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3149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吉林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吉林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吉林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吉林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

《吉林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

吉林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专业代码640101

学校名称延边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14340

学校举办单位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学校所在地吉林省(省份)延吉市(地市)

填表日期2011年10月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一一年九月

序言

为更好地贯彻《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文件精神,适应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以质量建设、能力建设、特色建设和内涵建设为要素的学校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学院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指导学院圆满完成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任务,学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主要依据,结合吉林省教育厅相关工作要求和学院实际情况,经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根据吉林省教育厅“关于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建设能力通知”精神,制定《延边职业技术学院提升专业服务努力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

一、建设背景

1.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旅游将成为我国国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甚至是必不可少的生活要素。

伴随着市场的扩大,旅游业产业规模将会急剧扩大,近几年,我国的旅游业总产值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并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结果,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年接待1.37亿人次的入境旅游者,同时2020年出境人数1亿,位列世界第四。

旅游业的大发展带来了人才的大需求,加快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旅游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要势在必行。

2.旅游业成为延边重要支柱产业、特色产业

延边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既沿边又近海,是东北亚的“金三角”,又毗邻举世闻名的长白山,同时又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人口集中居住地。

延边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中国图们江区域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实施,标志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迄今唯一一个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

延边作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窗口和前沿,旅游业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在长吉图开发开放过程中,旅游产业要实现率先发展、率先突破,就必须抓住机遇,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延边的旅游品牌产品,进而实现以旅游推动经济发展、以旅游推动延边开放的目的。

为发挥延边的对外窗口和区域中心作用,前年延边州提出了实现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18.6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3.26亿元、旅游项目建设投资达3亿元的奋斗目标。

为实现以旅游推动延边开放的目的,必须大力发展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的教育培养,为长吉图先导区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为此我们从建院开始,确立了发展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设想,用来支持延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不断向服务业输送高质量的管理及服务人才。

近年来,旅游产业成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在全州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是旅游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州委、州政府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把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条例》。

二是旅游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延边旅游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延边旅游经济年均增长27.8%,超过同期GDP增速10个百分点;旅游直接从业和间接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总量的20.3%。

经济总量在全省列第三位,入境旅游和边境旅游在吉林省排序第一。

几年来,延边州入境旅游占居吉林省半壁江山,边境旅游人数占全省的90%以上。

三是旅游产品结构日趋合理。

依托长白山品牌,推出“四季延边”、“延边一日游”等新产品,以“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为主题的生态、民俗、边境和冰雪旅游品牌逐步打响。

四是旅游产业服务设施初具规模。

中国朝鲜族民俗风情园、防川风景名胜区、仙峰生态度假示范区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

目前,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现有国家级景区21个,省级景区8个;旅行社108家,其中出境组团社12家;星级饭店37家。

2010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24.09万人次,同比增长19.18%;实现旅游总收入84.79亿元,同比增长27.29%,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15.6%,居全省第一位。

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38万人次,海外旅游创汇超过1亿美元,俄罗斯入境游客首次突破10万人次大关。

2、区域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吉林省工业的日渐崛起,延边州经济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

随着《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启动实施,伴随着我州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市场向人们展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如:

长白山旅游、图们边境旅游、珲春防川、敦化六顶山等旅游景点的旅游人员日益增加,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并能直接顶岗的旅游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了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我院决定开设旅游管理专业。

二、专业建设基础

(一)基本情况

延边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11年,隶属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局。

学院成立整合了延边黎明农业大学、延边职工大学、延边财经学校、延边工业学校等四所教育资源,是延边唯一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设有食品制药系、矿物建筑系、制造技术系、电子信息系、财经管理系和旅游语言系等六大专业系,目前开设建筑工程、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旅游管理、应用韩语等专业。

校园占地254.03亩,建筑面积7.24万㎡,图书馆藏书18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17万元,固定资产5694万元。

今年8月份向吉林省教育厅申报了明年开设的化学制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7个新增专业,逐步形成更加合理的专业布局。

学院从2011年起,在3-5年内计划投资3.6亿,完成占地320亩、建筑面积11万㎡建设,固定资产0.57亿元,在校生数2,656人,增设化工制药、食品、矿业材料等实训基地12个,实训实验实达到72个。

教职工285人,专任教师20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79人,硕士毕业生学历17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127人。

