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第三次统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341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第三次统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第三次统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第三次统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第三次统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第三次统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第三次统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第三次统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第三次统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第三次统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第三次统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虽没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

这一变化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D.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

【答案】A

【解析】“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的信息说明天子加强了对于地方的管理,A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集权统治,B错误;C属于宗法制的特点;D属于分封制的影响,排除。

2.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并自行任命僚属处理公务。

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候,复坐置官属”的现象。

这一现象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

C.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答案】B

【解析】“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这样无形中增加的官员,会导致政府财政的支出过大,B正确;地方官员的设置过度不一定能有利于地方控制,A错误;材料中是管理地方错误,C和D错误。

3.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

这反映出唐朝

A.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

B.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

C.文化影响力优势明显

D.统治者天朝上国心态严重

【答案】B

【解析】“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说明对外管理贸易机构增多,体现出对外政治、经济联系加强,B正确;贸易税收难以看出是主导,A错误;文化影响力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唐朝时期属于开放大国心态,D错误。

4.下表是关于印刷术的相关记载。

由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沈括《梦溪笔谈》

雕版印书,“所费甚多,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

”近世(本朝之前)又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

元朝王祯《造活字印书祛》

千佛铜牌,多无文字,此有皇统纪元年号(金熙宗1141年),及李稀造题字一行,用括字排集成之,乃括字版传世之最先者。

罗振玉《金泥石屑》

尝见古骨肆,古铜方二三寸,……字形反,识者曰:

此名书范,宋太宗初年,颁行天下,刻书之式。

清·蔡澄(鸡窗丛话》

A.元朝活字印刷取代了雕版印刷

B.佛经大多采用活字印刷

C.金属活字印刷至迟出现于南宋

D.泥活字印刷术流传广泛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几处提及活字印刷的信息,“此有皇统纪元年号(金熙宗1141年),及李稀造题字一行,用括字排集成之,乃括字版传世之最先者”说明南宋时期才有活字印刷术,其余三则说明的是北宋时期,可见最迟南宋时期才有活字印刷,C正确;A中取代说法错误;佛经仍然是雕版印刷,B错误;泥活字印刷术流传并不是广泛,D错误。

5.下表为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情况一览表。

这些历史现象的出现

年代

白银兑换制钱文数

指数

年代

白银兑换制钱文数

指数

1843

1656.23

123.93

1847

2167.44

162.16

1844

1724.12

128.96

1848

2299.34

172.02

1845

2024.74

151.51

1849

2354.98

176.19

1846

2208.36

165.22

1850

2230.32

166.86

 

A.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B.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C.加速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表格显示出白银兑换制钱文数指数逐渐增加,体现出银钱钱贵的现象,说明民众和政府之间矛盾加剧,B正确;A不符合材料信息主旨;C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带来影响;D是19世纪60-70年代产生。

6.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

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

这反映了清政府

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

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

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D.注重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

【答案】D

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

7.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

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

A.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破坏

B.农村社会变革成效有限

C.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突出

D.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

【答案】C

8.雅典通过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等,实现了普遍参与、多数统治和主权在民。

公民平等被看成是民主政治的理想与目标,众人意见虽然纷纭,但并无优劣之分,所以只能以数量的胜出作为判断的根据。

这一原则

A.造成了政府行政权力的滥用

B.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C.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D.直接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答案】C

【解析】“所以只能以数量的胜出作为判断的根据”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注重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C正确;权力的滥用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该措施并不是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B错误;D属于雅典民主政治带来弊端,排除。

9.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

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

C.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

D.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答案】B

【解析】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宗教改革主要深入到社会下层,B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没有摆脱宗教束缚,A错误;文艺复兴主要利用绘画和文学形式,宗教改革主张信仰方式改变,C错误;二者反封建力度基本相同,D错误。

10.美国学者海斯认为英国既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

他意在说明英国

A.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较晚

B.民主政体的确立缓慢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民主进程具有渐进性

【答案】D

【解析】“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说明英国民主政治经历时间之长,显示出民主进程具有渐进性,D正确;责任内阁制确立是18世纪,A错误;英国民主政治确立早,B错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不符合英国政治特点,C错误。

11.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

这表明英国

A.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

C.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D.民主政治惠及社会下层

【答案】A

【解析】随着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一系列保护工人和社会福祉方面的法律开始颁布,说明工业化推动了社会福利制度发展,A正确;材料没有比较英国和世界福利制度信息,B错误;C中根本保障说法绝对;D中民主政治不符合材料经济信息。

12.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

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B.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正走向衰落

C.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

D.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答案】D

【解析】从国际组织投票权的变化可知.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促使世贸组织出现“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D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并没有确立,A错误;发达国家经济实力依然存在,B错误;材料论述国际经济全球化,不是政治民主化,C错误。

点睛: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租佃契约关系大约在两晋隋唐时期逐步发展起来,至北宋占据主导地位。

安史之乱后,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土地所有制日趋衰落,宋朝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再加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

在此基础上,宋代租佃制得到了较快发展。

较之以往的庄园农奴制,在宋代租佃制下,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中,不再具有世袭性的永久性,一旦租佃关系解除,人身依附也随之消失,佃户与田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尽管佃户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地租负担,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但他们基本上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当然,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英国的圈地运动于16世纪开始大规模兴起,持续了三个世纪。

较早时期的圈地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羊毛价格的上涨促成的,许多领主买下农民的土地。

领主的自营地得到扩大,逐将自营地作为租地农场加以出租,因此,土地多被用于放牧。

在较后的时期中,为迅速发展的城市生产更多的粮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被圈占的土地由人们用现代农业手段加以耕种。

据统计,在当时的英国,面积超过100英亩的农场和牧场占多数,其在土地经营上的共同特点是与市场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且以雇佣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而这正是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

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資本主义大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的的大农业经营体制。

尽管圈地运动致使貧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沦为工人,但对于英国近代农业、英国社会发展而言,毋庸置疑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作用。

——摘编自石强《英国圈地运动与农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國地运动与宋代租佃制的本质不同,并简析二者对本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答案】

(1)历史背景:

唐中后期以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宋潮政府“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频繁。

特点:

租佃关系更加普遍;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更加松驰(或佃户地位有所提高);佃户与田主形成相互依存关系。

(2)本质不同:

宋代租佃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属于封建生产关系;英国圈地运动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影响:

宋代租佃制进一步推动了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佃农生产的自主性,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土地的过度集中,对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英国圈地运动加速农民与土地的分离,引起农民阶级的分化;推动英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推动了英国农业的资本主义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国内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土地所有制日趋衰落”“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中,不再具有世袭性的永久性”“佃户与田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的信息归纳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古代中国经济模式从封建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角度回答。

第二小问影响中国从宋代租佃制进一步推动了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土地的过度集中角度从积极和消极角度回答。

英国的影响从英国圈地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