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2417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教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教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教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教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教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教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中教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教课题结题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教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中教课题结题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青年课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

综合性学习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综合性学习

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主持人:

王桂宏

申报单位: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基础部

结题时间:

2007年8月4日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综合性学习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王桂宏

课题参研人:

陈树元、邱红艳、汪云霞、费灵芝、辛俊东、于世龙、张连强、陈永英、高江涛、刘春来、李青梅、张静、袁灵芬

本课题2005年底由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基础教育部联合市教育局语文教研室及五所中学申报,经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立项为十一五规划青年课题(编号0603344Q)。

自2006年7月正式开题,经过一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研,圆满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并成功举办了面向全市城乡中学教师的“沧州市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研讨会”。

一、课题的提出

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迎合全球课程改革的综合性浪潮,“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运而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综合性学习”出现了12次,多次的表述中交代了实施综合性学习的意义、目标、要求等,唯独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留下了空白。

配合新的课程标准,自2001年以来各地出版了多套实验教材,具有代表性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等组编的实验教科书。

其中人教版因其推行面积最广所以影响较大,对综合性学习也最为重视。

编排内容时每个单元清晰简洁地呈现为“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把“口语交际、写作”整合于“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之中,综合性学习以活动专题方式呈现,构建了一套全新的语文教科书体系。

目前教科书的第一轮实验已经完成,从报刊杂志发表的案例看,活动内容雷同、活动方式单调、重视成果展示等现象普遍存在。

而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广大教师对于综合性学习的热情也在悄然改变。

有的待它如同虚设,有的当它另类课文阅读,有的完全放给学生自主……总之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可借鉴推广的操作方案似乎还没有形成。

此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显得极为突出。

二、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当前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类:

一是教育心理学基础分析、综合性学习得失分析等理念层面的,实施建议多是建设性的。

二是实践层面的一堂课或一次活动的教学设计。

本课题意在对第四学段常规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什么、怎么学作出深入细致的学理研究及教学实验。

课题研究立足实验教科书,以之为纲,上下勾连,采用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案例三维透视的研究策略,交叉使用逻辑思辨、比较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展开对《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学段目标的梯度分析、教科书综合性学习设计体例、常规教学中的施教策略等关乎如何搞好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研究。

三、课题研究基础及实验目标

课题组负责人王桂宏关注综合性学习研究多年,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完成了三万多字的相关论文。

研究人员的选择搭配上,充分考虑了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的配合,组成了高校教师、教研室研究员与一线教师三结合的科研队伍。

目前城区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的第一轮教学实验已经完成,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

现在刚刚进入第二轮,正是广大教师和教研员反思提高的最佳阶段。

高校、教研室、中学互相合作、互为需要的研究方式,将会节省大量研究活动经费,为课题的完成提供物质保障。

课题研究力求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梳理出初中语文综合型学习的梯度目标;系统分析人教版教科书的综合性学习设计;设计具有启发性和较强操作性的教学案例。

四、研究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一)主要事件

2006年5月课题立项之后,课题负责人王桂宏立刻与语文教研室的主研人陈树元对研究作出全面计划,确定了“扎扎实实开好头结好尾,重实践重实效”的研究方针。

7月9日召开了由沧州师专基础部领导、教改科研处领导、中文系语文教法专家、市教育局学术教研室、市三中、市五中、市八中、十三中、十四中、十六中等六所中学顶尖语文教师参加的开题报告会。

9月份完成了“日常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教学状况”调查问卷及问卷分析和“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状况”调查问卷及分析总结。

10月份完成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该解决什么》、《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综合性学习设计问题探究》等研究论文,对课程标准中初中三年的综合性学习目标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定出梯度目标。

12月参加实验的中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出一批优秀案例。

2007年4月面向全市中学教师召开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研讨会”,会上五位老师做观摩课,五位老师作经验介绍,课题组长王桂宏作关于《常规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定位与操作》的讲座,主研人陈树元作了有关《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建议》的报告。

(二)研究成果

1、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的认知 

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内涵的阐释,早期较有影响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1)综合性学习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容:

一是综合性学习主要运用的是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独立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是综合性学习借助于语文实践活动的手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学科内外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

(人教社聂鸿飞)

(2)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主要有两类:

一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的主题活动,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与语文相关的研究课题。

(语文新课标教师读本)

(3)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他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的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索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研究中我们尝试用“种差+属概念”的方法给它下了个定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整合的、实践的方式,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及多种课程资源,展开主体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交际过程中,有机地将阅读与体验、知识与经验、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及学科间知识融合起来,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发展,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学科学习策略。

