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318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docx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docx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三国鼎立》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名: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的史实,分析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

2、知道赤壁之战的史实,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进步性

3、掌握魏蜀吴三国建立的相关过程

二、【重难点】

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74-77,用笔划出关键词)

1、请找出官渡之战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影响?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2、请找出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影响?

曹操失败的原因?

3、找出三国分别建立的时间、建国者、都城,巩固措施?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的分裂,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为什么?

 

五、【当堂训练】

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A.袁绍和曹操B.曹操和孙权C.曹操和刘备D.刘备和孙权

2.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3.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4.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A.兵精粮足B.战术得当C.政治优势D.取得民心

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6.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①官渡之战②卫温到达夷洲③赤壁之战④孙权称王

A.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③

7.刘邦之所以打败项羽,曹操之所以能够战胜强敌统一北方,其共同原因是:

()

A.据有关中B.废除苛法C.重视人才D.释放奴婢

8.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

A.挟持汉献帝B.在官渡大败袁绍

C.在赤壁被打败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9.赤壁之战曹操主要败在:

()

A.远道而来B.战争的非正义性C.指挥不当D.不习水性

10.蜀国丞相诸葛亮说:

“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这表明:

()

A.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B.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

C.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

D.蜀锦生产技术落后,难与敌人生产相配。

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进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三个国家为了巩固统治并企图实现统一,都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政策,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文化。

所以,比东汉末年阀混战来讲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安定的愿望。

三国鼎立是局部的统一,代表了统一的趋势,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当堂训练】

1.A2.C3.D4.C5.D6.D7.C8.D9.D10.A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6三国鼎立教案

《三国鼎立》名师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片面的特点。

由于三国故事家喻户晓,有关三国的网络游戏也很流行,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能够把课外的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教材的新知识结合起来。

本课教学比较容易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示意图展示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

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

阅读教材及图片,回顾旧知识,能分析官渡之战发生的背景;掌握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

观察教材官渡之战形势图,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能够复述官渡之战的经过。

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分析出袁绍失败,曹操获胜的原因?

培养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从讨论中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重点)

目标3:

阅读教材,观察教材赤壁之战形势图,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能够复述赤壁之战的经过;结合所学知识,合作分析讨论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及教训;培养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从讨论中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重点)

目标4:

阅读教材,记住三国的名称、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

认识到统一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

展示图片:

三国的故事分别被小说、影视剧、游戏等演绎,同学们看过和玩过吗,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同学们知道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探寻历史的真相。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

任务一:

【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反馈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课前预习——《三国鼎立》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一,《三国鼎立》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3)合作探究

Ø官渡之战——讲述、讲解法

出示任务:

任务二:

【小组探究】阅读课本“官渡之战”的内容(包括教材插图),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官渡之战开始的背景?

问题2.官渡之战时间、交战双方、过程、结果及影响?

设计意图:

把探究问题全部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本子目需要掌握的问题,接下来逐个探究。

问题1

教师:

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观看左边形势图,并回顾所学知识,分析东汉末年的政治局势?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合作讨论完成问题。

教师:

总结。

东汉末年爆发的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

教师:

出示材料:

读材料,体会东汉末年的景象!

1、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教师: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时必然有一个历史人物站出来,统一分裂局面,这个人就是曹操。

出示材料:

曹操《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提问:

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有什么志向呢?

(学生回答)

教师:

总结并介绍曹操生平。

曹操怀有雄心壮志,他要统一天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既然有统一天下的志向,为了完成这个心愿,他做了哪些准备呢?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

出示答案。

●政治上:

(1)“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重视人才。

●经济上:

组织农民垦荒,兵士耕田,实力不断增强。

教师:

这个时候不只曹操一个人的力量强大,在北方有一个人比他的实力更强大,这个人就是袁绍。

教师:

出示袁绍简介。

袁绍(?

~202年)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

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他轻视曹操,很傲慢,不虚心采纳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心涣散。

问题2

教师:

他们都想吞并对方,所以两大势力之间必然会爆发一场战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观察教材官渡之战形势图,且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回答官渡之战爆发的时间、交战双方、过程(学生复述)、结果。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

回答问题。

教师:

总结及讲解。

曹操和袁绍在200年在官渡发生了战争,曹操兵力2万人,袁绍兵力10万。

实力这么悬殊,最终曹操却战胜了袁绍。

教师:

出示官渡之战示意图。

边讲边展示。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

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

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教师:

出示探究题目:

结合所学知识,小组探究:

袁绍失败,曹操获胜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长总结发言。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

总结。

●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曹军战术得当,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设计意图:

1、出示示意图,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2、让学生复述战争经过,加深学生对事件过程的了解,培养历史表达能力;3、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

Ø赤壁之战——讲述、讲解法

出示任务:

任务三:

【小组探究】搜集赤壁之战相关故事,阅读课本“赤壁之战”的内容(包括教材插图、相关史事),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赤壁之战开始的时间、交战双方、过程、结果及影响?

问题2.小说与史实的区别?

教师:

出示赤壁之战前形势图。

提问:

从这个形势图中你能看到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曹操势力最强大,孙权次之,刘备最弱。

教师:

曹操要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必定要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

于是与刘备、孙权之间的战争也是不可避免。

刘备、孙权是何许人也呢?

