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315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藤野先生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藤野先生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藤野先生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藤野先生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藤野先生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藤野先生1.docx

《藤野先生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藤野先生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藤野先生1.docx

藤野先生1

《藤野先生》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抓住主要特征写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能。

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拓展视野,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脉络。

[情感与价值目标]:

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1、把握内容和主题

2、藤野形象分析,学习记叙文中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对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的理解把握

2、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积累词语和文学常识,把握文章的内容

2、理清思路,梳理线索,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开门见山

(一)藤野先生是什么人物?

——老师?

不够准确,三味书屋的寿老先生,也是他的老师。

——应该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的老师,教解剖学。

(二)介绍藤野先生的相关知识

1、藤野先生简介 

藤野先生全名藤野严九郎, 1874年生于日本福井县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

藤野从小学过汉文,1896年从爱知医学校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的助手,后到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1901年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1904年升为教授。

两个月后鲁迅来此留学,藤野先生担任解剖学兼副班主任,曾给鲁迅以特别关心和照顾。

1915年仙台医专升格为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解除职务。

1919年回故乡开诊所,1945年在福井逝世。

2、鲁迅看重《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最敬重的老师 ;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

鲁迅回答:

“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

“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

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

鲁迅先生叹息说:

“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三)交代文章主题的争议,引起学习的兴趣

学习本课可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人对《藤野先生》的理解是有着很大的争议,就像是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一就提供了三种关于文章的见解要我们讨论,大家手上的多种教辅资料的答案也都有问题,甚至是错误的。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把半个多世纪的错误纠正过来。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一)文学常识

1、《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体裁散文。

2、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进行比较,强调:

写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是散文,选自《朝花夕拾》;是小说的,选自《呐喊》。

(二)理清文章结构

按照时间和地点转移,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1、在东京,表达对中国留学生的厌恶(1——3)

2、在仙台,回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4——35)

3、在北京,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36——38)

由此可见,课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

这里用到了三个地名,这涉及到鲁迅的经历,下面老师再提供一则小资料——与本文相关的鲁迅经历。

1902年3月,鲁迅赴日本留学。

先在东京的弘文书院学习日语,然后于1904年9月到仙台的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两年后又返回东京修德文和筹办杂志,直至1909年8月回国,一共在日本住了七年多。

回国后,先在杭州和绍兴教书,后来应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的邀请去教育部工作,1912年2到南京,3个月后随教育部迁到北京。

在教育部工作了十三年,1926年初春,去厦门大学担任教授。

《藤野先生》即写于此时。

三、文本研习,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一) 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他们的形象?

学习这一段,要特别理解外貌描写的艺术匠心。

先请找出这一段中的外貌描写。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介绍——辫子的故事:

在清朝以前,我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所以头发终身不剪(和尚、尼姑除外)。

20岁举行冠礼之后,把头发束在头顶,上面加“冠”。

清人入主中原之后,强制推行清朝法式:

将前额头发剃掉,后面留起辫子,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

  清朝末年,有反清思想的知识分子,例如鲁迅,率先把辫子剪去。

所以当时仅凭辫子就可以辨别对清王朝的态度。

也有的辫子剪掉后又后悔了,就续一条假辫子。

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就是这样。

还有一种是革命来了,就把辫子盘在头顶;革命失败了,就放下来。

当时鲁迅一到日本,就率先剪掉了象征耻辱的辫子。

可以这样说:

留辫子,是保皇党;剪辫子,是维新派。

那么这些“清国留学生”属于哪一派?

——两面派

 

(二)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 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三)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

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

“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

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四)体会这部分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这一段并没有写藤野先生,是否离题?

——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同时,这还表现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本文暗线,也是主题的一个方面。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文章的思路,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

文章的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

他离开了东京,前往仙台,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五、当堂练习

完成学案第一课时的语段阅读

六、作业布置

A、完成学案第一课时的剩下题目,并预习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分层次归纳内容

B、完成学案第一课时的1、3和文本研习的题目,并预习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

C、完成学案第一课时的1、3,并预习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鲁迅《朝花夕拾》散文

1、在东京(1——3)——交往的缘起

2、在仙台(4——35)——交往的经过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3、在北京(36——38)——别后的怀念

“清国留学生”——辫子——比喻、反语——极端憎恶暗线——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并体会深厚的师生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课文的相关文学常识

2、回顾上节课内容——文章的结构和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是侧重写人的文章,就像我们上学期学的《芦花荡》,那《芦花荡》的主人公是谁?

老头子,那文章表现的是老头子怎样的性格?

自尊自强。

由此可见,记叙文中侧重写人的文章要我们把握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

那么这篇文章又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呢?

