转出肿瘤细胞外更多,通过99mTC-MIBI在细胞外显像情况,可间接观察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

36.凋亡显像的原理是什么?

37.乏氧显像的原理是什么?

38.正电子核素显像原理是什么?

答:

PET是利用11C,13N,15O,18F等正电子核素标记或合成相应的显像剂,引入人体后定位于靶器官,这些核素在衰变过程中发射正电子,这种正电子在组织中运行很短距离后,即与周围物质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发生湮没辐射,发射出方向相反、能量相等(511keV)的两个γ光子

39.肿瘤正电子核素显像剂有哪些?

它们显像机制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它们可以作为肿瘤显像剂?

答:

①18F-FDG:

静脉注射18F-FDG后,在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帮助下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细胞内的18F-FDG在己糖激酶作用下磷酸化,生成6-PO4-18F-FDG,由于18F-FDG与葡萄糖的结构不同,6-PO4-18F-FDG不能进一步代谢,而且6-PO4-18F-FDG不能通过细胞膜而滞留在细胞内。

在葡萄糖代谢平衡状态下,6-PO4-18F-FDG滞留量大体上与组织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一致,因此,18F-FDG能反应体内葡萄糖利用状况。

②氨基酸:

主要基于2个方面的机制,一是肿瘤组织氨基酸转运体高表达,使氨基酸进入肿瘤细胞的速度加快;二是肿瘤细胞增值快,对氨基酸需求量增加。

③11C-乙酸盐:

肿瘤细胞对11C-乙酸盐的摄取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大多数研究表明,乙酸盐可以进入肿瘤组织的脂质池中进行低氧代谢和脂质合成。

④核苷酸类:

11C-胸腺嘧啶核苷可直接参与DNA合成,但是因其在体内代谢速度快,在掺入DNA之前已被代谢成其他物质二不能参与DNA合成,因此临床表现为该显像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低。

⑤胆碱:

11C-胆碱主要反应细胞磷脂代谢水平,是较常用的胆碱代谢显像剂。

胆碱通过特异性转运载体进入细胞,最终代谢为磷脂酰胆碱而整合到细胞膜上。

⑥乏氧显像剂:

18F-MISO是一种硝基咪唑化合物,与乏氧细胞具有电子亲和力,可选择性地与肿瘤乏氧细胞结合,是一种较好的乏氧显像剂。

⑦肿瘤受体显像剂: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配体与肿瘤组织中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原理。

⑧细胞凋亡显像剂:

采用正电子核素标记AnnexinV可用于细胞凋亡显像,可以无创、定量检测早期细胞凋亡。

⑨18F-NaF:

18F-NaF中的18F离子可与骨骼中羟基磷灰石基体中的羟基交换,沉积在骨骼中使全身骨骼显影。

⑩其他:

血流灌注显像剂等。

作为显像剂的原因是它们可以采用正电子核素或正电子核素标记的显像剂。

40.肿瘤正电子核素显像有哪些适应症?

答:

不改变标记物本身的生物学性质,使其具有类似的生理与生化特性;同时采用符合探测方法测量湮没辐射产生的电子对,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好,不受组织厚度影响;可以定位、定量,准确测定局部放射性药物的浓度,揭示活体组织的代谢功能、血流、受体分布及基因表达等功能状况。

41.如何分析氟18-DG做PET/CT显像图像?

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

18F_FDG是葡萄糖的类似物,引入机体后在体内的分布与葡萄糖在体内的摄取,利用过程分布基本一致。

在PET显像图上出现显像剂分布异常浓聚(高代谢灶)或稀疏损(低代谢灶)即为异常图像。

高代谢灶是指病灶的显像剂分布高于周围正常组织;低代谢灶是指病灶的显像剂分布低于周围正常组织;有时也可以出现病灶的放射性分布与周围正常组织等。

一些生理性因素应尽量避免,如检查前让患者做好准备,使病人处于符合PET/CT检查需要的状态;对于一些难以避免的影响因素,在图像分析时注意加以鉴别,必要时可采取药物干预。

42.肺部孤立性结节如何用核素显像方法鉴别其良、恶性?

