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709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7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九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九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九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九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docx

《九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docx

九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上》复习提纲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整个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包围在周围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

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3、纳米科学技术:

1nm=10-9m

二、质量:

1、定义: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实例:

宇航员把月球采集的矿石带回地球后,这块矿石的质量不变。

2、单位:

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kg,常用单位:

t、g、mg

例子:

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

3、测量——托盘天平

①结构:

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分度盘、指针

②使用步骤:

放置、调节、称量(左物右码,先大后小)。

③注意事项:

1.托盘天平要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

游码要归零。

2.称前调节平衡螺母(天平右端的螺母)调节零点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例如:

天平上的指针向左偏转,要使天平平衡,可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3.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左物右码)。

4.添加砝码从估计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减小,可以节省时间。

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克。

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相当于在右盘加砝码),直至指针再次对准中央刻度线。

5.在称量过程中,不可再碰平衡螺母。

6.物体的质量=砝码+游码

7.取用砝码必须用镊子,取下的砝码应放在砝码盒中,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点。

8.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9.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

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10.砝码若生锈,测量结果偏小;砝码若磨损,测量结果偏大。

三、密度:

1、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ρ=m/V

3、单位:

国际单位制:

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这两个单位比较:

g/cm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

1g/cm3=103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

它表示物理意义是:

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人体的密度大约和水一样大

4、密度的应用:

m=ρV,V=m/ρ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密度小的体积大)

①鉴别物质②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③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

有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油体积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不变。

而有瓶医用氧气瓶,用掉一半后密度减少,这是怎么回事?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测量(掌握实验----《物理实验探究指导》书)

①原理:

ρ=m/V②量筒(量杯)的使用:

视线平视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与温度:

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热胀冷缩

密度与物质鉴别: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六、密度的有关计算

1.有一个瓶子装满油时,总质量是1.2kg,装满水时总质量是1.44kg,水的质量是1.2kg,求油的密度.

1.解:

空瓶质量

油的质量

油的体积

油的密度

另解:

5.有一件标称纯金的工艺品,其质量100g,体积为6cm3,请你用两种方法判断它是否由纯金(不含有其他常见金属)制成的?

.解:

(下列三种方法中任选两种):

方法三:

从质量来判断

方法一:

从密度来判断

∴该工艺品不是用纯金制成的.

方法二:

从体积来判断设工艺品是用纯金制成的,则其体积为:

∴该工艺品不是用纯金制成的.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定义: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定义:

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

物理意义: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v=s/t,变形得:

s=vt,t=s/v

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

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

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运动:

定义: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

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单位:

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另外还有光年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手掌宽度10cm

门高大约2m,课桌高大约0.7m=70cm,教室内高大约3.5米;指甲宽度1cm

人伸开开双臂,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大约等于身高。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4、时间的测量-----①国际单位:

秒,符号s②测量工具:

秒表停表

古代利用日晷(gui)和沙漏测量时间。

5、误差

①定义: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产生原因:

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

例如:

两人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结果可能不相同。

③减少误差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④误差与错误区别:

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四、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可以不接触)。

1、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说明: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

物体由静止变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举例:

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

----受摩擦力的作用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举例:

用力压弹簧,弹簧变短了。

2、力的单位:

牛顿(N)

3、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示意图:

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举例:

用50N的力水平推箱子。

用150N的力与水平方向成300斜向上拉箱子。

5、力的性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即: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举例:

①防止惯性--小汽车驾驶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接篮球时手顺球来方向收回;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②利用惯性--跳远、跑步、撑杆跳前的助跑。

利用惯性是锤头套紧,拍打身上灰尘。

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⑵说明: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受力大小、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快慢等皆无关。

六、二力平衡:

1、定义:

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相互平衡也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二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判断二力平衡的方法:

1)只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

①二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2)根据物体运动的状态判断: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受到的一定是平衡力。

4、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平衡力: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5、应用:

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

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1、弹力

弹力的概念: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成产生的力。

我们所说的拉力、支持力、压力都属于弹力。

注意:

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弹性:

某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该物体具有的这一特性叫弹性。

塑性:

某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变形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该物体具有的这一特性叫塑性。

2、如何判断弹力的存在?

