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研宄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3324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研宄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研宄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研宄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研宄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研宄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研宄文献综述.docx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研宄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研宄文献综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研宄文献综述.docx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研宄文献综述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研宄文献综述

我国高校大学生社团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进入新世纪学界对高校学生社团这一课题的研究逐渐深入,科研成果逐年丰富。

但是,就总体而言,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研究多于理论探讨,问题描述多于对策建议,定量研究多于定性研究。

而系统、理论、综合性的研究略显不足。

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追溯和有目的地梳理之后,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现状,以其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提供一点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社团;现状;

一、前言

伴随高校学生社团实践的蓬勃发展,国内关于学生社团的研究已从学术讨论的边缘走向中心,并有成为学术讨论焦点之势。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给予了关注,研究者已经不再限于处在实践第一线的学生工作管理者和执行者。

研究内容也从对经验的简单总结向理论和实质的高度发展,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正在走向成熟。

高校大学生社团的概况包括社团的性质、社团的特征、社团的作用和意义。

(1)社团的性质: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爱好、自发形成、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群众性组织,以其兴趣性和自发性推动着自身的发展,激发着学生的积极性。

(2)社团的特征:

共同的组织目标,活动形式多样化,社团内部管理的自主性,活动内容广泛。

(3)社团的作用和意义:

社团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促进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社团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社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我国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

1.大学生社团类型

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的自发、自治性组织,随着主体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从社团活动内容和功能来看,目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思想政治型,如“学党章、学马列”小组、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

这类社团一般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从上至下组织健全,会员众多,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有定期的考核。

2、专业技能型,如理工科专业的建模协会和编程协会、外语类专业的翻译协会和口语协会等,这类社团具有较强的专业特色,会员一般由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生构成。

3、语言文学型,如演讲协会、文学社、记者团、诗社等,这类社团群众基础较好,成员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科或专业。

4、文化艺术型,如书法协会、摄影协会、戏剧社等,这类社团由于对专业技能有一定要求,因而成员一需般具备相关的专长或天赋。

5、体育竞技型,如各种球类俱乐部、棋类协会等,这类社团成员广泛,层次也较多。

6、公益服务型,如学雷锋小组、青年志愿者协会等。

7、实践锻炼型,如家教中心、创意中心等,这类社团与社会有广泛的联系,体现了大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锻炼自我的强烈愿望。

2.大学生社团自身的局限

(1)社团缺乏自毛性,自身结构不完整学校对社团管得过于严格,使得社团活动只限于执行命令,缺乏自主性和特色性,失去r应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另外,社团自身结构的不完整也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社团多半是娱乐性社团,学术型社团和服务璎社团相对较少,这些社团研究和服务的功能严重不足,很难体现社团活动对整个校园文化的贡献。

(2)校园文化体系自身的封闭性,对社团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市场经济下的高等教育是传统的供给型办学模式,自成体系,封闭办学,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参与很少。

校园文化体系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不仅沿袭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而且在高等教育体系封闭性的包裹下更加显得闭塞和不流畅,交流渠道不畅通。

难以保证学生自我实现所需要的信息和环境供给。

学生社团是随着高校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高校的发展而发展的。

由于社团对高校的长期依赖性和高校自身发展的限制,高校自身拥有的资源严重不足,很难给社团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养分。

(3)社团发展的逸乐倾向愈加明显在大学生社团中,文艺和体育类社团所占比重过半,社团所开展的活动,即使是非文体类社团,也纷纷用廉价电影、服装秀等招揽庞大观众群,扩大组织影响,而一些理论学习型社团活动充斥着趣味性、娱乐性和功利性,忽视了理论学习的目的性和严肃性。

(4)社团发展的不平衡性首先是增多与减少的不平衡,即社团数量急剧膨胀,而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忠诚相对降低。

其次是社团之问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社团人员凋零,有的社团高朋满座,彼此之间落差很大,值得关注和思考。

(5)社团缺乏可持续发展模式,一是社团传承不力。

不少社团管理不善,缺乏工作的有序性、规范性,不重视活动的总结和资料存档工作,未从长远角度考虑社团的发展和完善,影响了会员的积极性。

二是社团缺乏专业指导。

社团成立后,专业指导老师的作用逐渐弱化,大多数情况下,专业教师忙于从事教学、科研任务,无力关心社团的发展。

三是社团的文化品位和活动质量不高。

由于一些社团单纯追求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忽视或说实质上淡化精神支柱的倾向,把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变成r迎合大学生的文化需求,流失了一批真正有思想、有追求的社团精英。

