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027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解析版.docx

《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解析版.docx

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解析版

专题0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图示表示过滤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该操作是分液,A不合题意;B.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定容步骤,B不合题意;C.该操作是过滤,C符合题意;D.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转移溶液步骤,D不合题意。

2.(2018新课标Ⅰ卷)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答案】D

【解析】A、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B正确;C、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C正确;D、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不能通过蒸发实现分离,D错误。

答案选D。

3.(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图示与操作名称不对应的是

A.升华

B.分液

C.过滤

D.蒸馏

【答案】A

【解析】A、升华是从固体变为气体的过程,图中操作名称是加热,选项A不对应;B、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是分液,选项B对应;C、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难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过滤,选项C对应;D、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蒸馏,选项D对应。

答案选A。

4.(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仪器名称为“漏斗”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仪器的特征知:

A为冷凝管,B为容量瓶,C为量筒,D为漏斗,故该题选D。

5.(2018江苏卷)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答案】B

【解析】A项,灼烧碎海带应用坩埚,A项错误;B项,海带灰的浸泡液用过滤法分离获得含I-的溶液,B项正确;C项,MnO2与浓盐酸常温不反应,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需要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C项错误;D项,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能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尾气Cl2,尾气Cl2应用NaOH溶液吸收,D项错误;答案选B。

6.(2017新课标Ⅰ)《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

“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

【答案】B

【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分离和提

纯方法

分离的物质

主要仪器

应用举例

过 滤

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

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烧杯

粗盐提纯

溶解和

过滤

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

分离食盐和沙

结晶法

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分 液

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

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烧杯

分离油和水

萃 取

加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

用苯提取水溶液中的溴

蒸 馏

从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

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牛角管、温度计

从海水中制取纯水

分 馏

分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

石油的分离

升 华

分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一种可以升华

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烧杯、圆底烧瓶

分离碘和沙

例1下列图示的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  )

A.过滤、蒸馏、蒸发、分液B.过滤、蒸发、蒸馏、分液

C.蒸发、蒸馏、过滤、分液D.分液、蒸馏、蒸发、过滤

【答案】B

【解析】根据装置图可知,从左到右各个装置进行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依次是过滤、蒸发、蒸馏、分液,故合理选项是B。

1.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①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例2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答案】C

【解析】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不属于过滤操作,故A错误;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不属于过滤操作,故B错误;C、箅渣取液,是将液体与固体分离,属于过滤操作,故C正确;D、灌装保存,是液体进行转移,不属于过滤操作,故D错误,答案选C。

2.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例3(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A不正确;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应该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且气体是长口进短口出,B不正确;C、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因此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需要过滤,装置丙是过滤装置,C正确;D、锰离子水解,水解吸热,因此不能直接加热蒸发氯化锰溶液制备MnCl2·4H2O,应该在氯化氢的气氛中进行,D不正确。

3.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支管口下缘。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例3(福州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氯气氧化HBr提取溴的新工艺反应之一为:

6H2SO4+5BaBr2+Ba(BrO3)2=6BaSO4↓+6Br2+6H2O,利用此反应和CCl4得到液溴的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实验装置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A.萃取后得到的Br2的CCl4溶液分离时应选择蒸馏操作,故A正确;B.反应后的液体混合物除BaSO4沉淀时,应选择过滤操作,故B正确;C.过滤后的混合液中的Br2应选择加入CCl4,萃取后再选择分液操作,故C正确;D.固体加热才选择坩埚加热,本实验不涉及此操作,故D错误;故答案为D。

4.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实验步骤:

装液——振荡——静置——分液

注意事项:

振荡时,须不断放气,以减小分液漏斗内压强。

分液时,先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须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漏斗颈的下端要贴紧烧杯的内壁(如上图)。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例5(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下列操作及其描述错误的是()

A.①为萃取时的振荡操作,振荡过程中应打开活塞放气

B.②为酸式滴定管排气操作,排气后记录初始读数

C.③为闻气体气味的操作,无论有毒无毒都不能将鼻孔凑近瓶口

D.④为配制溶液过程中摇匀的操作,摇匀后如果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也不能再加水

【答案】B

【解析】A.萃取时应避免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振荡后,应打开活塞放气,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由图可知,带有橡胶管和玻璃球的滴定管为碱式滴定管,故B错误;C.因气体性质不明,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无论有毒无毒都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定容摇匀后,由于部分溶液留在容量瓶刻度线上方,所以液面低于刻度线,属于正常现象,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否则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低,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5.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例6(山东省淄博市2019届高三三模考试)《天工开物》中对制造染料“蓝靛”的叙述如下:

“凡造淀,叶与茎多者入窖,少者入桶与缸。

水浸七日,其汁自来。

每水浆一石,下石灰五升,搅冲数十下,淀信即结。

水性定时,淀沉于底…其掠出浮沫晒干者曰靛花。

”文中没有涉及的实验操作是

A.溶解B.搅拌C.升华D.蒸发

【答案】C

【解析】A、“水浸七日,其汁自来”涉及到溶解,故A不选;B、“搅冲数十下”涉及到搅拌,故B不选;C、升华是指由固态受热直接变成气体,文中没有涉及,故C选;D、“其掠出浮沫晒干者曰靛花”涉及到蒸发,故D不选;故选C。