①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②同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大。

弹簧测力计结构:

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

使用前:

①测量范围②指针是否在“O”刻度③观察分度值;测量时:

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读数:

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二、重力

1、重力的概念: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通常叫重量。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其中g=9.8牛/千克。

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g=10牛/千克

①g表示的物理意义-----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②重力是1N需要质量大约是0.1kg=2两的物体

3、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应用:

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①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②同一物体,形状改变时重心也有可能改变、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

(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三、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分类: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4、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5、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

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

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四、杠杆

1、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分清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

3、杠杆的应用

①省力杠杆:

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②费力杠杆:

L1﹤L2F1>F2费力省距离如:

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筷子、镊子、火钳。

③等臂杠杆:

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

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五、其他简单机械

1、滑轮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给人们带来方便;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上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的几分之一.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作用点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绳子段数的判断:

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划一横线,只数连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3、轮轴和斜面

使用轮轴时,如果动力作用在轮上则能省力,如果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能省距离。

使用斜面时,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会越省力。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提纲

一、压强

1、压力:

①定义: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②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承面所受压力的大小。

GGF+GG–FF-GF

③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课本甲、乙说明: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

①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②物理意义: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③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

p:

帕斯卡(Pa);F:

牛顿(N)S:

米2(m2)。

④压强单位Pa的认识: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5×104Pa。

⑤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改变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积大小、同时改变前二者。

例子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

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

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⑵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⑷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⑴、公式适用的条件为:

液体

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

p--Pa;g--N/kg;h--m

⑶、从公式中看出:

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4、连通器:

⑴定义:

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

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

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空气有质量,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因此大气对浸在空气中的物体表面就产生了压强。

而且在大气层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在同一高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马德堡半球实验,皮碗对吸、纸托水杯、瓶吸鸡蛋

3、大气压值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⑴实验过程:

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⑵原理分析:

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⑶结论:

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⑷ 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

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cmHg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HcmHg(H+h)cmHg(H-h)cmHg(H-h)cmHg(H+h)cmHg(H-h)cmHg(H-h)cmHg

4、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

5、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拔2000米内可近似地认为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约减小1毫米贡柱,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越高,气压越低)

6、测量工具:

⑴定义: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⑵分类:

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7、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8、沸点与压强:

内容: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

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

内容:

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10、应用:

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⑤拔火罐⑥用滴管吸取液体⑦打气筒原理,⑧风箱原理。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

3、生活中流体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①向两张竖直向下的纸中间吹起,纸向中间靠拢。

②窗外有风吹过,窗帘飘向窗外。

③汽车开过后两侧的尘埃向中间靠拢。

④大乒乓球时发出的“旋转球”⑤大海中漩涡中心向下凹

五、浮力

1、浮力的大小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2、公式:

F浮=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F浮

 

G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V物>V排)

F浮GF浮=G

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

F浮=G则:

ρ液V排g=ρ物Vg

ρ物=(V排/V)·ρ液=2/3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G

不同:

悬浮ρ液=ρ物;V排=V物

漂浮ρ液<ρ物;V排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

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

ρ物=Gρ/(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六、浮力的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时,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

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水量。

工作原理:

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

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单位t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

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mg;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mg轮船和货物共重G=mg。

(2)、潜水艇:

改变自身重来实现上浮下沉。

工作原理:

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

工作原理:

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

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

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

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

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

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

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二力平衡求浮力;)④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例6:

如图所示,密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此时,木块的下表面距水面3cm,请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至少计算出与木块有关的8个物理量。

(g取10N/kg)解:

⑴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⑵木块的边长:

因为木块漂浮,所以

,则

⑶木块的底面积:

⑷木块的体积:

⑸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⑹木块受到的浮力

⑺木块的物重:

⑻木块的质量: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提纲

一、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

☆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

W=FS

4、功的单位:

焦耳,1J=1N·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5、应用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