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学试题及答案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3332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治疗学试题及答案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物理治疗学试题及答案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物理治疗学试题及答案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物理治疗学试题及答案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物理治疗学试题及答案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治疗学试题及答案三.docx

《物理治疗学试题及答案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治疗学试题及答案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治疗学试题及答案三.docx

物理治疗学试题及答案三

物理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第十章Bobath

(一)名词解释

1控制关键点:

即治疗师在训练中操作身体某些部位,以达到抑制痉挛和异常姿势反射;促进正常姿势反射的目的。

Bobath将这种操作称之为控制关键点;控制关键点可以先从身体的近端开始,如头脊柱,然后,随治疗进展而向周围移行,并随之减少操作点和量以逐渐增多患者自己的自发性运动。

2反射性抑制:

利用与痉挛模式相反的体位或姿势来抑制痉挛,包括放射性抑制模式和影响张力性姿势。

3影响张力性姿势:

指的是某些特定姿势下,肌张力是可以得到抑制的。

如当下肢腓肠肌肌张力异常增高时,鼓励患者采用足跟着地站立的姿势加以抑制腓肠肌的张力,同时提高对该姿势的控制。

4整体治疗:

将患者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只是治疗患病部位。

需要通过全身活动躯干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提高患者整体功能。

5保持反应:

指身体对所处体位的有意识的控制能力。

6位置反应:

指肢体反应的短暂的保持某种体位的能力。

7关节持重:

是一种利用体位使重力通过关节,刺激本体感受器使关节周围肌肉产生共同收缩来提高关节稳定性的方法。

(二)选择题【A1型题】

1整体治疗指的是(D)

A上下肢都包括的治疗B健侧和患侧都包括的治疗

C运动、作业及理疗都应用的治疗D提高患者整体功能的治疗E包括家属参与的治疗

2促通和抑制的最终目的是(D)

A避免肌张力过度增高B促进肌张力正常化C调整和纠正异常姿势

D改善功能活动E提高自我意识

3下列不属于控制关键点的操作是(D)

A稳定胸椎促进坐位稳定B拇指外展抑制手指屈肌痉挛C骨盆前倾促进站位平衡

D健侧屈曲促进患侧伸展E肩胛前伸促进上肢伸展

4一周岁的脑瘫患儿仍不能保持坐位、头不能保持直立,并且双手只能抓握不能松开。

这种情况称之(A)

A异常性和不成熟性B痉挛性和共同运动性C共济失调性和痉挛性

D徐动性和软瘫性E麻痹性和僵硬性

5脑卒中患者经常会有跟腱痉挛的表现,处理方法是多鼓励患者用患腿足跟着地站立,这种方法是利用(B)

A反射性抑制模式B影响张力性姿势C迷路性姿势反射D紧张性腰反射

【B1型题】6~7题备选答案

A足跟着地B躯干前倾C躯干旋转D肩胛前伸E手指屈曲

6在练习坐-站时,能够促进活动比较容易完成的关键成分是(ABD)

7偏瘫患者最早可以进行的主动活动(CE)

【X型题】8下列属于兴奋性刺激的手法是(ABD)

A持重B拍打C持续牵伸D快速牵伸E关节挤压

9可能会引起偏瘫患者患侧肌张力增高的三种情况是(ABC)

A快速活动B情绪紧张C健侧过度用力D轻音乐E主动活动

10当患者能够在无帮助的情况下自己翻身时,为了使他能够更多的使用躯干肌,在指导患者翻身时应强调哪些成分(CDE)

A用健手支撑B用患手支撑C翻身至健侧D头向患侧屈E不用手支撑

11在做桥式运动时,为了使患侧髋关节伸肌用力适当,应强调哪些成分(CDE)

A患侧臀部尽量抬高B健侧臀部尽量抬高C保持髋关节的伸展位D肩部放松E颈部放松

12在患者能行走时,有些患者往往步宽异常从而能量消耗过大,使患者不能长距离行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让他多练习(CD)

A倒着走B侧走C沿木板走D走一条直线E走一条弧线

13在对肌张力低下的患者进行感觉刺激时,可以利用拍打等手法来提高肌肉收缩的兴奋性但需要注意避免(AB)

