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之际,我们召开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当前农业形势,总结18年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作落实,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努力克服困难,不断破解难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18年农业平稳较快发展。
这次会议,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办法,开到县一级。
这种做法,在省直机关其他单位是司空见惯,每年最少一次,但是对于农业系统来讲,是18年机构改革以来第一回。
这次会议扩大范围,直接开到县,厅长办公会、厅党组先后进行了反复研究,并报请省政府领导同意,主要出于三点考虑:
一是我省农业生产连续5年丰收,农民收入连续6年快速增加,增幅超过5%,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这几年,我省农业工作亮点纷呈,各行业取得突出成绩,在全国有地位、有影响。
我们把各产业、各县市召集起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总结成熟的做法,提炼成功的经验,推广有效的措施,对应对金融危机十分必要。
二是刚刚过去的1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次把大家集中起来,分行业总结过去,畅谈现在,展望未来,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决心和动力。
三是18年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农业丰歉成败,意义尤为重要。
当前金融危机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逐步显现,形势十分严峻,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同时国家和省里出台了扩大内需的一系列强刺激措施,是农业打基础、抓调整、促发展的好机遇;如何把握当前形势,转“危”为“机”,避“害”取“利”,对每个行业、每个产业都非常重要,不可回避。
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书记专门给会议致信,对于做好18年农业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
今天,**省长、**同志亲临大会看望大家,刚才又做了重要指示。
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18年农业发展成绩突出,来之不易,为今年保持稳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18年是一个不平凡之年。
面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起伏、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农作物病虫重发大发等严峻挑战,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局面,落实惠农政策,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极为难得的好成绩,超额完成了年初预期目标,探索出夺取丰收的宝贵经验。
——粮食实现稳定增产。
预计全年粮食总产445亿斤(18年农调队调减20亿斤,下同),比上年增8.4亿斤,比18年增36亿斤,实现了连续5年增产。
单产创历史新高,达到380公斤,比历史最高年份高10.5公斤。
——经济作物在大灾之年获得丰收。
油菜籽创历史第二个高产年,总产215万吨(调减16.5万吨),比上年增21.6万吨,比18年增64万吨,保持了面积、总产连续18年全国第一。
茶叶、水果、蔬菜等全面增长。
——畜牧业稳定发展。
预计生猪出栏3432万头(调减565万头),比上年增300万头,比18年增536万头;肉类总产339万吨(调减97万吨),比上年增30万吨,比18年增51万吨;禽蛋产量118万吨(调减18万吨),比上年增8万吨,比18年增10万吨;饲料总产量454万吨,比上年增27万吨,比18年增134万吨。
——水产业灾后恢复较快。
预计水产品产量330万吨(调减73万吨),比上年增32万吨,比18年增58万吨,保持了淡水产品总产连续18年全国第一。
——农民收入保持大幅增长。
去年出售产品收入、打工收入、转移性收入全面增加,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6元,比上年增659元,增加绝对额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增幅16.5%;比18年增2212元。
18年农业增产丰收,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
“米袋子”稳定供应,“菜篮子”有效供给,“钱袋子”增加较多,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重要条件。
在全省农村工作会上,**副省长讲,“18年农业工作,最突出的特色是板块基地建设有新发展,最大的亮点是**新农村试验区取得显著成效,最可喜的成绩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和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这些成绩的取得,的确很不容易,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化农业基础的结果,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合力支农、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农业六大系统干部职工真抓实干、4000万农民群众辛勤工作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省农业厅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一直支持农业的各位领导、向长期战斗在农业战线的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和农民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18年,农业工作在创新中求进步,在困难中保发展,政策措施实在,重点工作突出,技术服务到位,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概括起来,有以下九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板块建设有新突破。