2、明确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阅读教学的要义在于积淀语感、吸收语言和思想的营养、演练阅读方法、为作文奠定基础等;综合活动的要义在于应用探究,在“实战”(完成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多渠道搜集整理信息、在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历练语文能力。

阅读技能在两类课中都很重要,所差的是前者是预备式的基础性阅读,后者是实战式的应用性阅读。

目的不同了,教学重心、指导方法也要随着发生变化。

——矛盾由此而来:

我们现在的阅读课,精读、细读方面做得多,略读、浏览、信息筛选处理点评等应用性的阅读方法训练不足,甚至基本缺失,只能到综合活动中来补课。

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义就在于“整合”,打破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过程中的各种人为分割。

人教版将“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并列,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到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中。

受此影响,很多老师的观念中把综合性学习理解为“综合实践活动”,把阅读教学与综合性学习对立起来。

事实上它们相互勾连照应:

一方面在阅读课文的“研讨与练习”中编排写作、口语交际练习;一方面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选题或与单元阅读话题相关、或由某篇课文主题生发开来,形成了一个外部头绪简单、内在经纬交错的单元学习体系。

常规教学中如果不具备开展大型综合实践活动的条件、时间或精力,完全可以立足阅读教学,在增强教学内容的整合性、促进言语技能的实践性上下功夫,打通课堂内外,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和富于个体情思的表达中帮助学生学会综合性学习语文。

3.细化出七——九年级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梯度

目标梯度,实质上就是相关能力、技能提高的正常的动态教学过程(序列)。

这是现有实验教科书的弱点,也是规划整体教学设计、突出语文学科特质的难点。

形象地说,这是咱们学科教学的骨架和筋络,或者叫做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定性。

综合性学习重在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非自主合作探究了,语文素养就能提高了。

作为一种学科学习策略,对于学习目的、学习内容、课程资源、活动设计、过程监控、能力发展等,都应作出循序渐进的规划,分阶段有重点地逐步学习、训练和实践。

倘若所有综合要素总是一锅烩,从初一烩到初三,最终可能只是烩出少数尖子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多数则稀里糊涂跟着跑龙套。

七——九年级分级目标描述: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七年级

初步养成自我认知能力、思辨整合能力。

学会利用阅读、交流等多种途径积累语料,运用文字、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自我情思。

关注自己的情感、性格、心灵、生命体验等,善于从身边人、事、物、景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

养成观察、鉴赏、想象、思辨的习惯,掌握调查访谈的技巧,学会按照一定规则与人讨论交流,用语言及其辅助手段展示学习成果。

对自我的生活、学习、成长有探究的兴趣和自省、自律意识,喜欢表达个性体验和感受,愿意与人讨论交流、倾听他人想法,修正自己的观点。

八年级

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理性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

学会运用解说、证明等方法表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会根据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发现问题,掌握判断、假设、论证、解说、应用、创造的问题解决技巧。

掌握积累素材、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活动报告。

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对有价值的事物具有感动心,主动积极的参与探究。

尊重多元文化,养成实事求是、崇善求真的科学审美态度。

合作学习中学会接纳和思辨、欣赏和反思、互助与共生。

 

九年级

增进自我认知,适应个性差异。

初步具备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协作沟通的组织能力、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能力。

能自觉地将个性体验、阅读感悟与写作实践相交融。

综合运用自己的语文素养,策划、协调和组织文学活动。

利用办刊朗诵演讲辩论话剧等多种方式,在语言实践中应用学习语文。

在自主策划、组织、实施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涵养文学艺术情趣,建立正确人生观,养成良好语感,和谐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说明:

1.七年级重点唤醒学生的“自我”认知,关注自我的情感、个性、心灵及生命体验,学会抒情与表达。

八年级将视点扩大到集体社会,在人与人、信息与信息的交往交流中,学会思辨与表达。

九年级侧重自主策划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学会评价与表达。

2.重视学生语文学习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即学习活动之前,自己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法、作好准备;学习活动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学习活动之后,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补救。

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3.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单元阅读文本的思想情感与学生个人感触的碰撞中发现问题、思辨讨论、形成观点或假设。

4.注意观察、鉴赏、想象、思辨、判断、假设、证明、应用、创造,调查、访谈、沟通、合作、策划、协调等手段和技巧的指点。

4、提出创造性使用实验教课书的主张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设计中存在一些值得警惕的问题:

(1)活动内容对学习目标的误导

人教版综合性学习设计按活动规模分为小综合、大综合两类,力求以小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尤其是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以大综合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最终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而实际设计表现为一次次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

这样越精彩的活动设计其主题内容本身辐射的目标取向就越强烈、越有吸引力。

教学中师生稍有不慎就可能迷醉在多姿多彩的活动内容中,把活动内容误认作综合性学习的全部内容,将活动主题蕴含的价值取向误认作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取向。

(2)活动选择对学习主体的挤压

人教版设计的综合活动一般是母题下包含几个子题,中间提供几种可以选择的活动方式。

这些活动方式通常只建议“做什么”,不提示“怎样做”,目的是期望学生在水中扑腾的过程中学会游泳。

三十六个单元之间,用来选择的活动方式变化不大,学习能力的梯度发展不明显,呈现为三年一贯的平面设计。

问题是自主选择、过程中学习、自主建构意义,均需要学习者依据先前的认知结构去注意并且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我们的学生有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心理品质和学习动机去应对这种挑战?

初中三年是学生形象思维向高水平发展、抽象思维由从属向主导地位转变的关键期,三年不变的活动式学习是否相宜,能否长久激起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家的价值选择和预设同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缺陷和需求到底是不是吻合?

(3)单一表达方式对综合性学习的影响

人教版关于综合活动设计的描述基本采用流程式:

介绍选题、建议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有的加上参考资料。

为整合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和写作,活动效果的检验一般离不开讨论交流、写作及成果展示。

这种千篇一律的流水式表述不够典范,而且很容易将教学重点引向关注活动流程、活动结果的方向上去。

“你一定……”、“请你从中选择一种……”等言说方式透出一丝亲切的强迫感,使人很自然的意会到设计者的价值期盼。

这些信号极容易感染学生将学习热情转移到汇报课表演什么、由谁表演等问题上,致使综合性学习演变为综艺节目排演。

这一倾向可能造成的局面是:

尽管每组学生活动内容不同,但最终学到的经验却回归整齐划一。

而真正的综合实践,实现的应该是个体与个体间的尊重与交响。

为此我们提出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原则。

事实上这也是《课程标准》所期望的,它在教学建议第一条就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建议广大教师结合本校学生特点、资源条件、指导能力、时间分配等相关因素,合理选择组织综合性学习内容。

步子再迈大一点,还可自编校本教材,在实践中丰富完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材和教学体系。

几点建议:

(1)整合学习内容 重视方法指导

三年不变、平铺开来的活动式设计学习方式基本相同,语言风格大体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阻塞了某些学习方式的介入、学习目标的实现。

教学中必须对此做出调整。

可从指导学生学会综合性学习的角度出发组织内容,还可从满足学生对于综合性学习多方面信息需求的角度组织内容,提供访谈沟通的小技巧、某个活动样本的分析、活动注意事项的提醒、某类活动方式的常识规则、活动设计的典型案例等。

三年的教学内容可以梯度设计,如七年级以教师导学为主,给些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建议;八年级以学生自主选题为主,师参与讨论、提醒活动注意事项,九年级以学生自主组织文学活动为主,师可提供参考性意见或案例。

总之,应将培养学生学会语文学习、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生思维、情感、审美发展的阶段特点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科学编排。

(2)强调习惯养成 重视学生体验

尽力使自己的设计与学生能力发展形成一种积极的不匹配状态:

既考虑学生已经具有的水平,又考虑学生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水平。

不单是用外在趣味激发学生兴趣,而是在如何让综合性学习从学生兴趣转化为学习习惯、进而发展为内在动机驱动下的学习意识上多动脑筋。

重视学生参与过程中所获得的亲历性体验,像“我”的情感、“我”的方法、“我”的言语、“我”的反思……都是实践的收获。

有些收获可以通过答辩、讨论、墙报、作品集等表现出来,是显性的;有些收获如视野的开阔、心灵的波动、意识的转变、情感的体悟等,可能还只能意会,是隐性或延迟性的。

总之加强综合性学习实践,绝不是说学生活动了、合作了、探究了就能读、能说、能写了,成功的语言表达离不开思想的感悟,心灵的契合。

郑板桥关于画竹的论述可帮助我们更好的设计综合性学习评价。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象,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3)摆脱“研究”观念 提升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旨在沟通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融合各学科知识,运用各种方法和资源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发展,实践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保证。

教学设计的“实践”应从“研究”的视点落下来,不必每次都要求过程完整、有结论、有成果,有的单元可以只论证活动选题,有的单元可以单纯探讨活动设计,还可在某些单元给学生留出自行设计、自主活动的弹性空间。

