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大联考试题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675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大联考试题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大联考试题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大联考试题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大联考试题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大联考试题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大联考试题三.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大联考试题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大联考试题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大联考试题三.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大联考试题三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试题(三)

24.学者许倬云指出,春秋时期因诸侯争霸形成的霸主制度,不仅减少了华夏诸国的文化差距,同时同化了楚国与吴越,扩大了华夏文化圈的范围。

战国时代虽然征伐不已,七强之间几乎不存在华夏蛮夷的区别。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统一的中华民族开始形成B.诸侯国普遍接受大一统理念 

C.华夏文明进一步发展巩固D.为秦统一全国提供了可能性

25.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的察举制,察举权虽下放到郡国等地方官员手中,但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政府掌握。

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

 A.扩大了地方官员的自主权B.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执政力 

C.体现了社会道德建设要求D.增强了儒家学说的影响力

26.张载说:

“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

”朱熹说: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学者不可只管守从前所见,须除了,方见新意。

”这体现出宋代理学()

 A.强调怀疑一切B.重视读书效果 C.追求理论创新D.突出个人努力

27.《陶庵梦忆》是万历年间文人张岱的文集,里面记载的仅作者喜欢的土特产就罗列了57种,北方人想吃南方的海鲜很快就能送到。

这反映出当时()

 A.国内开始形成统一的市场B.商品经济发展丰富了民众生活 

C.土特产品备受人们的喜爱D.南北生活习惯的差异日益消失

28.据史料记载,自19世纪50年代始,上海茶叶出口数量大多保持在5000万磅以上,较之1845年增长了10余倍。

19世纪60年代,中国茶叶出口有增无减,1867年中国供给了欧美国家茶叶消费总量的约90%。

这说明()

A.欧美开始掠夺中国的茶叶B.茶叶出口主导着中外贸易 

C.中国与世界的依存度增强D.欧美的侵略方式发生转变

29.1891年创立“广学会”、致力于向中国译介西方文化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说:

“本会刊书之始,未能显着效验。

洎乎近岁(甲午年),中国读书士子,多知会中书籍之善,平居偶语,恒盛称广学会不置,起征深闭固拒之心,日渐融化。

”这揭示出()

 A.学习西方已成为普遍思潮 B.民族危机开始成为学习西方的动力 

C.向西方学习发展到新时代 D.国人的民族意识在危机中不断增强

30.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第70届代表大会决定,将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承办权授予中国的武汉市。

武汉市获得该运动会主办权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A.中国洋务运动的重要中心之一 B.武昌起义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 C.武汉是国民大革命的中心地区 D.武汉会战彰显了反法西斯精神

31.对右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说明新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B.土地改革后的农民喜获丰收 

C.建国后农民的政治地位提高 

D.工业化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

32.有学者指出,自然法作为一种“元规则”,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欧高效制度的关键特征。

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产生的罗马保民官制度等等,就是保护无权者以对抗掌权者。

由此可知()

 A.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B.自然法是罗马法律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C.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 

D.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保障无权者对抗有权者

33.有学者指出,1870~1914年,世界贸易以年均3.9%速度增长,超过了世

界GDP年均2.5%的增长速度。

出口在西欧国家GDP中所占份额从1870年的13.6%上升到1913年的18.3%。

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A.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B.西欧国家主导世界贸易 

C.西欧经济以外向型为主D.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34.美国在提出马歇尔计划时,要求西欧国家只有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接受美国的援助,其目的在于使西欧成为美国商品和资本可以自由进入的“一个没有内部贸易关税壁垒”统一市场。

这表明,马歇尔计划旨在()

 A.推动西欧各国的联合B.扩大美国的海外市场 

C.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D.防止苏联向西欧渗透

35.1991年7月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私有化法》,根据这部法律,到1992年底,苏联有将近一半的工业企业将脱离国家控制。

由此可知,该法律()

 A.使苏联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B.促进苏联尝试推行了国家资本主义 

C.不利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D.表明苏联全盘接受了市场经济模式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最初的慈善组织是随佛教传入而伴生的。

