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专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1840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入分配》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收入分配》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收入分配》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收入分配》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收入分配》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收入分配》专题.docx

《《收入分配》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入分配》专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收入分配》专题.docx

《收入分配》专题

杭师大附中2010学年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

《收入和分配》

一、知识梳理

(一)关于分配

1、从分配的地位看: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其中直接生产过程起决定作用;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目的和归宿。

合理的分配是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的一环。

理解:

根本上分配由生产决定,又反作用于生产;同时分配又影响消费,因此无论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全体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都必须重视分配。

2、从分配的结果看:

分配形成收入。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收入的基础性因素,同时国家的分配政策(如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等)也影响着收入的多少。

3、从分配过程和阶段看:

国民收入从创造出来到最终使用要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两次复杂的分配过程;

从主体看:

通过分配,国民收入分解为国家、企业、个人等不同主体的收入;

从最终用途看,可以分为积累(主要用于投资、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及必要的物资储备)和消费(主要包括个人及家庭消费、公共消费如行政、国防、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

4、初次分配:

是在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分配。

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如物质生产领域的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收入)。

经过初分配主要分为三部分:

①以税收(营业税、增值税等)、利润等形式形成财政收入;②以企业利润形式形成企业收入,由企业支配,主要用于企业发展生产、技术改造、及集体福利、职工奖励等方面;③以工资形式奖金,即劳动报酬,由劳动者个人支配。

国家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必须处理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比例。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分配的过程。

主要通过国家财政预算来实现。

通过再分配对于促进科教文卫等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公平(城乡、区域、个人收入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等均属于再分配。

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

(二)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

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为国家预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为国家决算。

财政通过预算来实现,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国家参与的两个方面,因此财政体现的是一种分配关系,属于分配环节。

2、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利、债、其他收入四种形式,其中税收是最重要的来源。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基本特征:

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常见的税种包括所得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等五大类。

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见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由于税收对财政收入的特殊作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及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公民应自觉履行纳税的义务,并不断增强纳税意识。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包括①经济发展水平是基础性因素,②分配政策,国家、企业、个人三者收入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财政收入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企业和个人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财政支出:

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按具体途径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生活保障支出和债务支出五大类型。

财政支出一方面为国家实现其功能提供了资金的支持,同时能形成市场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4、财政收支的关系包括:

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三种。

注意:

评价赤字应结合实际,经济低迷时,适当的扩大赤字增加财政支出将有利于增加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赤字过大有可能导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因此财政赤字规模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税收、赤字、国债、财政支出等成为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时几种常用的财政政策。

(具体见财政的作用)

5、财政的作用:

①促进社会f,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如财政用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

②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作用;如财政加强对能源、交通运输、邮电电信、水利设施、“三农”、行政管理与国防及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

③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生活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进而调节社会需求以调节经济。

注:

发挥财政作用,从原因上看主要由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等缺陷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经济波动、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从而需要宏观调控;从作用方式上讲,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对市场主体利益的调整以及调节社会总需求,从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宏观经济状况

社会供需状况

财政政策类型

具体措施

实施目的

经济停滞

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积极的财政政策

扩大财政支出

降低和减免税收

增发国债、

增加财政赤字

刺激总需求增长

降低失业率

拉动经济增长

经济过热

物价上涨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紧缩的财政政策

减少财政支出

减少国债发行

减少财政支出

提高税率

抑制总需求

降低通货膨胀率

给经济“降温

(三)个人收入的分配

1、从根本上,生产决定分配,分配的数量、方式等由一定时期生产力水平决定;从生产关系角度,分配方式和分配制度由所有制决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2、关于按劳分配: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其基本要求:

在范围内(主要包括国有、集体及国有、集体控股的),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按劳动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的主要形式,对于提高个人收入和生活质量、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技能,以及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3、多种分配方式:

①在个体经济中,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②按生产要素分配:

主要包括资本要素,如股票、基金、储蓄等形式;土地要素,如房屋租金等形式;技术要素,如技术转让等形式;劳动要素,如私企工人工资等形式,等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既是由我国所有制决定,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有利于资金、劳动、技术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个人收入的提高和积极性的调动。

注意:

分配方式由所有制决定,但不能认为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如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属于非按劳分配,国有企业高管的年薪属于按管理要素分配。

同样,也不能认为实行按要素分配的就一定是非公有制经济。

4、当前,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可分为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其他收入。

劳动收入按分配方式分为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收入;个体经济中,按劳动成果分配收入;私营经济经济中,按劳动力分配收入;财产性收入主要包括土地、房屋、资金等

(四)个人收入的分配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始终要坚持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

1、效率原则:

①效率含义:

经济生活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理解:

效率水平受到科技、管理、劳动力素质等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分配方式也影响效率。

我国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人多资源少的国情决定必须重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2、公平原则:

①公平的含义:

收入分配的公平。

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主要表现:

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注意:

公平≠平均

②公平作用: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⑴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存在对立。

  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当前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再分配更注重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允许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富)

理解:

效率和公平对立统一,发展过程中要求两者兼顾,但不同时期侧重可有所不同,经济起步阶段可能更强调“效率”,我国当前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公平”越来越重要

4、公平问题:

现状:

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主要指收入差距,如表现区域差距、行业差距、城乡差距,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等。

原因:

从生产角度主要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从分配角度主要由于分配政策不合理,(包括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角度看,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比重过低时深层次原因等。

对策和措施:

从生产角度:

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统筹区域、城乡发展;实行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劳动力就业等

从分配角度:

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重要举措1: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合理比重。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中的合理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重要举措2: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强化税收(个税)调节,整顿分配秩序,防止两极分化。

(保护、调节、取缔)

④加大财政投入,加快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扩大覆盖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全社会保障水平。

⑤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注意各项具体措施与初次和再次分配环节的对应)

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

思路:

从分配与生产(公平与效率)、分配与消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科学发展观等角度

三、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2010年高考安徽卷)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

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

A.44000元 26000元B.36000元 19000元

C.49000元 21000元D.44000元 11000元

2.(2010年高考江苏卷)2010年1月22日,江苏省宣布自2月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其后,许多省份陆续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这表明了政府(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通过再次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

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④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3.(2010年高考山东卷)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  )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4.右图所示为库兹涅兹曲线,表明当一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时,往往是利益矛盾不断加剧,收入分化加速的时期。

我国当前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

针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劳动者工资偏低现象,十七大报告提出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

②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

④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流动市场

A.①②B.①③④C.③④D.②④

5.(2010年高考北京卷)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等分为高、中、低三组,下图所示为各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两种不同状态。

下列做法有利于由状态a向状态b转变的是()

①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

②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

③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

④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2010年高考江苏卷)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这是因为(  )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②税收是国家财政支出的基础

③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④税收具有无偿性和固定性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6.(2010年高考天津卷)下图所示为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状况。

图中曲线的变化,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是(  )

①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③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④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2010年高考福建卷)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右图曲线反映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是(  )

A.X轴为税率 Y轴为财政收入

B.X轴为居民收入 Y轴为商品房价格

C.X轴为商品价格总额 Y轴为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D.X轴为经济增长率 Y轴为失业率

9.(09江苏卷1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10.要实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我们应()

①要积极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④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由于担心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因而两人为如何公平分配争执不下。

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

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挑选。

这样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

故事启示我们()

A.在经济领域要坚持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B.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C.分配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的相等D.促进公平正义必须依靠合理的机制和政策

12.我国去年连续发行三期国债,居民购买踊跃。

购买国债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

对这一分配方式认识正确的是,它是()

A.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B.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C.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D.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

13.对漫画中财产性收入认识正确的是()

①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可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②是指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益

③允许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会改变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格局,改变农村现行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土地私有化

④允许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会极大释放农村社会的生产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针对漫画《如此悬殊》反映的现象,我国在

分配上应该()

①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②适当增加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③在初次分配中也要重视公平

④逐步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

15.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起草修订的《工资条例》将在年内出台,全社会呼唤已久的工资协商制度、同工同酬等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条款将被纳入其中。

工资协商制度对职工的意义

①有利于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②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企业劳资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

③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④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③

16.图表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单位:

%

年份

2005年

2006年[来源:

Zx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上半年

财政收入

18.5

24.24

31

23.1

11.7

30.8

城镇居民

可支配收入

10.33

12.09

17.24

14.47

8.83

13.63

图表二1999年—2009年财政收入、企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占我国GDP比重变化情况(%)

注:

1999年我国GDP为82054亿元,2009年我国GDP为335253亿元,增长了4倍左右。

 

注:

从不同群体之间看,高收入阶层财富增长较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另一方面,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超过4000万人,低收入群体还有2.6亿人。

图表三:

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

元)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部

中部

西部

17175

13235

9146

12000

7407

5921

⑴概括图表一、二中经济信息所反映的经济生活的道理。

 

⑵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结合上题的道理谈谈如何解决图表三中的问题。

 

17.材料一:

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议,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以下目标:

“十一五”2006至2010年

“十二五”

国内生产总值

年均实际增长11.2%

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

年均增长9.7%

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以上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年均增长8.9%

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以上

材料二:

十二五规划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从注重“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转变的历史拐点。

这次十二五规划建议,整体上强调了以和谐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让更多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更广泛的普通民众,力争实现“国民共富”的良性增长局面。

⑴结合实际,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十二五”从“国富优先”转向“民富优先”的合理性。

 

⑵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怎样才能实现“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

 

⑶运用矛盾分析法,回答如何正确处理“国富”和“民富”关系。

 

18.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效率与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十三大

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十四大

兼顾效率与公平

十五大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十六大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

十七大

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十七届五中全会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结合材料,请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党和国家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过程。

 

二、热点链接

1.近些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用于衡量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达到0.47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红线”。

据有关统计数据,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房地产、矿产、证券成为暴利行业;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

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分配不公,既是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也分配政策的不合理带来的结果,是在效率和公平这对矛盾中过分倾向于“效率”带来的结果。

2.同工同酬——《劳动合同法》修改。

2011年以来,各个省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3.2011年3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

4.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突破,关键在于实现从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

5.我们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

提高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提高并稳定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6.十一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近年中央财政大幅提高对民生及民生相关的支出,占到中央财政的三分之二。

从结构上看,中央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一共达到10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其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出方面,主要涉及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将新农合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水平标准从去年每人补助120元,今年要增加到200元。

将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标准由去年15元提高到今年的25同时。

知识链接:

《经济生活》:

1、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分配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分配影响生产和消费。

改革收入分配,实现公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2、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收入的基础性因素,分配政策影响收入。

当前收入差距大,分配不公,既是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也分配政策的不合理带来的结果。

因此实现公平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产业、城乡、区域间协调发展,同时有要求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一个制度保证,二个重要措施),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

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因此再分配更加“更加注重公平”,实现从“国富”向“民富”的转变。

4、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取决于当前收入,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关系,收入差距大,总体消费水平低,反之,则提高。

全面改善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