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人物事迹材料精选10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2575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人物事迹材料精选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扶贫人物事迹材料精选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扶贫人物事迹材料精选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扶贫人物事迹材料精选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扶贫人物事迹材料精选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扶贫人物事迹材料精选10篇.docx

《扶贫人物事迹材料精选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人物事迹材料精选10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扶贫人物事迹材料精选10篇.docx

扶贫人物事迹材料精选10篇

扶贫人物事迹材料精选10篇

篇一

又是一年春耕忙,在**省**市的田间地头,总有一个朴素却又让所有蔬菜种植户都熟悉的身影。

“将鸡粪、猪粪加入杂草后覆盖在育苗土坑中,杂草的加入是为了保持土壤的温度,只有温度掌握好了,你的苗才能培育成功。

”**和往常一样,穿梭于田间地头,给农户传技术、忙指导。

“农户要自己学习育苗技术,才能种植出更好品质的蔬菜。

”**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己育苗可以大大降低农户的负担,节约一笔买苗款。

XX年,**市被授予“**十大蔬菜基地县”称号,这背后,也有着高级农艺师**的辛勤付出。

**市蔬菜种植面积从96年前的蔬菜播种面积不足5万亩(次)扩大到现在30万亩(次),蔬菜基地面积从96年前的2万亩扩大到现在10万余亩。

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产地达9.5万亩,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59个,有机蔬菜年产品认证26个,产时鲜优质无公害蔬菜年产量43万吨,年创产值9.5亿元。

“在90年代,农户零星种植的本地蔬菜,产量低、抗病虫害能力弱,严重影响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和收入。

”**从事农业技术工作30多年来,不断探索蔬菜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实施项目农业、特色蔬菜,带领**农民走上科技兴农的致富之路。

**对记者说:

“现在**市的蔬菜基地已成为**市的主要保供基地,蔬菜产业成为**农业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一走进育苗大棚,**就会被种植户热情的围住,除了每年定期对菜农进行集中培训外,每天都会接到农户的咨询电话。

近五年来,他分别在犁倭镇下寨村、红枫湖镇大冲村等地,采取现场或集中的形式开展了辣椒栽培技术、冬豌豆栽培技术、速生菜栽培技术、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业适用技术培训65期,受训人达4500余人(次)。

“勤勉敬业,随叫随到,尽心尽责。

”是**种植户对**的评价。

“他不仅亲自下到田间地头来教授我们怎么种植蔬菜,还经常帮助我们整理资料、寻找项目。

”种植户说到**都是赞不绝口。

“要帮助农户致富,光是提高产量还不够,质量也是关键。

”近年来,**作为第1完成人,主持完成的《保供蔬菜周年高效技术示范及推广》项目XX年荣获**省丰收壹等奖;作为第3完成人,参与完成的《**省蔬菜生态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XX荣获**省丰收壹等奖。

XX年至今,他还参与完成《科技特派员蔬菜“321”高效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专题项目、《**省高原蔬菜优质反季节栽培技术的集成和示范推广》项目、《**省蔬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等。

**说:

“从理论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一方面知识就解决一批问题。

在XX年和XX年“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期间,**通过努力,为犁倭镇下寨村协调**市价调资金160.4万元,解决犁倭镇下寨村保供蔬菜基地管网到田500亩,配套安装杀虫灯10盏,完善机耕道2.15公里,生产便道3.5公里。

同时指导犁倭镇发展蔬菜产业4000余亩(次)。

“**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农民、农村、农业做了大量工作。

为**市蔬菜产业脱贫工作和服务‘三农’工作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身边的同事都为**点赞。

篇二

他穿行的脚步留在了林间;

他辛劳的日月被刻在树木的年轮;

他被称为“青山卫士”;

他自喻为“大山的儿子”;

他就是山林的守望者——**县**镇**村护林员**。

“今天是清明的前一天,俗称是寒食节,上坟、磊坟的人很多,必须注意烧纸、点烛、点香、燃放鞭炮、燃放烟花等,注意火种引起火灾的发生,天气干燥,我得把妻子叫上一起分头巡山。

严防上坟祭祖带火种进入山林,确保森林防火安全。

”这是**2018年4月4日所写的巡山日记。

从1977年担任护林员的**,每天坚持看山、巡山、种树、保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青葱少年到华发苍颜,至今已有40载。

每天早上天不见亮,**便启程,从兴隆村、**村到尹庵村,面积达15000多亩,沿着崎岖的山路走10多公里进山巡视。

40年来,每个山头、角落,都清晰地印刻在他的脑海中。

他平均一月就能走坏一双鞋,这40年**穿坏了上百双鞋。

而衣服、身上也时常被挂得满身伤痕。

他守住了“绿色银行”,生活却显得格外清贫。

有人问他:

“老郑,您都已经这把年纪,还在护林,不累吗?