省政府高度重视,4月份在**首次召开了全省农业板块暨养殖大县建设现场会,李鸿忠省长做了重要讲话,称“板块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在全省推动作用很大。
洪湖、监利等地冬春开发连片鱼池10多万亩,武汉城郊蔬菜、三峡地区柑橘分别向200万亩发展,加速板块成片成带建设。
18年创建大县以来,各地行动很快,去年评选出首批30个专业大县,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了授牌表彰,震动很大,推动发展“一县一品”、“一区一业”的作用明显。
(二)科技推广有新进步。
我们与华中农大、武大、长大、农科院、中油所签订合作协议,“农科教”协作即将进行实质性运作。
农业四级展示培训平台建设有重大进展,省中心建设加快,市县科技园、乡镇示范场发展到152个,科技示范户达34万户,平均每个村民小组1.5户。
10大类110项技术推广应用率明显提高,水稻单产增加32斤,小麦9斤,玉米15斤。
小龙虾野生寄养增加100万亩,亩增收一千多元;测土配方施肥扩大到7100万亩次,氮肥施用比例连续三年下降。
(三)品牌农业有新拓展。
品牌建设带动了农产品质量提高、产业化发展、外贸出口。
通过主推制度,加快标准化生产,认定农业“三品”标识878个。
评选出十大名牌农产品。
继采花毛尖第一茶叶品牌之后,又成功打造“恩施雨露第一历史名茶”,即将揭晓“**菜籽油第一品牌”。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352家,新增1250家。
产业化信用担保增加较多,打造了一批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龙头企业新增5家,达到15家。
农产品出口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不降反增,逆市增长,达到6.3亿美元,比上年增1.64亿美元,比18年增4.3亿美元,创历史新记录。
(四)农机化有新发展。
抓住农机发展不快的瓶颈制约问题,促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实行补贴倾斜,发展农机大户和专业服务队,鼓励水稻机插,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2%,连续3年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
举办四个万亩全程机械化试点,水稻机械插秧发展到308万亩,扩大70万亩。
血防疫区“以机代牛”积极推进,建成首个“无耕牛”乡镇。
(五)生态农业发展有新跨越。
出色完成全省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开展面源污染监测和防治,办好节约农业试点。
抓好渔业增殖放流,拆除围网养殖,推广养殖零排放技术。
针对平原湖区沼气空池、缺料的问题,调整发展思路,推行沼气工程,发展联户沼气,完成农村户用沼气40万户,新增乡村服务网点575个,大中型沼气工程30处,全省农村沼气用户达到235万户,普及率24%。
(六)农村经营管理有新加强。
推动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工作,全省启动40个村。
有序推动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加强政策引导,促进规范运行,土地流转面达到8%,提高3个百分点。
建立财务管理规范村2361个,占总村数的10%。
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开展涉农收费整治,亩均负担只有12元,做到稳中有降。
农业“小三场”改革正式启动。
(七)新农村建设有新亮点。
完成**试验区三年农业发展规划,抓好项目与县市的对接,签订责任书,将筹集资金5.4亿元支持,去年完成9018万元,比计划多818万元。
仙桃市栗林嘴村主导产业明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明显。
宣恩县黄坪村的脱贫任务完成,新一轮试点村中坝村开局良好。
赤壁柳山湖乡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展开。
(八)农业行业建设有新变化。
去年全系统行评,很多市县顾大局、爱行业,工作细致,获得优秀等次,为省厅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作出重大贡献。
在抗灾、春夏种、板块建设等等重大环节、全局性工作中,全行业上下齐心,拧成一股绳,合力推动,成效显著。
争取农业部支持,签订了部省共建武汉城市圈、血防两个合作协议。
农业立法、执法打假、信息宣传、阳光工程、培训教育、农民体育、农业年鉴等工作都取得突出成绩。
回首18年,全省农业发展在困难中实现了新跨越,农业系统的干部职工在复杂形势下得到了考验,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今年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成绩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未来催人奋进。
二、正确把握当前形势,坚定工作信心,是做好18年工作的关键所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准确分析形势,把握主动权,增强前瞻性,对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
当前金融危机对农业经济的冲击逐步加深,问题逐步显现。
18年将是近年来农业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农业部门工作压力最大、最为艰难的一年。
各级农业各部门要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超前谋划,努力实现农业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有以下几个重大问题,需要引起各地高度关注。
(一)农业增产压力增加。
今年制约农业增产的不利因素不少。
一是农产品价格下行势头明显。
据农业部监测,去年9月以来主要农产品价格全部下行;到年底,生猪、油菜籽、棉花跌幅较深,棉花价位创五年最低。
国际农产品价格跌幅比国内更大,2月上旬继续回落,目前除大米外均低于国内。
农业部测算,去年水稻、小麦、玉米三种作物亩均纯收益136元,比上年下降31元,棉花每亩减少483元;年底出栏一头生猪,比年初少获利500元。
我厅监测,1月下旬17种主要农产品价格继续下跌有9种。
农产品价格下行的压力较大。
二是农产品加工困难逐步加深。