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第二部分的层次

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

第四层(32—35段)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三、文本研习,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二层次内容

(一)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

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检朴的崇高品德。

 

(二)作者着得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

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1、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

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

(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

(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

(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2、阅读“添改讲义”部分(10--15)

(1)“我”为什么“很吃了一惊”?

(2)“我”为什么“不安和感激”

(3)“添改”改为“修改”,可以吗?

(4)添改讲义是否偶一为之吗?

(5)藤野先生添改讲义这件事表现了他什么思想品质?

明确:

(1)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2)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许多脱漏和错误,让先生劳神费力;感激,是因为得到藤野先生的热情关心。

(3)不可以。

“添改”比“修改”更费心

(4)不是:

藤野先生要求“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

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5)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

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3、阅读剩下的部分,归纳藤野先生的表层思想品质

(1)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

表现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2)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

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直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3)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表现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这四件事,

(1)

(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

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的高贵品质。

(三)探讨藤野先生的深层思想品质

1、但藤野先生的品质只是工作认真吗?

|认真负责?

据说日本人个个都是工作狂,个个都很认真负责,下班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自动加班……我想比藤野先生更认真负责的大有人在,鲁迅为什么不写他们而写藤野先生,还说他“伟大”?

还有,藤野先生是否对每个学生都如此“认真负责”?

他只给鲁迅一个人修改讲义……是添改讲义……鲁迅没写给别人添改讲义……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讲义还引起了日本学生的不满…

我觉得藤野先生的品质应该是“不怀民族偏见”是“一视同仁”

2、理解人物品质或文章主题,往往需要了解时代背景。

下面我们读一篇背景资料——《无法直面的人生》,也就是鲁迅传的第3章《离乡者的凄哀》节选。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这样傲慢,鲁迅初到仙台,就有教员热心地张罗食住,任课的教授当中,更有藤野严九郎那样满怀善心的人,就是同班同学中,也有好几位不满意那些傲慢者的粗暴,特别站出来替鲁迅辩护。

但是,尽管如此,这些事情仍然给鲁迅非常强烈的刺激…… 

读完这片文章,我们也做两个阅读题:

当时弥漫日本全国的风气是——鄙视中国人。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藤野先生最可贵的品质是——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

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3、藤野先生的这种友好与尊重,不仅表现在上面的四件事情上面,还表现在惜别这件事上。

阅读32—35段,说说哪些表现说明了藤野先生的友好与尊重?

 (四)完成表格,总结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序号       

    事例

              思想品质

    浅层的

   深层的

 1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

 2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3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4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5

 惜别

 友好与尊重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处的一些事情,也知道了藤野先生具有许多优秀的思想品质,也正是这些品质使作者久久不能忘怀。

因此,藤野先生虽然是一个普通人,在作者眼里却是伟大的。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二的第2题,说说你的看法。

五、当堂练习

完成学案第二课时的语段阅读

(一)和表格

六、作业布置

A、完成学案第二课时的剩下题目,作业本积累与运用的题目,课后研讨

(二)1

B、完成学案第二课时的剩下题目,作业本积累与运用的1、3

C、完成学案第二课时的语段

(二),作业本积累与运用的1

七、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鲁迅《朝花夕拾》散文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验——热情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惜别——友好与尊重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对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的理解把握,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课文词语

2、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

3、回顾与课文有关的鲁迅经历

1902年3月,鲁迅赴日本留学。

先在东京的弘文书院学习日语,然后于1904年9月到仙台的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两年后又返回东京修德文和筹办杂志,直至1909年8月回国,一共在日本住了七年多。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东京呆了两年,去了仙台;在仙台也只呆了两年,就又回东京了。

我们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可以知道作者离开东京的原因是东京的环境差,是对那里的清朝留学生的厌恶。

那他为什么在仙台也只呆了两年呢?

这里的藤野先生是那么优秀的老师啊,作者又是那么不舍得离开藤野老师的,为什么他还是选择了离开?

是发生了什么事改变了作者学医的志向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文本研习,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次内容。

  

(一)阅读24——28段“匿名信”事件

1、“爱国青年”是一伙怎样的人?

2、“爱国青年”上的引号表示什么?

3、匿名信的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根据后文推测一下,“爱国青年”写给鲁迅的匿名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课文29段有这样的议论: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弱国的学生都是低能儿吗?

明确:

1、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

……称他们为“爱国青年”有讽刺意味。

2、表示否定与讽刺”,不准确;应该是“表示特殊含义”

3、攻击鲁迅成绩没有落第,是因为从藤野先生处知道了题目

4、这是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

他们认为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鲁迅60分以上一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预先得了藤野先生漏泄出来的题目。

这句话不应说是反语,应该说是表达了鲁迅极为愤慨的感情。

小结:

匿名信事件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又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

(二)阅读29-——31段“看电影”事件

1、在这部分内容中出现了几个“他们”,他们分别是指谁?