A诱发广泛的联合反应B诱发拮抗肌的痉挛C引起关节畸形D患者失去平衡E患者抵抗

14当徐动型脑瘫患儿出现明显的ATNR影响患儿的功能活动可以采取什么方式加以抑制(AB)

A让患儿侧卧B双上肢内收内旋,并双手交叉C对徐动的肢体进行拍打D行走时E

第十一章Brunnstrom技术名词解释

1共同运动:

脑卒中后患侧肢体出现的一种非随意的特定运动模式即当一个关节试图活动时,相邻的关节伸直整个肢体都随之活动,再用力活动时表现更为突出。

患侧的上、下肢均可表现为屈曲共同运动和伸展共同运动。

2联合废用:

脑卒中后的一种非随意运动和反射性的肌张力增高,即当健侧肢体用力过度时患侧肢体出现类似动作。

3Raimiste现象:

患侧的联合反应导致的运动模式与健侧的运动相似,但不同于健侧,而是原始的运动模式的变现。

在仰卧位下,当健侧下肢抗阻内收时,患侧下肢出现相同的动作,下肢的这种联合反应又称之为Raimiste现象

4分离运动:

根据功能需要关节进行分别活动,以达到省力有效的目的。

(二)选择题A1题型

1当共同运动开始时此时应该加强的活动是(B)

A联合反应B共同运动C分离运动D床上活动E肢体的活动

2脑卒中患者出现运动模式的改变,这些改变属于(A)

A恢复过程的必经阶段B软瘫期之后的痉挛C应该抑制的异常活动

D脑损伤后的结果E肌张力增高的表现

3早期床上卧位的选择是根据(A)的原理决定

A姿势反射B中枢恢复机制C生理性反射D恢复阶段性E患者的舒适要求

4让患者健侧用力地目的(A)

A引导患侧的活动B有利于代偿C加强共同运动

D减少照顾患者的负担E及早进行主动活动

5当共同运动已经完善时,要求患者进行分类运动的最佳途径是(D)

A做更多的共同运动B将共同运动分解C抑制共同运动的某些成

D分日常活动中锻炼E健侧帮助患侧活动

B1型题6~7题备选答案

A联合反应B共同运动C姿势反射D分离运动E手的活动2

6Raimiste现象属于(A)

7当偏瘫侧的上昂非对称性肢已经能够保持水平前伸,此时治疗性锻炼的主要目的是进行(D)

X型题

8根据姿势反射的原理,当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出现时我们可以利用哪些活动促进患侧上肢的伸展(AB)

A从健侧卧位起床B向患侧转头C向健侧转头D健侧上肢用力伸展E对侧下肢伸

第十二章Rood技术

重负荷肌:

是指从事稳定性活动的如稳定姿势的伸肌和外展肌。

它们多位于深层,跨越单关节。

交互支配:

是基本的运动形式,起着保护性的功能,是一种位相性的运动,起到主缩肌收缩时其拮抗肌放松的作用。

这种基本的运动模式是受脊髓和脊髓下中枢调整的。

共同收缩:

共同收缩提供的是稳定性,是一种张力性(静态性)主缩肌与拮抗肌共同收缩的模式,这种模式使个体有能力保持一种体位或较长时间的稳定一个物体。

技巧性活动:

技巧性活动是最高水平的运动控制,是活动性和稳定性的结合。

他要求当远端活动时,近端固定。

如画家创作时需要肩及身体很高的稳定性及手和腕关节的准确的灵活性。

选择题(A1型题)

1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是根据感觉输入调控运动输出,中枢损伤后运动功能的获得也主要依赖于D

