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件稿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2420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件稿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件稿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件稿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件稿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件稿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件稿1.docx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件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件稿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件稿1.docx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件稿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常德市武陵区工农小学谢英

 

2010年10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一部分:

需要理解的几个观点

●综合实践活动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非学科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性课程。

指定领域:

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非指定领域:

主要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

●综合实践活动是实践性课程,学生的发展是核心。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以及组织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沿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组织线索展开,形成学生体验自然、亲历社会、人际交往等三大活动系列。

 

第二部分:

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的涵义

《纲要》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数,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

 

二、课程资源的意义

任何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都必须要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支撑。

总体上说,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全部条件的总和,是课程得以呈现的基石,是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基本组成部分。

第一,课程资源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是课程内容本身。

第二,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条件。

第三,课程资源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

 

三、课程资源的基本类型

课程资源是多元的。

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基本类型。

1.物质资源

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自然资源涉及各种自然因素和自然条件,社会资源涉及各种社会因素、社会条件和社会活动。

2.人力资源

包括学校教育工作者和校外人员。

3.文化资源

包括文化知识、制度文化和传统文化遗产、民族文化、现代信息资源等方面。

 

第三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一、为什么要开发与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一)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质的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三级管理的特点,要求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实践性——要求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1.主题选择——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

2.实施过程——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验。

●综合性——特征反映要求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1.多元价值的追求

2.课程内容的范围扩大。

3.学习方式的综合化

●三级管理——制度要求

 

二、开发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意义

1.对学生——回归生活

(1)有利于学生回归生活。

(2)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2.对教师——课程意识的变革

(1)教师由学科本位课程论——教师实践课程论

(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确立.

(3)提升教师课程生成意识

3.实现教育社会化——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特点

1.广阔性——资源在时空上的特征

●从内容上讲:

课程的要素来自“三条线“——来自自然、社会、自我。

2.动态性——课程资源存在形态上的特征

第一,学生活动作为主要课程资源——“怎么做”是最主要的资源。

也就是“活动的过程”最具有价值。

第二,学生活动方式是变化的,即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参加活动。

第三,活动空间存在着变化。

面向自然、社会、自我、采用不同的活动空间位置进行活动。

第四,活动类型动态化。

例: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劳动技术教育等四个方面,都需要动态使用课程要素等。

 

 

3.开放性——资源选择利用过程上的特征

资源选择的内容多种多样、活动的主题是开放的,不同的学生会因社区背景、自然资源以及现实生活需要的差异而不同。

资源选择的差异常因活动场所、活动主题、活动主体、活动目标的不同而存在。

4.生成性——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产生的新的主题与目标。

在原有课程资源的选择、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出现连锁反应。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根据地方、学校、学生差异和主题的差异,在培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选择相应的教育资源。

1.针对活动主题的差异,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主题不同,资源不同;主题相同,资源不同。

例如:

“做个有礼貌的儿女”“做个有礼貌的孩子”,主题不同。

前者以家庭资源为主,后者以家庭和社会、学校的资源为主。

例如:

“绿化环境”作主题。

有的重在调查社区绿化问题,有的重在区域绿化问题,有的则深入调查研究如何栽花种树等技术性问题。

 

2.针对地区学校特色开发课程资源。

依据本地区本学校课程资源的现状加以利用。

如:

学习环境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由于各地的特点不同,选择的课程资源是不同的。

有的学校是以学校周边环境资源为开发利用对象,有的清除黑网吧,清除不良娱乐场所——《我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有的则以家庭环境资源作为开发利用的资源。

 

3.针对学生特点:

针对学生年龄特征:

兴趣、认知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兼顾学生兴趣;利用直观性物质资源;难易适中——可接受性

 

(二)整合性原则

1.资源内容上的整合:

各种资源都要尽可能协调开发利用。

校内与校外资源整合、文本与非文本资源整合、人力与物力资源整合。

例如:

学生心理要素资源的整合

2.资源使用方式整合:

接受性学习方式与研究性学习整合;动手、动脑整合;个人与集体整合

3.目标要素的整合:

科学的真、道德的善、艺术的美的整合。

学会知识、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三)实践性原则

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以亲自动手、亲身体验为基本的准则和要求,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目标的要求。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

●教师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策划者、组织与管理者、指导与参与者,是对课程资源进行鉴别、开发、利用的主要载体。