唐武宗时期政府担心佛寺对社会的控制,因此废天下僧寺,政府拨付资金承担了佛寺兴办的慈善机构的运营管理。

宋代继承了政府对慈善事业的供给和管理职责,同时,地方政府发起、地方士绅参与的社仓、慈幼庄、慈幼局也开始出现,官办民助成为新的慈善机构特征。

清初期雍正诏令全国建立普济堂、育婴堂,“行文各省督抚,转饬有司,劝募好善之人,于通都大邑,人物稠集之处,照京师例推而行之”,更带来此后全国性的慈善繁荣。

材料二随着基督教等西方宗教进入中国,他们以救济作为进入中国的手段,在华兴办医院、学校、育婴堂、孤老院等,还参与赈灾救灾,1904年完全引入国际红十字运动理念的中国红十字会诞生,此后洛克菲勒基金会、童子军、救世军等西方慈善组织陆续进入中国。

尽管清末民初,中国也出现了慈善家创办的系列慈善机构,但总体看,在中西公益组织同台竞技的格局中,红十字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组织因其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治理模式、国际化的背景,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而中国传统的善会善堂及其后续慈善机构,因机制的僵化和资源的缺乏,逐渐走向衰落。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慈善得到恢复和振兴,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党和政府鼓励公益组织发展,不断放宽对公益慈善类组织的登记成立条件,而且从税收政策上予以激励,带来了又一次中国公益事业的繁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选国《明清以来中国慈善的繁荣、溃败及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中国慈善事业走向衰落的原因。

(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慈善事业迅速发展的影响。

(6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65年,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

1784年,瓦特又成功研制出万能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18世纪末期,英国棉纺织率先实现机械化生产。

1806年,英国基本完成了棉纺织业机械化、动力化,使用蒸汽发动机的织布工厂不断增加。

英国棉布产量和质量随之大为提高,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竞相追逐的对象。

1800年英国棉织品出口额占据出口总值的25%,1828年高达出口总值的一半,棉布成为人类史上的第一个全球化商品。

英国棉纺织逐渐成为工业的中坚,推动着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摘编自赵文斌《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是如何付之东流的》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事实,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12分)(要求:

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史实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选做部分】

三、(共2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03年,“大包干”20多年后,小岗村陷入发展困境。

全村人均收入仅20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村集体欠债3万元,村里连续多年没有选出“两委”班子,乱建房、乱倒垃圾普遍……

2004年,在以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沈浩为代表的党组织带头人带领下,小岗村开始了艰难的“二次创业”。

“沈浩书记来了后,做得最多的也是最难的事就是解放人们的思想。

”“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说,那时小岗人明知光靠种地刨不出金子,却不敢尝试其他产业。

“过去我们认为,土地是命根子,苦守着一亩三分地,老是致不了富。

”严金昌说,现在小岗人的观念转变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才是对路,他家的35亩地全都流转了出去,一家人专心经营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

人心思进的软环境加上“大包干”的名气,让小岗日益成为投资的沃土。

北京恩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小岗,实行“互联网+大包干”的农村电商经营模式,打开小岗农产品的销路;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投资10.6亿元建设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今年底第一块小岗产的面包将下线。

如今,小岗4000多村民中,自主创业的农场主、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等已达100多人,从事二三产业的超过2000人。

———2018年10月16日新华社《“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四十年变迁启示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岗村“第二次创业”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岗村“第二次创业”的特点和意义。

(9分)

 

46.(15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对一战的战败国而言,巴黎和会上他们完全没有享受到平等的待遇,“民族自决”等原则也完全不适用于战败国的人民。

如我们所看到的,捷克斯洛伐克以及罗马尼亚虽然自己是民族国家,甚至饱尝被异族欺压的滋味,但是等到他们有机会抢占别国领土时,也是毫不犹豫地成为欺压的那一方,巴黎和会完全成为战胜国们的盛宴。