去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环保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龙头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
下半年,很多企业资金短缺,订单减少,出口受阻,停工停产。
比如全省油脂加工行业,全线亏损,我们调查87家企业,平均每家亏损888万元。
龙头企业和加工业不景气,加上金融危机还未见底,农产品加工生产受到严重制约。
我省1月份农产品出口已现负增长。
三是农业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当前种田农民减少较多,素质提高不快,促进农业增产,服务体系是关键。
农、科、教三张皮,农业信息体系不完善,动植物防疫体系不健全,农技推广体系不完备,农技推广“网破人散”,科技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科技的推广和普及。
(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农产品价格走势、农民工就业不容乐观,今年农民增收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一是农产品增价增收预期不足。
据测算,去年我省种养业产量与价格“双增”,农民靠出售农产品增收257元,为农民增收的贡献度达到40%。
预计18年农产品价格,除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外,其他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较小,增价增收困难很大。
二是劳务经济面临严峻考验。
近几年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上升,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去年对增收的贡献度达到45%。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出打工人员提前返乡较多。
我们调查,去年提前返乡比例达到14%。
最近国家公布一组数据,农业部对15个劳务输出大省调查,因企业停产、开工不足,返乡比例15.3%。
按此推算,我省农民工回流110多万人。
农民就业问题突出,对打工收入影响较大。
三是政策性增收空间有限。
这些年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这块收入比较稳定,去年人均增加57元。
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应对金融危机,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很多,大幅度增加农民直接补贴,短期可能性不会太大。
(三)质量安全令人忧虑。
去年上半年,水产品出口美国受阻;10月份三聚氰胺、虫柑等事件,造成重大损失,社会影响大,教训深刻。
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面广,牵涉到产前、产中、产后多个环节,监管困难重重。
一是生产环境不优。
多年过量使用农药、肥料、农膜,水、土面源污染严重,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产地环境保护、生产资料使用监控、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二是标准化生产推进不快。
虽然这几年大力实施无公害行动计划,开展专项整治,农产品整体水平提高,但是由于地方标准和操作规程制定滞后,农民还是以传统生产经营为主,标准化生产面积还不大。
三是监管体系不健全。
省里建有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市县一级刚起步,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手段和监督机制,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机制尚未建立。
在当前经济困难比较多、农业效益下滑、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壁垒强化的大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更容易暴露和炒作,往往是小的问题、个别事件,负面效应放大,对产业、行业损害巨大,农民损失惨重。
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今年在各种困难相互叠加、多种不利因素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实现农业保增长、保供给、保增收,我们在清醒认识到严峻形势的同时,更要看到面临的诸多有利条件。
第一,农业工作有良好的氛围。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央又下发了本世纪第6个一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意见,最近已向社会公布,全社会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关注农村的氛围已经形成,农业发展的合力逐步加强。
第二,农业投入有较多的增加。
中央把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稳粮、增收”信号强烈,实施了一批好政策、大项目,给农业的带动作用很大,利于稳定农民收入预期。
比如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小麦提价13%,水稻提价16%;农机具购置补贴翻了一番多,我省达到5亿元。
第三,眼前的困难为新一轮加快发展创造机遇。
金融危机给农业带来很多的启示,农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供求弹性比较小,在大路货出现滞销的情况下,质量优、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并不愁销,比如有机米、特色菜、水禽、名特鱼,仍是供不应求;小龙虾、蜂蜜在欧美成为消费奢侈品。
抓住当前调整机遇期,优化结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发展适销对路产品的潜力很大。
第四,农业发展有新的平台支撑。
依托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三大平台,制定了一大批发展农业、改善民生的措施,现代农业局部办点示范、整体联动的格局已经形成,为拓展农业新功能、农业提档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第五,农业稳定发展有比较扎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18年、特别是最近几年,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积累了很多好的路子,应对各种挑战的经验丰富,各项基础不错。