A.抑制性感觉刺激B.高度的精神集中C.促进性感觉刺激

D.重复刺激和训练E.本体感觉刺激

2.不同的肌肉在不同的任务中,他们的“责任”是不同的。

这里的责任是指C

A.交互性和共同性B.持续性和短暂性C.灵活性和稳定性

D.抑制性和促进性E.集中性和分散性

3.紧张性颈反射占主导体位的是C

A.头位于旋转位B.坐位C头在水平位屈伸D头位于直立位

E站位

4.感觉输入与运动输出直接相关,某些持续的感觉输入可以引起持续的感觉反应,可以随时利用的持续的感觉输入是C

A冰刺激B温水浴C重力D体位E拍打

5.远端固定,近端活动并同时可以在稳定的基础上增加活动的体位是C

A仰卧位B俯卧位C四点位D站位E坐位

6.Rood方法又被称为B

A神经发育疗法B多感觉刺激方法C抑制与促进方法

D挤压方法E冰刺激方法

(B1题型)

7~9题备选答案

A挤压B快速摩擦C持续牵伸D拍打E冰刺激

7.痉挛性瘫痪的抑制手法包括AC

8.迟缓性瘫痪的促进手法包括ABDE

9.既有促进也有抑制作用的手法包括AE

第十三章本体神经促进技术名词解释

上肢D2F的运动模式:

肩胛骨:

上提、内收、外旋;肩关节:

屈曲、外展、外旋;前臂:

旋后;腕关节:

桡伸;手指:

伸展。

上肢D2E的运动模式:

肩胛骨:

下降、外展、内旋;肩关节:

伸展、内收、内旋;前臂:

旋前;腕关节:

尺屈;手指:

屈曲。

下肢D1F的运动模式:

髋关节:

屈曲、内收、外旋;踝关节:

背屈、内翻;足趾:

伸展。

下肢D1E的运动模式:

髋关节:

伸展、外展、内旋;踝关节:

跖屈、外翻;足趾:

屈曲。

选择题

(A1题型)

1对PNF技术基本原则描述错误的是A

A治疗患者局部存在的障碍B治疗方法多种多样C遵循人体发育学的规律D患者需要主动参与E最大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2PNF技术与其他易化技术的区别是D

A遵循人体发育学的规律B需要治疗师亲自操作的疗法C手法可为诱发或抑制D运动模式为螺旋对角交叉E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的康复

3不属于运动控制能力发育阶段的是D

A活动性B稳定性C控制性D协调性E运动的技巧

PNF技术中最大阻力错误描述的是C

A患者所能抵抗的最大阻力B需完成整个关节的活动范围

C治疗师给与的最大阻力D不能引起患者感到疼痛

E强化肌肉产生收缩

PNF技术中手法接触的作用不包括B

A刺激患者皮肤的感受器B局部按摩患者的肌肉C诱导患者的运动方向D实施操作技术E感受患者对动作完成的反应

PNF言语刺激的作用不包括E

A让患者明白如何去做动作B可刺激肌肉产生更强有力的收缩

C纠正患者动作中出现的错误D加深医患的沟通

E动作中的口令应详细

用于加强主动肌与拮抗肌协同收缩的技术是C

A反复收缩B节律性稳定C动态反转  D节律性启动

E保持—放松 

用于加强关节控制能力的技术是B

A反复收缩B节律性稳定C动态反转  D节律性启动

E保持—放松 

给患者运动感觉输入的技术是D

A反复收缩B节律性稳定C动态反转  D节律性启动

E保持—放松

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的技术是E

 A反复收缩B节律性稳定C动态反转  D节律性启动

E保持—放松

治疗师在为患者选择治疗的体位时,不需考虑的因素是B

A患者的舒适度B患者的心情C治疗的部位应尽可能的充分暴露

D反射作用E视觉作用

治疗师在制定PNF治疗方案时,不需考虑的因素是A

A患者治疗时的心情B操作技术实施的部位C操作技术的选用

D运动模式的选用E功能性运动的选用

翻身动作中,肩部与骨盆的运动方向为C

A上肢的D1F和下肢的D1F运动模式

B上肢的D1F和下肢的D2F运动模式

C上肢的D2F和下肢的D1F运动模式

D上肢的D1F和下肢的D2F运动模式

E上肢的D2F和下肢的D2F运动模式

(B1型题)