答:

18F-FDGPET显像是鉴别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良、恶性的有效方法。

恶性病灶表现为结节状的局限性放射性浓聚影,即高代谢病灶,;CT于相应部位见结节影,并有相应的表现,如肿瘤分叶、边缘毛刺、血管集束征等。

绝大多数良性病灶不摄取18F-FDG或轻度摄取18F-FDG。

但也有小部分良性病变出现18F-FDG高摄取,表现为18F-FDG浓聚影。

43.如何评价核素PET/CT显像在肺癌T分期、N分期及M分期中的优势?

44.如何利用核素显像和CT、MRI检查鉴别脑星形细胞瘤?

答:

Ⅰ级星型细胞瘤CT平扫表现为界限清楚的低密度或者高密度区,Ⅱ级多表现为低、等混杂密度占位,Ⅰ级星型细胞瘤常无强化,Ⅱ级星型细胞瘤可表现为环状强化,环壁大多数较整齐,但也有部分病人无明显强化;Ⅲ、Ⅳ级星型细胞瘤多表现为混杂密度,境界不清,水肿较明显,多位于脑白质身处,靠近中线的肿瘤有时也可沿胓牴体向对策蔓延呈蝴蝶状生长,常有坏死、囊性变、出血,钙化极少见,Ⅲ、Ⅳ级星型细胞瘤增强时边缘强化明显,形态多不会则花冠状。

胶质瘤对18F-FDG的摄取高低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的葡萄糖代谢,特别是糖酵解的活跃程度。

高分级胶质瘤恶性度高,糖酵解活跃,表现为18F-FDG高摄取,一般病灶18F-FDG摄取高于白质,接近甚至高于灰质,浓聚影的形态与增强CT相近,病灶周围水肿区域为低代谢改变;低级别胶质瘤恶性程度低,肿瘤增值较缓慢糖代谢较低,表现为18F-FDG摄取较低或者不摄取,病灶内18F-FDG低于或者接近白质。

45.如何利用核素显像和CT、MRI检查鉴别脑转移瘤?

答:

CT平扫病灶密度不等,高、低、混杂密度均有,大病灶中间伴有坏死者,呈现不规则形状。

小肿瘤大水肿是脑转移瘤的特征,且出血、坏死部位不强化。

MRI检查病灶呈稍长T1、长T2信号改变,肿瘤周围水肿明显,形态多样。

注射Gd-DTPA后绝大多数病例均有强化,强化形态多样,可呈现结节状,点状均匀或不均匀有强化,亦可表现为不规则状环形强化,边缘与周围界限清晰。

18F-FDG显像时正常脑组织特别是脑皮质18F-FDG摄取较高,脑内转移瘤的图像表现也很复杂。

高摄取病灶多呈结节状或环状浓聚,周围常可见由于脑水肿所导致的代谢降低。

46.如何利用核素显像和CT、MRI检查诊断鼻咽癌原发灶和淋巴结侵犯?

答:

CT和MRI诊断的依据是鼻咽软部组织增厚或软组织肿块,鼻咽腔形态改变,左右不对称,咽隐窝变迁或消失等;部分较小的鼻咽癌可隐藏在粘膜下或鼻咽部软组织内而易出现假阴性。

18F-FDG高摄取,PET影像可表现为结节状、团块状或厚片状高代谢病灶;CT可表现鼻咽腔形态改变,病灶位于侧壁者,常可同时见同侧咽隐窝或咽鼓管内口腔狭窄、消失。

47.如何利用PET/CT正电子核素显像检查淋巴瘤及分期?

答:

CT和MRI主要是根据淋巴结的大小来判断淋巴结是否受到侵犯。

PET/CT是根据肿瘤组织对18F-FDG的摄取程度诊断恶性淋巴瘤。

绝大多数恶性淋巴瘤病灶对18F-FDG高摄取,与周围组织明显差异,肿瘤/肺肿瘤比值高,有利于淋巴病灶的检出。

48.如何利用核素显像区别高分化肝癌与低分化肝癌?