这样一味惩罚战败国的条约,注定了凡尔赛体系带来的和平只会是暂时性的,二战的爆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中欧以及东欧的碎片化,苏联与德国不再直接接壤。

苏联红军想要到达德国必须通过波兰的领土,而波兰是坚决反对这一点的。

这样就使得苏联无法在德国进攻法国时为其提供及时的军事支持,也是后来法苏军事同盟破产的原因之一。

同时,碎片化的中欧和南欧不再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和德国的国力抗衡,这也为之后的纳粹德国的快速扩张埋下了伏笔。

———《一战结束羞辱性惩罚条约如何为二战爆发埋下了伏笔》

 (1)根据材料,概括巴黎和会的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体系无法避免二战的原因。

(7分)

47.(15分)【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

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

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西域道路奠定基础。

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时年21岁)各率骑兵5万,深入漠北,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痛歼匈奴主力。

此战改变了汉朝长期在对匈奴战争中的守势状态,一举打败匈奴,从而长久地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的边境安全。

———摘编自《XX百科》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霍去病的贡献。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霍去病对匈奴作战胜利的原因。

(7分)

 

文科综合•历史

24.C(解析:

材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兼并战争,使华夏文化圈进一步扩大,华夏蛮夷之别几乎消失,显示出华夏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巩固,故C项正确。

统一的中华民族开始形成于秦的统一,A项错误;材料表明,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兼并战争发展巩固了华夏文明,但不能说明诸侯国普遍接受大一统理念,B项错误;秦是否能够完成

统一的可能性是指其自身的条件,材料没有涉及,D项错误。

25.B(解析:

在察举制下,郡国有推举的人才,最终任用权掌握在中央手中,这就使得各地人才被收归中央统一使用,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执政力,故B项正确。

地方官员向中央举荐人才,中央最终掌握任免权,没有扩大地方官员的自主权,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察举制的选材标准及其与儒学的关系,无法说明是否体现了社会道德建设要求、是否扩大了

儒学的社会影响力,C、D两项错误。

26.C(解析:

张载和朱熹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他们都主张对义理除疑,强调赋予义理以新意,体现出宋代理学追求理论创新的特征,故C项正确。

朱熹强调“有疑者,却要无疑”,说明不是强调怀疑一切,A项错误;材料能够体现重视读书效果、突出个人努力,但均不全面,B、D两项错误。

27.B(解析:

材料表明,明朝万历年间,土特产品品种丰富,国内商业贸易便捷,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故B项正确。

“北方人想吃南方的海鲜很快就能送到”能够体现出国内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市场,但不能判断是否是开始形成,A项错误;“作者喜欢的土特产就罗列了57种”,只能说明作者自身的喜好,不能说明土特产品备受人们喜爱,C项错误;“北方人想吃南方的海鲜很快就能送到”体现的是商业贸易的发达,不能说明南北生活习惯的差异消失,D项错误。

28.C(解析:

材料显示,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茶叶出口量持续增长,说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的联系加强,也就是与世界的依存程度增强,故C项正确。

中国早在鸦片战争前就已经进行茶叶出口,所以既不能说明“开始”,也不能说欧美进口中国茶叶就是掠夺行为,A项错误;材料没有茶叶贸易与其他商品贸易的比较,不能说明

“主导”性,B项错误;欧美侵略方式发生转变于甲午战争后,此时没有转变,仍是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D项错误。

29.C(解析:

材料表明,甲午战争后,西方学说在中国得到迅速传播,揭示出甲午年间向西方学习融入了新的内容,故C项正确。

材料体现向西方学习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不能说明向西方学习已经成为社会普遍思潮,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的民族危机,就已经成为学习西方的动力,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意识是否增强的信息,D项错误。

30.D(解析:

武汉市获得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承办权,是基于其在世界军事领域中的重大国际影响力,武汉会战符合该条件,故D项正确。

其它三项都不能体现武汉市在国际军事领域的影响力,A、B、C三项错误。

31.A(解析:

“1956年农业社农民在分粮”,表明此时农村已经建立了土地公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村正走向公有制经济体制,说明新中国正在向社会主义制度转变,故A项正确。

土地改革后农民对土地有所有权,收获的粮食除了交给国家的剩余部分归自己,不用与他人分享,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民政治地位是否提高、农业生产与工业化之间

关系的信息,C、D两项错误。

32.C(解析:

材料表明,自然法蕴含“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方国家高效制度的关键,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的所有权制度及其衍生的保民官制度,体现出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故C项正确。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错误;自然法是罗马法的指导思想,不是具体

的法律制度,B项错误;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D项错误。

33.A(解析:

材料表明,1870~1914年,世界贸易持续增长超过GDP增幅,西欧国家对外贸易收入大幅度提高,反映出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故A项正确。

材料体现出西欧国家出口的增加,但不能说明西欧国家是否主导世界贸易,也不能说明西欧国家是否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B、C两项错误;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于新航路的开辟,D项错误。

34.B(解析:

材料表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为美国商品和资本进入西欧扫除障碍,以扩大美国的海外市场,故B项正确。

推动西欧的联合是客观后果,不是美国的目的,A项错误;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是美国主导的关贸总协定的宗旨,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对苏政策的信息,D项错误。

35.C(解析:

材料表明,该法律使苏联将有一半的国有工业企业转化成私人企业,这必然会削弱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经济基础,从而不利于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故C项正确。

赫鲁晓夫改革就开始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A项错误;列宁时期就尝试过推行国家资本主义,B项错误;材料体现苏联接受了市场经济模式,但不能说明是“全盘接受”,因为还有一半的工业企业属于国家所有,D项错误。

41.(1)原因:

①佛教的推动;②政府的参与和大力支持;③地方士绅的参与;④儒家民本、宗法观念的

特点:

①以政府为主导,民间力量积极参与;②不断发展创新;③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

(6分)

(2)原因:

①国家贫弱;②管理理念落后于西方;③私人力量难以为继;④长期战乱的影响;⑤西方慈善组织的冲击。

(7分)

(3)影响:

①为弱势群体提供了生活保障;②提高了政府的凝聚力;③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④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2分,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42.示例: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历史事实:

棉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全球化商品。

(2分)

历史现象:

这一历史事实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2分)

概述和评价:

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棉纺织领域,并引发了生产、动力、交通运输等部门的连锁反应,使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形成国际贸易的垄断地位。

工业革命带来生产技术的飞跃性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成了西方主导世界发展的格局。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观念的进步和贫富分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8分)

45.(1)原因:

①小岗村发展滞后,管理混乱;②省委选派干部的支持;③固守土地和农业生产思想的打破;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

(6分,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2)特点:

实现土地流转;发展非农产业。

(4分)

意义:

①吸引了外来投资;②实现了多种经营;③拓展了就业渠道;④推动了农业现代化;⑤改善当地农民生活水平;⑥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脱贫的成功经验。

(5分,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46.(1)性质:

战胜国制裁战败国的分赃会议。

(2分)

说明:

①巴黎和会完全排除战败国参加会议;②将《巴黎和约》强加在战败国身上;③“民族自决”原则完全不适用战败国;④通过委任统治的方式分割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

(6分,答出其中三点、言之影响。

(6分,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2)原因:

①巴黎和会确定的凡尔赛体系严厉制裁德国,激起了德国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2分)②中欧和东欧的碎片化割断了苏联与德国接壤,使苏法军事同盟破产;(2分)③碎片化的中欧和南欧无力阻挡德国崛起;(1分)④希特勒的纳粹党利用民族复仇主义情绪迅速崛起。

(2分)

47.(1)贡献:

①控制河西地区、为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奠定基础;②深入漠北消灭匈奴主力,保障了北方边境安全;维护了西汉王朝的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8分)

(2)原因:

①西汉王朝的强盛;②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充分准备;③汉武帝的支持和卫青的配合;④霍去病骁勇善战;⑤匈奴的掳掠不得人心。

(7分,答出其中四点、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