在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群中,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核心主体。

教师不仅要开发外在的资源,包括学生的资源、实施条件的资源,还要开发自身的资源。

●学生

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在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群中,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主体。

●学校

学校承担着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总体规划、资源开发、技术指导、管理与监督、经费保障等方面的职责,是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的自然主体。

●家长

家长是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者和配合者。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一方面取决于家长对该课程的信任程度,另一方面,也依赖于家长对课程资源的开发程度。

●社会人士

社会人士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积极帮助者。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类型

从整体上讲,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范围。

按不同标准划分,可分为不同类型:

(一)按空间特征划分

●校内课程资源——学校各种设施、环境、文化、师资、学生等

1.物质性资源

场所与设置、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实习农场工厂、信息室等。

2.人文性资源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班风、校容校貌

3.活动资源

实验实习活动、座谈讨论、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典礼仪式等

●校外资源

1.家庭课程资源:

家庭人员素质、人际关系、家风、文化设施(图书、报纸、电脑、电视等)

2.社区课程资源:

社区自然环境、经济状况、人员状况、家庭状况,社区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公园以及一系列重要单位等

3.地区课程资源:

地区自然状况,机构、设施、经济、文化、科技、人员状况

4.国内、国外课程资源:

国家自然条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情况及全球性、区域性情况与问题等

 

(二)按课程资源存在形态划分

1.物质型资源

(1)校内资源中的设备、设施:

图书馆、实验室、教室、计算机室、校内风景、教育基地等。

(2)家庭、社区设施、自然资源;风物古迹,文物,电视、网络、文化设施场馆等。

 

2.人力型资源:

(1)校内:

a、全体教师、管理人员、校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人格等;b、学生的学风、班风、校风。

(2)校外:

家长、社会人员的生活方式,行为示范,价值观示范,人际关系等。

 

(三)根据资源的物理特性和呈现形态划分

1.文本型课程资源:

利用文字、纸张、印刷术记录的人类思想、智慧和文化的资源。

如:

教材、课外书籍、资料、杂志报刊、软件等。

2.实物型课程资源:

自然物质:

动植物、矿石、山川河流等

人为物质:

建筑、机械、服饰、教学用具等

3.活动资源:

交往与活动过程中的资源

4.信息化资源:

利用网络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质量,改变传统信息获取模式

 

(四)根据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划分:

1.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形态的课程资源:

水土、气候、综合性环境。

诸如流行的人与自然一类的主题研究。

如:

水资源、沙尘暴、风暴、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

2.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形态课程资源:

地方文化氛围、社区经济文化生活、工农业生产场所、社会管理机构等。

有利于学生对社会的探讨。

3.具有地方特色民族文化资源:

民族风俗、习惯、文化教育等

4.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

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研讨调查

 

本土:

•音乐:

•戏曲:

•舞蹈:

•美术:

•语言:

•体育:

 

七、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般途径

     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般有五个方面的基本途径:

● 开展当代社会调查

     ●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

●研究学生(教师)的情况

    ●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

 

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序

1.成立课程资源开发小组。

课程资源开发小组一般由学校校长、中层干部、教师、学生等组成。

其主要任务有:

拟订课程资源开发计划、编制课程指导书、组织师生申报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监控与管理、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

2、对课程资源要素进行分析。

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知识、经验、兴趣、能力和需求;教师的知识、技能、经验与特征;校园环境、学校基本设施建设、图书资料、教材等;校外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社区资源。

3、拟订课程资源开发计划。

包括课程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与设想、时间安排与活动方式、组织与实施、成果形式与评价方式。

4.组织师生申报课程资源。

对课程资源选择的意义、理由、开发的步骤与方法等进行分析,撰写申报书。

5、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

根据实际情况,编制课程资源登记表,把课程资源的类型、所有者、获取方式、开发动态和使用事项进行登记,分类存档,归口管理,以便查找和使用。

(人力资源库、成果资源库等)

6、对课程资源进行评价与调整。

根据课程目标及实施的具体要求,对资源开发的合理性、效用性、可行性等进行评估,有的可能要进行适当调整。

7、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

依据课程资源的开发计划,对资源进行开发,注重资源开发的合理性。

8、课程资源开发的评估。

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结果进行评定,从是否具有教育价值、符合学生的特点、开发程度、安全性能等方面进行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