”**却笑着说,“我护林已经几十年了,山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我的‘亲人’,我与它们有了感情,虽然今年年近60岁,体力不及从前,只要看到这郁郁葱葱的树林,听到森林里的鸟叫声,闻到山间的野花香,我就觉得自己活得充实,活得很值,我还要继续看护好这些山林。

**不善言谈,但讲起巡山的故事时却滔滔不绝。

“这里就是‘**丛林’,上世纪60-80年代,‘**丛林’的小树苗遭到严重铲、烧、砍、盗,所剩大树寥寥无几。

后来,我一边护林,一边植树,义务植树造林20余亩,树长高了、多了、密了、大了,各种飞禽走兽的种类已随着增多了。

如今,‘**丛林’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是****的八大景之一。

小树长成林,偷砍盗伐随之而来。

而面对棘手的偷砍盗伐问题,**却有自己的妙招。

他会观察路口的蜘蛛网是否被冲破、珍贵的树皮是否被割有记号,来判断盗伐者的路线时间。

2011年的一个晚上,时常在深夜巡逻的**就曾将盗伐者逮个正着。

40年的巡山经验,使**练就了精确敏感的“顺风耳”,让他能分别出山上动物和人走动的不同区别,再加上每个角落有什么树,对于他来说都了如指掌,再狡猾的盗伐者也逃不出他的“五指山”。

**刚参加护林工作时,家里条件特别艰苦,每月工资只有300元。

2003年,他的妻子张忠华多次劝他到西洋公司上班,每月有3000元左右工资,但想到自己守护了几十年的山林,他却毅然放弃了机会,“我是大山的‘儿子’,我不看管山林谁来看管”。

**是**县**镇护林员的一个缩影。

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护林员,却领着微薄的护林收入,带着妻子坚持走了“二万五千里”的巡山路。

昔日光秃秃的荒山,经过他的精心看守、呵护,变成了茂密的青山。

**以蓝天为伴,青山为家,40年坚守他心中的那抹绿,把一身的经历献给美丽乡村的青山,献给美丽中国的“绿洲”。

“几十年来,山里的丛林是我日夜守护的‘家园’。

”**坦然地说。

篇三

“你看你们这个寨子,一路走来到处是垃圾,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带群众脱贫致富。

”4月4日,在**市**乡**村**组,一脸严肃的**乡党委书记**颇有些恨铁不成钢。

作为**州15个极贫乡镇之一、**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的**,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而历经多岗位磨练的**自上任以来,因做事说干就干,且一干到底的风格,成了苗乡群众眼里的“蛮”书记。

建强党支部引领发展

位于**市西北部的**,属典型的山区农业乡,经济结构单一,加之产业分散、无人牵头和缺乏有效沟通,导致资源得不到最大限度利用,以及企业带动性得不到最大限度发挥。

“必须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曾在**市委组织部任副部长的**深刻认识到。

说起容易做起难,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且较为落后的地区。

“只要把村寨里的能人干将聚到党的旗帜下,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赚,那样大家才能齐心协力脱贫致富。

”打定主义的**说干就干。

XX年底就到**投资中茶的**,是**华祥茶叶有限公司的老总,也是**乡茶产业支部书记。

“自去年底建了党支部后,不仅党员工作更加努力,连打工的村民也更积极了。

”在茶产业党支部7名党员的带领下,公司在**村的5000亩茶场,一天比一天好。

正和乡亲们一起采茶的**是**村谷顶组的村民,见记者前来采访,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但当记者问她现在和以前有什么区别时,她却大声地告诉记者:

