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医学综合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2413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89 大小:18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医学综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9页
专升本医学综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9页
专升本医学综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9页
专升本医学综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9页
专升本医学综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升本医学综合资料.docx

《专升本医学综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医学综合资料.docx(1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升本医学综合资料.docx

专升本医学综合资料

目录

第一部分重点、难点………………………………1

第二部分A型题

第一部分人体解剖学………………………………97

一、骨学……………………………………………97

二、关节学…………………………………………98

三、肌学……………………………………………99

四、消化系统………………………………………101

五、呼吸系统………………………………………102

六、泌尿系统………………………………………104

七、男性牛殖系统…………………………………105

八、女性生殖系统…………………………………107

九、脉管系统………………………………………108

十、感觉器官………………………………………110

十一、周围神经系统………………………………111

十二、中枢神经系统………………………………113

第二部分生理学…………………………………115

一、概述……………………………………………115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17

三、血液……………………………………………119

四、帆液循环………………………………………120

五、呼吸……………………………………………122

六、消化和吸收……………………………………124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126

八、肾的排泄………………………………………128

九、感觉器官………………………………………130

十、中枢神经系统…………………………………131

十一、内分泌………………………………………134

第三部分内科学基础(诊断学)………………………………………………137

一、问诊……………………………………………137

二、临球常见症状…………………………………138

三、体格检查………………………………………142

四、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146

五、内科常用的诊断技术…………………………146

第四部分外科学(外科总论)…………………149

一、水、电解质代胤和酸碱平衡失调……………149

二、外辩休克………………………………………151

三、外科感染………………………………………154

四、围手术期处理…………………………………156

五、输血……………………………………………158

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60

七、外科营养………………………………………161

八、损伤……………………………………………162

九、肿瘤……………………………………………164

十、复苏……………………………………………167

第三部分B型题

第一部分人体解剖学…170

一、骨学……………………………………………170

二、关节学…………………………………………171

三、肌学……………………………………………172

四、消化系统………………………………………173

五、呼吸系统………………………………………173

六、泌尿系统………………………………………174

七、男性牛殖系统…………………………………174

八、女性生殖系统…………………………………174

九、脉管系统………………………………………175

十、感觉器官………………………………………176

十一、周围神经系统………………………………176

十二、中枢神经系统………………………………177

第二部分生理学……...177

一、概述……………………………………………177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78

三、血液……………………………………………178

四、帆液循环………………………………………179

五、呼吸……………………………………………179

六、消化和吸收……………………………………180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180

八、肾的排泄………………………………………181

九、感觉器官………………………………………181

十、中枢神经系统…………………………………182

十一、内分泌………………………………………182

第三部分内科学基础(诊断学)…………………183

一、问诊……………………………………………183

二、临球常见症状…………………………………184

三、体格检查………………………………………184

四、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185

五、内科常用的诊断技术…………………………186

第四部分外科学(外科总论)…………………186

一、水、电解质代胤和酸碱平衡失调……………186

二、外辩休克………………………………………187

三、外科感染………………………………………187

四、围手术期处理…………………………………187

五、输血……………………………………………188

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88

七、外科营养………………………………………189

第四部分X题型

第一部分人体解剖学……………………………190

一、骨学……………………………………………190

二、关节学…………………………………………191

三、肌学……………………………………………192

四、消化系统………………………………………193

五、呼吸系统………………………………………194

六、泌尿系统………………………………………195

七、男性牛殖系统…………………………………195

八、女性生殖系统…………………………………196

九、脉管系统………………………………………197

十、感觉器官………………………………………198

十一、周围神经系统………………………………199

十二、中枢神经系统………………………………201

第二部分生理学…………………………………202

一、概述……………………………………………202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203

三、血液……………………………………………204

四、帆液循环………………………………………205

五、呼吸……………………………………………206

六、消化和吸收……………………………………207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208

八、肾的排泄………………………………………209

九、感觉器官………………………………………210

十、中枢神经系统…………………………………211

十一、内分泌………………………………………212

第三部分内科学基础(诊断学)…………………213

一、问诊……………………………………………213

二、临球常见症状…………………………………214

三、体格检查………………………………………215

四、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217

五、内科常用的诊断技术…………………………218

第四部分外科学(外科总论)…………………219

一、水、电解质代胤和酸碱平衡失调……………219

二、外辩休克………………………………………220

四、围手术期处理…………………………………220

五、输血……………………………………………221

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21

七、外科营养………………………………………222

八、损伤……………………………………………223

九、肿瘤……………………………………………224

十、复苏……………………………………………224

2012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医学综合……………………………………………226