把对活动流程、成果展示的兴趣转移到语文素养上来,充分认识语文素养的丰富内涵,帮助学生在阅读思辨与观察体验间建立链接,发展思维、拓展视野、锤炼表达。

教学中处理好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语言积累、感悟、应用中,实现基本技能训练向能力素养的有效迁移。

5、归纳出几种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型:

(1)专题整合型:

打破单篇课文的局限,围绕一个技能专题整合各种资源,展开听说读写综合实践。

(2)质疑探究型:

放手让学生提问,以学生的质疑为起点确定课堂重点难点,以求教学更有针对性。

是一种纯“生成”的课,靠教师的机智推进。

(3)互文比较型:

针对一个主体选择不同类型的媒介、不同风格的文本进行思辨式对话教学。

(4)案例导引型:

精选成功的综合性学习案例展开分析,指导学生自主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5)拓展延伸型:

围绕一个焦点或兴趣点,对之展开起因、状况、策略、观点等的调查访谈、资料搜集、假设论证等,实现课堂内外的拓展交汇。

(6)小组合作型:

围绕相关专题各学习小组在自学、自查基础上,各有重点,各施其职,以小组主讲的方式推进整个班级的语文学习。

(7)小组对抗型:

课堂整体设计采用比赛的形式。

合理设置对抗题目比赛样式,教师科学调控,激发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语文竞赛中完成学习。

这些课型的重心不再只落到单篇、单堂的阅读鉴赏、知识积累或技能训练上,而是着力于整合与拓展。

第一是做到“融”,第二是做到“快”,第三是做到“广”和“深”。

“融”指全力寻找课文与课文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融合点,让单篇单堂课的教学变为整体的教学。

在初一上期就达到培养学生基本语文学习意识的目标:

学会置疑(主要指权威)、学会提问、学会朗读、学会咀嚼词语、学会比较、学会拓展、学会点评、学会修改……整合教材也同时整合教学目标,让课堂教学的火力更集中。

有了“融”就可能有“快”,教学的效率提高了,教学的速度就加快了,教学才可能出现“广度”和“深度”。

学习的成就感有了,学习的内驱力自然增加,实践的热情、表达的创新当然不在话下。

五、研究成果的推广 

本课题对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综合性学习设计的解析及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成果,在沧州城乡语文教改科研中产生了积极促进的影响。

 课题组王桂宏、陈树元等老师多次参加全市教学教研会,为与会教师做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讲座。

费灵芝、张连强、张静、辛俊东等老师做示范观摩课。

王桂宏撰写的论文《人教版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问题探究》在《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发表,被沧州市政府社科联授予“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论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该解决什么》获中国教育学会第十届素质教育论文比赛三等奖。

论文《警惕课堂教学中隐伏的话语霸权》在《中学语文教学》发表。

论文《关于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综合性学习设计的分析与建议》在《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发表。

费灵芝等老师结合沧州地域文化开展的《家在运河边》等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效显著,学生作品在新浪博客多次被转载。

六、实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一线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更新。

本地潜在的文化底蕴,如纪晓岚文化、河间毛诗文化、东光马致远文化等本土资源有待进一步有效开发。

教师唯教本是从的本本主义思想还较为严重,不放心走出教课书让学生自主确定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综合性学习的有序性、层递性目标还得不到较好体现,注重成果展示现象严重。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欧阳汝颖:

《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第一版

2、黄孟轲《人生平台上的语文》科学出版社2002、9第一版

3、曹明海《追问与发现—语文学习心理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第一版

4、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第一版

5、熊梅《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第一版

6、课程教材研究所《综合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一版

7、语文课标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第一版

8、钟启泉等《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第一版

9、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教出版社2003第一版

10、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高教出版社2003第一版

11、姜平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高教出版社2003第一版

12、王文彦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教出版社2002第一版

13、余蕾《语文教学与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第一版

14、期刊:

《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课程教材教法》《中学语文教学通讯》

《中学语文教学》《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语文》

15、朱绍禹等《中学语文教材概观》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

16王相文等主编《中学语文教材研究导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3月第一版

17有宝华《综合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18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19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20丁伯荣《走进新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21王洁《综合课程开发与案例》文汇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2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这对话》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23、杨再隋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语文出版社2001、10月

24、洪宗礼《语文教育之“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25、[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交与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26、《人民教育》编辑部《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初中语文卷》海南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27、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8、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1999年8月第一版

29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