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逆袭的励志故事5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3583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逆袭的励志故事5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逆袭的励志故事5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逆袭的励志故事5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逆袭的励志故事5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逆袭的励志故事5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逆袭的励志故事5则.docx

《高考逆袭的励志故事5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逆袭的励志故事5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逆袭的励志故事5则.docx

高考逆袭的励志故事5则

高考逆袭的励志故事5则

  人生不要被过去所控制,决定你前行的是未来,人生不要被安逸所控制,决定你成功的是奋斗。

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与大家分享高考逆袭的励志故事,希望能够帮助你们!

  励志故事1:

黑马成功逆袭

  从年级倒数到全校第一在全年级300多名考生中,考分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学生王顺哲和杨泽旺正是出自高三(9)班。

王顺哲611分,杨泽旺605分。

  班主任魏天新老师对两个学生入校时的中考成绩记忆深刻:

“我们当时的录取线是480分,王顺哲是479分以三限生录取,杨泽旺也只比录取线多2分。

在全年级,他们的成绩就差不多在最后了。

”魏天新说,两个人身上有一种沉稳、目标明确和上进的特质,三年里他们紧紧跟着老师的指导,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实。

  备战高考离不开刷题,但怎么刷王顺哲和杨泽旺都有自己的心得。

“我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高考的特点,认为考满分是不可能的,所以平时做题多数做基础题,难题少做。

”王顺哲说,刷题过程中,他把基础题和难题的比例控制在5:

1,而这正好是高考题目里主要题目和难题的比例。

而杨泽旺则最喜欢给自己布置作业,平时学校里的作业从来都是在校完成,每学期每门课要给自己布置4套课外题库,每天做后总结。

  自问激发信念

  面对高三严峻的学习任务的时候,每次考试成绩总也上不去的时候,很多同学会怀疑自己,也会因此打了退堂鼓。

我当时就萌生了放弃的想法,想着压力太大了,不想再逼自己,不如放弃。

后来,我问自己:

我为什么要学习?

我为谁而学习?

我今后想要怎么样的前途?

我如何实现我的梦想?

我的学习跟我的前途有什么关系?

当我想明白这五个问题后,学习的信念就来了。

为了梦想,我必须坚持几个月。

  高效学习攻略

  高效课堂。

我认为,提高听课效率的关键是预习,将下节课要讲的内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

课上,老师讲很熟悉的内容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讲自己稍陌生的内容时要聚精会神地听。

另外,记笔记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解法。

  限时学习。

自行复习时不妨给自己定限制时间,例如给自己限定一小时内完成某份练习,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完成后还会有成就感。

以后,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先思后行。

学习的过程,主要思考的过程,比如说记单词,如果你只是随意浏览或漫无目地抄写,也许要很多遍才能记住,但如果你运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往往可以记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遗忘。

又比如,做一道题,你不能想到一步做一步,要先纵观整道题的解题思路,理通以后再下笔。

  其他的就是,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不要长时间复习同一门功课,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效果也很差。

  自信就是力量

  高三一年很短,我们的身心可能会很疲惫,但是我相信大家都能找到放松的好方法,让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拥有自信和健康的身体。

我相信,只要你真正努力了,你就一定会有回报!

全力以赴吧!

  励志故事2:

一个“差生”的奋斗史

  “临床心理咨询师、自由撰稿人、《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作者”,考拉小巫的微博如是介绍。

考拉小巫这个名字不仅是许多怀有出国梦的人的精神支撑,也是很多青年人共有的榜样符号。

微博上,她拥有近8万个粉丝、3万多个博客关注,豆瓣上还有以她名字命名的“考拉早起队”,8个QQ群全部爆满,里面聚集了众多为梦想奋斗的人,他们每天坚持早起、坚持“打卡”签到。

  “考拉小巫”的真名叫王娟,身材高挑,笑起来挺阳光。

从一个标准的差生到被美国名校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录取,再到进入美国一家儿童基金会做临床心理咨询师,考拉小巫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

  曾经的差生:

打牌、逃课、泡吧

  考拉小巫说:

“有一些道理只有自己经历沉重打击或重大失败后,才能切身体会到,光靠人在耳边说,是听不进去的。

  初中,考拉小巫严重偏科,数学一直是她的死穴,她的数学成绩一直徘徊在20~50分之间。

  中考,她的成绩连填报志愿时的保底学校分数线都没达到。

家里人奔波了一个暑假,终于在临近开学时帮她找了一所私立高中。

  但是,中考的打击并没有让她真正改变,高中没上几天,就又被打回原形了。

和舍友聊天打牌、隔三岔五逃课、包夜泡吧成了家常便饭。

  高考,考拉小巫在补招录取中扫尾进了内蒙古大学英语系,看着自己的同学奔向了全国各地的一流大学,她开始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

“为什么别人做得到的事情我做不到?