(二)特色与优势

学院前身是有着56年历史的延边财经学校,在多年的办学中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提升办学层次以后,学院以高职高专的办学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如下: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建成效

我院十分重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

学院为筹建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实训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力度,结合延边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特点,建立了主要以服务吉林省及延边旅游业的实训基地。

通过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和严格的校内实训,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学、做一体化;为改革以学校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延边旅游局、延边国际旅行社、延边康辉旅游社、延边山水旅游社数十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和校外实习基地关系,实行了“2+1”分段教学,两年在校学习后,第三学年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直接参与旅行社经营管理,从事导游实训,在真实企业经营环境和工作岗位上接受职业能力培养,深刻感受企业文化,升华在校所学,形成专业综合能力。

2、推行多元化教学模式

为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学院十分重视教学环境创新和对国内外先进教学模式的学习、研究和实践。

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和特点,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果为出发点,采取了不拘一格的多种教学模式,将教师讲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在景点讲解教学中采用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仿真景点,再到实地景点的模式。

每年学院派旅行社优秀导游带队,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实际演练。

根据实际旅游景点,编写景点导游词。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模拟仿真等现代教育技术,把学生从单一、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由苦学变为乐学,由学会变为会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把教师从单一的说教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和学的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旅游局合作开展了延边旅游现状与发展规划的研讨会,积极参与行业协会的活动,了解政策法规,聘请延边旅游行业知名教师承担学院教学任务。

3、教育内容创新成效突出

我院建立了对接旅游行业协会、饮食行业协会、延边州旅游局的专业建设机制和依随市场需求变化对专业设置结构进行动态调整的机制,广泛争取行业企业参与学院办学和专业建设,设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原则构建课程体系,以学分制为基础,以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和任选课为框架,加大了实践教学比例,突出职业综合素质培养;能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更新或整合教学内容。

在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吉林省旅游业、延边旅游业的特点增设韩国语、开设延边导游、延边朝鲜族民俗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延边景区的讲解,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在学院设立“延边导游考试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

坚持专业知识与文化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坚持共同课教学内容服务专业需要服务,强化语言能力,景点的写作能力。

4、教师队伍建设有序推进

为加快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我院先后聘用了六位全州知名的专家担任专职实习指导教师或者承担部分教学任务,这些人员一方面从事旅游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承担全州导游考试的岗前培训,承担延边大学旅游专业的教学工作;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管理者参与学校建设、教学和管理的职教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建院初期,根据这些专家的意见,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完善教学内容;并从延边大学、大连大学招聘了大学毕业生,经过严格的考核充实到教学工作;多年来制订“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培养了一大批即懂专业,又懂教学的年轻教师队伍,他们在省内外教学大赛中,多次在说课、上课等教学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教师教学量化考核制度》、《教学督导制度》、《<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有利推动了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刻的意识到没有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就没有好的专业这样的道理。

学院十分重视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利用国家培养教师政策,每年派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不同专业教师已接受国家级省级培训170多人次。

积极参与延边旅游发展规划、参与新旅游景点的开发论证、参与各项理论研讨会;与北京巽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延边防川旅游景点模拟仿真教学软件,对长白山旅游景仿真模拟景点软件提出改进意见,又提出了联合开发吉林省向海旅游景区、吉安将军坟古墓群、渣干湖景区等的设想,打造吉林省最好的旅游仿真模拟实训基地,目前因资金短缺,多数设想没有付诸实施。

5、校企合作基础坚实

我院在原来延边黎明大学、延边职工大学、延边工业学校、延边财经学校的基础上筹建的,尽管是新成立的职业院校,但是很多教育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传承,尤其是校企合作得到了深层次的延续,保证了教学实践环节上的工学交替,强化实践教学的作用,使教学扩展到企业,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就旅游管理专业而言,与多家旅行社、多家星级酒店联合,建立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就学院而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渴望务实有效的校企合作,渴望在校企合作中跟踪前沿技术,推动教学改革,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部分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目标

根据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在推进校企对接、探索系统培养、强化实践育人、转变培养方式、建设教学团队、实施第三评价等方面有新的创新和突破。

一、建设总目标

我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把旅游业做为现代特色服务业纳入到“十二五”规划中,延边“十二五”发展规划又把旅游业做为延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来大力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与吉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延边“十二五”发展规划产业布局上的进行了对接。

