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343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政治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政治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政治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政治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x

《政治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x

政治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盐城中学2013届高三哲学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考点梳理】

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联系的地位:

是唯物辩证法的和。

2.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的含义:

所谓联系,就是以及诸要素之间的相互、相互和相互。

(2)联系的普遍性

表现

天与明天的关系。

B.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它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这种联系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所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要求: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

A.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重要特征。

条件为转移。

◇注意: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一是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和发展的,从数量上看它是;部分是事物的和发展的,从数量上看它是。

二是二者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不同。

整体居于地位,整体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于整体。

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作用。

另一方面,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

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整体与部分的方法论要求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注意:

人们常说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选择最佳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说明。

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系统的含义:

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系统的基本特征:

性、性和内部结构的趋向。

③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注意:

第一、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第二、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第三、我们既要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本课重要原理和方法论】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要尊重事物的固有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3.建立新的联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5.重视整体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6.重视部分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7.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5+6)

8.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原理内容】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我们要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来认识事物。

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释疑解惑】

1、联系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有都有联系?

2、人们是否可以把世界上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吗?

【时事链接】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影响渐显

2012年9月1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影响逐步显现,这表现在城镇新增就业增幅从4、5月份以来逐月下降,尤其是东部地区城镇新增就业的增幅低于去年同期,用工需求和求职人数也在下降。

6、7月份返乡农民工数量比去年有所增加。

另据人社保部副部长胡晓义介绍,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将于年底前实现。

关于大病医疗保险跨地区转移支付问题,胡晓义称人社部正在探索利用商业保险机构有全国联网资源的优势去运作。

请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

【经典回顾】

1.(2012年江苏卷)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

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2.(2012年全国卷)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3.(2012年天津卷)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

如图所示,“五行”相生相克。

“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

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12年重庆卷)有人依据玛雅太阳历提出“2012世界末日说”。

科学界多年的观测与研究表明:

2012年可能大规模爆发太阳耀斑,会影响地球通讯系统,但不会导致地球文明毁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末日说”对当代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B.“世界末日说”缺乏科学依据,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世界末日说”与太阳耀斑爆发的内在关联,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D.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爆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

5.(2012年广东卷)“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

这体现了

A.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变世界的转变

D.系统优化的方法

6.(2012年安徽卷)

材料一:

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

材料二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

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能力训练】

1.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产业链条表明

①人们可以在实践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②人为联系是人的能动活动的产物,是主观的

③人们建立人为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④人为联系的本质在于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画家通过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出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

①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②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

③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

④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

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入侵”夏威夷大岛后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

下列可以说明这个事例的哲学道理是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

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

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5.2011年11月3日,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轨道上,“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依靠微波雷达、激光雷达和电视摄像机的引导,经历了捕获、缓冲、拉近、锁紧的过程,最终实现连接,形成组合体。

这一对接的成功得益于

①尊重联系的多样性,善于突破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本质联系 

②尊重联系的条件性,善于根据事物间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普遍性,建立任何具体事物间的联系 

④尊重联系的客观性,根据需要创造联系,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6.“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失误导致100%的失败。

“100-1=0”蕴含的哲理是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征地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候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既要着眼于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

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

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

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

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③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