”考拉小巫好像突然“开窍”了。

她告诉自己必须从现在开始改变。

  大学想打翻身仗改变命运

  虽说这不是第一次暗下决心要重新开始,但是这次她真正付诸行动了。

  考拉小巫进入了“披星戴月”的状态,“每天早晨6点钟爬起来,别人玩乐我学习,别人逛街我学习,别人睡觉我学习,别人过节我学习。

生活单调又枯燥,但从没心疼过自己。

  考拉小巫大学四年中一直保持全系第一名的成绩,并在大四获得了保研资格,进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研究生开学没多久,出国的想法萌生了。

研一上学期,冲击GRE的计划被提上了日程。

  精确到以小时为单位的计划与执行,是她大学四年养成的良好习惯。

她的生活一直是按计划进行的——每年有年目标,每月有月目标,每周有周目标,每天有天目标。

  帮助有梦想的“咸鱼”

  2008年10月,考拉小巫向7所美国大学发出了她的申请材料,“从那时起,刷邮箱以及痛苦的等待,便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

  一个月后,考拉小巫收到了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到美国后,考拉小巫一如既往地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完成计划。

她以全A的成绩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并成功应聘为美国一家儿童基金会的心理咨询师。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是‘咸鱼’,但是,我们是有梦想的‘咸鱼’。

无论自己来自哪里,如何平凡,在梦想方面,是人人平等的。

”考拉笑着说。

  励志故事3:

我的高考奇迹

  我的高考算是一个“奇迹”。

我是海淀区2010年高三理科生,“一模”考试成绩421分,按分数线只能读“三本”;“二模”407分,按分数线只能读高职;6月高考后,成绩上升到496分,超过了一本线,被西南政法大学传播学专业录取。

  有同学好奇:

“你怎么做到超水平发挥的?

”其实,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我的朋友中,超水平发挥的也有一些。

我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考前拥有良好的状态。

  “模考”成绩差师长不言弃

  我的两次“模考”成绩都一塌糊涂,且一次不如一次。

父母嘴里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很无奈。

当时,父亲帮我搜索的信息主要是一些“三本”和专科院校。

看到班里考得好的同学欢喜的样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天中午,班主任把我叫到楼道里,问我想上哪所大学。

我说不知道。

班主任说:

“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冲上去绝对没问题。

”按说,这对我是一个很及时的鼓励,但那时我受“一模”打击太大,并没领会老师的期待。

直到“二模”来临,我依旧整天迷迷糊糊。

这导致“二模”成绩比“一模”还差。

  我清晰记得,“二模”后,由于成绩太不理想,爸妈只说了一句,“有个学上就行了。

”这时距高考还有一个月。

妈妈对我说:

“生活是你自己的,你以后干什么我们不管,但你要想清楚,以后聚会时,你准备以什么面目见大家?

”爸爸显得深沉些。

一天,上学路上,他说了那句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

“条条大路通罗马,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

你以后的日子会很精彩,但为了更加精彩,你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

  他们用各自的方式激励了我,让我顿悟:

“为什么别人能上更好的大学,我就不行?

我一定要加倍努力。

”从此,我真正进入状态,像充足了电的机器,每天铆足了劲儿学习。

我对自己说,如果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下来,那以后还成什么大业?

