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467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

1.一定温度下,在氢氧化钡的悬浊液中,存在氢氧化钡固体与其电离的离子间的溶解平衡关系:

Ba(OH)2(固体)

Ba2++2OH-向此种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粉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钡离子数目减小

B.溶液中钡离子浓度减小

C.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

D.pH值减小

【答案】A

【解析】

【错解分析】本题的另一错解是:

当平衡发生移动时,一定会引起相应物质的数量变化。

若是讨论某个具体物质的数量,它应该绝对变化,如溶质微粒个数,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等。

但若讨论两个量的比值,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不变,如溶解度,浓度等。

本题讨论溶解平衡(分散系是悬浊液),其溶液为饱和溶液。

温度不变时,各种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选项B、C、D皆与浓度有关,因此不变。

而选项A中的钡离子的个数,随着水的量的减少,溶液质量、溶质质量都相应减少,其个数必然减少。

【正解】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的两个方面,在氢氧化钡溶解平衡中,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粉末,由于溶液中固体不存在浓度问题,思维定势所得的结论:

对平衡没有影响。

可是选项中所描述的物质,其量都发生变化,与结论相矛盾。

从该体系的另一方面分析,是否水的量发生变化?

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钡粉末在水中转化结晶水合物,消耗了一定量的水,平衡发生移动。

溶解的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钡的固体,引起溶解物质相应的量发生变化。

2.制备氯乙烷的方法合理的是()

A.乙烯与氯化氢加成B.等量的乙烷与氯气取代

C.乙烯与氯气加成D.乙烯加氢后再氯代

【答案】A

【解析】制备氯乙烯时,主要是利用乙烯与氯化氢的加成即可得到氯乙烯。

如果采用已烷与氯气取代,则得到的产物不仅有一氯代物,还有二氯代物、三氯代物。

所以乙烷和氯气取代,得不到纯净的氯乙烷;如果乙烯和氯气加成,则得到的是1,2—二氯乙烷;乙烯加氢后得到乙烷,在氯代,得到的产物等同于和B项一致。

故只有选A。

3.奥运吉祥物福娃外材为纯羊毛线,内充物为无毒的聚酯纤维

)它是由单体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分子间脱水聚合而成。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聚酯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灼烧闻气味可以区别聚酯纤维与羊毛

C.聚酯纤维属于多糖

D.聚酯纤维属于混合物

【答案】C

【解析】考查高分子化合物相关内容

A.正确

B.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可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式即可区分区分纤维与羊毛,正确

C.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不正确

D.高分子化合物为混合物,正确

答案为C

4.三聚氰胺,分子式C3H6N6。

有毒的三鹿牌奶粉就是因为其牛奶和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

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三聚氰胺由多种分子组成,所以其属于混合物。

B.三聚氰胺的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

14

C.每摩尔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原子个数为15NA

D.三聚氰胺的摩尔质量为126

【答案】C

【解析】三聚氰胺是纯净物,选项A不正确;根据三聚氰胺的分子式可知,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14,选项B不正确;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所以选项D不正确,因此正确的答案选C。

5.将足量CO2气体通入水玻璃(Na2SiO3溶液)中,然后加热蒸干,再在高温下充分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  )

A.Na2SiO3B.Na2CO3、Na2SiO3

C.Na2CO3、SiO2D.SiO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将足量CO2气体通入水玻璃中,发生反应:

2CO2+Na2SiO3+2H2O==H2SiO3↓+2NaHCO3;加热蒸干高温灼烧时发生反应:

H2SiO3

H2O+SiO2;2NaHCO3

Na2CO3+CO2↑+H2O;SiO2+Na2CO3

Na2SiO3+CO2↑,各反应物存在如下关系,H2SiO3~2NaHCO3,H2SiO3~SiO2,2NaHCO3~Na2CO3~SiO2,由上述关系可知,最后所得固体物质是Na2SiO3,故选A项。