6.渗析利用半透膜(如膀胱膜、羊皮纸、玻璃纸等),使胶体跟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分离的方法。

常用渗析的方法来提纯、精制胶体溶液。

1.(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下列物质分离(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硝基苯(苯)--蒸馏B.乙烯(SO2)--氢氧化钠溶液

C.己烷(己烯)--溴水,分液D.乙酸乙酯(乙醇)--碳酸钠溶液,分液

【答案】C

【解析】A.苯和硝基苯是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利用沸点不同进行蒸馏分离,故A正确;B.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而乙烯不反应,能分离除去,故B正确;C.己烯和溴水反应二溴己烷,能溶于己烷,不能分离,故C错误;D.乙醇能溶于碳酸钠溶液,而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溶液,可利用分液分离,故D正确。

2.(北京市丰台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

“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针,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萃取B.蒸馏C.干馏D.升华

【答案】D

【解析】A、萃取利用分散质在不同分散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加入萃取剂一般无需加热,操作不涉及萃取,故A错误;B、蒸馏冷凝之后为液体,故B错误;C、没有隔绝空气强热,不是干馏,故C错误;“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针,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涉及用到加热的方法,将被提纯物质气化、冷凝为固体的过程,为升华操作,故D正确;故选D。

3.(2019年江苏卷高考化学)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

B.将4.0gNaOH固体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mol·L−1NaOH溶液

C.用装置甲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

D.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

【答案】D

【解析】A.用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所测为稀释液的pH,不是原溶液的pH,实验操作错误,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项错误;B.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步骤为:

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冷却、转移及洗涤、定容、摇匀、装液,由于容量瓶上有容积、温度和唯一刻度线,若将氢氧化钠直接置于容量瓶中,加水后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引起容量瓶的容积发生变化,引起实验误差,B项错误;C.在Al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AlCl3+3H2O

Al(OH)3+3HCl,若用甲装置蒸干氯化铝溶液,由于HCl的挥发,加热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最终AlCl3完全水解成氢氧化铝固体,不能得到AlCl3固体,C项错误;D.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被NaOH溶液吸收,乙烯与NaOH溶液不反应且乙烯难溶于水,可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乙烯中少量的SO2,D项正确。

4.(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馏时可通过加碎瓷片防暴沸

B.可用精密pH试纸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

C.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将苯和四氯化碳分离

D.根据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绵和蛋白质纤维

【答案】C

【解析】A.加热液体至沸腾时,必须要在反应容器内加碎瓷片,防止暴沸,否则出现暴沸将会很危险,A项正确;B.精密pH试纸可以将pH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所以可以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B项正确;C.苯和四氯化碳互相溶解,均难溶于水,因而加水不影响苯和四氯化碳的互溶体系,不可以分液,可采用蒸馏分离,C项错误;D.棉纤绵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纤维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而可以用燃烧法区别,D项正确。

5.(2018年高考海南卷)下列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A.回收水溶液中的I2:

加入乙酸,分液,蒸发

B.回收含有KCl的MnO2:

加水溶解,过滤,干燥

C.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通过盛有P2O5的干燥管

D.除去乙醇中的水,加入无水氯化钙,蒸馏。

【答案】B

【解析】A.乙酸能溶于水,不能用分液方法分开,不符合题意;B.氯化钾能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故可通过过滤除去,符合题意;C.P2O5为酸性氧化物,能跟碱性物质发生反应,故不能用来吸收氨气,不符合题意;D.无水氯化钙能与乙醇形成络合物,除去乙醇中的水,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应加氧化钙,蒸馏,不符合题意。

6.(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答案】D

【解析】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排放容易污染环境,因此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A正确;B、根据流程的转化可知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B正确;C、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是Fe3+,C正确;D、碳酸锂沉淀,硫酸锂能溶于水,因此上述流程中不能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D错误。

答案选D。

7.()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

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

【答案】C

【解析】KNO3中混有NaCl应提纯KNO3,将它们都溶于水,并降温结晶.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基本无明显变变化.则有,操作Ⅰ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作Ⅱ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操作Ⅲ为冷却结晶,利用溶解度差异使KNO3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可得KNO3晶体,故选C。

8.(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1己醇的沸点比己烷的沸点高

1己醇和己烷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

B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

C

乙二酸可与KMnO4溶液发生反应

乙二酸具有酸性

D

Na在Cl2中燃烧的生成物含离子键

NaCl固体可导电

【答案】A

【解析】A.含有氢键的物质熔沸点较高,1-己醇中含有氢键、己烷中不含氢键,所以1-己醇熔沸点高于己烷;互溶且熔沸点不同液体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二者互溶且熔沸点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故A正确;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所以原电池没有未接电源、电解池有未接电源,故B错误;C.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还原性物质,能氧化乙二酸,说明乙二酸没有还原性,不能说明乙二酸具有酸性,故C错误;D.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NaCl是由钠离子和锂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含有自由移动电子或离子的物质能导电,固体氯化钠中不含自由移动离子,所以不导电,故D错误。