题14~16共用备选答案

ABobath技术BBrunnstrom技术CPNF技术DRood技术E运动再学习技术

只能用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技术为B

只通过感觉刺激来诱发粗大与精细运动出现的技术为D

可用于骨科疾患、脊髓损伤与偏瘫患者的技术为C

题17~19共用备选答案

A顺序B阻力C扩散D牵拉E牵引

强调患者运动完成先后次序是A

使肌肉产生牵张反射的是D

刺激关节本体感受器的是E

题20~21共用备选答案

A反复收缩B节律性稳定C动态反转  D节律性启动

E保持—放松

属于主动肌方向的操作技术的是AD

属于拮抗肌方向的操作技术的是BC

题22~25共用备选答案

A腰大肌B臀大肌C臀中肌D内収肌E腘收肌

参与下肢D1F运动模式的肌肉是AD

参与下肢D1E运动模式的肌肉是BCE

参与下肢D2F运动模式的肌肉是BC

参与下肢D2E运动模式的肌肉是BDE

(X型题)PNF技术可用于ABC

A骨科疾患的康复治疗B脊髓灰质炎的康复治疗C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D精神疾患的康复治疗E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治疗

参与上肢D1F运动模式的肌肉是BD

A菱形肌B斜方肌C背阔肌D三角肌E旋前肌

28.参与上肢D1E运动模式的肌肉为ACD

A菱形肌B斜方肌C背阔肌D三角肌E旋后肌

参与上肢D2F运动模式的肌肉为BDE

A菱形肌B斜方肌C背阔肌D三角肌E旋后肌

参与上肢D2E运送模式的肌肉为AC

A菱形肌B斜方肌C胸大肌D前锯肌E旋后肌

第十四章运动再学习疗法名词解释

运动学习:

运动学习方法是根据对正常人习得运动技能过程的充分认识,通过分析与运动功能障碍相关的各种异常表现或缺失成分,针对性的设计并引导患者主动练习运动缺失成分和功能性活动,获得尽可能接近正常的运动技能。

运动再学习:

将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过程。

它主要以生物力学、运动科学、神经科学、行为学等为基础,以任务或功能为导向进行训练,在强调病人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运动技能获得方法对患者进行再教育以恢复其运动功能。

使用依赖性功能重建:

脑组织损伤后功能的恢复主要依赖脑的可塑性,及通过残留部分的功能重组而非损伤组织的再生,以新的方式完成已丧失的功能,这种功能重建依赖于使用模式的反复输入和改良,最终形成新的神经网络或程序。

痉挛:

速度依赖性牵张反射的反应性增高或反射亢进。

选择题运动再学习的原则不包括(C)

A、任务导向性训练B、部分和整体训练密切配合

C、按运动发育顺序训练D、反复强化训练

E、按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规律训练

2、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身体出现的适应性特征不包括(D)

A、软组织短缩B、肌肉张力过高

C、代偿性运动模式D、肌肉痉挛

E、肌力减弱

3、下楼时股四头肌的收缩是(C)

A、开链运动下向心性收缩B、开链运动下离心性收缩

C、闭链运动下离心性收缩D、闭链运动下向心性收缩

E、等速运动下向心性收缩

4、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平衡问题不包括(E)

A、腿或足呈外展外旋位B、重心移向健侧

C、站立向前够物时曲髋代替踝背曲D、迈步困难,拖着脚行走

E、站立侧向够物时无躯干侧屈

5、优化坐位平衡的方法不包括(B)

A、增加够物的距离B、减慢够物的速度

C、增加所够物体的重量D、增加所够物体的体积

E、双上肢同时参与活动

6、站立平衡训练的要点包括(D)

A、身体的平衡运动应发生在髋部B、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平衡运动上C、避免使用任何辅助具

D、身体与目标物间的距离应超过手臂的长度E、身体的平衡运动应发生在躯干部

7、从坐位站起的生物力学特点不包括(C)

A、在起始位时,踝背曲15°站起最省力B、座位越高,越易站起C、起始位时躯干前倾易于站起D、躯干在伸展前期和伸展期之间无停顿E、速度越慢越费力

8、从坐位站起的训练要点包括(A)

A、在伸展前期,双膝和双肩前移越过足尖B、双手前伸带动躯干前倾

C、低头躯干前屈带动身体向前D、躯干在伸展前停顿以维持平衡E、速度越慢越稳

9、为了更好的从坐位站起,脑卒中后患者最需要牵伸的肌肉是(E)

