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重点内容.docx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重点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重点内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重点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内容
一、数据
数据是我们用来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它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
数据分为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两大类。
二、信息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它对接受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对接受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信息的度量
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信息熵:
信息量的度量。
是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一种衡量。
H(x=-∑P(Xilog2P(Xi(i=1,2,3,„,n
信息的性质
事实性、等级性、不完全性、可压缩性、
扩散性、分享性、变换性、价值性、时效性
信息的生命周期
需求、获得、服务、退出
各阶段的过程:
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使用
六、系统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系统的特性
●目的性和功能
●整体性
●相关性
●环境适应性
●层次性
七、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
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
信息处理系统:
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它获得新的结构与形态或者产生新的数据。
信息传输系统:
不改变信息本身的内容,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
八、管理信息
管理信息(managementinformation是组织在管理活动过程(生产过程、物料流动、资金流动、事务处理、客户交互等中产生的,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组织的决策产生影响的各种数据的总称。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它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一、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
1、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社会挑战
●如何深刻地认识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同时又是一社会系统。
●如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信息系统的实用创造有利的条件。
●如何用信息技术来促进组织管理。
●如何提高组织的文化,培养新一代的工作人员,使之适应新技术应用和企业转型的挑战。
2、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技术方面的挑战
●跨平台运行问题。
●支持多种应用系统数据交换问题。
●高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
●具有可扩展的业务框架和标准的对外接口问题。
能够适应管理思想的发展、用户需求的变化和多样性,便于二次开发。
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困难性
●领导重视不够
●认为计算机应用水平很高,MIS建设很简单
●贪大求全、重硬轻软、重建轻管、重数据轻文档
●结合企业流程再造BPR开发MIS
●人员的协调
●开发周期长、费用高,直接经济效益不易计算
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
1、企业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体
2、管理创新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
3、合理确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4、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领导机构
5、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讲求经济效益
6、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培训要先行
7、正确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成果
8、吸取其他企业失败的教训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总称。
计算机软件:
是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要处理的数据以及有关文档的总称。
2、数据库
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面向全组织的复杂数据结构,数据与程序独立,程序与数据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3、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指用户与操作系统之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为用户应程序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包括数据库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三、概念模型:
E-R模型
实体(Entity:
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叫实体。
如学生张三、工人李四、计算机系、数据库概论。
属性(Attribute: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
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如学生可由学号、姓名、年龄、系、年级等组成。
域(Domain:
属性的取值范围。
如性别的域为(男、女,月份的域为1到12的整数。
主键(key:
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主键。
实体型(EntityType:
实体名与其属性名集合共同构成实体型。
例,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等
注意实体型与实体(值之间的区别,后者是前者的一个特例。
如(9808100,王平,21,男,计算机系,2是一个实体。
实体集(EntitySet:
具有相同性质的同类实体的集合。
如全体学生、所有课程等。
联系(Relationship:
实体之间的相互关联。
如学生与老师间的授课关系。
联系也可以有属性,如学生与课程之间有选
课联系,每个选课联系都有一个成绩作为其
属性。
同类联系的集合称为联系集。
一对一联系1:
1如:
学号与学生
一对多联系1:
n如:
班长与同班同学
多对多联系m:
n如:
教师与班级
四、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HierarchicalModel
●网状模型(NetworkModel
●关系模型(RelationModel
范式表示的是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程度,即满足某种约束条件的关系模式。
满足最低要求为第一范式(1NF,符合1NF而又进一步满足一些约束条件的为第二范式(2NF„„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
计算机网络:
将地理位臵不同,具备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配以相应的软件实现通信网资源共享的系统。
5、网络协议
定义:
是一组信息传送、输入输出格式和控制的协定
1、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LAN
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将各种计算机、终端和外围设备互联而形成的网络。
(2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
把DBMS安装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对数据的处理分前台和后台,客户机运行应用程序,完成屏幕交互和输入、输出等前台任务,服务器则运行DBMS,完成大量的数据处理及存储管理等后台任务。
优点
●网络性能高:
功能分布合理,负荷均衡,提高了系统整体性能。
●系统开放性好:
支持多种机型、多种操作系统,支持多种关系数据库,支持高平台服务器。
●系统可重用性好:
前台可采用通用的操作系统,系统维护工作量减少,系统易于升级。
(3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
又叫瘦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管理,webserver既是浏览器服务器,又是应用服务器,可以运行大量的应用程序,从而使客户端变得很简单。
3、广域网(WideAreaNetwork,WAN
连接若干局域网,覆盖几十公里到几万公里的范围,可达到一个国家、地区,或几个洲的国际远程网。
特点:
地理范围大:
几十到几万公里,长距传输、数据易出错,能连接多种局域网,成本高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自底向上逐步实施。
●特点:
●自顶向下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的系统实施。