3.大学生自身因素对社团的影响

(1)大学生对高等学校发展社团的必要性高度认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就业压力日益加重,学生全面发展自己、培养自己综合能力的愿望不断增强,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调查显示,有91%的大学生认为,发展社团尤为重要,学生对参与社团的认识体现丁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可能的发展水平内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观念。

(2)大学生在对社团的认识上存在着偏颇和模糊学生社团是学生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依靠行政手段建立起来的各种组织有着本质的区别。

大多数同学则对社团的认识及自己的角色不甚清楚,带有盲目性,因此造成了学生社团表面异常繁荣的景象。

定、健康发展。

(3)大学生社团自身结构不完善阻碍了杜团的发展,大学生学术研究型社团数量少,质量低,但此类社团能够提升社团活动层次,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对校园文化的贡献。

由此可见,过于频繁的活动并不是大学生的热衷,他们期望的是有实效、质量高的社团活动。

随着大学生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增强,大学生社团的规模及种类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网络社团这种虚拟组织形式;随着通讯、信息和交通的发展,大学生社团的校际、区际联系与交流日益频繁;随着高校与社会生活关系的日益密切,大学生社团也呈现出与社会联系增多的趋势。

三、高校大学生社团管理措施

发现问题之后就是提出意见和建议,笔者将文献中的措施大致分为四类:

(1)各个击破。

很多文章将学生社团的问题一一指出,在措艇中就采取针对性的办法,各个击破,如《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招聘与激励》一文指出的措施以性格品人,以行动品人,心理指导,让他们认识自己”,“情感留人,环境留人,培养留人,发展留人,管理者严格要求自己等;

(2)管理模式探索。

有的文章针对具体的社团问题,探索出一种管理模式,如《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新探索》一文所探索出的“学校主导、社联搭台、社团唱戏”的社团管理模式;(3)理论运用。

在管理学中有很多理论,有的文章运用相应的理论进行管理学生社团,如《论基于组织承诺理论的高校社团管理》一文运用组织承诺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成员流失的现象;《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应用》一文分析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目标管理理论,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目标设置、实施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管理水平。

(4)国外学生社团管理的介绍与借鉴。

学生社团是世界各国都有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共性,如《哈佛大学社团管理~瞥》介绍了哈佛大学社团及其管理,《借鉴悉尼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推进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一文指出可借鉴之处有学生主体性、加强重视、加大经费投入等。

四、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在学生社团中,不同系别和专业背景的学生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融入整个团体并齐心协力地将其建设好,于是学生的交际、组织、合作和实践等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并得到多方面的有益增强或提高。

正是社团的这些特征,使其可以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一个良好载体,活跃于校园文化生活中。

(一)社团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社团,其成员能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与管理等多种途径与社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股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倡导的积极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

高校社团中许多有文化内蕴的文学社团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例证,如文学社、大学生记者团社等,社团成员不仅在其中发展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社团开展的活动和讲座,从不同的角度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世界,得到畅游文学海洋的快乐。

(二)社团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学生可以在社团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一项良好的兴趣爱好中蕴涵了广博的知识,可以陶冶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加入社团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

这种交叉的相互影响将使社团每一个学生从中受益。

(三)社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竞争愈来愈激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而大学校园中许多体育健身类社团及心理辅导类社团相互沟通,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成为学生自我锤炼意志、敞开心灵的重要场所。

(四)社团为学生的能力提高提供广闭的空同学生社团因其组织结构、运作方式及内部平等、轻松的成员关系,其构建模式无意中摆脱了传统“福特主义刀对每一个团体成员的封闭性,而趋向于“硅谷模式”,即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的的“后福特主义”。

社团内部存在着一种网络体系,并具备不断更新、创新的特性。

同时社团还成为成员们聚合的“创新场所”,不同的信息和创意互相碰撞,成员间的互动越活跃,创新的动力也就越强,培养社团成员创新意识的作用就越大;另外,成员众多的团体就如同一个小社会,成员间相互交流越频繁,对成员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越充分,社团组织走出校园的活动越多,成员社会化程度越高。

这对于培养社团成员的社会适应性非常重要。

五、高校学生社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目前,学生社团在高校中蓬勃发展,活动频繁,但由于受学生社团内、外部的种种因素影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几乎是每篇文章都要涉及到的,要认识并避免两个极端(学生社团活动与学习的关系失衡,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机制过于社会化)和五个误区]。