A、臀肌B、胫前肌C、股四头肌D、髂腰肌E、比目鱼肌

10、站起和坐下训练难度的提高不能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实现(B)

A、降低椅子高度B、站起和坐下的速度保持不变,动作连续

C、与人交谈中站起和坐下D、双手持物站起和坐下

E、加快站起和坐下的速度

11、关于正常平地行走,下述生物力学特点哪项是错误的(C)

A、膝关节开始着地时屈曲15°B、足趾离地前膝关节屈曲35°~40°

C、足趾离地时屈膝屈髋以缩短下肢D、在足跟着地前伸膝

E、在足趾离地时骨盆向摆动侧下降倾斜

12、关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述哪项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行走问题(E)

A、膝关节屈曲0°~15°失控B、足趾离地前髋关节伸展受限

C、足趾离地时屈膝屈髋以缩短下肢D、在足跟着地前不能踝背曲

E、在足趾离地时骨盆向摆动侧下降倾斜

13、关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行走训练下述哪项是错误的(B)

A、腓肠肌牵伸B、尽早教会患者用健手扶拐行走

C、胫前肌电疗诱发收缩D、有氧运动

E、提踵训练,提高腓肠肌肌力

14、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上肢功能障碍不常见的问题是(A)

A、胸大肌无力使上肢难以内收B、三角肌无力使上肢难以外展

C、前臂旋前肌挛缩难以旋后D、肩痛

E、拇指外展受限

15、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上肢功能训练要点不包括(B)

A、限制健侧,强制使用患侧B、用计数的方式鼓励患肢向各方向运动

C、上肢外展位牵伸D、电刺激诱发伸腕

E、双手操作练习

第十五章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一、选择题

1、对脑卒中和脑外伤所致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实施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为(B)

A、1周B、2~3周C、5~6周D、7~8周E、9~10周

2、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不能应用于以下疾病(E)

A、失语症B、幻肢痛C、局部手指张力障碍

D、小儿脑瘫E、吞咽困难

十六章二选择题[A1型题]

1.两项乘积(RPP)是指AA.心率和收缩压的乘积B.心率和舒张压的乘积C.心输出量和收缩压的乘积D.心输出量和舒张压的乘积E.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乘积

2.缩唇呼吸训练的目的是A

A.提高支气管内压,避免塌陷B.降低胸腔压力C.增加肺活量D.提高膈肌肌力E.改善肺循环

3.2个代谢当量的耗氧量数值B

A.3.5ml/(kg*min)B.7.0ml/(kg*min)C.10.5ml/(kg*min)D.14.0ml/(kg*min)E.17.5ml/(kg*min)

4.运动处方最核心的部分是B

A.运动方式B.运动强度C.运动持续时间D.运动频率E.运动程序

5.冠心病患者运动中出现气促,眩晕症状时,应将运动量调整为A

A.减少运动量B.停止运动C.维持原定的运动量,再做观察D.不用改变运动量E.以上都不对

6.肥胖患者的运动处方为D

A.长时间低强度运动B.短时间大强度运动C.短时间中等强度运动D.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E.长时间大强度运动

7.训练的目标为增强耐力时,采取的运动方法有D

A.不断重复被动运动方法B.所给负荷必须能使肌肉快速产生疲劳C.运作重复次数比较少的运动D,重复次数较多而运动强度响度较少的练习方法E,尽快加快运作速度的方法

8.一般情况下。

哪种物质不是运动的主要能量来、C

A,糖B.脂肪C.蛋白质D.糖和脂肪E.以上都不是

9.慢性肺疾患患者坐位放松训练时最合适的体位B

A.正坐位B.前倾依靠位C.后倾依靠位D.左侧倾依靠位E,右侧倾依靠位

10.运动处方的注意事项哪项不对C

A,循序渐进B,持之以恒C,老人不宜D,个别对待E,及时调整

11.运动中出现ST段下移等心肌缺血的现象时心率和收缩压越高,说明冠状动脉病变B

A.越严重B.月轻微C.急性进展D.进展缓慢E.以上都错

12.有氧训练时合适运动强度的简易判断标志是C

A.运动时心率达到120次|minB.运动是代谢当量达到6METsC.运动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