“以前干活是一个看一个,现在是一个比一个,大家都不好意思偷懒。

再怎么说也要对得起一天80块钱的工资嘛。

与**不一样的龙远福、龙远华兄弟俩,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而龙远华更是曾担任过大花水村村主任。

三年前,兄弟俩决定在家乡发展“草棚鸡”,在自己富裕起来的同时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

“可以说我们这里是全**最穷的地方,因为以前有这么句话‘你家是**的嗦’来形容这里的贫穷。

”过够苦日子的龙远华不愿回忆过往的日子。

皇天不负苦心人。

经过三年的发展,如今兄弟俩的“草棚鸡”事业越发壮大,在全乡已有90个养殖棚,仅**村就有60个,更是在今年3月底成立了**市苗岭草棚鸡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97户贫困户入股或就业。

“我们一年可出栏36000羽,还和成都、云南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以不低于市场价每斤22块的收购,保证贫困群众的利益。

”站在半山腰上,看着一个个如别墅般的养殖棚,龙远华信心满满,“去年我们还流转了2000亩土地来种刺梨,按80块钱天给务工的20多个**村贫困群众发工资。

已在**村生活多年的李佩文,由于独自一人带着3个孩子,还要照顾患有糖尿病的母亲,以往家里可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十分窘迫。

但如今,那些都是过去式了。

“我用8个棚的土地与合作社合伙,平分60个棚的利润,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了!

今年25岁的瓮安县人康继夫,是**市委办的工作人员,去年8月底被派驻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尽管脑子活又肯干,但刚到村里工作的半年依然吃了不少苦头。

“回不了家大家都能理解,但有时连吃的水都要靠挑,让我明白了驻村的意义。

由于不懂当地苗话,康继夫走访时不得不带个“翻译”。

为让村民们从小事做起,逐渐转变思想,他和村干部们正逐步在各村民组成立“组务管理委员会”和“组务监督委员会”,将有知识、有想法、有威望的寨老拢在一起,共同把村组的卫生、民生等管起来,并管好。

“飞地经济”虽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务,但对于远离**市区的**来说,却是一件了不起的壮举。

为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带领**村干部,将特色餐馆开到了如今**饮食最为火爆的古城区,并以“双订单”思路,一方面解决群众产业发展资金难、销售难问题,一方面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们店的食材基本上都来自**,并主打‘草棚鸡’菜品,生意相当不错。

”自营业以来,**小花苗原生态食府已为村集体创收30万左右。

如今,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和3个产业、行业党支部的带领下,全乡已组建13个合作社,带动贫困户人均年增收2800元。

产业发展也形成了**茶叶、**果蔬、大花水姜蒜、**刺梨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局面。

“思想针灸”断穷根

由于地处偏远和民族传统等诸多原因叠加,**乡不少群众养成了男同胞一天喝酒、斗鸟,女同胞却忙里忙外的习俗。

如何打破这一思想桎梏,激发男女老少齐心协力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很长时间内成为了**着重思考的问题。

“必须将‘志智双扶·感恩奋进’思想扶贫作为重中之重的长远工作,从小处着手,进而彻底斩断穷根。

**村,是**州苗族小花苗的主要聚居地,村民淳朴而热情。

但由于长久以来上人下畜的居住习惯,整个村寨卫生令人堪忧,特别是夏季,空气中的牛粪猪粪味更是经久不衰,成群结队的小蜢子铺天盖地,让人防不胜防。

而村民胡乱丢弃的生产生活垃圾,也让整个村寨显得格外扎眼。

针对上述情况,**乡党委、政府大力通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宣讲中央、省委相关精神,增强群众自信、自立、自律教育,同时在全乡大力推进“五改五化”(改厕、改圈、改灶、改水、改电,院坝硬化、屋檐沟硬化、村寨通道硬化、联户路硬化、村寨亮化),并取得初步成效。