所以,坚定信念是最关键的。

我们要坚信,不到最后一刻,什么都可能发生,什么奇迹都可能出现。

这需要同学们在考前绷紧弦,坚持到底不松懈,不能拿就要高考了作松劲儿的借口。

  剖析薄弱点分分都计较

  现在想来,认清、剖析弱点并重点突破是让我非常受益的一个方法。

  分析“一模”和“二模”试卷后,发现理科综合是我“命门”所在。

它的总分为300分,而我当时的成绩只有150—160分,原因是选择题错得太多,一次能错9道。

一题6分,我在选择题上就比别人少了54分。

那时老师总有一句话“一分一个操场的人”,我就想,这些分数能让我落在54个操场的人之后了。

  我决定对理综重点突破。

在那一个月里,我把有关“一模”和“二模”的试卷翻出来,每天做一套理综选择题。

我做的是北京历年高考题,没做其他省市的题,因为题型和出题思路不一样。

不管对了还是错了,我都逐题分析。

如果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我就写出其他三项的错因。

我发现,选择题注重细节,有时多一个字,答案就会有变化。

一星期后,我的选择错题降到了5道,这对自己是个很大的鼓励。

最终高考时,我的理综分数达到了从未有过的217分,比“模考”提高了60分。

  我的经验是抓住每道有把握的题,不丢每一分,分分都计较。

  考试状态好百战才不殆

  高考不仅考查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也考查耐性和心理素质。

我认为,从现在到考试结束期间的良好状态非常关键。

我把它归为两点:

  其一,考试状态是一种做题的手感,比如选择题有选择题的做题技巧,大题有大题的做题技巧。

这些老师已传授给了我们。

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己是否已经掌握,还要了解自己常错的知识点。

我有时会发现,这个(类)题总做错,做三遍,错三遍。

那么接下来我就会对它格外关注。

  其二,考试状态也是种心理状态。

我在考试前没考虑过能不能考上。

既然志愿报完了,想也没用。

我关心的是,对有把握的题要做对。

有些不会的题,任你怎么绞尽脑汁也不会。

所以,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题上,多检查做过的题、会做的题。

我们平常都有体会——这道题我马虎了,那道题我能对,但就是答错了。

高考也同样。

  如果你总是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你内心不够平静,可能比较浮躁、着急。

其实大可不必。

虽然综合科目时间较紧,但做对有把握的题的时间还是够用的。

我们要争取做一题对一题,在考场上想做完所有题再回头检查几乎不可能。

慌乱,是考场大忌,时间再怎么不够,也不能慌张。

记得考英语时,坐我旁边的两位同学最后一篇小作文没时间写了,但成绩也不错。

既然已成事实,再想还有什么用?

我们只要关注卷子上的题就好了,其他什么都不要想。

这才是积极的心态。

  说实话,我在高考前一天还在看电视,因为老师和家长都鼓励我要放松心态。

但自己虽然表面上在看电视,心里还是在思考:

语文作文可能要写议论文,论点和论据要清晰;数学的有些公式要再背一遍,比如三角函数的公式;理综的物理要好好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化学常考的方程式要会写;生物还有些名词记得不牢;英语的完形填空的弱项,要先通读一遍全文,然后再做题……

  现在,“二模”还没开始,高考还有40多天。

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请不要气馁,请记住:

不到最后一刻,胜负难分;不与他人比较,只与自己比较;知足常乐,将每次进步都化为前进的动力。

  只要努力,奇迹就会出现。

  励志故事4:

打工高考一起上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小编所在的学校里。

  这个同学姓赵。

我们姑且叫他为赵同学。

  赵同学家里很贫困,父母常年在广东打工,做的是泥水活,一年挣不了几个钱。

家里只有奶奶、赵同学与读小学的妹妹在家。

  赵同学读高三的那一年,恰逢大雨,房屋遇到了山体滑坡倒塌了,奶奶被砸中了腰椎,从此站不起来,常年卧床与医治。

  赵同学的家在离县城大约8公里的大山里。

于是,赵同学向学校提出了白天在校学习,晚上回家照顾奶奶的要求,要不就得面临辍学提前外出打工补贴家用的残酷现实。

学校考虑到他家的实际情况,同意了他的请求。

  于是,赵同学每天下午5点半放学后,就骑上自行车赶回家,照顾奶奶和妹妹。

一回到家,首先帮奶奶换屎尿盆子,然后是做饭、喂奶奶吃饭、烧水帮奶奶擦身子、洗干净换下的衣服等,等忙完这些,大多都已是夜里11点了。

这个时候,他才有空坐下来复习功课,经常复习到夜里1点多。

然后5点起床,做好早饭,照顾好奶奶,6:

50前赶回学校。

如果家里有事,中午还得往家里跑一趟。

  赵同学的省吃俭用,穿着朴素,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

有一次他的自行车坏了,在校门口等车,一老师见状给了他50块钱,叫他打车回家,后来,他选择了步行回家,节省下那50元钱用来买了一本参考书,还买了一块蛋糕给奶奶。

  这样的日子赵同学坚持了差不多一年!