考点: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硫酸钠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钠是非电解质

B.在NaOH溶液中除了Na+、OH-外,不存在其它粒子

C.NaOH溶液能导电,所以NaOH溶液是电解质

D.CO2、SO2、SO3、NH3等均属于非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电解质导电条件是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没有提供条件,故错误;B、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故错误;C、电解质属于化合物,因此氢氧化钠溶液不导电,故错误;D、虽然它们的水溶液导电,但是导电的离子,不是它们本身电离产生的,因此它们不属于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故正确。

考点:

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等知识。

7.分子式为C5H11Br的一溴代烷水解后的产物在红热铜丝催化下,最多可能被空气氧化生成的醛的种数是()

A.2种B.3种C.4种D.5种

【答案】C

【解析】答案C,生成的醛如下图:

8.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

取Na、NaOH和Cu(OH)2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A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时,理论上需Na、NaOH和Cu(OH)2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

2:

1B、4:

2:

1C、2:

1:

2D、1:

1:

1

【答案】B

【解析】

正确答案:

B

Na能与羟基和羧基反应,NaOH和Cu(OH)2与羧基反应,1molA反应的Na、NaOH和Cu(OH)2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0.5=4:

2:

1。

9.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结构相似,又已知NH4H与水反应有H2生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H4H是共价化合物B.NH4H溶于水后,所形成的溶液显酸性

C.NH4H溶于水时,NH4H是氧化剂D.NH4H固体投入少量水中,有两种气体生成

【答案】D

【解析】

考点:

铵盐;盐类水解的应用。

专题:

盐类的水解专题;氮族元素。

分析:

A、根据氯化铵的化合物类型来判断;

B、NH4H 与水反应有H2生成;

C、根据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

D、根据题意:

NH4H 与水反应有H2生成来回答.

解答:

A、氯化铵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B、NH4H与水反应有H2和氨气生成,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C、NH4H溶于水时,氢化铵中氢元素化合价变化,从-1升到0价,还有的从+1降到0价,氢化铵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错误;D、NH4H与水反应有H2生成,同时还会生成氨气,故D正确。

本题选D。

点评:

本题是要信息迁移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或等于4

B.只有非金属能形成含氧酸或含氧酸盐

C.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非金属的最高价含氧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部分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如H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错误;B、部分金属也能形成含氧酸或含氧酸盐,如KMnO4,错误;C、非金属元素也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如铵盐由非金属形成,为离子化合物,正确;D、非金属的最高价含氧酸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H2CO3、H2SiO3没有强氧化性,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元素物质的分类、氧化性的判断。

11.已知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

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其质子数是a+2,质量数a+2+b,故D正确。

考点:

12.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形管)构成一个原电池。

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

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断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形管)构成一个原电池。

则由于金属活动性:

Cu>Ag,负极一边电极材料是Cu,电解质溶液为Cu(NO3)2溶液;正极材料是Ag片,电解质溶液为AgNO3溶液,盐桥形成闭合回路。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银电极流向负极铜电极,错误。

②正极为溶液的Ag+得到电子被还原变为Ag,电极反应式为:

Ag++e-=Ag,正确。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因为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所以原电池不断继续工作,错误。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因为金属活动性Cu>Ag,所以Cu可以把Ag置换出来,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正确。

考点:

考查有盐桥的原电池反应原理的知识。

13.将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1的稀H2SO4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之质量分数为2a%,此时物质的量浓度为c2mol·L﹣1,则c1和c2的数值关系是()

A.c2=c1B.c2<2c1C.c2>2c1D.c2=2c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

可知

,硫酸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即ρ1<ρ2,所以c2>2c1,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质量分数关系的有关判断

【名师点晴】两种同溶质溶液等质量混合、等体积混合时质量分数的判定可以遵循以下规律:

①等质量混合:

两种同溶质溶液(或某溶液与水)等质量混合时,w混=

②等体积混合:

两种同溶质溶液(或某溶液与水)等体积混合时,a、若相混合的两种液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则

,如氨、乙醇等少数溶质形成的溶液;b、若相混合的两种液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则

如H2SO4、HNO3、NaOH、NaCl等大多数溶质形成的溶液。

14.同温同压下,10ml气态烃在50mlO2中充分燃烧,得到体积为35ml的混合气体和液态水,则该烃的分子式为

①CH4②C2H6③C3H8④C3H6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CxHy+(x+y/4)O2=xCO2+y/2H2O

1x+y/4x

10(x+y/4)×1010x50-(x+y/4)×10+10x=35y=6,所以选B。

考点:

有机物的燃烧反应的计算。

1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某几种:

Cl-、SO42-、CO32-、NH4+、Na+、K+。

为确认溶液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向200ml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4.30g,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2.33g沉淀不溶。

(2)向

(1)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1.12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假定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由此可以得出关于原溶液组成的正确结论是()

A.c(CO32-)=0.01mol•L﹣1,c(NH4+)<c(SO42-)

B.如果上述6种离子都存在,则c(Cl﹣)>c(SO42-)

C.一定存在SO42﹣、CO32﹣、NH4+,可能存在Cl﹣、Na+、K+

D.一定存在SO42﹣、CO32﹣、NH4+、Cl﹣,一定不存在Na+、K+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1)取少量该溶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后,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体生成,说明白色沉淀为BaCO3和BaSO4,质量一共是4.3g,则溶液中含有CO32-、SO42-,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2.33g沉淀不溶,则硫酸钡的质量是2.33g,所以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2.33g÷233g/mol=0.01mol;碳酸钡的质量是:

4.3g-2.33g=1.97g,碳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1.97g÷197g/mol=0.01mol;

(2)向

(1)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氨气,物质的量是11.2L÷22.4L/mol=0.05mol,说明溶液中有NH4+的物质的量是0.05mol,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CO32-)=0.01mol÷0.2L=0.05mol/L,硫酸根为0.01mol,铵根为0.05mol,故c(NH4+)>c(SO42-),A错误;B、依据溶液电中性原则,假设都存在,根据电荷守恒可知0.05+n(Na+)+n(K+)=2×0.01+2×0.01+n(Cl-),据此得出n(Cl-)=n(Na+)+n(K+)+0.01>0.01=n(SO42-),则c(Cl-)>c(SO42-),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一定存在的离子有:

SO42﹣、CO32﹣、NH4+,根据电荷守恒可知一定还存在氯离子,可能存在的离子有:

K+、Na+,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名师点晴】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该题的难点是氯离子的判断,解答时注意掌握好以下三条原则:

(1)互斥性原则。

判断出一定有某种离子存在时,将不能与之共存的离子排除掉,从而判断出一定没有的离子。

(2)电中性原则。

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一定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不可能只有阳离子或阴离子。

(3)进出性原则。

离子检验时,加入试剂会引入新的离子,某些离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消失(如溶液中的AlO

在酸过量时转化为Al3+),则原溶液中是否存在该种离子无法判断。

16.(4分)、等温、等压、等质量的气体:

H2、D2、T2,则

①密度之比为②质子数之比为

③中子数之比为④体积之比为

【答案】①1:

2:

3②6:

3:

2③0:

3:

4④6:

3:

2

【解析】

17.(16分)Ⅰ.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s)+O2(g)

CO2(g)ΔH1=-393.5kJ/mol

CH3COOH(l)+2O2(g)

2CO2(g)+2H2O(l)ΔH2=-870.3kJ/mol

2H2(g)+O2(g)

2H2O(l)ΔH3=-571.6kJ/mol

请计算2C(s)+2H2(g)+O2(g)

CH3COOH(l)ΔH4=。

Ⅱ.在某温度下,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或CCl4溶剂中均可以发生反应:

(t-BuNO)2

2(t-BuNO)

该温度下该反应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常数为1.4mol/L。

(1)向1L正庚烷中加入0.50mol(t-BuNO)2,10min时反应达平衡,此时(t-BuNO)2的平衡转化率为60%(假设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始终为1L)。

反应在前10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t-BuNO)=。

计算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有关反应:

(t-BuNO)2

2(t-BuNO)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压强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B.温度升高,该平衡一定向右移动

C.溶剂不同,平衡常数K值不同

(3)通过比色分析得到40℃时(t-BuNO)2和(t-BuN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几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同一图中绘出(t-BuNO)2和(t-BuN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时间(min)

0

1

3

5

7

9

11

c(t-BuNO)2mol/L

0.05

0.03

0.01

0.005

0.003

0.002

0.002

c(t-BuNO)mol/L

0

0.04

0.08

0.09

0.094

0.096

0.096

Ⅲ.甲醇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

则通入甲醇的电极反应式为。

若通空气的电极上有32gO2参加反应,则反应过程中转移了______mole-。

【答案】(16分)

Ⅰ.-488.3kJ/mol

Ⅱ.

(1)ν(t-BuNO)=0.06mol•L-1•min-1

解:

(t-BuNO)2

2(t-BuNO)

开始浓度(mol•L-1)0.500

转化浓度(mol•L-1)0.50×60%0.50×60%×2

平衡浓度(mol•L-1)0.50×(1-60%)0.50×60%×2

K=

=

=1.80mol/L

(2)C

(3)

Ⅲ.CH3OH+8OH--6e-=CO32-+6H2O4

【解析】

试题分析:

Ⅰ、根据盖斯定律,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ΔH4==ΔH1×2+ΔH3×2-ΔH2=-488.3kJ/mol。

Ⅱ、

(1)已知(t-BuNO)2的初始物质的量为0.5mol及体积为1L,可求得其初始浓度为0.50mol/L,同时知道,(t-BuNO)2的转化率为60%,△c((t-BuNO)2)=0.3mol/L,由方程式可知:

v(t-BuNO)=2v(t-BuNO)2=2×[(0.3mol/L)÷10min]=0.06mol•L-1•min-1;利用三段式计算K值:

(t-BuNO)2

2(t-BuNO)

开始浓度(mol•L-1)0.500

转化浓度(mol•L-1)0.50×60%0.50×60%×2

平衡浓度(mol•L-1)0.50×(1-60%)0.50×60%×2

可解得:

K=

=

=1.80mol/L

(2)A、由于该反应为非气体反应体系,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错误;B、由于题目中的改变温度,无法知道该反应的热效应,改变温度,无法知道其移动方向,错误;C、该温度下该反应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常数为1.4mol/L,在

(1)中计算得在正庚烷溶剂中的平衡常数为1.80mol/L,故不同溶剂中的平衡常数K值不同,正确,应选择C;(3)根据40℃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数据表格,在图中进行描点,然后连城曲线,并做好标注,即可:

Ⅲ、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而通入O2的一极为正极,由于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显碱性,可得总反应为:

2CH3OH+3O2+4OH-=2CO32-+6H2O,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由总反应减去正极反应可得负极反应:

CH3OH+8OH--6e-=CO32-+6H2O,注意得失电子数目相等;32gO2的物质的量即为1mol,根据上述正极反应方程式可计算出转移了4mole-。

考点:

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绘制平衡图像以及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和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

18.(3分).用仪器A、B和胶管组成装置收集NO气体(①仪器A已经气密性检查;②除水外不能选用其他试剂)。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分)在A中加满水,盖紧瓶塞,用胶管连接b和c接口,由a导入NO气体,水通过b和c排入B中。

【解析】

19.(18分)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备Cu(NH3)xSO4·H2O.并测量x值。