(教师介绍)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据说是孙武的后裔。

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

教师:

刘备桃园三结义,与关羽张飞结成兄弟,三顾茅庐有得到了旷世奇才诸葛亮,孙权有周瑜、鲁肃。

他们有将才、谋士,能否取得战争的胜利呢。

问题1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阅读教材,观察教材赤壁之战形势图,且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回答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过程(学生复述)、结果。

教师:

总结。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曹军,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教师:

请同学们总结下我们刚才学的知识。

学生活动:

两个同学分别走到白版前,说出答案。

教师:

结合所学知识合作分析讨论

1、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2、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学生活动:

分组合作讨论,之后回答。

教师:

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答案。

孙刘联军胜利原因:

①战略得当②战术得当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战败的原因:

①客观:

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主观:

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

经验教训: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教师:

关于三国的故事,同学们从影视剧、小说、戏曲、游戏中了解不少,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讲讲自己知道小故事。

并阅读教材76页问题思考,思考并回答其中问题。

学生活动:

自由发言。

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

无论是影视剧、小说、戏曲等,作者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会适当的进行一些艺术创作,这些内容当然不会见于史书记载。

但是,另一方面,这些内容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某些史实。

我们既要将三国历史与这些经过艺术加工的故事结合起来,又要还原其真实性。

辨别真伪,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作用之一。

设计意图:

1、出示示意图,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2、让学生复述战争经过,加深学生对事件过程的了解,培养历史表达能力;3、出示表格,让学生把两次战争放在一起比较,加深学生对两次站在的了解,不混淆。

4、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

5、让学生搜集整理有关赤壁之战中的相关小故事,培养学生搜整理、辨别真伪历史信息的能力。

Ø三国鼎立——讲述、讲解法

出示任务:

任务四:

【小组探究】阅读课本“三国鼎立”的内容(包括教材插图、相关史事),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请说出图中三国的名称、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

问题2.三国发展的措施有哪些(政治、经济、民族关系)?

教师:

上边我们讲到。

曹操大败,没有能力南下进攻,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刘备、孙权也分别占领了西南、沿海地区。

给同学们观看三国鼎立形势图,并说出三国的名称、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并在图中找出来三国势力范围,都城所在地。

学生活动:

观看形势图,阅读教材,并说出。

教师: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是在哪一年?

学生:

229年。

教师: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暂时也不打仗了,作为统治者们该做什么了,是不是要巩固统治了。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图中找出信息,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三国发展的措施有哪些(政治、经济、民族关系)。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讨论后回答。

教师:

总结。

魏国:

曹魏重视农耕,兴修水利。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

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蜀国: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诸葛亮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

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的技术,帮助他们改进生活。

以理服人,没有选择残酷的手段来实行统治。

吴国:

(1)孙吴开发江南,发展海外贸易。

(2)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船队到夷州,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小组合作探究:

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分裂是不是历史的常态?

教师:

判断标准:

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学生合作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总结答案。

是历史的进步不是倒退。

●政治:

东汉末年,中央政权衰败,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结束了割据局面,形成了三个稳定的政权。

相对而言。

这是一种进步。

●经济: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知识结构

任务五:

【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5)课堂小结

东汉末年,中央政权衰败,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

互相争夺权力。

于是爆发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曹操战胜袁绍,接着统一了北方。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战胜了曹操。

三个政权没有能力消灭对方,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各个国家发展本国的经济,客观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6)当堂达标

Ø当堂达标,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Ø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

我学到的方法

我还要努力的

五、课后作业

将课后作业——提升训练—《三国鼎立》发送学生课下完成巩固练习。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课题

第16课三国鼎立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的史实,分析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

2、知道赤壁之战的史实,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进步性

3、掌握魏蜀吴三国建立的相关过程

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赤壁》短片

2、师:

电影《赤壁》讲的是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刘备各为一方,争夺天下的故事。

影视作品讲述的故事与历史事实是不是一样的?

真正的三国历史又是怎样的?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斗智斗勇、英雄辈出的时代。

学习新课第16课——三国鼎立

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利用视频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师:

(展示曹操和袁绍的图像)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势力逐渐壮大,而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实力强大,两方都想吞并对方统一北方。

所以战争就无法避免的了,请同学来说说他们之间的战争叫做?

2、过程(展示战争形势图,并结合动态路径,增加趣味性)

师:

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这是我国历史上又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它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此后,曹操陆续消灭了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师:

当时袁绍的力量大于曹操,为什么曹操得以统一北方?

(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

师:

总结归纳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各种人才

②、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③、军事上,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军事的力量

3、知识拓展——曹操

二、赤壁之战

1、背景:

师:

如果你是曹操,统一北方后,你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教师强调:

曹操想乘胜统一全国,这就是他发动赤壁之战的目的。

师:

要统一天下,主要对手是谁?

(展示孙权和刘备的相关介绍)

2、过程(展示战争形势图)

208年,曹操发动了赤壁之战。

孙权和刘备在诸葛亮的促成下,联合抗击曹操,以少胜多,迫使曹操狼狈退回北方,从此不敢轻易南下。

赤壁之战是三国两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师:

当时曹操力量大大超过孙刘联军,为什么会被孙刘联军打败?

师:

(总结)孙刘联军: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采用火攻,战术得当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

客观:

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

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三.三国鼎立

1、师:

经过赤壁之战后,三国就逐渐形成,那么,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军事上,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政治上,曹操占有北方:

孙权占有长江中下游;刘备占有今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和四川。

2、经济发展

①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②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③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四、合作探究

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的分裂,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为什么?

五、课外延伸(三国知识)

1、歇后语

2、趣味竞赛

 

学生阅读课本:

官渡之战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生:

统一全国。

 

学生:

孙权和刘备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合作讨论,分析归纳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

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层面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了解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原则:

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学习这一课让我们了解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北方以曹操和袁绍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官渡,最后以曹操胜利结束,统一北方;南方以曹操和孙刘联军对峙赤壁,最后三国鼎立。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结提升

板书

第16课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2、过程:

200,曹操和袁绍,结果曹操胜利

3、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二、赤壁之战

1、背景

2、过程:

208,曹操和孙权、刘备,结果孙刘联军胜利

3、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三国鼎立

1、形成

2、三国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