成绩不但没落下,反而还往前提高了不少,应了那句“逆境出人才”的话。

  最后,赵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厦门大学金融学院。

  这个不知道算不算励志故事,但像赵同学那样的学生,在当今社会真的是很少见了。

对于那些学习条件优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同龄孩子来说,或许还有一点点的教育意义吧!

  励志故事5:

在北大跌倒,从清华爬起

  1999年8月,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学生李亮亮以646分的高考总分被北京大学录取,一年后,他在北大因考试作弊被劝退。

  第二次高考,他以1分之差被挡在中国人民大学门外。

2001年,李亮亮破釜沉舟发起第三次冲刺,2002年8月,他终以全市第二名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数学系录取。

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在清华园学习的李亮亮,并赴咸宁采访,了解到一个清华学子颇具传奇色彩的奋斗经历。

  考试舞弊,北大骄子被劝退

  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旁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

70多岁的李茂炳老人从箱子里翻出一大摞荣誉证书,证书上都写着儿子李亮亮的名字,这是他作为父亲的骄傲。

  李亮亮1982年出生于咸宁市嘉鱼县,9岁时,父母离异。

1996年9月,他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入省重点鄂南高级中学。

为了儿子的学业,从一家小煤矿退休的父亲在鄂南高中旁租了间房陪读。

在这所尖子云集的重点高中,李亮亮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数学。

  在老师、同学眼中,他就是清华、北大的人。

1999年7月,李亮亮在高考中发挥失常,只考了636分,要填报自己喜爱的北大数学或经济管理专业不可能了。

在班主任熊正维老师的建议下,他填报了北京大学化学系。

  这一年,他以总分646(曾获全国数学竞赛国家一等奖可有10分加分)被北京大学地质系录取。

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反而让李亮亮陷入两难。

父亲李茂炳以他老矿工的亲身体会,不同意儿子上地质系,要他复读。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这年9月,李亮亮还是踏进了北大校门。

进入自由自在的大学校园,李亮亮渐渐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

他开始逃课、通宵上网、打游戏。

结果第二学期的《大学物理》考得一团糟。

  考试结束后,李亮亮突然感到恐慌:

自己已有一门课不及格了,要是《大学物理》再不及格……考试结束后,李亮亮到物理系找老师,看到试卷就摆在老师的办公桌上,他不禁灵机一动:

何不找个机会偷偷把没做的题目给补上。

  第二天中午,他溜进办公室偷改试卷时,被老师抓了个正着,这一严重的舞弊行为很快被通报到教务处。

按北大的校纪校规,李亮亮将被开除学籍。

他高中的班主任熊老师得知后又气又急,他给北大打电话,请求学校从孩子的前途出发,以一种治病救人的态度酌情处理。

  几天后,北大作出决定:

要么留校察看一年,要么自动退学。

李亮亮大脑一片空白,在辅导员的安慰下,他选择了自动退学。

当天晚上,李亮亮给在咸宁的父亲打了个电话:

“我想回来复读再考……”

  接到儿子的电话,李茂炳心急火燎地赶到北京,一到北大,就被地质系的宋书记请到办公室。

从宋书记办公室出来后,明白真相的李父突然苍老了许多。

看到父亲满脸的失望和沧桑,李亮亮突然特别恨自己,希望父亲狠狠地骂他、打他一顿。

  可父亲只说了一句:

“什么也别说了,明年再考回来。

  重压之下,第二次高考失利

  2000年8月10日,李亮亮又翻出高中课本,回到鄂南高中,回到了他熟悉而又陌生的高三课堂。

为了不影响李亮亮的学习,熊正维老师和李父隐瞒了李亮亮的退学真相,对外称,李亮亮是因为不喜欢地质专业,主动从北大退学回来的。

  从北大退学回到高三课堂复读重考,使李亮亮成为整个鄂南高中乃至咸宁市的新闻人物。

人们都在关注着:

明年高考李亮亮还能考上北大这样的名校吗?