笔者对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进行这样的总结:

(一)社团发展差异性突出

有些社团规模大、活动多、影响面广,自身建设完善,发展空间很大。

有些社团却没有章程,光凭社团成员的一腔热情在维持,社团活动缺乏有序性和规范性,社团成员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这些严重阻碍了社团的健康发展。

(二)社团活动条件有待改善

学生社团普遍存在着基本财力不足的情况。

由于学生社团基本财力不足,使社团的活动受限,质量得不到保证。

学校对学生社团的总体资金支持有限,一些社团自筹资金能力有限和渠道不畅,发展受到制约。

此外,社团没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这也是一些社团活动不正常,甚至昙花一现的重要原因。

(三)社团活动层次有待提高

许多社团活动缺乏整体策划,缺乏老师指导。

尽管大部分社团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指导老师义务为社团兼职,投入精力有限,使得一些社团活动缺少引导,活动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学术性社团是高校社团发展中的新亮点。

对于这个亮点,人们很难给它一个明确的界定。

但可以肯定的是,与一些实践性、娱乐性社团相比,它更加注重研究、探讨某一个比较专门化的领域。

学术性社团与其它学习类社团以英语、电脑等必备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与传授不同,学术性社团的成员主要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研究,强调的是一种兴趣的培养和知识的研究。

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

学术性社团的发展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学校的历史沉淀和学术氛围。

参加学术性社团的学生不仅能同参加其他社团一样在组织管理、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等方面得到锻炼,更能及早在学术研究方面受到熏陶,促进大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目前,学术性社团偏少,组织的活动层次不高。

(四)社目的继承与发展不够

许多社团并不重视社团新老成员衔接和传统承袭,包括社团资料、活动档案的留存。

一些社团前几年活动轰轰烈烈,但近几年却销声匿迹,由于该社团的核心成员只重视自己在任期间活动,而不关心培养继任核心成员。

以至于一些核心成员毕业后,社团就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终结。

这是在社团建设中晟为突出的问题。

总之对于一个社团而言,怎样培育社团的核心能力,实现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怎样提高社团领导人的领导效能:

怎样提升社团的影响力;怎样对社团进行科学定位;怎样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等等,是在社团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难题,但在至今的学生社团研究中没有得到完善彻底的叫答,致使高校学生工作特别是对学生社团的有效管理缺乏理论上的正确引导。

只有真正回应这些对社团具有存亡、兴盛与式微意义的核心问题才能使一个社团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团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另一方面,对高校社团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论上有待突破。

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定性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六、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团体,其成员来源广泛,遍布全校各系部,客观上增加了难度,加上不同社团的兴趣特点不一样,活动上往往缺乏规律和长远的计划。

学生社团属于自发性群众组织,同学积极性比较高,不少成员有一技之长,管理好了,可以使社团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一种好形式,有益于活跃校园文化氛围。

因此,健全其规章制度,优化管理模式,正确引导学生社团积极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理模式,正确引导学生社团积极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对社团的正确引导

首先,对学生社团的发展,高校应积极鼓励,正确认识社团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把握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

因此对学生社团的教育管理纳入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轨道。

同时,要细心观察,深入调查,认真分析各种学生社团的形成、活动、特征及其利弊,为全面有效的教育引导打好基础。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鼓励各种学生社团的成立,注重政治理论、文学艺术、体育健身、社会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的协调发展,让学生有充分自由选择的余地。

其次,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既要严格把关,把握方向,又要相信学生,不能控制得太死。

指导要坚持“宏观控制,微观搞活”的原则,既把握全局和方向,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其大胆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鼓励他们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各类活动。

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党团组织抓社团等措施,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目标的调控,特别是要引导他们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二)加强社团的自身建设

学生社团虽为学生自发组织形成的非正式群体,但是社团的申请、审查、成立、开展活动、解散全过程都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管理主体与管理责任,同时明确社团的权利和义务。

社团内部也要建章立制,建立入会与退会、社团经费管理与使用、骨干分子的培养、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制度。

在社团内部应充分发扬民主,体现其群众性组织的特色。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做好社团工作的基础。

要从行政角度加强对社团的监管。

现在,大部分高校社团由团委主管,要详细规定社团性质、活动、财物管理、负责人产生、量化考核等诸方面。

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体系,形成激励机制,完善评比表彰制度,定期考核、监督学生社团。