【Cu(NH3)xSO4·H2O制备】见图1

(1)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C中CCl4的作用是。

(3)欲从Cu(NH3)xSO4溶液中析出Cu(NH3)xSO4·H2O晶体,可加入试剂。

【x值的测量】见图2

步骤一:

检查装置气密性,称取0.4690g晶体[M=(178+17x)g/mol]于锥形瓶a中

步骤二:

通过分液漏斗向锥形瓶a中滴加l0%NaOH溶液

步骤三:

用0.5000mol/L的NaOH标液滴定b中剩余HCI,消耗标液16.00mL

(4)步骤二的反应可理解为Cu(NH3)xSO4与NaOH在溶液中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x值的计算与论证】

(5)计算:

x=,

该学习小组针对上述实验步骤,提出测量值(x)比理论值偏小的原因如下:

假设1:

步骤一中用于称量的天平砝码腐蚀缺损;

假设2:

步骤二中(任写两点);

假设3:

步骤三中测定结束读数时,体积读数偏小。

该假设(填“成立”或“不成立”),

针对假设l,你对实验的处理意见是。

【答案】

(1)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由蓝色溶液变为蓝色沉淀,随后沉淀溶解变成深蓝色溶液

(2)防止倒吸

(3)无水乙醇

(4)Cu(NH3)x2++2OH-=Cu(OH)2↓+xNH3↑

(5)3.56;加入NaOH溶液不足,没有加热或生成的氨气未完全逸出等;不成立;更换砝码完好的天平后重新进行步骤一到步骤三全部实验;答“更换完好的砝码”得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A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是利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氨气通入硫酸铜溶液中,开始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随着氨气的通入,则氨气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四氨合铜离子,后沉淀逐渐溶解,转化为深蓝色溶液;

(2)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因为氨气直接通入水中,会发生倒吸现象,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通过四氯化碳的缓冲作用,可以防止发生倒吸;

(3)欲从Cu(NH3)xSO4溶液中析出Cu(NH3)xSO4·H2O晶体,可加入试剂无水乙醇,因为乙醇的极性较小,且该晶体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晶体的析出;

(4)Cu(NH3)xSO4与NaOH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铜和氨气,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NH3)x2++2OH-=Cu(OH)2↓+xNH3↑;

(5)b中原来HCl的物质的量是0.03L×0.5000mol/L=0.015mol,剩余HCl的物质的量是0.016L×0.5000mol/L=0.008mol,则与氨气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也是氨气的物质的量是0.015-0.008=0.007mol;则0.4690g/(178+17x)g/mol×x=0.007mol,解得x=3.56;测定结果偏小,可能步骤二加入NaOH溶液不足,没有加热或生成的氨气未完全逸出等;

步骤三中测定结束读数时,体积读数偏小,则说明剩余HCl偏小,则与氨气反应的HCl偏多,则氨气的物质的量偏大,测定结果应偏高,所以不成立;

针对假设l,可更换砝码完好的天平后重新进行步骤一到步骤三全部实验,再进行测定。

考点:

考察对物质制备实验的定量分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现象的判断

20.某学生为探究AgCl沉淀的溶解和转化,设计实验方案并记录如下

Ⅰ.将等体积等浓度的AgNO3溶液和NaCl溶液混合得到浊液W,过滤,得到滤液X和白色沉淀Y

Ⅱ.向滤液X中滴加几滴饱和Na2S溶液出现浑浊

Ⅲ.取少量白色沉淀Y,滴加几滴饱和Na2S溶液沉淀变为黑色

Ⅳ.取少量白色沉淀Y,滴加几滴浓氨水沉淀逐渐溶解

(1)步骤Ⅰ的浊液W中存在的沉淀溶解平衡为.

(2)由步骤Ⅱ的浑浊可推测,滤液X中除了含有Na+、NO3﹣,还含有的离子有.

(3)能说明步骤Ⅲ中沉淀变黑的离子方程式为.沉淀转化的主要原因是.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