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收入与分配.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3974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ppt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收入与分配.ppt(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ppt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1一条主线:

国民收入的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

分配的两个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3整体把握:

一个制度-分配制度,一个关系-效率与公平;两个作用-财政和税收的作用;三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四种财政收入,四种违反税法行为;五种财政支出;,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化大生产为主体,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生产力状况,-7个人收入的分配,所有制结构,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按劳分配必须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国企职工的工资(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收入、农村集体经济的联产计酬都是按劳分配,国企职工的奖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分配的补充形式。

但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

在公有制经济中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比如医保、失业救济金,都属于非按劳分配。

1下列属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基本原则的具体形式的有()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王某在农村集体经济承包经营中获得的收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福利性分配收入孙某在国家机关工作获得的工资收入ABCD,D,1(2010年高考安徽卷)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

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A44000元26000元B36000元19000元C49000元21000元D44000元11000元,D,某国有企业实行适合各类员工特点的分配机制:

对一般员工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效益工资为辅的分配办法;对有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项目成果奖励、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商品化的新增利润提成、技术转让及与此有关的技术开发服务和咨询新增收入净利提成、关键技术折价入股和股份奖励及股份期权等分配办法。

下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岗位工资效益工资净利提成股份奖励ABCD,C,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要具体分析:

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凭借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一般的工资,奖金收入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其技术投资股份所得是按技术生产要素分配;科技人员自办实体,自办公司,其科研成果或技术专利归自己所有,通过转让成果或专利获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这里所说的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企业职工所获得的奖金收入个体工商户的收入企业经营者的风险收入银行存款、购买债券、投资股票获得的收入ABCD,D,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是有严格区别的。

表现在

(1)取得收入的途径不同:

合法的劳动收入主要是通过合法诚实的劳动而取得的收入,除此之外,通过其他合法途径取得的收入都属于非劳动收入。

(2)具体形式不同:

合法的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等。

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体现了公平的要求,但按照数量和质量分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效率的要求。

确立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这体现了效率的要求,由于对生产要素占有程度不同会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但生产要素投入者在收益分配过程中要遵循机会均等规则平等的原则,这体现了公平的要求。

辨析:

按劳分配体现公平,利于缩小差距,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效率,不利于社会公平。

(3)二者的结合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我国保护合法收入,过分悬殊的收入差距进行调节,如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等,这就有效地防止了两极分化,不会导致两极分化。

1、我国目前收入差距问题的主要表现:

不同群体收入分配差异明显,两级差距扩大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为什么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的体现;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公平的实现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生活水平,扩大消费市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如何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1)根本上,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实现收入公平。

(做大蛋糕)分配角度(分好蛋糕)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4)再分配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公平。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加强对垄断行业改革,切实推动经济的协调发展。

(9)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促进经济稳步发展。

增加收入。

(6)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7)个人要积极就业,增加个人收入来缩小差距。

(从公平与效率关系看)(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公平?

现状:

三农问题农业基础地位薄弱,粮食安全保障不强,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措施:

(1)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统筹城乡发展,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3)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5)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6)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7)坚持给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8)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9)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10)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

措施:

(1)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优先地位,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2)实施区域发展主体功能区战略。

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现状: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家。

不仅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而且同一地带的不同省市区之间,甚至同一省区的不同地域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

缩小差距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对特殊地区采取特殊政策措施。

国家利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扶持新疆西藏等地发展。

(4)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

(5)以城镇化推进区域化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强城镇化管理,完善城市布局和形态,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在城镇化中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结构调整,(6)并利用各种手段坚强宏观调控。

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3对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理解,正确的是()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社会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公民义务的履行更加全面政府权力的行使更加规范ABCD,(2010年高考山东卷)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回答34题。

C,4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B,2(2010年高考江苏卷)2010年1月22日,江苏省宣布自2月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其后,许多省份陆续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这表明了政府()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通过再次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ABCD,C,5(2010年高考北京卷)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等分为高、中、低三组,下图所示为各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两种不同状态。

下列做法有利于由状态a向状态b转变的是,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ABCD,A,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初次分配,是指在刨造国民收人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

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按三个方面进行分配。

一是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人;二是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三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了国家、企业(集体)和生产部门中劳动者个人的原始收入。

(2)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分配后,还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次分配,以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保证满足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需要,保证满足社会消费和集体福利事业的需要,保证满足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保证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等。

即国家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实施的分配过程。

例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图,注:

在发达国家,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大概是65%70%。

材料二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在“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

提高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提高并稳定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

(1)简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问题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

(2)结合材料二,从“分配机制”角度说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答案】

(1)问题:

材料一反映了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贫富(阶层)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还很大;与发达国家相比,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后果:

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要重视初次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扶贫标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点评】收入分配公平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考查如何处理好“国富”与“民富”的关系。

二是如何调节社会整体上的收入差距。

涉及知识点,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有维护公平的措施,宏观调控,收入与消费,公平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涉及政府和党。