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迈进小康的关键时期,对农产品的有效需求日益增加,市场的潜在空间很大,发展的回旋余地较多,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很强的内在动力。
第六,农业系统有一支经得住考验、敢拼敢闯、自身过硬、作风优良、争取一流业绩的队伍。
这些年,我省农业部门的干部职工努力在变化中抓住机遇,在逆境中创造条件,抢前争先,作风扎实。
特别是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不断深入,着力解决一些体制机制问题,化解突出矛盾,科学发展、服务“三农”的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在挑战和机遇面前,要保持农业平稳较快发展,坚定信心起到关键和特殊的作用。
信心来源于我们对农业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全面把握,来源于我们对当前农业发展“危”与“机”的辩证分析和思考,来源于我们近年来对适合**省情民情发展路子的“闯”与“试”。
现在,有成熟可靠的做法可资借鉴,有战胜困难的经验可资沿用,有增产丰收的办法可资实施。
回顾这几年的工作,有以下八个方面的经验做法,对我们树立信念、坚定信心尤为重要。
一是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的理念。
18年,针对我省农业效益不高、发展不快的问题,我们提出了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的思路,由过去只抓产中扩展到产前、产后,坚持生产加工流通一起抓,工作方式得到改进,工作职责得到调整,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二是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农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服务“三农”,是立“厅”之本,立“业”之基。
这几年,我们围绕“农民想什么、盼什么”,秉承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加强调研,强化责任,落实政策,办样板示范,推广实用技术,开展农民培训,推进农机作业,最大限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服务“三农”这个理念,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成为了农业各行业的行动标杆。
三是坚持依法治农。
这几年,我们坚持以制度规定管事管人,以法律法规规范行政行为,转换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手段,促进农业行政的规范化、制度化。
每年争取省人大出台两部地方法规,在省直单位最多。
对事关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比如农业环保、合作组织、质量安全、农民负担等等方面,在全国率先出台地方法规,有的具有突破性,在依法行政、依法治农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
四是坚持逆向思维,做到未雨绸缪。
在成绩面前不沾沾自喜,在困境面前不气馁,在机遇面前看到风险,在危机面前看到曙光,牢牢把握主动权。
比如,18年针对粮食不值钱、种粮效益不高的问题,发展优质稻,打开了稻米市场;18年针对大量弃养母猪的情况,建议省政府安排资金保护母猪,为我省新一轮养猪发展打下了基础;18年在国家大力度鼓励建设小区、发展生猪的情况下,果断调整思路,在不放松养猪的前提下,扶持草食畜禽,确保畜牧业平稳发展。
五是坚持整合资源办大事。
针对部门、行业分割造成资源比较分散、效率不高的问题,这几年我们从易到难,抓资源整合,抓出了效益,抓出了形象,成就了一批大事。
比如整合九大部省检测中心,建成综合检测机构,解决了检测资源分散、质量监管无手段的问题;整合厅内资源,建设农业科技四级展示培训平台,最大限度缩短科技转化的时间,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整合农业执法队伍,95%的县市建立了综合执法机构,形成执法合力,成为全国第一个基本实现综合执法的省份。
六是坚持创新求发展。
农业涉及面广,要抓的事情很多。
牵牛就要抓牛鼻子,工作就要抓经络,从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干起,不等不靠,改革创新,干出了效果,干出了影响,干出了新亮点,然后就是三句话:
向领导推介,向财政争钱,向社会推广。
比如,针对农产品区域布局散乱、优势不明显的问题,发展板块经济,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生产,形成了县市招商“择”资、“选”资的局面。
针对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18年厅内成立合作组织指导办公室,次年争取省编办批准,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规范,在帮助农民与市场对接、培育品牌、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农村劳力减少、季节性缺劳问题,突破性发展水稻机械插秧,18年起步,去年发展到308万亩,成为全国仅次于江苏的水稻机插省份。
针对畜禽规模养殖增多、防疫难度增加的实际,动物防疫改春秋集中行动为常年开展,有效防控动物疫病。
针对冬闲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争取专项资金发展马铃薯,选择在难度最大的咸宁为突破口,召开现场会,大搞秋冬开发,带动作用明显。
七是坚持抓行业也要抓行风。
18年,我们在全行业倡导“敬业为农、优质服务、文明执法、廉洁高效”的16字行风和首问责任制,逐步成为全系统、各行业的自觉行动,成为我们农业系统推动工作的一大“法宝”。
全系统、全行业不断融洽,凝聚力逐步增强,执行力明显提升,重点工作基本做到步调一致、平衡推进,在社会上产生很好的反响。
八是坚持边发展、边总结、边提高。
这几年,我们进行了很多开创性工作,有的是对基层经验的总结提高,有的是从传统做法中提炼升华,有的是从大范围调研中得到启示。
我们坚持边做、边总结、边推广、边宣传,带动作用明显。