2、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自然”可以删除吗?

是不是因为这次战争日本打胜了,就说“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3、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为什么我会觉得刺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意见变化了”是指什么?

4、根据第9页的注解2,归纳作者弃文从医的原因,要简洁。

明确:

1、前面几个他们都是日本的“爱国青年”,最后一个是围观的中国人……是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2、不是,这是说日本人总是自吹自擂,狂妄自大。

这是揭露他们只宣传自己的胜利,不宣传自己的失败。

当时,日本军国主义肯定是实行严格的新闻控制,进行政治欺骗——没有新闻自由、实行专制独裁的国家和政党都是这样,他们的宣传机器是不允许发表反对意见的…

自尊心受到伤害。

3、指弃医从文

4、认识到医学只能治病,不能救国,比治病更重要的是改变国民的精神,而改变国民精神首先是靠文艺。

(补充相关背景资料:

鲁迅学医救国与弃医从文)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选择学医的,因此1904年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在《〈呐喊〉自序》中,他谈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历程。

他说: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助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国人对维新的信仰。

  但是两年后他决定弃医从文,这是由于那次课堂上看幻灯片的经历。

他说: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zhāo招数),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小结:

“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

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

“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

”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的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

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发体现。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来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是这样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三)探讨文章的爱国思想感情

1、文章的第二部分我们大致已经学完了,但还有一个片段是没学的,那就是4——5两段,请大家阅读并思考:

从东京到仙台的途中,要写的内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呢?

用意何在?

因为“日暮里”中“日暮”会使作用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

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关于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回顾一下:

课文中哪些事例渗透着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对“爱国青年”的愤怒;弃医从文

(四)小结

作者是用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来统摄全篇的。

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一个表现;在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可能是“日暮里”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土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写对初到仙台受“优待”不以为然的理解,对艰苦的生活条件的态度,也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对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由于他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留学生;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看不起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出于爱国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变为多写反映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的目的,是爱国的实际行动。

可见,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是统摄全篇的中心思想。

 

三、把握文章的主题

思考课后练习一:

对本课,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小结:

我的见解:

各有道理,又各有欠缺。

第一个,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无疑是对的,但不提及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一欠缺。

第二个,说“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一点也不提及藤野先生,是一大欠缺。

第三个,说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当然是对的,但比较笼统,不具体,准确。

正确答案是:

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其次也表现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四、当堂练习

完成学案第三课时的语段阅读

(一)

五、作业布置

A、完成学案第三课时的剩下题目,作业本阅读部分的题目,课后研讨一

B、完成学案第三课时的主题探讨,作业本阅读部分的4、5、7

C、完成学案第三课时的主题探讨,作业本阅读部分的4、5

六、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鲁迅《朝花夕拾》散文

弃文从医

匿名信事件

电影事件

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爱国主义思想

对“爱国青年”的愤怒

教学反思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藤野先生》教学反思

从拿到课本的那一天,就开始感叹,怎么开篇又是鲁迅的文章,而且又这么长,由衷地没有头绪。

幸好在看完课文后发现《藤野先生》这篇文章虽然是回忆性的散文,但是故事性比较强,而且每个故事都很明确,这多少让学生有看书的兴趣,也为上课讲解打下一定的基础吧!

在看过教学参考书及相关资料之后,决定用三课时的时间讲解课文及练习,第一课时是明确文章的两条线索,明线是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感激之情;而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然后第二课时讲解明线,第三课时讲解暗线。

这样子比较有条理性,而且课后的研讨与练习题也可以每节课解决一个,便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但课文是上完了,却用了四课时的时间,主要是因为学案的练习无法及时的讲解,所以不得不再用一课时专门讲解作业本和学案的练习,但时间的花费是值得的,学生能够大致的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也掌握了本课需要积累的词语。

.

回顾这几课时的教学,相比较而言,我最喜欢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原因很明显,因为在这课时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课堂互动也很好,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课后反馈也不错。

或许是第一篇课文吧,或许是因为是早上的第一节课吧,学生的精神都比较好。

但同样的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那就是学生提前预习的并不多,所以课堂推进很慢,虽然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总觉得上课不够紧凑。

至于第二课时的教学,总体还算可以,但是不及第一课时。

最明显的一点是没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最后总结藤野先生有那些高贵品质的环节,只能让学生回家思考,留到下节课讲解,这样也导致了第三课时的教学任务增多,以至无法完成练习讲解,于是才需要用第四课时专门讲解课文的练习,可见第二课时的失误,引发了多少的问题,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因此以后的教学千万要把握时间,要不然对课堂的完整性就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