2013年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246

 

第一部分重点、难点

胃排空及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食物由胃排人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

混合食物的完全排李的时问为4-6小时。

胃排空时间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及化学组成有关。

流体食物、颗粒小的食物比固体的大块食物排空快(流体食物>固体、稠的食物);在三种主要食物中,糖类排空的时间最短,蛋白质次之,脂肪类食物排空最慢(糖类>蛋白质>脂肪)。

胃的排空受来白胃和来自十二指肠两方面因素的控制。

(1)胃内因素促进排空

①胃内食物量对排空率的影响:

胃的内容物作为扩张胃的机械刺激,通过壁内神经反射或迷走一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胃运动的加强。

一般食物南胃排空的速率和留在胃内作物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②胃泌素对胃排空的影响:

扩张刺激以及食物的某些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消化产物,可引起胃窦黏膜释放胃泌素、胃泌素除了胃酸分泌外,对胃的运动也有中等程度的刺激作用,它提高幽门泵的活动,使幽门舒张,因而对胃排空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

①肠一胃反射对胃运动的抑制:

在十二指肠壁上存在多种感受器,酸、脂肪、渗透压及机械扩张,都可刺激这些感受器,反射性地抑制胃运动,引起胃排空减慢。

这个反射称

-1-

至还可能通过交感神经等几条途径传到胃。

肠一胃反射对酸的刺激特别敏感,当PH降到3.5–4.0时、反射即可引起,它抑制幽门泵的活动,从而阻止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起,它抑制幽门泵的活动,从而阻止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

②f一二指肠产生的激素对胃排空的抑制:

当过量的食糜,特别是酸或脂肪由胃进人十二指肠后,可引起科膜释放几种不同的激素,抑制胃的运动,延缓胃的排空。

促胰液素、抑胃肽等都具有这种作用,统称为肠抑胃素。

吸收的主要部位

消化管不同部位的吸收能力和吸收速度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各部分消化管的组织结构和食物在该部位被消化的程度和停留的时间。

在口腔和食管内,营养物质基本不吸收,胃内吸收也很少,只能吸收少量水分、乙醇。

大肠黏膜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大部分营养物质是在小肠,特别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被吸收的。

回肠有其独特的功能,即主动吸收山盐和维生素以。

小肠吸收有利的条件有:

(l)在小肠内,糖类、蛋白质、脂类已消化为可吸收的物质。

(2)小肠的吸收面积大。

小肠黏膜形成许多环行皱襞,皱壁l卜有许多微绒毛,使小肠黏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

(3)小肠绒毛的结构特殊,有利于吸收。

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乳糜管)、平滑肌纤维及神经纤维网,消化期间小肠绒毛的节律性伸缩与摆动,可促进绒毛内的血液和淋巴流动。

(4)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问较长(约3—8小时),能被

-2-

充分吸收。

白细胞计数

1.正常值

成人:

4~10×l09/L;

儿童:

5~12×l09/L;

新生儿:

15~20xl09/L

2.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

见于新生儿,婴幼儿、妊娠、分娩、经期、运动、寒冷、饭后、情绪激动等。

(2)病理性增多:

细菌感染、出血、溶血、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3)减少:

白细胞总数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见于病毒感染、伤寒、布氏杆菌病、黑热病、疟疾、药物或代谢产物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肿瘤放疗或化疗后。

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1.中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为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有吞噬异物的能力。

它能吞噬细胞、病毒和病原虫等致病物,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还可吞噬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等。