●面向用户的观点
●深入调查研究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变化
●开发工程化,文档标准化
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
优点:
阶段的顺序性和依赖性。
由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
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分开。
质量保证措施完备。
缺点:
预先定义需求困难
未能很好地解决系统分析到系统设计之间的过渡
文档的编写工作量极大
2、原型法
●特点:
●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
●缩小了用户和系统开发人员的距离。
●开发周期短,节省了时间、费用,提高了效率
●系统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反复。
开发效率高;
优点
开发工具先进,与用户交流直观;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能及早暴露系统实施后潜在的一些问题;
能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用户满意度高。
缺点
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
不适合大量运算及逻辑性强的模块;
对原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要求较高;否则容易走上机械模拟原手工系统的轨道。
不适合批处理系统。
幻灯片12
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优点
●以对象为基础,直接完成从对象客体的描述到软件结构之间的转换。
●解决了传统结构化开发方法中客观世界描述工具与软件结构不一致性问题。
●缩短了开发周期
●缺点
●需要一定的软件基础支持;
●对大型系统开发,容易造成系统结构不合理,各部分关系失调。
需要与结构化方法结合使用。
第三节开发策略与开发方式
三、开发方式
●用户自行开发
●委托开发
●合作开发
●咨询开发
●全面购置商品软件
●购置与专门开发并举集成
2、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和内容
可行性研究:
按照各种有效的方法和工作程序,对拟建项目在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盈利性,以及项目实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确定目标,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和项目评估,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的作用(意义:
是确定项目开发的依据;是划定下阶段工作范围、编制工作计划、协调各部门活动的依据;是分配资源的依据;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准则。
1、企业系统计划法BSP(BusinessSystemPlanning
基本思想:
信息支持企业运行。
通过自上而下地识别系统目标、企业过程和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自下上地设计管理信息系统。
该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表达所有管理层次的要求,向企业提供一致性信息,对组织机构的变动具有适应性。
2、关键成功因素法CSFl步骤:
l了解企业战略目标l识别所有关键成功因素l确定关键成功因素l明确性能的评价指标和标准3、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StrategySetTransformation基本思想:
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一个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组成的“信息集合”。
MIS的战略规划过程就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为MIS的战略目标的过程。
第三节企业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企业流程:
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
企业流程重组:
按照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再设计,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BPR是一种管理思想。
1、MIS系统分析的任务: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系统进行深入详细的调查研究,在充分认识原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后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
系统分析的主要成果:
系统分析报告、系统开发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现行系统调查报告、系统说明书等二、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l系统总体结构设计l代码设计l数据库设计l输入/输出设计l处理流程设计l程序流程设计l系统文档设计三、系统设计的步骤:
l系统总体设计l详细设计l系统实施进度与计划制定l系统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第三节代码设计l分类原则:
1)容量适宜:
既不太长,又考虑未来发展需要。
2)按属性系统化。
3)分类要有一定的柔性,不至于在出现变更时破坏分类的结构。
4)注意本分类系统与外系统、已有系统的协调。
幻灯片128l分类方法
(1)线分类方法首先给定母项,下分若干子项,由对象的母项分大集合,由大集合确定小集合,„„,最后落实到具体对象。
如:
学号20020145
(2)面分类方法如:
文化程度代码:
10研究生,20本科生l代码的种类顺序码:
以某种顺序形式编码。
简单,易管理,可识别性差。
数字码:
以纯数字符号形式编码。
易校对,易于处理,不便于记忆字符码:
以纯字符形式编码。
可辅助记忆,不易校对,不易反映分类的结构混合码:
以数字和字符混合形式编码。
易识别,表现对象的系列性,不易校对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库模型的规则1、每一个实体转化为一个关系,该关系包含对应实体的全部属性,并根据该关系表达的语义确定出关键字。
2、根据不同的联系方式,采取不同的手段使被联系的实体所对应的关系实现联系。
l1:
m联系:
将“1”方的关键字纳入“m”方式实体对应的关系中作为外部关键字,同时把联系的属性也一并纳入“m”方的关系中。
lm:
n联系:
对联系单独建立一个关系,该关系的属性中至少要包括被它所联系的双方实体的关键字。
l1:
1联系:
在一方实体对应的关系中增加另一方的关键字作为属性。
一、输出设计输出:
是系统产生的结果或提供的信息;是系统开发的目的和评价系统开发成功与否的标准。
二、输入设计输入设计:
对系统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是信息系统与用户之间交互的纽带,决定着人机交互的效率。
1、输入设计的原则提高效率减少错误二、设计工具1、IPO图(Input-Process-Output)IPO图就是用来表述每个模块的输入,输出和数据加工的重要工具第七节系统设计报告的内容l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概述、系统设计规范、计算机系统配置l系统结构:
模块结构图、各模块IPO图l代码设计方案l输入和输出设计方案l文件(数据库)设计方案l系统处理流程设计:
IPO图、管理模型的应用第一节系统实施概述系统实施是将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实现,并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之中的过程。
即,将纸面上的、类似于设计图式的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方案(物理模型)转成可以实际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并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之1、系统实施的任务:
l物理系统的实施
l程序设计与调试l数据准备与录入l人员培训l系统转换和试运行l系统运行及维护l系统评价、系统实施阶段成果l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
l新管理信息系统的测试报告。
l为保证新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所建立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新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报告。
第二节物理系统的实施MIS物理系统的实施是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的订购、房的准备和设备的安装调机试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第三节系统测试目的:
发现程序和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及时予以纠正。
l系统测试步骤:
1、程序调试理论法:
利用数学方法证明程序正确性。
实验法:
通过程序调试验证程序的基本正确性。
l正确性测试:
正常数据、错误数据、正常操作、非正常操作。
l运行时间和存储空间测试。
l使用简便性测试。
l程序功能测试:
是否达到设计功能,有无副作用。
2、模块测试:
l调试模块内部功能实现情况;l程序调用和返回情况。
3、子系统调试l子系统内部模块之间调用情况;l子系统之间模块调用情况;l数据传递情况;l共享数据冲突情况。
l4、系统测试(总调,能行性联调)l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合理、数据共享及冲突等;l系统功能是否达到目标要求;l系统遭破坏后的恢复能力。
5、特殊测试l系统的功能评价l现有硬件和软件的评价l系统的应用评价l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价