9.(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互溶且沸点相差较大

D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答案】C

【解析】A.乙醇和水混溶,不能用作萃取剂,应用四氯化碳或苯萃取,A错误;B.乙酸乙酯和乙醇混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可用蒸馏的方法或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B错误;C.丁醇和乙醚混溶,但二者的沸点不同且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C正确;D.根据二者在水中随温度升高而溶解度不同,利用重结晶法。

NaCl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KNO3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大,D错误。

10.(天津部分区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一模)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巨大。

《本草纲目》“烧酒”写道:

“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则这种方法是

A.分液B.升华C.萃取D.蒸馏

【答案】D

【解析】根据“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表明该方法是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实现混合液体的分离,此方法为蒸馏。

故选D。

11.(北京市怀柔区2018届高三3月模拟)饮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文化之一。

为方便饮用,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取罐装饮料茶,上述过程涉及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和物质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操作利用了物质的溶解性

B.

操作为分液

C.

操作为过滤

D.加入抗氧化剂是为了延长饮料茶的保质期

【答案】B

【解析】A.①由

操作利用了物质的溶解性,故A正确;B.③操作为茶汤的分灌封口,不是分液,故B错;;分离茶汤和茶渣属于过滤,故C正确;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维生素C可作抗氧化剂,故D正确;答案:

B。

12.()《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

“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文中未涉及下列操作原理的是

A.溶解B.萃取C.蒸馏D.过滤

【答案】C

【解析】投茶、出浴涉及茶的溶解,淋壶、烫杯、酾茶过程涉及萃取以及过滤等操作,而蒸馏涉及到物质由液态变为气体后再变为液体,泡茶过程没有涉及到此蒸馏。

A.溶解符合题意;B.萃取溶解符合题;C.蒸馏不溶解符合题;D.过滤溶解符合题;故选:

C。

13.(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仪器合理的是

A.高温煅烧石灰石

B.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

C.除去乙醇中的苯酚

D.量取15.00mLNaOH溶液

【答案】D

【解析】A.高温煅烧石灰石不可用瓷坩埚进行,氧化钙与二氧化硅反应,A错误;B.I2易升华,分离回收碘,应在密封的装置中,图中蒸发皿加热后不能回收碘,B错误;C.苯酚易溶于乙醇中,不会有沉淀,所以不能用过滤法分离乙醇和苯酚,C错误;D.量取15.00mLNaOH溶液,可选择滴定管,移液管等精准的量器,D正确。

14.(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二模)为了除去括号中的杂质,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加入试剂

方法

A

氯化铵溶液(FeCl3)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B

KNO3(s)(少量NaCl)

结晶

C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分液

D

乙醇(水)

新制生石灰

蒸馏

【答案】A

【解析】A.二者均与NaOH反应,不能除杂,应加氨水、过滤,选项A错误;B.二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可结晶法分离,选项B正确;C.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可分液分离,选项C正确;D.CaO与水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可蒸馏分离,选项D正确。

15.(天津市河北区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下列实验中所用的试剂、仪器或用品(夹持装置、活塞省去)能够达到该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试剂

仪器或用品

A

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酸化NaCl溶液、Zn电极、Fe电极、铁氰化钾

烧杯、电流表、导线、胶头滴管

B

铝热反应

氧化铁、铝粉

滤纸、酒精灯、木条、

盛沙子的蒸发皿

C

配制1.000mol/LNaCl

NaCl

容量瓶、烧杯、玻璃

棒、试剂瓶

D

制备乙酸乙酯

乙醇、乙酸、饱和碳酸钠

大小试管、酒精灯

【答案】A

【解析】A.酸化NaCl溶液、Zn电极、Fe电极构成的原电池中,加入铁氰化钾后,无蓝色沉淀生成,说明铁作正极被保护,A可以达到实验目的,A正确;B.铝热反应需要氯酸钾、镁条来引发反应,无镁条和氯酸钾反应不能发生,B错误;C.用NaCl固体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和胶头滴管等,另外还缺少试剂蒸馏水,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错误;D.酯化反应需要用浓硫酸作催化剂,无浓硫酸作催化剂,反应不能发生,D错误。

16.(2019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已知:

苯酚与Fe3+在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

Fe3++6C6H5OH

H3Fe(OC6H5)6+3H+,其中H3Fe(OC6H5)6显紫色。

实验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是空白对照实验

B.向ii中滴加几滴浓盐酸,溶液颜色变浅

C.iii、iv中无色层中的溶剂分别为苯和CCl4

D.苯酚在苯中的溶解性小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