答:

一般分化程度低的肝细胞癌对18F-FDG高摄取,PET/CT显示为高代谢病灶;葡萄糖-6-磷酸酶在中低分化的肝细胞癌内表达较少或者不表达;对于18F-FDGPET显像阳性者,如果能拍出肝脓肿,基本上可以诊断为肝癌。

49.CT、MRI和PET/CT检查胰腺癌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

胰腺癌CT检查表现为胰腺局部增大、肿块形成。

CT平扫肿块与正常胰腺组织等密度,如果病灶较大内部有野花坏死时刻出现不规则的低密度区。

CT增强扫描时,病灶密度增加不明显,而正常组织的强化明显时肿瘤显示清楚,CT扫描可见胆管梗阻扩张或胰管扩张。

18F-FDGPET/CT显像是利用18F-FDG在细胞内聚集明显增多,病灶部位显示放射性浓缩影像。

经PET/CT显像,可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并且根据病灶对18F-FDG的浓聚程度鉴别良、恶性。

50.PET/CT正电子核素显像对于卵巢癌有哪些优势?

其化疗后行PET/CT检查有什么优势?

答:

大多数卵巢癌原发病灶18F-FDG高摄取,PET/CT显像表现为高代谢病灶,病灶显示清楚,同时可以评价病变对周围的侵犯情况。

18F-FDGPET/CT显像对于卵巢癌复发、转移、分期、在分期、疗效评价、指导治疗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对卵巢癌复发、转移病灶的检出阳性预测值高。

化疗后检查,具有简便、无创性预测二次探查,能满足临床实践要求可代替二次探查术。

51.如何理解PET/CT核素显像在放疗中的应用?

答:

PET/CT是一个开放系统,在提供解刨图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PET显像剂均能得到相应的肿瘤细胞的生物学信息,为放疗计划的合理制定更多的科学依据。

PET/CT在放疗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根据PET/CT提供的生物学信息,将肿瘤内部对放射不敏感区确定下来,并对该区域增加剂量放疗,以提高控制肿瘤的生物效应剂量;另一方面是在放疗过程中动态的进行PET/CT检测,根据放疗后肿瘤生物学特性改变修正放疗计划,以适应肿瘤放疗后生物学形态改变

52.为什么肿瘤细胞能够摄取67Ga

答:

67Ga作为显像剂的化学形式为枸橼酸镓。

67Ga属于元素周期表上第ШA族元素,其生物特性在许多方面与3价铁离子相似。

一般认为,静脉注射67Ga后,血浆中至少有4种铁蛋白即转铁蛋白、铁蛋白、乳铁蛋白和含铁细胞可与之结合,但主要与转铁蛋白结合形成67Ga–转铁蛋白复合物。

该复合物可与肿瘤细胞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相作用而进入细胞内,分布于细胞质的溶酶体中,其余部分以67Ga-转铁蛋白形式存在。

67Ga在肿瘤细胞内聚集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

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血运是否丰富;肿瘤细胞的通透性和肿瘤组织中的PH值;67Ga与人体铁代谢密切相关。

如血浆中铁含量高,供67Ga运输的转铁蛋白减少,使67Ga进入到肿瘤的量减少。

53.为什么99MTC-MIBI既可以作为心肌灌注显像剂,又可以作为肿瘤显像剂,还可以预测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

答:

99MTc-MIBI是脂溶性带有正电荷的化合物。

实验研究证实细胞内的99MTc-MIBI约90%浓聚于线粒体内。

肿瘤细胞摄取的机制可能是99MTc-MIBI经被动弥散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由线粒体膜内负电荷的吸引作用进入线粒体。

影响肿瘤细胞聚集99MTc-MIBI的因素有:

肿瘤组织类型、血流灌注、肿瘤细胞的增殖活力等。

细胞膜P糖蛋白(Pgp)能将离子型脂溶性物质泵出细胞外,Pgp过度表达是肿瘤细胞发生多药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发现99MTc-MIBI是Pgp的作用底物,Pgp含量增加,MIBI被转运出肿瘤细胞外的更多,因此,99MTc-MIBI显像可反映肿瘤组织内的Pgp水平,可预测MDR的发生及化疗效果。

54.核素骨显像与X线骨显像有那些差异?

答:

核医学骨显像灵敏度高,多用于骨关节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全身骨显像一次检查可以显示全身骨骼的病理改变,能反应各个局部骨骼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变化,能显示骨骼的形态学改变。

而X线骨显像则能精细、准确的显示骨组织的结构性变化。

55.骨显像剂吸附于骨组织中取决于那些因素?