“我家亲戚说,卫生间装好后他都想搭块床板在里面睡咯。

”大花水村麒麟山村组村民侯明秀,指着自家已贴上地砖,安上冲水便槽的卫生间大笑道。

“说句丢丑的话,以前上厕所,一巴掌打去屁股上不晓得打死好多蚊子。

”同行的村民颜仕福丝毫不掩饰地说。

为确保村寨卫生干净整洁,麒麟山组68户村民除将村民房前屋后“三包”写入村规民约外,还每家每年出170元,专门请人打扫公共部分卫生,并将垃圾集中转运填埋。

同时,乡里还投入100万元,修建起了62间牲畜集中养殖点。

“过段时间你再来,绝对会看见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寨子。

”颜仕福满眼期望和自信。

而作为全乡20个绣娘队队员之一,出门见过世界的侯明秀,更是对未来充满希望。

“寨子上的女人,闲时大家一起做做刺绣,男人吹吹芦笙,不仅能赚钱,还能陶冶情操呢。

”今年正月期间,侯明秀卖头巾一次就赚了2000元。

通过做实群众思想“加减乘除”,如今**的群众面貌得到极大改变,一股股勤俭持家、发展生产、劳动致富的新风吹进了家家户户,大家伙跟党走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前所未有强大。

一通百通。

到去年底,**乡贫困人口已由4487人下降至1202人,贫困发生率也由原来的29.3%下降至7.8%,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篇四

这里是唱响祖国大江南北《**》民歌的发源地,这里有着悠久的布依民族文化遗产和美丽的田园风光,这是**县**镇,它正百业兴旺,好花正红。

而在两年前,这里的百姓却靠着“望天水”农作,靠着天吃饭。

随着一位“海归博士”的到来,**镇开始了它的蜕变。

海归博士下乡秒变百姓“秘书”

XX年,在**省政府组织的“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中,**省农科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专家、“海归”植物营养学博士**被派到**县花好红镇担任科技副镇长。

两年间,他满怀热情,用自己的所学所识,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

走马上任后的**深知,要实现**镇新的蜕变,就得让自己融入百姓,“钻”入百姓家中。

为了了解百姓的想法,了解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他走家串户,穿梭于乡野之中,深入全镇28个村调研,走访深度贫困村200多余次,进行技术指导200余次。

在此期间,他了解到**镇弄苑村的当地百姓有佛手瓜种植传统,但种植规模都不大,收益不明显。

于是,他着手研究起当地的佛手瓜种植,从科学种植管理佛手瓜入手,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借助滴灌、冷藏等先进技术,日复一日手把手地教村民科学种植佛手瓜。

百姓按照他的种植方法,哪里不懂就打电话问**,**也不厌其烦地一一解决村民的问题。

通过他的种植方法,当地佛手瓜产量大大提高,瓜农们也尝到增收的甜头。

“那段时间,村民都把我当成他们的秘书了,种植、销售、价格都问我,我还要一一帮他们规划清楚。

”**笑着说道。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弄苑村佛手瓜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年均亩产值达6吨,人均纯收入6000元,户均收入超3万元。

**也得到了当地村民的信任与赞赏。

脱贫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用心,脱贫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佛手瓜产业形成规模后,**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把种植佛手瓜下面的空间都利用起来。

为了将佛手瓜产业最大效益化,也为了探索佛手瓜产业的生态可持续,**经常回“娘家”寻找专家和技术支持,这些想法得到**农科院名誉院长李桂莲的大力支持,李桂莲院长先是提供了“黔白5号”耐抽薹白菜的种子,村民种植后效果显著。

后又亲临现场调研,认为大球盖菇在佛手瓜下种植既可增加收入又是生态可持续,因为大球盖菇不需要设施、地栽,秋冬种与佛手瓜既错季又补充。

并且大球盖菇本身就是是草腐菌,不需要木材不需要砍伐森林,种完蘑菇后残渣又可作为肥料,不仅解决了生态可持续的问题,又能给村民增加收入,两全其美。

之后,李桂莲院长就把其“321”项目(亩效益达3万、2万、1万)、省财政厅项目《**省蔬菜产业科技产业扶贫“321示范工程”》和省农委项目《**省蔬菜产业科技扶贫“321模式”大面积示范推广”》项目在**县**镇增加了一个示范点,从XX年10月开始种植大球盖菇,并且得到项目团队陈之林博士、文林宏研究员等手把手的培训指导。

“得到‘娘家人’的支持后,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特别是种植大球盖菇,亩产超1000公斤,一旦得到市场认可,两项相加,亩产值轻轻松松可超万元,老百姓的腰包即将鼓起来。

”**激动的说道。

“请进来”+“送出去”