通过国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使学院在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培养方式、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将得到有效的深化和提高,形成以建筑工程、化学制药、会计电算化、旅游管理、应用韩语专业为龙头,数控、机电、汽车、电子商务四位一体的专业格局,直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输送高技能型人才。

二、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具体目标

(一)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五个对接

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深化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的显著特征,它是决定着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核心问题。

为此,旅游管理专业将从以下方面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

1.专业与产业对接。

延边现有国家级景区21个,省级景区8个;旅行社108家,其中出境组团社12家;星级饭店37家。

学院今年建立之初在专业设立的同时我们与3家延边知名旅游社、4家星级饭店开展了专业合作。

在专业论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课程、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合作。

下一步要进行深化,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方式、途径方面将进行新的探索。

从目前合作的几家再进一步拓宽合作的领域。

其次,与企业合作,结合开发《今天我是社会人》校本教材,把企业优秀文化带进课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使学生在学校接受企业文化教育,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职业素质基础。

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建立企业与行业协会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由企业和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功能,共同制定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职业标准,课程标准及课程体系的开发,聘请4-6位企业专家承担旅游专业的教学任务,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教学对接。

导向岗位课程将与导游资格考试课程对接。

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现有的教学资源,利用国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资金,与企业合作开发吉林旅游景点仿真模拟实习系统,做到整个吉林省职业院校旅游专业资源共享。

采取校企合作利用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资金将开发虚拟仿真景点软件,包括长白山景区(绿渊潭、浮石林)、向海旅游景区、吉林雾淞、查干湖、集安古墓群、金三角防川、长春世纪影视城、松花湖景区等,与多家旅行社、酒店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创造顶岗实习、教学实训基地,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北方旅游夏季旺、冬季淡季节特点推行多学期、分段式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活动,取消或减少旅游专业暑期放假时间,派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经营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的实施。

4.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学院成立之初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制定了“双证书”制度,实施“双证书”毕业制度。

试行在文化课达到教学时数要求,并此基础上学生获得执业资格证后提前就业或带薪学习的模式工作试点,突出职业学校能力本位。

5.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

学院建立了延边公共实训中心,承担着全州各行业职业资格培训,岗前培训,创业培训和就业再就业培训任务,为各级各类学生创造了终身学生的培训机构。

目前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汽车、建筑、机电、车床、烹饪、旅游、焊接等做到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

将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和范围,提高培训质量。

(二)统筹中高职系统培养、初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实十个衔接

学院制定统筹中高职衔接方案,第一,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进行中高职的定位,中职主要培养经验型技能人才,高职主要培养策略性技能人才;第二,在专业结构布局上,主要以汽车、机电、建筑专业为龙头,对各县市中职专业进行必要的专业调整,使中高职专业得到有效衔接,为中职学生深造创造专业学习条件;第三,课程体系的建设上统筹研究制定中高职的课程体系,既有各自的特点,又要考虑中职学生的提升深造,避免造成课程的重复;第四,教育教学过程根据延龙图区域一体化进程,已建立延龙图职教集团,做到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以我院高职优势带动延边8个县市14所公办中职学校及民办职业学校,由州教育局牵头制定了中高职统筹招生计划,教育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第五,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首先建设学院的信息化系统,由于资金紧张校园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还处起步阶段,下一步信息技术建设中统筹中职学校,院校之间搭建信息平台,做到教学资源共享;第六,人才培养途径上作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应该与普通本专科院校采取的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一是压缩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时间,但是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理论知识也要牢固掌握,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加强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加大实训内容和力度。

三是建设既有丰厚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应用技能的专业教师。

但是不管什么办法和途径始终不能离开学校—企业(行业)联合培养的途径;第七,评价模式改革方面,在工学结合教学评价的改革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应用质的评价方式,质的评价应当成为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

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办法的改革相互配套的就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活动中采取质的综合评价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第八,教师培养培训,学院制定教师培训和培养计划,通过国家级省级培训,制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制度,来保证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制定教师成长目标,开展青蓝工程等形式建立起教师梯队建设;第九,行业指导作用,接受行业业务指导是职业学校提升专业能力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专业都与行业建设密切的合作关系,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培养模式、行业准入标准、教师培养、技术咨询等方面接受行业的指导;第十,校企合作的深度,目前校企合作只停留在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企业培训等方面,新的校区将采取企业准入制度,制定优惠的政策条件,吸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做到“厂中校、校中厂”,在更深度的层次上开展联合。