比如,我们总结农业工作的“九三一四”,科学发展的“六条路”,农业增效的“八大模式”,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七大矛盾”等等,对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我们有理由相信,各级农业部门只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把形势判断准,把问题分析透,把对策谋划实,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强化机遇意识,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坚持把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一以贯之抓下去,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今年发展目标就是大有希望的。
三、采取特别之举,应对金融危机,努力夺取18年农业发展的新胜利18年农业工作是一个“坎”。
现在,形势清晰,目标具体,措施明确,关键的关键就是要抓落实、抓执行。
抓落实就是要有特别之举,抓执行力就是要有特别之为。
鸿忠省长在2月9日省政府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完成今年目标,“必须要坚持‘三实’(求实、务实、落实)、‘三尽’(尽职、尽责、尽心力)”,“抓好执行力,要突出抓好八种能力建设(科学发展、应急和谋远、创造性工作、统筹协调、团结和谐、廉洁从政、化专为常、服务基层企业)”。
这为我们抓好今年工作、确保发展目标,明确了具体要求,指出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方式方法,增添了决心信心。
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化为实际行动,只争朝夕、争分夺秒,狠抓落实。
关于今年农业工作,省厅已印发了具体意见,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推进措施也很明确。
各行业、各市县要按照要求,细化措施,抓好落实,确保粮食增产8亿斤,农民增收300元。
这里,我强调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于规模生产,坚定不移发展农业板块。
这几年实践证明,建设板块基地有效促进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生产规模化。
农产品“小而全”的格局,难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发挥优势,以规模来取胜,以板块为依托。
要以继续创建专业大县为抓手,做大板块基地。
推动集约化生产,重点打造长江三峡200万亩柑桔、武汉城郊200万亩蔬菜、武陵山和秦巴山100万亩茶叶大板块。
推进规模化生产,新增猪禽养殖小区500个;加快老鱼池的改造,发展名优水产品,改扩建板块100万亩。
推进产业化经营,发挥担保平台作用,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群,提高竞争能力。
(二)立足于粮食稳定增产,切实保障农产品市场协调、有序供给。
面对金融危机,粮食稳定是基础。
作为农业大省,发展粮食既是政治任务,又是经济需要,我们有责任始终抓紧,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粮食要实施增产100亿斤规划,集中抓好46个主产县市,项目聚集,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做到“藏粮于地”。
今年要用10亿斤的措施保8亿斤目标。
一是通过压减冬闲田、扩大双季稻,力争粮食面积扩大200万亩,达到6100万亩,增加粮食4亿斤。
二是通过优质高产创建活动,推广实用技术,建设吨粮田,努力提高单产10斤,增加粮食6亿斤。
与此同时,在当前粮食政策强刺激下,要避免重走“以粮为纲”的老路,种粮不能破坏农业结构、打乱产品布局,稳定发展生猪、禽蛋、油料、棉花、蔬菜、果茶、水产,确保农产品供应充足。
(三)立足于放心消费,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
目前国内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提高,国外绿色技术壁垒增多。
再好的农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对这个行业、产业、企业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要以贯彻《**省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办法》为契机,加强源头控管,以好质量、好产品抵御风险。
一是加大执法力度。
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推行主推制度,重点整治高毒农药和生鲜奶、饲料添加剂、兽药残留、渔业违禁药物。
二是推行标准化生产。
加快农业标准的制修订,完善标准体系,对板块基地、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实施无公害化“一票否决”。
三是建设品牌农业。
按照“每个农产品至少有一个以上大品牌”的要求,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在油菜、柑桔上有突破。
新增农业“三品”标识300个。
四是加强质量检测。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检测检验和市场准入制度,重点支持建设40个县级质检中心,逐步形成省、市、县、集中产地四级质量检测网络。
(四)立足于农业增产丰收,全力抓好抗灾生产。
目前动植物疫病虫害多,变异快,不可预见因素复杂,特别是动物疫病,有的是人畜共患,稍有不慎,不仅对产业发展是致命打击,而且影响公共卫生安全,乃至危及社会稳定。
这方面的教训十分深刻。
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理念,早做部署,早做安排,在物资、技术、人员上做好准备。
作物病虫,重点是强化机械化防治,发生病虫害,全省统一行动,实施统防统治,打好歼灭战,损失控制在3%以内。
从今年起,植保专项资金不再发放喷雾器,改为奖励机防服务队建设。
动物疫病,重点是抓好强制免疫和检疫,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要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严肃纪律,落实责任,严格报告制度,发现疫情,迅速处置,防止扩散。
要充分发挥农机的作用,鼓励农机大户和服务队开展抗旱工作。
(五)立足于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今年农民增收不利因素多。
特别农民工回流的影响逐步凸显,在城中村、城郊村、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