为了让当地干部群众学到更多农业技术,也为了让**镇的农副产品走出去。

**实施“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先后组织贫困村村干部加强技能培训,到**县、安龙县等地考察学习经验。

并多次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李桂莲、省农委蜜蜂专家徐祖荫、贵大核桃专家潘学军、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的陈之林博士、泰国苏兰拉里理工大学教授等来到**镇,为当地农副产业建言献策。

并且,为了能让村民的农副产品能销售出去,**还多次对接网络电商平台,策划农产品品牌5个,销售量达到200多吨,销售额达500多万元。

**镇花好红

经过不断的探索、学习和实践,**镇以佛手瓜种植为纽带,构建成了“菜-菜-菜,瓜-菌-蜂”模式,即佛手瓜空闲期进行10月、2月、4月三季蔬菜种植,佛手瓜种植期间瓜下套种大球盖菇,种植巨菌草以提供菌材,同期进行中华蜜蜂养殖。

规模也将从去年的6000亩扩大到15000亩,涉及贫困户达800户,预计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300户建档立卡精准脱贫户可实现脱贫。

虽然今年**已转为科技特派员,但去**镇的次数不降反升。

“村民依旧忘不了我这个‘秘书’,电话里虽然问我的问题没少,但更多的是关心问候。

”**说。

篇五

“一直以来,我都把扶贫当作一项事业,而不是任务。

扶贫是我的责任。

”说这句话的人,是**市扶贫办规划统计科科长**。

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业农村工作。

“扶贫不单单是把贫困群众从大山里搬出来,更重要的是搬走老百姓心头上的落后观念,看到曾经的贫困户如今自力更生住上好房、发展产业,腰包一天天鼓起来,我们也感到欣慰,再累也值得……”这是**的肺腑之言。

扶贫就要深入到最贫困的地方

**深处**区,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艰巨。

由于扶贫工作的特殊性,扶贫干部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农村、在田间地头。

而**总要“争取”那个最偏最远的地方。

她说:

“扶贫就是要真正深入到最贫困的地方去,那里是最需要我们的地方。

1995年开始,**参与全省以工代赈坡改梯工程建设及督促检查工作,为了圆满完成任务,她和同事们翻山越岭,熟悉了**城乡的每一条路。

20年前**的交通状况,是现在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去**区**镇要4个小时,去赫章县河镇乡要6个小时,而去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则要9个多小时。

若是遇上路断桥塌,就更难走了。

“有时候去得太远了,傍晚只能到村里借宿,晚上经常停电,黑黢黢的,当时觉得有些害怕,但是现在回忆起来也没什么了。

”**笑着说。

由于表现突出,1998年,**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以工代赈坡改梯工程建设先进个人”。

2011年初,**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贫困农户识别及信息录入工作,为了让识别结果和信息更加准确,她和同事们深入到基层抽查核对信息,不打招呼就悄悄直接到村核查。

近年来,**试验区的交通建设突飞猛进,不但县县通高速,乡、村油路(水泥路)也在向全覆盖推进,但只要有出差任务,**还是会往最偏远的地方跑。

她说:

“许多通了路的地方的农民都逐渐富裕起来,摘掉了过去的穷帽子,但是在一些还没有修好路的地方,依旧是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依旧是我们扶贫办要关心和关注的地方。

”由于吃苦耐劳,公务员年度考核**多次获得优秀,还曾被中共**地委组织部**地区人事局记“三等功”。

把扶贫统计做到精准化具象化

在大量的实际走访中,**和同事们发现,单纯以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是否贫困,往往不够准确,特别是在贫困人口、贫困村摘掉“贫困帽”的工作中,家庭收入只是干巴巴的数字,用来衡量一个家庭是否贫困并不具象,也不能使脱贫农户“心服口服,无后顾之忧”。

看在眼里,忧在心中。

**常常和同事们一起讨论这样的问题,思考如何能够将贫困和脱贫这两项标准更加贴切**试验区的实际状况,在了解到威宁自治县迤那镇五星村的“四看法”精准扶贫经验时,**和同事们如获至宝,“一看粮,二看房,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读书郎。

太好啦!

这个办法真实又客观,既能够实现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又能遏制返贫现象的发生。

”**说。

可是,这“四看法”适合威宁,是否也同样适合**试验区的百万贫困人口呢?