2嗜碱粒细胞的颗粒内含有组织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

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织胺可改变毛细血管盼通透性,过敏。

陛慢反应物质是一种脂类分子,能引起平滑肌收缩,机体发生过敏反应与这些物质有关。

3.嗜酸性粒细胞平时只占白细胞总数的3%,但在患有过敏反应及寄生虫病时其数量明显增加,如感染裂体吸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可达90%。

这类细胞吞噬细菌能力较弱,但吞噬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的能力较强。

此外,这类细胞

-3-

尚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人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4.单核细胞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内仅生活3-4天,即进、肝、脾、肺和淋巴等组织转变为P噬细胞,其吞噬对象主为进人细胞内的致病物,如病毒、疟原虫和细菌等。

5.淋巴细胞也称免疫细胞,在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庄要作用。

所谓特异性免疫,就是淋巴细胞针对某一种旱异性抗原,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抗体或进行局部性细胞反以杀灭特异性抗原。

血液中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类。

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

这种细胞在血液。

占淋巴细胞总数的80%-90%。

T细胞受抗原刺激变成攻敏细胞后,其免疫作用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直接接触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如肿瘤细胞,异体移植细胞;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破坏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或抑制病毒繁殖细胞与T细胞起协同作用,互相加强,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体液免疫主要是通过B细胞来实现的。

当此细胞受到亢原刺激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多种抗体,即免疫球蛋白,以针对不同的抗原。

内脏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又称植物性神经,它调节内脏、心血管的活动和腺体的分泌。

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一样受大脑皮层和皮质下各级中枢的控制和调节,但是与躯体运动神经相比,也有本身的特点:

1.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内脏运动神经则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2.躯体运动神经只有一种纤维成分,内脏运动神经则有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纤维成分,而多数内脏器官又同时接

-4-

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3.躯体运动神经自低级中枢至骨骼肌只有一个神经元。

而内脏运动神经自低级中枢发出后必须在周围部的内脏运动神经节(植物性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再由节内神经元发出纤维达到效应器。

4.内脏运动神经节后纤维的分布形式和躯体神经亦有不同、躯体神经是以神经于的形式分布,而内脏神经节后纤维常攀附脏器或|IⅡ管形成神经丛,由神经丛再分支至效应器。

5.躯体运动神经纤维一般是比较粗的有髓纤维,而内脏运动纤维则是薄髓旧前纤维)和无髓(节后纤维)的细纤维。

6躯体运动神经对效应器的支配,一般都受意志的控制。

而内脏运动神经对效应器的支配则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意志的控制。

内脏运动神经的构成

(一)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由中枢部、交感干、神经节、神经和神经丛组成。

中枢部位于脊髓胸段全长及腰髓1-3节段的灰质侧角。

交感于位于脊柱两侧,由交感于神经节和节间支相连而成,可分颈、胸、腰、能和尾5部分。

交感神经依据其所在部位的不同分为椎旁节和推前节。

l椎旁节

椎旁节位于脊柱的两旁,每侧各有22-24个节。

借节问支连成左、右两条交感干。

蹲侧交感干沿脊柱两侧走行,上至颅底,下至尾骨,于尾骨的前面两干合并。

2.椎前节

推前节呈不规则的节状团块,位于脊柱前方,腹主动脉

-5-

脏支的根部,故称椎前节。

椎前节包括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及主动脉肾神经节等。

(二)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分为脑部和能部。

脑部的中枢位于脑于内,总称为副交感核,发出纤维走行在第3、7、9、10对脑神经内。

前纤维至脏器附近的器官旁节和脏器壁内的器官内节,组成盆神经,支配降结肠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及外生殖器。

意识障碍的病因、发生机制、分级及临床特点

(一)意识障碍的病因

产生意识障碍的病因多种多样,常由全身各种疾病所致,要想完全描述清楚也是十分困难的,但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几种:

全身各种躯体疾病:

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肺部疾病。

心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水与电解质

紊乱等。

2感染中毒性疾病:

如败血病、伤寒、中毒性痢疾及各种药物中毒及一氧化碳中毒等。

3脑器质性疾病:

如颅脑外伤。

颅脑肿瘤、脑寄生虫病、脑变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癫痫发作等。

4.急性发作的各种功能性疾病:

如急性心因性反应、癔症、急性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障碍等。

(二)意识障碍的发生机制

在神经活动的反射弧中,传人经和中枢整合机构与意识有关。

在这里,传人神经指的是脑于腹侧的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如果累及这一系统,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直至昏迷;中枢整合机构指的是双侧大脑皮质,大脑皮质主要和

-6-

晕厥的伴随症状

1.星厥前伴有心悸,见于各种心律失常。

2.晕厥伴有休克,见于异味妊娠破裂出血。

3晕厥伴心脏杂音,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肥厚性心肌病及心房黏液瘤。

4.晕厥发生在体位改变后,可见于直立性低血压晕厥。

5穿硬领衫时颈部转动引起的晕厥,可能是颈动脉窦性是厥。

6.手术后及长期卧床患者活动后晕厥,应考虑肺梗死。

7无心肺疾病的年轻人,较长时间站立后发生晕厥,可能是血管迷走性晕厥。

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

1.伴发热:

先发热后意识障碍者可见于不改感染性疾病;先意识障碍后发热,见于脑出』舡、蛛网膜下腔…血、巴比要类药物中毒等。

2伴呼吸缓慢:

是呼吸中枢受抑制的表现,可见于吗啡、巴比妥类、有机磷杀虫药等中毒,银环蛇咬伤等。

3.伴瞳孔散大:

可见于颠茄类、洒精、氰化物等中毒以及癫痫、低血糖状态等。

4.伴瞳7L缩小:

可见于吗啡类、巴比妥类、有机磷杀虫药等中毒。

5伴心动过缓:

可见于颅内高压症、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吗啡类、毒草等中毒。

6.伴高血压:

可见于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等:

7伴低血压:

可见于各种原因的休克。

8.伴皮肤部膜改变:

瘀点、紫癜和瘀斑等可见于严重感染和出血性疾病,口唇呈樱红色提示一氧化碳中毒等。

9.伴脑膜刺激征:

可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7-

10.伴偏瘫;可见于脑出血、脑梗死或颅内占位性病童

等。

瞳孔

1.瞳孔的形状与大小:

正常为圆形,双侧等大。

青光眼或眼内肿瘤时町旱椭圆形;虹膜站连时形状可小规则。

2.双侧瞳孔大小不等:

常提示有颅内病变,如脑外伤;侧瞳孔不等,且变化不定可能是中枢神经和虹膜的神经支配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已伴有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神志不清,往往是中脑功能损害的表现。

3.对光反射:

检查瞳孔功能活动的测验。

直接对光反射,通常用手电简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

正常人,当眼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

检查问接对光反射时,应以于挡住光线以免刈检查眼受照射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

4.集合反射:

嘱病人注视Im以外的目标(通常足检查者的示指尖),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距眼球约510cm).正常人此时可见双眼内聚,瞳孔缩小,称为集合反射。

胰液分泌的调节

(1)神经调节

食物的形象、气味,食物对口腔、胃和小肠的刺激,都町以通过神经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引起脱液的分泌。

反射的传出神经主要是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胰液分泌的特点是水和碳酸氢盐含量少,而酶的含里很丰富。

交感神经对胰液分泌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2)体液凋节

引起胰液分泌的胃肠激素主要有两种:

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它们是酸性食糜和蛋白质、脂肪分解产物刺激小

-8-

肠私膜而释放的。

促胰液素引起胰液分泌,含有大量水分和碳酸氢盐;胆囊收缩素引起胰液分泌,酶的含量很丰富,而水的碳酸氢盐含量很少。

眼的感光功能

眼的感光系统由视网膜构成。

来自外界物体的光线,

通过眼的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成像,这是一种物理现象,但它被感光细胞所感受后转变成生物电信号传人中枢,经视觉中枢分析处理后才能形成主观意识上的感觉。

(一)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功能

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中的感光细胞分视杆细胞和视锥细

胞两种,统称为视细胞。

1视锥细胞

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心部位,在中央四处高度密集,越靠近视网膜周边部分愈少。

视锥细胞的光敏感性差,只有在类似白昼的强光下才能被刺激。

但其视敏度(分辨力)强,对物体的细小结构及颜色有高度分辨力。

-9-

2.视杆细胞

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分,其敏感性高,能感受弱光刺激,同此在昏暗的环境中可感受光刺激而引起视觉。