答:

血流灌注量,代谢活跃程度,交感神经状态。

血流灌注量减少时,骨显像剂聚集随之减少,呈现显像剂稀疏区;骨组织代谢旺盛时,显像剂上呈现异常的显像剂浓集区;交感神经受损时,可使显像剂在骨内的聚集增多。

56.为什么MDP作为骨显像剂被最广应用?

答:

MDP静脉注射后,通过与骨的主要无机盐成分羟基磷灰石晶体发生化学吸附离子交换以及与骨组织中有机成分相结合进入骨显像。

因其放射性核素性能和生物学性能好而成为目前最常用的骨显像剂。

57.哪些情况下需做核素骨显像?

答:

当需要探测早期骨骼病变,监测骨骼疾病的发展过程,评价骨骼病灶的代谢活动性时要做核素骨显像。

58.正常骨静态显像的影像表现是什么特点?

答:

骨显像存在年龄差异,儿童和成人的影像有不同之处,前者骨影普遍曾浓,骨骺部位和成骨中心区可见明显的显像剂浓集。

多数老年人由于骨与软组织比值降低,显骺显示欠清晰。

由于骨显像剂经肾脏排泄,因而在全身骨显像上可见肾脏.膀胱影,有时还可见输尿管显影。

59.正常与异常三时相骨显像各有什么特点?

答:

正常影像:

(1)血流相:

静脉注射骨显像剂后8-12秒,可见骨局部的大血管显影,随后逐渐显示软组织的轮廓。

两侧动脉显影,放射性分布均匀.对称。

(2)血池相:

一般在注射骨显像剂后1-2分钟后即可获得,此时显像剂大部分仍分布在血管床和血窦内。

软组织轮廓更加清晰,双侧对称,显像剂分布均匀。

骨的显像剂稀疏,欠清晰,这一时期主要是反映局部软组织的血运情况。

(3)延迟相:

同骨静态显像。

异常图像:

(1)血流相:

1)动脉灌注增强,表现为患侧局部大血管位置.形态的改变.显像剂异常聚集,多见于原发性骨肿瘤和急性骨髓炎等。

2)动脉灌注减少,表现为病变部位显像剂稀疏.缺损,灌注时相的改变

血池相:

1)局部的软组织或其周围软组织显像剂异常增高,见于恶性骨肿瘤.急性骨髓炎.蜂窝织炎等。

2)骨局部的软组织显像剂稀疏缺损。

60.骨显像时,放射性异常浓聚见于那些疾病?

异常稀疏见于那些疾病?

答:

放射性药物浓聚于手术、创伤或CT示的非病理性骨折、骨岛、椎小关节、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等。

异常稀疏区骨质破坏溶骨性改变或局部团块状密度增高的成骨区,可伴有软组织肿块,诊断为恶性病变。

61.骨转移癌的CT、MRI和核素SPECT影像特征分别是什么?

答:

CT扫描可以更为精确地显示骨转移瘤的浸润性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对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CT检查有助于发现原发肿瘤灶,对于轻微的骨膜反应不如X线平片。

MRI对仅存在于骨髓腔内的早期转移灶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准确显示侵犯部位、范围及周围软组织情况,并可以多平面成像。

骨转移瘤的SPECT骨显像多表现显像剂浓集区,形态为团块状,条状,而且是多发、分布无规律,部位多见于中轴骨(胸骨、肋骨、椎体、骨盆股)。

62.代谢性骨病的影象表现是什么特征?

答:

1)全身骨骼显像剂摄取对称性增加;2)颅骨和下颌骨的显像剂浓集尤其明显;3)肋软骨连接处显像剂浓集串珠状;4)胸骨柄和胸骨体侧缘的显像剂摄取增多,呈领带样的胸骨影;5)散在的假性骨折表现,包括椎体压缩性骨折;6)肾影变淡或消失;7)延迟显像时骨显像剂存留率明显增高;8)有时可见肺、胃等软组织钙化影。

63.什么是超级骨显像?

答:

“超级骨显像”是显像剂异常浓聚的特殊表现。

显像剂在中轴骨和附肢骨近端呈均匀、对称性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