D.运动时无ECG异常E.运动时无心绞痛

13.有氧运动的整理运动时间为D

A.5~10minB.10~15minC.15~20minD.20~25minE.25~30min

14.有氧运动员水平的METs为B

A.22B.18C.13D.10E.5

15.下列哪个疾病可以做心电运动试验B

A.三度房室传导阻滞B.冠心病C.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D.急性心包炎E.不稳定型心绞痛

16.职业活动(每天8小时)的平均能量消耗水平不应该超过患者峰值METsC

A.30%B.35%C.40%D.45%E.50%

17.全身耐力训练的核心部分是B

A.运动方式的选择B.运动强度C.运动持续时间D.运动频度E.运动程序

18.氧运动的主要目的是C

A.增强肌力B.增加关节活动度C.增加心肺功能D.增加抗阻力能力E.增加柔韧性

19.下列哪项不是耐力性项目D

A.骑自行车B.慢跑C.上下楼梯D.实心球E.登山

20.运动对呼吸的影响不包括C

A.呼吸频率增加B.潮气量增加C.死腔通气量增加D.每分通气量增加E.肺血流量增加

21.运动对心脏和血管的影响D

A.心率减慢B.心输出量减小C.血压下降D.胃肠道血管血量减少E.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22.吹笛式呼气可以B

A.加速呼气B.减少肺残气量C.减少支气管压力D.促进痰液排除E.控制支气管炎症

23.肺康复的目标不包括A

A.逆转支气管损害B.重建生理呼吸模式C.改善气道功能D.改善体力活动能力E.提高生存质量

24.循环抗阻训练是指C

A.小强度、缓慢重复进行的肢体抗阻运动B.中等强度、快速重复进行的肢体抗阻运动C.中等强度、、缓慢重复进行的肢体抗阻运动D.大强度、快速重复进行的肢体抗阻运动E.大强度、缓慢重复进行的肢体抗阻运动

25.影响新功能训练安全性最重要的因素A

A.运动强度B.运动时间C.运动频率D.运动量E.运动监护条件

26.心功能训练一般不包括E

A.腹式呼吸训练B.医疗体操C。

步行

D.塌车训练E.抗阻训练

27禁止进行呼吸训练的是E

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慢性限制性肺疾病

C.慢性肺实质疾病D.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E.呼吸衰竭

28.运动处方不包括E

A运动强度B.运动频率C.运动持续时间D.运动类型E.运动者罹患疾病的用药情况

29.有氧训练最常用的强度是B

A.小强度B.中等强度C.高强度D.极高强度E.极量运动

30.最适合有氧运动的患者是E

A.肌力减退的患者B.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C.关节活动能力减退的患者D.股性关节炎的患者E.身体耐力运动能力减退的患者

31.耐力运动的方式为E

A.小肌群短时间运动B.小肌群长时间运动C.大肌群短时间运动D.大肌群长时间运动E.大肌群定时运动

32.有效咳嗽的目的是E

A.训练胸肌B.增加回心血量C.训练腹肌D.防止血管栓塞E.维持呼吸道畅通

33.每周运动量阈值为C

A.0.5~2kcalB.0.5~5kcalC.0.7~2kcalD.>2kcalE.>5kcal

34.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强度一般为C

A.30%~50%VO2maxB.40%~50VO2maxC.40~65%VO2maxD.50~85%VO2maxE.65~85%VO2max

35.心率储备的计算方法B

A.最大心率与靶心率之差B.最大心率与安静心率之差

C.最大心率与运动心率之差D.靶心率与运动心率之差体重82kgE.运动心率与安静心率之差

[A3型题]

男性患者,65岁,心肌梗死后90天,体重82kg,身高170cm,心电运动实验:

bruce方案第二级时正常,第三级时ST段下移,0.1mv,心率160次/min,血压160/100mmHg,主观劳累程度分级为17,个人史:

吸烟2包/天,20年,无冠心病家族史。

检查,总胆固醇6.5mmol/L.

安静血压140/100mmHg,心率80次/min,率齐,心脏无病理性杂音,安静血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