视杆细胞的分辨能力差,只能看到物体如粗略轮廓,且无色觉功能。

(二)维生素A缺乏与夜盲症

人眼底的现网膜上有圆锥体细胞和细长形杆状细胞,这两种细胞中都存在同一种光感物质即视紫红质。

其中圆锥体细胞管白天观看物体,细长形杆状细胞管黑夜观看物体,这两种细胞中的感光物质实际上是由维生素A(视黄酸)参与的神经冲动传人大脑形成影像,而视紫红质自身则“褪色”。

牵张反射

与神经中枢保持正常联系的肌肉受到外力牵拉时,反射生地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这种反射活动称为牵引反射。

根据牵拉的形式和肌肉收缩反应的不同,牵张反射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

1.腱反射

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如膝跳反射等。

这些腱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传人神经的直径较粗、传导速度较快,传人神经进入脊髓后与前角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

腱反射为单突触反射,反射反应的潜伏期很短,效应器为同一肌肉的肌纤维,主要是快肌纤维。

2.肌紧张,

肌紧张是由缓慢而持续地牵拉肌腱所引起的牵张反射。

它表现为骨骼肌轻度而持续地收缩,即维持肌肉的紧张性收缩状态。

肌紧张是由肌肉中的肌纤维轮流收缩产生的,所以不易发生疲劳产生的收缩力量也不大,不会引起躯

-10-

体明显的移位。

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

在整体内,牵张反射受高位中枢的调节。

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反射弧的传人、传出通路或脊髓反射中枢的损害或中断;而腱反射的亢进则常提示高位中枢的病变。

因此,临床上常用测定位反射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脊休克

脊休克是指当脊髓和高位中枢突然断离以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活动暂时丧失进人无反应状态的现象、表现为断面以下躯体运动和内脏反射减弱或消失、躯体感觉、随意运动消失、骨骼肌反射消失、肌紧张下降、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无汗、大小便潴留。

脊休克发生的原因是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易化作用,使脊髓内神经元兴奋性下降,处于暂时无反应状态。

脊休克现象持续一段时间后,脊髓反射可逐渐恢复。

去大脑僵直

中脑的背侧面有两对圆形的隆起,称网叠体,上一对称上反,下一对称F丘,在中脑上、F反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可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角,反张、全身伸肌紧张亢进现象。

这种现象被称为去大脑僵直。

去大脑僵直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大脑皮质抑制区和尾状核到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通路切断,网状结构抑制区失去了高位中枢的始动作用,而使易化区作用大大超过抑制区的作用,导致牵张反射亢进。

人在肺损伤、脑缺血或患脑炎时,有时也会出现去大脑僵直,表现为上肢届伸、下肢伸直的特征,随明病变已严重侵犯脑干。

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基底神经节主要由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黑

-11-

质和红核组成,尾状核、壳核、苍白球统称为纹状体。

其中苍白球是最占老的部分,称为旧纹状体,而尾核和壳核则进化较新,称为新纹状体,丘脑底核、红核和黑质与纹状体有密切联系。

所以也常把丘脑底核、红核和黑质列入基底神经节。

其中苍白球是纤维联系的中心,接受大量来自纹状体的纤维投射。

而苍白球也发出纤维与丘脑底核、红核、黑质和脑干网状结构相联系。

基底神经节病变可出现一系列运动障碍,临床上基底神经节损害的主要表现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运动过少而肌紧张过强,如帕金森病。

其症状是全身肌紧张增高、肌肉强直、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常伴有静止性震颤。

其病变主要在纹状体。

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

大脑皮层运动区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实现的;①锥体系包括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

其主要功能是发动随意运动,调节精细动作,保持运动的协调性,是皮层下行控制躯体运动的最直接路径。

②锥体外系是锥体系之外调节躯体运动的下行传导纤维,付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抒制是双侧性的。

锥体外系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维持一定的姿势和完成肌群之间的协调活动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层控制机休的随意运动。

大脑皮层控制躯体运动的部位称为皮层运动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