(三)实施教学团队建设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实践能力较强、适应职业教育建设和发展需要教师队伍。

(1)通过国内外学习进修、组织下企业实践、专业专项培养等途径,重点培养具有先进职教理念、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驾驭能力的专业带头人2人,培养骨干教师2人。

(2)通过骨干教师培训、旅行社实践锻炼,岗位实践等形式,培养“双师型”教师3人,建设期内使“双师型”都是比例达到旅游专业专业课教师的40%以上。

(3)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人员双向互动机制,聘请企业、行业的专业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兼专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建设期内,聘请4-6名旅游局或旅行社专家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改善学校的双师结构。

同时派专业教师到外地考查学习。

(四)促进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方式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体系必须基于生产过程和工作过程,校企合作将促进校企合作行业指导为前提的课程体系的开发,改革以往以科学理论为支撑的课程体系,学历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学科体系转变为工作过程体系,教书本知识转变为教学生终身学习的办法,课堂教学向企业生产实际对接,教学办法向行动导向的教学办法,项目教学法转变。

从明年起用2-3年的时间完成全校范围内行动导向教学办法落实,在此基础上逐步在有条件的院系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开发,试行以学科成绩、思维能力、学习态度、协作精神、行为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教师的考核办法主要以学生获得的职业技能能力为核心,通过学生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使学院的教学改革真正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与有关企业行业合作开发旅游管理专业校本教材,突出延边旅游的地方特色,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发虚拟仿真模拟旅游景点,仿真酒店管理系统,进而现实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企业衔接。

(五)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

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学院就业办建立用人单位信息系统、学生就业跟踪信息系统,由原来的跟踪服务两年,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延长至五年;建立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听取学生家长对学校办学的意见;教务部门定期召开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部门参加的座谈会,了解企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对学生的满意度,以便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高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

第三部分建设内容

一、专业建设计划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计划从2012年起实施。

项目计划期为2年,计划总投资300万元。

项目: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计划

项目负责人:

方润奎

项目组成员:

马福顺、朴成俊、吴玉善、周伟、王晓雪、全光洙

二、旅游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省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延边旅游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目前,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现有国家级景区21个,省级景区8个;旅行社108家,其中出境组团社12家;星级饭店37家。

2010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24.09万人次,同比增长19.18%;实现旅游总收入84.79亿元,同比增长27.29%,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15.6%,居全省第一位。

旅行社数量增长到108个;导游从业人数不断增加,除普通话导游外,延边已有朝语导游400人、日语导游15人、俄语导游150人、英语导游15人。

尽管旅游从业人员的总数有了较大的增加,但从总体上来看,旅游专业人才十分匮乏,与旅游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直就缺少需求量大的各类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和旅游管理人才,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明显提高。

延边旅游经济的发展,摆在眼前的主要问题是:

迫切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

三、建设内容

根据教育部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重点在五个对接、十个衔接、系统培养、社会培训等方面全面提升专业建设的内涵,结合学院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建设内容:

(一)推进校企对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1、继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调研考察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状况,建立8家以上大型旅行社、4个星级酒店、12个旅游景区开展校企联合,1家院校合作,收集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

在充分调研、分析、论证的基础之上,共同构建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的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进行深度的合作。

2、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实训中心

旅游管理专业实训中心包括:

仿真虚拟导游实训中心、仿真虚拟酒店业务实训中心、茶艺实训室、酒店前厅实训室、酒店数字信息化系统、学生客房实训室、开发吉林省八大景区仿真模拟景区、完善长白山虚拟仿真系统的空白点等,以增强教学的真实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专业教学开展项目教学、场景教学、模拟仿真教学、“一体化”教学创造条件。

教学与管理资源库:

主要用于提供管理和教学软件。

3、创新教学方法

推进适合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鼓励教学方法创新,注重对新教法在教学实施细节中的研究,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利用2-3年的时间加大投入的力度,完成行动导向教学办法的培训,以一两个专业为突破口率先推行,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进一步施行项目教学法,建立与基于工作过程为核心的教学办法体系,建立新的教学评价制度。

据测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用于投入硬件、软件项目的资金预算约为184万元。

详见下表:

 

校内实训中心建设经费预算表    单位:

万元

序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