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语文古文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2976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语文古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成人高考语文古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成人高考语文古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语文古文练习含答案.docx

《成人高考语文古文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语文古文练习含答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人高考语文古文练习含答案.docx

成人高考语文古文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故狗似玃①,玃似母猴②,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

此愚者之所以大过③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④,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子夏⑤之晋,过卫,有读史记⑥者曰:

“晋师三豕涉河。

”子夏曰:

“非也,是己亥也。

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⑦,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然则何以慎?

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⑧所闻,则得之矣。

【注】①玃(jué):

大猿猴。

②母猴:

又叫沐猴、猕猴。

③过:

错误。

④穿井:

打井。

⑤子夏:

孔子的学生。

⑥史记:

史书。

⑦经:

界限。

⑧为:

这里是审察的意思。

16.文中能够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句话是什么?

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分)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

(2分)举例论证。

(2分)

17.“丁氏穿井”闹出了什么笑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

子夏为什么敢于质疑书上的记载?

(6分)

明明是丁氏打了井,可以节省一个劳动力,却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

(2分)

因为丁氏传出的:

“吾穿井得一人”的话过于简洁,有歧义,结果以讹传讹,闹出笑话。

(2分)

“晋师三豕涉河”有违常理,“三豕”与“乙亥”字形相近。

(2分)

18.将文章最后一句话(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它的含义。

(6分)

遵循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来审查自己听到的传闻,就可以知道真实的情况了。

(3分)

这句话强调了尊重事理人情的重要性,提出了察言的原则和方法。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赵王信秦之间①。

秦之间言曰: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②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蔺相如曰:

“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③。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於王曰:

“括不可使将。

”……王曰:

“母置之,吾已决矣。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

【注】①间:

间谍。

②马服君:

赵奢的封号。

③胶柱而鼓瑟:

瑟。

古代弦乐器;柱是用来调弦的;鼓,弹奏。

把柱胶住,弦不能调,声音就没有变化了。

16.把文中划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王于是任命赵括为将军,替代廉颇。

蔺相如说:

“赵王根据名声来任用赵括,如同把柱胶住来弹琴啊。

赵括只能读读他父亲的兵书,不懂得活用应变。

”赵王不听从,还是任命他为将军。

(意思对即可)。

(5分)

17.从赵奢对赵括的态度中,可以看出赵奢是一个怎样的人?

赵奢是一个行事谨慎、以国家利益为重、有预见性的人。

(意思对即可)。

(5分)

18.赵国的长平惨败留下了哪些历史教训?

(1)决策者用人不当,一意孤行(意思相近即可,3分)

(2)指挥者纸上谈兵,脱离实际(意思相近即可,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秦恶楚而善于齐。

王翦帅师伐楚,田璆谓齐王曰:

“盍救诸?

”齐王曰:

“秦王与吾交善,而救楚是绝秦也。

”邹克曰:

“楚非秦敌也,必亡,不如起师以助秦,犹可以为德而固其交。

”田璆曰:

“不然。

秦,虎狼也,天下之强国六,秦已取其四,所存者齐与楚耳。

譬如摘果,先近而后远。

其所未取者力未至也,其能终留之乎?

今秦岂诚恶楚而爱齐也?

齐楚若合,犹足以敌秦。

以地言之,则楚近而齐远,远交而近攻,秦之宿计也。

故将伐楚先善齐以绝戎援,然后专其力于楚。

楚亡,齐其能独存乎?

谚有之曰:

‘攒矢而折之,不若分而则折之之易也。

’此秦之已效计也。

楚国朝亡,齐必夕亡。

”秦果灭楚,而遂伐齐,灭之。

[注]:

璆:

音qiú。

宿(sù):

旧有的,一向有的。

攒(cuán):

聚集,集中。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文字的大意(6分)

答:

现在秦国难道真的是恨楚国爱齐国吗?

齐楚两国如果联合起来,还足以抵抗秦国。

按地理位置来说,就是楚国近齐国远。

结交远的而攻打近的,这是秦一贯使用的计谋。

所以秦将要攻打楚国就首先同齐国友好,以断绝对楚的军事援助,这以后便集中军力攻击楚国。

楚国灭亡了,齐国又怎么能独自存在呢?

(意思对即可)

17、秦恶楚而善齐,出兵伐楚,概括说明齐国君臣对此各持怎样的态度。

(6分)

答:

齐王:

主张与秦和好,不要得罪秦国(2分)

邹克:

主张发兵助秦,巩固和加强与秦国的关系(2分)

田璆:

力主援楚抗秦(2分)

(意思对即可)

18、田璆所引用的“谚语”,意在说明什么?

(4分)

答:

①说明秦国分离对手可以很容易各个击破。

②说明齐楚是命运共同体,唇亡齿寒,合则共存,离则相继而亡。

(任答一点,意思对即可)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题。

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

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①。

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贵贱,惟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

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②;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③,月一易,岁余而大富。

其兼取者,趋少缓,再期④,亦富。

其专取良者,肆⑤日如中宵,旦食而昏不足。

郁离子见而叹曰:

“今之为士者,亦若是夫!

昔楚鄙⑥三县之尹⑦三:

其一廉,而不获与⑧上官,其去也,无以僦⑨舟,人皆笑,以为痴。

其一择可而取之,人不尤⑩其取,而称其能贤。

其一无所不取,以交于上官,子吏卒而宾富民,则不待三年,举而任诸纲纪之司,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注]①赢:

利润。

②不较:

不计较。

③限:

门槛。

④再期:

两年。

期,周年。

⑤肆:

店铺。

⑥楚鄙:

楚国的边远地方。

⑦尹:

此指县官。

⑧不获与:

不被赏识。

⑨僦(jiù):

租赁,雇用。

⑩尤:

指责,怪罪。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文字的大意(5分)

答:

其大意:

“其中一个,横征暴敛,无所不贪,用索取的钱财,贿赂上司,他像对儿子一样对待下属吏卒,像对待宾客一样地对待富家。

”(意思对即可)

17.用文中的话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世人对“楚鄙三县之尹”的态度各自是:

答:

(6分)世人对“三县之尹”的态度是:

其一“人皆笑,以为痴”;其一“人不尤其取,而称其能贤”;其一“百姓亦称其善”。

18.郁离子将“蜀贾三人”与“三县之尹”这样对比意在说明什么?

(4分)

答:

(4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奸商与贪官没有区别。

大奸大富,小奸小富,不奸不富;大贪大富,小贪小富,不贪不富。

(意思相近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