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蝙蝠和雷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422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蝙蝠和雷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蝙蝠和雷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蝙蝠和雷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蝙蝠和雷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蝙蝠和雷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蝙蝠和雷达.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蝙蝠和雷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蝙蝠和雷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蝙蝠和雷达.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蝙蝠和雷达

9蝙蝠和雷达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

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

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

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学情分析

每一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会写生字“蝙、蝠、捕、蛾、蚊、避、锐、铛、蝇、揭、碍、荧”。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蝙蝠、雷达的课件、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蝙蝠、飞机、雷达的教学挂图。

2.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

(大多数学生可能只认识飞机和蝙蝠,不认识雷达,教师指明:

这叫雷达,别看它其貌不扬,但它对飞机的作用可大了,等学了课文后你们就会知道了。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蝙蝠和雷达的课文。

(板书课题)

4.看到这个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

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作者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介绍?

生2:

雷达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它对飞机有什么作用?

生3:

蝙蝠为什么总在夜间飞行?

生4:

为什么蝙蝠在漆黑的夜间飞行时总不会撞到别的东西?

5.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多,也都很好,有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从科普读物中了解。

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蝙蝠和雷达”的什么知识呢?

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教师检测学生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

(1)多媒体播放生字新词,检查学生读音情况,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有困难的可查字典。

(2)讨论记字方法。

例:

钟、辟、超,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碍、塞、摹,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

(3)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来做巩固练习。

PPT出示: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4)理解词语。

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其次,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例:

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

联系上下文,“横七竖八”本课指科学家在做试验的房间里拉的绳子很多。

最后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敏锐:

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本课指眼光尖锐。

模仿:

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1)反复:

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②颠过来倒过去。

③重复的情况。

PPT出示:

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看一看加点的“反复”应选

哪种解释。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应选“反复”的第①种解释。

(2)证明:

①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②证明书和证明信。

PPT出示:

同样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

读一读,看看选哪种解释。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应选“证明”的第①种解释。

3.学生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学生反馈。

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教师总结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以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研读理解,揭示秘密

朗读课文,明确重点(学习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1.师: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找出哪一自然段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课件出示过渡句,提问: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设问。

PPT出示: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师: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齐读)

师:

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

提出: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教师过渡:

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句话。

(指读)

PPT出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其他学生思考:

你们对蝙蝠有了什么认识?

(了不起、本领大、飞行灵巧……)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夜间”“还能”“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等)从这些词语我们知道了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2)模拟体验。

师:

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游戏。

(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来,然后用红领巾蒙住他的眼睛)

师:

现在,请这位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走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学生走)同学们,为什么他会撞到桌椅呢?

(学生回答:

他被蒙住了眼睛。

)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这位同学被蒙住了眼睛。

既然眼睛那么重要,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走路的时候怎样才可以避开障碍物呢?

(用手摸、拄拐杖、听声音……)

(3)指导朗读:

可想而知,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话?

(赞叹、佩服。

(4)师:

蝙蝠有高超的飞行本领。

读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疑问?

PPT出示: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板书:

提出问题

(5)这也是我们心里共同的疑问!

指导学生用疑问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了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那么,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夜里,蝙蝠()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2)(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它(  )飞,(  )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板书设计

蝙蝠和雷达

蝙蝠雷达

教学反思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主要讲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证明蝙蝠夜间是靠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了方法指导,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方式是影响学习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较强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意识,凭借学习内容,把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内容与如何学习统一在同一过程中,寓学法于教学之中,久而久之,让学生领悟各种学习方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语。

2.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里安全飞行的。

难点:

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题,观看PPT中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蝙蝠和雷达,谁来介绍一下它们呢?

(蝙蝠是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休息时用爪倒挂在屋檐下或树下,冬季在隐藏的地方冬眠。

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

可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师: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

(齐读课题)蝙蝠是动物,雷达是探测装置,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课文为什么以“蝙蝠和雷达”为题?

带着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蝙蝠和雷达的神秘世界吧!

二、自主阅读,填表助学

学习第4、5、6自然段。

1.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

为了弄清楚,科学家们做了几次试验?

每次试验用了什么方法?

结果怎样?

2.小组比赛。

(快速阅读课文第4、5自然段,小组讨论,然后填写试验报告。

完成后把成果展示在黑板上,最先完成的小组受到的奖励是选一个代表上台简要介绍试验情况)

试验

方法

结果

证明的问题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没响

夜间飞行不靠眼睛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铃铛响个不停

夜间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封住

铃铛响个不停

教师总结:

课文用举例子的方法介绍了科学家对蝙蝠飞行做的三次试验,第一次排除了眼睛在蝙蝠夜间飞行中的作用。

第二、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三次试验写得有详有略(第一次写得详细;第二次、第三次写得简略)。

举例子、有详有略是说明事物常用的两种方法,我们以后写文章时也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3.师: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引读试验结论。

(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PPT出示: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师:

这两个结论

有什么不同?

哪一个更科学?

为什么?

(丢掉“配合”是不科学的,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试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耳朵或嘴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蝙蝠探路时靠的是这两种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用上“配合”是科学的。

三、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1.理解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1)师:

科学家发现蝙蝠夜间能安全飞行的秘密容易吗?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教师领读: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从这一句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科学家研究的不易?

(反复、终于。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科学家对待科学认真的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结论来之不易。

板书:

研究问题

让我们一起用佩服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2)师: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那么蝙蝠的口耳到底是怎样配合的呢?

(学生齐读:

它一边飞,一边……改变飞行的方向。

(3)师:

读懂了吗?

谁能把这四张卡片:

“嘴巴、耳朵、发出超声波、反射回来”贴到相应的位置上?

(指名贴卡片)谁能看着这个示意图讲述一下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教师过渡:

科学家真是了不起!

希望同学们学习科学家的钻研精神,努力学好功课。

让我们一起用赞赏的语气再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4)师:

蝙蝠的嘴巴和耳朵特别敏锐。

老师查了资料:

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它能把昆虫反射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