(三)自主管理与学校管理协调发展

一个组织团体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自我管理,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管理方法,或可行的活动组织措施,就不可能搞活和发展一个社团。

作为社团管理部门,则应该尊重社团自主管理,除帮助社团聘请必要的、专业的指导老师、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外,更应帮助社团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方式,对学生社团活动的管理上不搞包打包唱、指手划脚,重大决策应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一个社团生命力强盛与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团是否能分清主次,协调发展。

学校主管部门和指导老师,应针对各类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其生存、发展的不同规律,分类指导,应帮助社团成员处理好专业学习和社团活动的关系,分清主次,应坚持以专业学习为主,社团活动为辅,要防止盲目的社团活动干扰正常教学。

实践操作中,可规定专门的社团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

要正确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使“两个课堂”协调发展是社团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加强对社团领导者的指导

作为自发性群众组织,学生社团的兴衰、活动效果如何,与社团负责人关系极大。

社团“领导者”可以自发或民主产生。

“领导者”管理社团要充分利用社团内部平等沟通的平台,运用科学的思维、管制信息流、选择恰当的沟通渠道与方式方法、讲究语言艺术、了解成员需求,让成员明确沟通的日标、增强沟通针对性、及时地运用反馈机制管理社团。

学校管理部门和指导老师应从思想品质、组织能力、专项特长、敬业奉献精神等方面对这些“领导者”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会议,肯定成绩,并提出要求。

同时,为其施展才华提供方便,帮助其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以期通过其影响和工作,增强凝聚力,提高活动质量。

为此,应着重从以下四方面对其严格要求:

(1)不能只为个人兴趣,一意孤行,独裁武断;

(2)要团结好社团的每一位成员,共同进步;(3)要虚心学习先进的经验,取长补短;(4)要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专业学习、思想品德等方面真正发挥“领导者”作用。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带动和影响社团整体积极健康地发展。

七、结语:

我们相信,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如何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以及功能的有效发挥势必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

环。

高校学生社团也将在不久的将来真正成为促成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有效途径。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

它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又是高校育人的有效途径;它对于形成学校的文化氛围,构筑学校的历史传统,都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应站在建设先进文化的高度来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和建设,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生活中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新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1丁学国.试论学生社团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U1.青年

研究,1998(02).

【2】1何晓文.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目标及其实践01.思想.理论.教

育,2003(03)

【3】季爱民.为公民社会培养入——公民社会与教育探祈U.华中师范大

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4).

【4】姜涌.公民政治和公民社(zou)议Ⅱ.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5).

【5】匡艳丽.高校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与科学引导Ⅱ江苏高教,2002(05).

【6】李继岳.站在先进文化的高度引导学生社团建设Ⅱ1.广西民族学院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

【7】同李萍.论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Ⅱ.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2005(05).

【8】李红亚.从现代公民社会理论看公民教育的构成U1.教育理论与实

践,2005(19).

【9】林伟雄.青年社会化与大学生社团结构与功能的调整U.人大复印资

料·思想政治教育,1999(10).

【10】岗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口扬州大学学报2000(03).

【11】廖良辉.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比较——以哈佛大学为研究实例D1.

青年研究2005(04).

【12】罗成翼.论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Ⅱ].思想教育研'2003(05).

【13】裴娣娜.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与指标体系的建立测评研究U.教

育研究,1994(01).

【14】舒扬.文化素质教育: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点U1.人大复印

资料·高等教育,2003(otl).

【15】王孙禺.美国多样化教育的另一课堂——访谈美国大学学生活动中

心Ⅱ.比较教育研究.1994(05).

【16】谢志远.高校后勤社会化与学生社团活动的思Ⅱ.广西社会科学

2002(05).

【17】张末霞,张秀华.发挥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的作用Ⅱ.理工高教研究,

2002(03).

【18】张林,马旭东,党鹏.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与建设Ⅱ.西南民族学

院学报(哲学社会版)200l㈣.

【19】张家用.美国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Ⅱ比较教育研究,2004(04).

【20】朱延华.强化学生社团的四个功能D.思想政治工作研充2003(04).

【21】佘国华.高校学生社团与素质教育的互动关系及其实践Ⅱ.现代大学

教育,2001(01).

【22】于伟,韩丽颖.中美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若干问题比较研究01.

外国教育研E2002(m).

【23】于伟.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理论基础与职能Ⅱ.外国教g研E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