2001年7月,由于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加之北大退学留下的阴影,李亮亮在高考中再次遭遇滑铁卢。

  高考结束后,他悲观地给自己估了640分。

估完分,李亮亮不敢回家面对父亲,也不敢面对自己,他只想逃避。

傍晚时分,他心情沮丧地坐上了最后一趟回老家嘉鱼县城的汽车,一个人来到三湖连江的水库边呆坐了三天三夜!

  他三次走进了水中,可三次都回到了岸边。

有一个声音在反复地问他:

“你这样去死算个什么?

你对得起老父亲吗?

你对得起爱你如子的老师吗?

”“不!

我能重返北大,我能考上清华!

  当太阳第三次升起的时候,李亮亮拖着快要虚脱的身体,回到了鄂南高中旁那间租住的小房。

年迈的父亲满眼血丝,儿子失踪的这三天,他未曾合过眼。

看到儿子平安回家,他松了一口气,默默地做了一碗儿子爱吃的鸡蛋面,放在他的床头。

  根据所估计的分数线,李亮亮第一志愿填报了“中国人民大学”。

结果当年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636分,李亮亮以一分之差被挡在门外。

这时,郑州大学给李亮亮发来了录取通知书。

是继续复读还是去郑州大学?

  又一个两难选择摆在李亮亮面前。

父亲跟他商量,希望他能再复读一年,可李亮亮担心的是:

如果明年高考成绩比今年还差怎么办?

父子俩拿不定主意,他们找到熊正维老师。

熊老师推心置腹地对李父说:

“现在最痛苦的人是你儿子。

没有人能帮他,没人能理解他的感受。

复读还是上郑州大学并不重要,关键是他自己能否走出阴影。

  熊老师这番话一下子解开了李亮亮心中的死结,“从什么地方跌倒就应该从什么地方爬起!

”他当即决定选择再次复读。

  三上高考场终圆梦清华

  2001年8月,鄂南高中以宽容的心态再次接纳了李亮亮,巧的是,熊正维又成了李亮亮的班主任。

  而此时,他原先在北大的同学却即将进入大三阶段的学习。

在鄂南高中,“李亮亮”这个名字太响亮了。

为了排除干扰,李亮亮曾改名李德星。

高三第一学期,李亮亮状态极不稳定,时而考年级第一,时而又排在十名开外。

熊正维老师对此既着急又担心,他的心理压力丝毫不亚于自己的这名得意门生。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李亮亮只考了650分,排在全年级第13名。

分数公布的当天下午1点多,李亮亮躲到一个非常偏远的游戏机室,疯狂玩游戏。

  晚上11点多,熊正维等三个老师和其父亲找了几家游戏机室才将他找到。

看到自己倾注全部心血的弟子竟然如此自暴自弃,熊正维老师难掩心中的失望。

他控制不住情绪,冲上去猛地踹了李亮亮一脚。

接下来是长达3小时的训诫,整个过程中,李亮亮一言不发,一直默默流泪。

  新学期开学后,李亮亮像变了个人似的,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个残酷的学习计划:

早上五点半起床跑步,然后背英语、语文,晚自习回家后学习到凌晨两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李亮亮的成绩开始直线上升,状态也逐渐稳定。

2002年7月8日,高考结束后,李亮亮自信地估出成绩:

680分。

  这次,他终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报考了自己最喜爱的专业——清华大学数学系。

不久,成绩揭晓了,总分678分。

其中,他以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获得满分。

  如今,李亮亮在清华园学习已近一年。

在学校,他再也没逃过一节课。

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他每门专业课成绩都在80分以上。

此外,他还是学校入党极积分子,并选修日语和经济学。

  李亮亮说:

“这段经历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它教会了我如何面对挫折、压力和荣辱!

  编后:

有人把高考叫做“黑色七月”——当高考还在7月份举行的时候,而今,高考在6月举行了,有人就又把高考叫做“黑色六月”了。

  高考确实是道坎,但就算是在这里绊倒了,天也不会塌下来。

说到挫折,恐怕李亮亮所经历的,是绝大多数学生所无法接受的,但他仍然挺了过来,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功考上了自己满意的学校。

  李亮亮他特殊的经历以及他的故事,希望能给备战高考的高三学生们一点鼓励和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