**和同事们就驻到点上进行专题调研,取得最详实的第一手信息。

之后,**带着大家在各县区连续调研了两周,从早到晚的赶路、赶时间,然后又赶回单位加班做情况分析。

**同事刘泽宏说:

“马科长的敬业和奉献让我们都为之感动,为了做出结合实际情况的精准分析,为党委政府扶贫决策当好助手,她和我们经常每天加班到凌晨3、4点,早上8点半又和工作人员一起正常上班。

继“四看法”在**的扶贫工作中推广以后,**和同事们又继续商讨研究出了新办法——在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的基础上,贫困户脱贫还应该达到“四有五覆盖”、贫困村出列还必须实现“五通四有”的标准。

有安全饮水、安全用电、安全住房和就业技能,实现入户路和院坝硬化全覆盖、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全覆盖、教育资助政策全覆盖、拥有一项以上增收产业全覆盖。

在**和同事们的心里,达到这样的标准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是能够有效避免返贫的脱贫。

在完成各类统计、审核、汇总工作的同时,**还协助完成了国家《**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省《**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地区“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试验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数据、资料收集及市、县级规划的审核上报等工作。

27年坚守是人生最美的风景

自到市扶贫办工作以来,**常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扑在工作上,朋友说她疯、讲她傻,但正是她的“傻”和“疯”,换来了全市扶贫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更换来了贫困户对她的高度认可。

2008年的冬天,**遭遇了严重的雪凝天气。

**主动参与到乡村灾情监测预警统计工作中,每天收报统计各县灾情。

大雪导致信号时时中断,为了能够在收到灾情信息后尽快报送上去,**每天守在单位直到深夜,就连大年三十也不例外。

当年,**获中共**地委、**地区行署授予的“抗雪凝保民生及灾后重建”先进个人。

由于多年超负荷工作,**的身体也渐渐不堪重负,2010年,**因身体原因在北京住院手术,回来后不顾医生的嘱咐,毅然又投身于年度扶贫项目验收工作中。

她和同事们一起走村串寨,经常在不通路的村庄步行两三个小时上山,就为圆满完成验收工作。

贫困户的识别、录入以及脱贫退出等工作虽然繁重,但只是规划统计科工作的一部分。

**把在规划统计科的忙碌工作评价为“甘之如饴”,她说:

“在一次又一次的精准识别工作中,我们看到在政策的帮助下,**的贫困人口在不断减少,虽然工作越来越辛苦,但心里很欣慰。

扶贫工作需要细心、耐心,更需要有爱心,**在扶贫工作中尽力帮助有困难的人。

家住**区朱昌镇的**商学院学生陈飞,考上大学后未能享受到政府对贫困学子发放的助学金,他在网上找到了**的联系方式进行咨询。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刻帮陈飞查找档案,发现陈飞的家庭虽然在XX年脱贫,但是根据国家“摘帽不摘政策”的要求,陈飞仍然可以享受国家助学金。

在**的跟踪帮助下,陈飞顺利享受到了国家给予贫困学子的助学政策。

而陈飞这样的例子在**这里并不少见,在她的手机里存着许多曾经提供过帮助的电话号码,她经常给被帮助者所在的乡镇打电话询问帮扶进度,是否有难处等等。

事业和家庭兼顾得“两全其美”是比较难的,尤其是女性,**也不例外。

她把单位当成家,却忽略了自己的小家。

有时,为了工作竟忘记回家时间,当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看到等她回家的儿子早已睡着的时候,她流下愧疚的泪水。

付出总有收获,XX年10月16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作为受表彰的全国扶贫系统先进工作者出席了会议。

刚刚从北京回来,**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开展蹲点帮扶工作……

**,只是**试验区扶贫干部的缩影,正是无数这样默默无闻、埋头付出的群体,合奏出试验区摆脱贫困的铿锵乐章。

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XX年9年间,**市累计脱贫人口228.02万人。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2008年度的1.99亿元增加到XX年度的10.24亿元,截止目前,XX年度已获批复资金13.11亿元。

9年间**市共获省级批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0.55亿元,为加快**市扶贫脱贫攻坚步伐提供了有力保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相信,只有脚踏实地去做好脱贫攻坚的每一件事,为贫困乡村和贫困户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