从哲学角度看,涉及对立统一、唯物史观。

一、国家财政1财政的含义、财政收入与支出的主要形式,国家收入的分配,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财政预算赤字拟增至9500亿元反映了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下列关于财政赤字的正确认识有财政赤字的增长表明国家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赤字的增长表明国家将靠借债维持经济社会发展,是财政运行不良的表现财政赤字的保有和增长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坚持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财政赤字的保有和增长是不可避免的A.B.C.D.,2.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如财政加强对能源、交通运输、邮电电信、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对三农的投资;对行政管理与国防投资;对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支出。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2.财政政策的种类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2)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

(3)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3货币政策的种类、对象

(1)种类:

货币政策分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两种。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

从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例22011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

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

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近12%。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持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解析】本题属于影响意义类试题,回答时要运用财政的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围绕财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科教文卫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加快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点评】对财政的考查主要聚焦于财政的作用,国家、企业、个人的收入分配关系,特别是财政作为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是考查的重点。

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涉及政府的职能等。

从哲学角度看,涉及一切从实际出发、对立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

6(2010年高考天津卷)下图所示为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状况。

图中曲线的变化,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是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ABCD,一、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1税收,2.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三、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权利意识:

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利益。

(2)义务意识:

自觉诚信纳税,税收是国家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有国必有税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有意、欺骗、隐瞒、不缴、少缴,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等,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超过期限拖欠税款,拖欠,用欺骗的方法获取税收优惠(出口退税),虚列虚报出口货物数量、价格、自然灾害,暴力、威胁、拒不缴税,威胁、围攻、殴打,4、违反税法的表现,【知识发散】税收的作用

(1)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税收属于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面对经济发展过热,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来抑制社会总需求。

如果经济发展过冷,可以减少税收,刺激社会总需求,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2)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通过调节税收,比如:

对奢侈品消费征税、白酒税等,都可以引导人们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

(3)维护社会公平:

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

(4)引导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政府通过调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环保税等税率,可以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5)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出口退税率来调节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

通过提高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转变,提升产业结构质量。

可以提高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关税,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出口量,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特别提示】,

(2)认识结构性减税所谓结构性减税就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

结构性减税有别于全面的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税负水平削减。

其所牵涉的税种是有选择的,并非不加区分地针对所有税种的税负水平“平均使力”或“一刀切”式削减。

B,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在网上开店和网上购物,但是很少有人为网上交易缴税,而按照我国税法,不管通过何种方式,只要发生交易行为,就得缴税。

税法规定的缴税条件表明A税收具有无偿性特征B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税收具有强制性特征D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C,2011天津卷假定小张和老赵某月的工薪收入分别为1900元、5000元,结合下表,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指个人月工资、薪金所得减去2000元以后的余额,45,超过100000元的部分,9,20,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4,15,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3,10,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2,5,不超过500元的,1,税率(%),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级数,A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具有累进性质B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C小张该月不用缴纳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D老赵该月应缴纳450元的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D【解析】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的知识点,特别注意是逆向选择题。

A、B、C说法均正确,老赵该月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5005%150010%100015%325(元)。

故选答案D。

(2010年高考江苏卷)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这是因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具有无偿性和固定性ABCD,A,(2010年高考福建卷)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右图曲线反映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是AX轴为税率Y轴为财政收入BX轴为居民收入Y轴为商品房价格CX轴为商品价格总额Y轴为流通中所需货币量DX轴为经济增长率Y轴为失业率,D,【点评】税收的考查多聚焦于税收的作用,以及违反税法的行为。

其中税收作为宏观调控手段,引导需求和生产的作用更是考查的重点,最近两年对拉弗曲线考查也较多。

税收特别是个人所得税调整,立足政治生活一般考查政府职能和工作原则。

从哲学角度看,唯物论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认识的发展。

辩证法主要考查联系、发展和矛盾。

拓展:

社会再生产的合理运行,1认识社会再生产的过程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社会再生产的现实意义,【知识发散】市场经济三个主体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1)国家:

是社会再生产的调控者和引导者,主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计划,特别是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与需求,维护社会公平的分配,为社会再生产打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2)企业:

是社会再生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在市场竞争中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但是企业生产必须依据消费者个人消费需求和国家宏观政策。

(3)劳动者(消费者):

劳动者是企业生产必需的前提条件,劳动者只有实现就业,才能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作为消费者,消费趋向引导着企业生产,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并且其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直接影响着消费水平,制约着企业生产。

例2011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社科院人口专家认为,中国正面临一个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0年至2015年处于峰值,随后将不断下降,中国经济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过去。

材料二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目前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原有竞争优势日趋弱化的挑战。

如果不能实质性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可能陷入经济学家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即当一国或地区收入达到中等水平时,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减少,经济增长因缺乏新的动力而速度下降或长期停滞。

(1)结合材料一,分析“刘易斯拐点”可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广东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

【答案】

(1)劳动力转向卖方市场,工资水平上升;企业用工成本加大,劳动力低成本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

(2)转变经营战略,通过自主创新、提高员工素质等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政府出台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